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必要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
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8;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作者简介:

赵志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消化道早癌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4064)。


China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2024, 33(4):656-662.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音频文件
  • |
  • 视频文件
    摘要:

    背景与目的 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为主的内镜下切除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无论内镜治疗后标本病理提示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后续仍追加了外科手术。本研究通过比较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内镜下治愈性或非治愈性切除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情况,分析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的必要性,以期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2023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行内镜下治疗手术后追加外科根治性切除术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内镜切除后标本送检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治愈性切除组(无肿瘤残留且无脉管神经侵犯)和非治愈性切除组[有肿瘤残留和(或)有脉管神经侵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和肿瘤残留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的82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治愈性切除组53例,非治愈性切除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息肉部位、息肉形状、息肉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追加外科手术间隔时间等基线数据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外科手术标本病理结果显示,4例患者有肿瘤残留,其中治愈性切除组2例(3.77%,2/53)、非治愈性切除组2例(6.90%,2/29)。内镜下治愈性或非治愈性切除与有无肿瘤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7)。结论 EMR、ESD可为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良好的切除效果。无论内镜下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均需综合患者自身特点、内镜标本病理资料以及内镜医生的处理方式,个体化分析追加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其次,无论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均需建议患者保持定期规律的内镜随访。

    Abstract:

    表 1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Table 1
    图1 ESD手术 A:白光内镜图;B:放大-窄带成像内镜图;C:超声内镜图;D:ESD手术剥离息肉;E:创面夹闭;F:ESD术后标本Fig.1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志红,刘蕊,王青霞,JAMIL Mehwish,李乾.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必要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4,33(4):656-662.
DOI:10.7659/j. issn.1005-6947.2024.04.01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09-21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1-22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