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治疗策略
    张维志,刘连新
    2024, 33(1):122-1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1.014
    [摘要](323) [HTML](329) [PDF 706.64 K](919)
    摘要: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20%的患者伴有同时性肝转移,另20%患者在疾病的发展中也出现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仍然是患者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最佳治疗选择,其中微创切除更是兼具微创的优势与根治的效果,长期的肿瘤学疗效也与开放手术相当。但受限于肿瘤大小、位置分布等解剖因素、患者的肝脏功能以及一般状态等因素,只有少数患者在初诊时适合手术切除。其他微创治疗策略包括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单纯系统治疗的生存率。消融治疗对于选择性的患者兼具有微创与类似手术的根治性效果,对于深部肿瘤也更具优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消融困难或复发病灶的重要替代选择。Y90选择性体内放射治疗更是兼具肿瘤控制与增大余肝的双重作用,在转化治疗时代其地位也不断上升。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与技术的进步,CRLM的微创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在精准、个体化与转化治疗时代微创治疗策略如何合理地联合或序贯使用等。在选择微创治疗策略时,应该根据多学科团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综合治疗,尽可能实现R0切除或无疾病证据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CRLM的微创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2  小切口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卜浩,吴浩然,叶劲松,刘友元,黎辉,赵凯,柳胜君
    2022, 31(9):1173-11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2.09.006
    [摘要](713) [HTML](157) [PDF 1.24 M](1352)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感染性胰腺坏死(IPN)仍是SAP治疗公认的难点,也是影响SAP疗效的关键。本研究分析总结小切口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I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例行小切口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IP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6.7±11.6)岁;5例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例胆源性胰腺炎、2例酒精性胰腺炎;脓液细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7.8%(7/9)。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小切口联合内镜微创手术,4例经左侧腹膜后入路、3例经腹腔小网膜囊入路及2例联合入路。胰腺炎起病到首次手术时间(47.2±10.1)d,术后住院时间(20.4±9.6)d,总住院时间(36.1±18.1)d,手术时间(151.7±55.2)min;清除坏死组织量(240.0±119.6)g;术中出血量(55.4±44.2)mL;放置引流管数量中位数4(3~6)根。8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术后再次行经皮胰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和胆道镜手术治疗;术后2例患者出现主要并发症,包括1例腹腔出血、1例结肠瘘。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切口联合内镜微创手术结合了多种微创技术优点,良好地平衡了清创效率和手术创伤之间的矛盾,在高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的同时,也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3  一种新的微创腔镜技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吴俊,王映,张超杰,李新营
    2021, 30(5):567-5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1.05.009
    [摘要](677) [HTML](1241) [PDF 1.84 M](979)
    摘要:
    背景与目的:哺乳期乳腺炎发展至乳腺脓肿的阶段,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开引流,但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大、换药时疼痛剧烈、治疗时间长、愈合后瘢痕明显等缺点,甚至部分患者被迫终止哺乳。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一种新的微创腔镜技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脓腔穿剌,腔镜下探查冲洗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微创腔镜组)或常规开放手术纱条引流进行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微创腔镜组49例,常规组48例,患者均为女性,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微创腔镜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治疗费用、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微创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组,乳瘘、回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复发情况。
    结论:微创腔镜技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微创美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4  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比较
    谢江,柳晓丹,饶小龙,朱琳
    2021, 30(9):1121-11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1.09.016
    [摘要](877) [HTML](2092) [PDF 658.66 K](1036)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LC+LCBDE+PD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首选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仍存在着争议。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3月华润武钢总医院肝胆外科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LCBDE+PDC组(43例)和ERCP+EST+LC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肝功能及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LC手术时间、结石残留、中转开腹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PDC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RP、IL-6、IL-10、TNF-α、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LC+LCBDE+PDC组患者的CRP、IL-6、TNF-α、Cor水平低于ERCP+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LCBDE+PDC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56%,ERCP+EST+L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PDC与LC+EST+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均较好,前者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炎症应激反应程度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5  输尿管导管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及乳头狭窄中的应用
    罗聪,周华波,陈安平,曾乾桃,严朝成
    2021, 30(8):886-8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1.08.002
    [摘要](703) [HTML](239) [PDF 965.81 K](1392)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处理方式常用方式有分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但在结石较大或较多时分期内镜下胆总管结石清除率相较腹腔镜手术更低。为了能在较高的胆总管结石清除率下一并处理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且能减少传统胆总管前壁手术创伤以及能够一期缝合胆总管,本研究探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同期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LTCBDE)+EST+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共78例,其中40例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同期行LC+LTCBDE+EST+一期缝合(观察组),38例分期行EST+LC(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汁漏发生,观察组术后无急性胰腺炎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急性胰腺炎(7.9%)。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鼻胆管拔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共62例获随访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病例均无反复腹痛,无反复发作的黄疸,无胆道狭窄、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结论 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同期行LC+LTCBDE+EST+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安全可行,且使术中操作均更加精确,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6  快速康复理念在大隐静脉曲张射频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杨永久 丁旭 满新贺 李力宏
    2020, 29(6):765-76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0.06.019
    [摘要](171) [HTML](654) [PDF 2.11 M](962)
    摘要:
    背景与目的:大隐静脉曲张(GSVV)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不断进展的静脉曲张病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静脉剥脱、射频或激光消融、硬化剂注射等多种技术使得更多的高龄、复杂的静脉曲张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了多年的痛苦。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通过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优化临床流程及路径,使得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不适体验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本研究对微创射频治疗的GSVV患者在围术期采用ERAS理念管理,优化GSVV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流程,探讨ERAS理念对GSVV患者微创射频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GSVV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ERAS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ERAS组采用ERAS理念宣教、主干静脉射频治疗和小腿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或硬化剂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主干静脉剥脱治疗和小腿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或硬化剂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疼痛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之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静脉曲张分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ERA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均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其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两组患者在主干在通、曲张静脉复发、浅静脉炎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皮肤瘀斑和隐神经损伤明显高于ERAS组(P<0.05),考虑与术中静脉剥脱损伤范围广泛有关,经对症处理及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处理后缓解。
    结论:在GSVV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结合ERAS理念进行管理,可有效优化GSVV手术治疗的管理流程,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
    7  消化道吻合口瘘内镜微创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徐义军 张文杰
    2019, 28(4):491-4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4.016
    [摘要](624) [HTML](1161) [PDF 1.05 M](929)
    摘要:
    吻合口瘘是消化道手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治疗吻合口瘘正逐步发展,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金属夹闭合术、支架封堵术、组织胶封堵术、缝合术、真空辅助闭合治疗等。其相关的特点涉及:置入空肠营养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内镜钳道内镜夹联合尼龙绳圈套器治疗直径<1.0 cm的吻合口瘘具有优势;外置内镜夹适用于瘘口较大、张力较大的吻合口瘘;内镜支架可以直接覆盖整个瘘口,早期控制渗漏,对于有腔道狭窄风险的患者有较高收益,但可能出现支架移位、移除困难等情况;组织胶联合内镜夹或支架有助于提高瘘口封堵成功率;内镜下缝合术用于预防支架移位安全有效;内镜下真空辅助闭合治疗能充分引流瘘口周围炎性环境,对于继发纵膈炎或胸腔内炎症的吻合口瘘患者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内镜微创治疗吻合口瘘避免了再次手术,可作为部分患者的优先治疗方式之一。
    8  微创外科时代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夏涛 牟一平
    2019, 28(9):1037-104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9.001
    [摘要](299) [HTML](1296) [PDF 532.74 K](1117)
    摘要:
    胰腺囊性肿瘤占胰腺囊性疾病的10%~15%,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其检出率不断增加。它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存在恶变可能,需要手术切除,且适合微创手术。当然,胰腺手术并发症率高,仍然是高风险手术,其早期精确的诊断对决定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增强CT,必要时结合MRCP或MRI,足以做出诊断。超声内镜检查+穿刺抽液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取主要取决于囊性肿瘤的性质及位置。
    9  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十二指肠瘘的微创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宁彩虹 黄耿文 申鼎成 纪连栋 朱帅 林嘉晏 曹昕彤 李嘉荣 Bonsu Abdul Aziz
    2019, 28(9):1123-11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9.014
    [摘要](206) [HTML](954) [PDF 1.27 M](1150)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合并十二指肠瘘(DF)的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连续收治的155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中合并DF患者的临床特点、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155例IPN患者中,15例(9.7%)合并DF。15例合并DF的患者中,起病到出现DF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9(1~12)个月;2例行单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13例采取PCD+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2例行PCD+MARPN的患者死于无法控制的脓毒症和大出血;13例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瘘口自然愈合,瘘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5(0.5~3)个月;无开放性手术治疗者。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2~36)个月,均存活,无感染和DF复发。与140例无DF的IPN患者比较,IPN合并DF患者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但病死率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在专业的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心,采用微创手术结合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IPN合并DF的有效方式。
    10  两种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的前瞻性研究
    罗浩|孙竹峰|万柳华|黄建伟|冯矗|刘古月
    2018, 27(2):143-14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2.002
    [摘要](389) [HTML](841) [PDF 498.73 K](804)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 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 116±6 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 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 571±5 017)元,术后残余结石 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11  小儿腹外疝的腹腔镜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周晓波 刘佳 赵成鹏 王鎏 张鹏 贺阳
    2018, 27(10):1357-13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21
    [摘要](480) [HTML](602) [PDF 1008.95 K](58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疗效及患儿应激反应变化。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治疗的腹外疝患儿8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1.84±2.40)min vs. (23.01±2.15)min,(1.05±0.26)cm vs. (2.24±0.18)cm和(1.61±0.22)mL vs. (7.66±0.69 )mL,均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13.44±1.87)h vs. (13.44±1.87)h和(2.01±0.46)d vs. (2.01±0.46)d, P<0.05];观察组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 [(3.42±0.68)千元vs. (2.67±0.70)千元,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丙二醛均低于对照 组[(90.43±9.22)ng/mL vs. (130.03±10.15)ng/mL,(104.41±12.25)ng/mL vs. (128.87±14.42)ng/m和(4.84±1.06)μmol/L vs. (6.15±1.00)μmol/L,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5±21.15)nU/mL vs. (89.44±19.56)nU/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12% vs. 28.13%,P<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患儿应激反应轻。
    12  微创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Meta分析
    雷焦|黄隽敏|杨小波|章园
    2017, 26(8):1007-101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8.009
    [摘要](147) [HTML](775) [PDF 1.16 M](877)
    摘要:
    目的:评价微创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微创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4篇相关文献,共有2 051例患者,其中993例行微创肝切除,1 058例行开腹肝切除。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肝切除比较,微创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减少(SMD=-0.867,95% CI= -1.261~-0.472,P<0.001)、输血率降低(OR=0.475,95% CI=0.330~0.683,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493,95% CI=0.382~0.638,P<0.001)、术后禁食时间缩短(SMD=-1.845,95% CI=-2.609~-1.082,P<0.001)、术后住院时间减少(SMD=-0.983,95% CI=-1.323~-0.643,P<0.001)、结石复发率降低(OR=0.513,95% CI=0.322~0.816,P=0.005),而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结石清除率、最终结石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微创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多数术中、术后指标优于开腹手术,但仍需要更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13  复杂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许志峰 综述 李建军 审校
    2017, 26(8):1049-105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8.014
    [摘要](330) [HTML](1051) [PDF 1.08 M](830)
    摘要:
    由于病因复杂、手术操作困难,容易残留及复发等原因,复杂胆道结石的处理一直为肝胆外科棘手的难题。传统术式虽然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导致患者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微创技术凭借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复杂胆道结石治疗的热门方法。现对复杂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14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
    蒋亚新|季德刚|马宁|郝志强
    2017, 26(2):139-14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2.002
    [摘要](400) [HTML](994) [PDF 1.06 M](824)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10月—2016年4月94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60岁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LC+LCBDE(LC+LCBDE组),49例行ERCP/EST+LC(ERCP/EST+LC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手术成功率(93.3% vs. 89.8%,P=0.539)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 vs. 10.2%,P=0.892)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LC+LCBDE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37 735元vs. 48 260元,P<0.001);住院时间显短于ERCP/EST+LC组(11.51 d vs. 13.39 d,P=0.015)。两组共81例获随访6~48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胆道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未发生胆道狭窄、胰腺炎、胆管恶变等情况。 结论:LC+LCBDE在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对胆总管结石的大小、数量无限制,且保护了Oddi括约肌功能,对于多数老年患者应作为首选,但临床工作中仍需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及技术条件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15  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
    李瑞香|郭巨江|朱瞻琳|廖洪叶|林菊丽
    2017, 26(5):619-62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5.014
    [摘要](370) [HTML](864) [PDF 1.65 M](919)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98例施行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患者,其中49例行传统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另49例行局部肿胀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直径及肿块个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麻醉实施时间缩短(16.10 min vs. 31.41 min)、手术时间减少(39.47 min vs. 62.53 min)、 麻醉剂降低(0.20 mg vs. 0.31 mg)、麻醉效果良好率增高(96% vs. 82%)、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0% vs. 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4% vs. 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16  三入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胆系结石病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周华波 李广阔 何伊嘉 里越 尹思能 陈安平
    2021, 30(2):228-2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1.02.012
    [摘要](390) [HTML](1008) [PDF 1.12 M](1273)
    摘要:
    结石病是我国胆道系统疾病中占比最高的病种。它具有病情复杂、容易复发、根治困难、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其晚期更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肝内外胆管癌等终末期胆道病变,成为肝胆外科长期难以攻克的难题。近年来,各种微创手术治疗胆系结石的报道越来越多,以腹腔镜和内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发展为这一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纪元。笔者结合自己团队的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就新时期三入路理论统领下胆系结石的微创诊疗体系化建设及发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17  从原发性腹壁疝的含义和特点谈微创术式进展
    李健文,乐飞,薛佩
    2023, 32(10):1460-14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10.003
    [摘要](498) [HTML](491) [PDF 1.32 M](1460)
    摘要:
    腹壁疝和原发性腹壁疝有不同的含义,本文原发性腹壁疝是指非手术引起的位于腹前外侧壁和后腹壁的腹外疝(不含腹股沟疝和股疝)。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无手术切口,更愿意接受微创治疗,其腹壁组织完整,也有利于微创新技术的开展。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显著优于切口疝。目前,微创术式众多,在原发性腹壁疝中可最大程度体现各自的优势。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和微创非腹腔内补片修补术(MINIM)理念不同,技术互补,共同目标是追求微创和腹壁功能重建。MINIM的主要术式是各类腔镜腹膜外修补术(EER),大多从原发性腹壁疝起步,逐步发展并扩大其适应证。另一类术式是腔镜辅助肌前修补术(onlay),在中线位原发性腹壁疝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脐疝、腹直肌分离、原发性耻骨上疝、半月线疝和原发性腰疝等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腹壁疝,本文逐一讨论,阐述其定义、特点及微创术式的进展。
    18  胃癌微创手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影响因素
    苏晓文|邓建中|梁伟成
    2017, 26(10):1297-130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10.012
    [摘要](507) [HTML](1268) [PDF 1.10 M](114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332例患者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法评价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全部332例患者中共出现48例(14.5%)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为I级1例(2.1%)、II级36例(75.0%)、IIIa级3例(6.3%)、IIIb级7例(14.6%)、IVa级1例(2.1%)。并发症例次分别为:吻合口瘘19例(39.6%)、肠梗阻6例(12.5%)、腹腔感染6例(12.5%)、吻合口出血5例(10.4%)、腹腔内出血4例(8.3%)、胃排空障碍4例(8.3%)、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6.3%)、吻合口狭窄3例(6.3%)、淋巴瘘2例(4.2%)、切口感染1例(2.1%);部分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24.0 kg/m2、合并基础疾病、Billroth II式及胃/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不同BMI、有无合并基础疾病、不同吻合方式患者的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而言,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多为II级,以吻合口瘘最为常见,BMI、合并基础疾病及吻合方式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19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RFA微创治疗
    杨玉兵,张海洋,王建锋
    2016, 25(7):1080-1084.
    [摘要](123) [HTML](0) [PDF 1.12 M](709)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97例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再次治疗采用射频消融术者58例(射频组)、选择采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者39例(无水酒精组),比较两组肿瘤复发治疗效果。 结果:病灶≤3 cm和>3 cm者,射频组的治疗次数均低于无水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3 cm者,射频组灭活率为90.24%,无水酒精组为8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病灶>3 cm者,射频组病灶灭活率明显高于无水酒精组(82.61% vs. 50.00%,P<0.05)。 射频组并发症率低于无水酒精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1.03% vs. 41.03%, P>0.05);射频组末次治疗后的1、2、 3年存活率分别为84.48%、62.07%、43.01%均明显高于无水酒精组的64.10%、42.03%、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总生存中位时间明显长于无水酒精组(18个月 vs.13个月,Log-rank χ2=5.566,P=0.018)。 结论: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
    20  微创技术在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应用现状
    张学明 综述 张伟辉 审校
    2016, 25(8):1208-121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8.021
    [摘要](193) [HTML](0) [PDF 1.09 M](822)
    摘要: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因急性胆管梗阻继发化脓性感染所致。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怀疑或确诊的同时应积极非手术治疗,随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可行的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在通畅引流的前提下,一次性解除梗阻原因的手术也相继报道。笔者分别对内镜、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腹腔镜等为主的微创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现状进行综述。
    21  序贯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附112例报告
    李军|谢江|廖作富|余阳|陈中浩
    2016, 25(9):1302-130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9.013
    [摘要](212) [HTML](0) [PDF 1.11 M](736)
    摘要:
    目的:探讨序贯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 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112例ABP患者行保守治疗基础上的序贯微创治疗,后者包括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取石,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LC+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以及微创治疗的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 结果: 88例轻、中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解除胆道结石病因并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7.5± 2.3)d;24例重型患者中,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21.2±5.3)d。 结论:序贯微创治疗ABP疗效确切,具有住院期间一次彻底解除病因,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优势。
    22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聂寒秋,张阳,邢人伟,牟永华
    2016, 25(3):459-46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3.027
    [摘要](848) [HTML](0) [PDF 1.51 M](839)
    摘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CC)的治疗 效果。 方法: 选择自 2012 年 12 月—2014 年 12 月入院手术的 CC 患者 76 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 LRCL 组 (3 8 例)和 L C 组( 3 8 例),分别接受 L R C L 术和 L C 术。术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 量、术后 24 h 疼痛 VAS 评分、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胆囊壁厚度差及并发症和术 后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 2 4 h 疼痛 V A S 评分和住院时间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 > 0 . 0 5);L R C L组 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前后胆囊壁厚度差分别为(63.2±6.9)min、(3.5±0.6)d 和(1.2± 0.4)mm,LC 组 为(48.5±10.5)min、(4.7±0.8)d 和(0.4±0.1)mm,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LRCL 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 5.3%(2/38)和 2.6%(1/38), LC 组为 13.1%(5/38)和 5.3%(2/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RCL 术治疗可能在促进 CC 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保留有功能的胆囊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3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徐林梧,王晓霞,司徒小新
    2016, 25(5):776-77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5.028
    [摘要](242) [HTML](0) [PDF 1.04 M](707)
    摘要:
    目的: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在多发乳腺小结节治疗中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420例乳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微创组230例行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传统组190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纤维腺瘤、局灶性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病理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5.5±4.2)min、术中出血量(4.4±1.9)mL、切口愈合时间(3.4±1.1)d、瘢痕长度(2.8±0.70)mm,均显著低于传统组的(35.2±7.9)min、(11.3±3.6)mL、(6.3±2.5)d、(30.3±8.2)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局部血肿(16.09%)、局部感染(0.43%)、乳腺畸形(0%)、术后疼痛发生率(1.30%)均低于传统组的的5.84%、3.68%、4.74%、7.3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满意度90.4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在多发乳腺小结节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病率,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24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深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刘远坤,黄晓宇,翁玉英,梁雪霞
    2015, 24(11):1601-160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0
    [摘要](376) [HTML](0) [PDF 1.20 M](973)
    摘要: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深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81例乳腺深部脓肿患者,35例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置管引流(观察组),46例行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患者满意度、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长度、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5.71% vs. 58.33%,P<0.05),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 vs. 19.57%;5.71% vs. 28.26%,均P<0.05)。 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深部脓肿,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25  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研究
    阴法文,尚磊,张传宝
    2015, 24(11):1636-163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9
    [摘要](562) [HTML](0) [PDF 1.57 M](888)
    摘要: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即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共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等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近切缘、远切缘距肿瘤的距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也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