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05, 14(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5.0%,结石取净率100.0%,无并发症,平均住院7.5d。结论: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5, 14(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2
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13/92),其中术中使用胆道镜者9.3%(4/43),未使用胆道镜18.4%(9/49),急诊手术组36.0%(9/25),择期手术组6.0%(4/67)。(2)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22.9%(21/92), 使用胆道镜者13.9%(6/43),未使用胆道镜组30.6%(15/49);急诊手术组9/25例(36.0%),择期手术组17.9%(12/67例) 。(3)1例于术后2d死于ACST。全部病例随访4~10年,疗效优良为87%(80/91)。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配合胆道镜,适时的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5, 14(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3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收治的158例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97例胆囊管结石行开腹手术取出结石;61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其中49例于术中切除胆囊时一并取出结石,12例于术后经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 结论: 胆囊管结石尽可能于术中切除胆囊时一并处理,如结石或结石碎片掉入胆总管,除开腹手术时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外,行LC者于术后经十二指肠镜处理,不失为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2005, 14(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4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的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将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136例,前瞻性非随机分为2组:(1)预防胆囊切除组66例;(2)治疗性胆囊切除组70例。比较两组间术后病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难易程度有无差别。结果:两组间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手术难易程度均差异有显著(P<0.05~0.025)。结论: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强调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而不应一味地等到发生胆石症的一种或数种合并症后才进行手术治疗。
2005, 14(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5
摘要: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炎症性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因肝内胆管结石行带血管蒂胆囊瓣肝门胆管成形术(PHBDS)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YCJ)治疗的肝门胆管炎症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的情况和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间围手术期胆漏、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HBDS组与RYCJ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6%和21.88%(P=0.010)。胆管结石发生率分别为3.77% 和16.67%(P=0.021)。结论:PHBDS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保留了Oddi括约肌功能,防止了胆肠反流的发生,治疗效果优于RYCJ组。
2005, 14(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6
摘要: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2年间所收治的Mirizzi综合征(MS)9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纯胆囊切除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8例,胆囊切除加经胆囊管胆道镜行胆道检查15例,胆囊大部切除加胆管瘘口修补术18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损伤整形修补术2例。65例获随访1~5年,均疗效优良。结论:MS病理类型不一,处理时按各类型的特殊性作相应的手术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2005, 14(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7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处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4年5月58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经胆囊管造影6例,显示胆总管结石5例,其中2例在LC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其余3例由于胆囊三角关系不清而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单纯胆囊结石52例,50例LC成功,2例因炎症粘连明显而中转开腹。有1例术后发生黄疸,3例术后漏胆汁,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大多数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2005, 14(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8
摘要:目的:探讨103Pd(103钯)支架及胆管内放射对胆管损伤后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n=6),即103Pd支架组,实验术中经胆总管末端开口,将Forgort气囊导管插入胆总管内,进行球囊扩张术,然后用11F医用推送器将103Pd支架送至目标的胆管段。(2)对照组(n=6),实验方法同实验(1)组,但采用普通支架植入。术后30d,用γ计数器进行胆管及周围组织放射性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组织病理学和胆管造影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胆管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普通支架组术后30d胆管损伤处,胆管黏膜断裂,内膜增生及管腔狭窄。103Pd支架组:胆管内放射治疗后30d与普通支架组比明显减少胆管内膜增生厚度(P<0.01)。胆管狭窄面积百分比,普通支架组为(60±21.6)%,103Pd支架组为(31.6±9.5)%(P<0.01),103Pd支架组胆管腔面积比普通支架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球囊扩张致胆管损伤术后即刻应用103Pd支架胆管腔内放射植入及行内照射治疗,可有效地预防犬的胆管损伤术后30d胆管内膜增生和胆管狭窄。
2005, 14(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09
摘要:目的:观察胆道梗阻后心肌损伤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动态观测胆道梗阻大鼠的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左心室心肌行光电镜检查,并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定位TNF-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TBIL,ALP,CK-MB,ET,TNF-α的水平逐渐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SOD含量逐渐减少,心肌TNFα表达升高;各UTI治疗组与同时相梗阻组比较,血清TBIL,ALP,CK-MB,ET,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升高,心肌TNF-α表达下降;光电镜下可见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心肌损害加重,各UTI治疗组与同时相梗阻组比较,心肌损害减轻。结论:UTI通过对抗自由基损伤、内毒素血症、TNF-α的综合作用,对胆道梗阻所致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2005, 14(1):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0
摘要:目的:研究凋亡的死亡信号受体途径在胆囊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胆囊癌组织中死亡信号受体途径的激活分子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特征;并运用TUNEL法原位检测肿瘤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凋亡数量。结果: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asL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2/26),83.3%(15/18),100%(3/3)和55%(11/20)。FasL蛋白表达在胆囊癌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5)。浸润淋巴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在FasL蛋白阳性[FasL(+)]的胆囊癌组织中极显著高于FasL蛋白阴性[FasL(-)]的胆囊癌组织(P<0.01);在FasL(+)的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于FasL(-)的低分化胆囊癌组织(P<0.05);在FasL(+)的NevinI,II,III期胆囊癌组织中高于FasL(-)的NevinI,II,III期胆囊癌组织(P<0.01)。结论:凋亡的死亡信号受体途径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05, 14(1):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1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AHF)模型建立方法。 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1)改良手术诱导组,切除约95%肝脏组织,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ml/kg体重;(2)传统手术诱导组,术中不行中叶肝静脉穿刺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其余手术方法同改良手术组;(3)药物诱导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1.2g/kg腹腔注射。观察手术死亡率、建模后24h大鼠存活率、血谷丙转氨酶(ALT)、血氨(NH3)、总胆红素(TB)和血糖(BG)。 结果:传统手术诱导组手术死亡率高于改良手术组死亡率(33.3%∶〖KG-*2〗〖KG(*7〗0%),改良手术诱导组、传统手术诱导组、药物诱导组大鼠建模成功后24h存活率分别为0%,0%,25%,改良手术诱导组ALT和NH3水平显著高于药物诱导组(P<0.05),TB和BG水平低于药物诱导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改进的95%肝切除术可建立较理想的大鼠AHF模型,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可减少手术死亡率。
2005, 14(1):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2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6),小肠移植组(SBT组,n=12),缺血预处理加小肠移植组(IPSBT,n=12)。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移植肠冷保存/再灌注1h取材。检测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构的变化。 结果:S组、SBT组和IPSBT组LN表达灰度值分别为39.52±2.60,13.53±0.44和25.40±1.79,SBT组明显低于S组(P<0.05),而IPSBT组明显高于SBT组(P<0.05)。电镜显示,S组小肠上皮基底膜呈线性均匀连续完整的结构; SBT组上皮基底膜断裂、甚至缺失;IPSBT组上皮基底膜破坏程度比SBT组为轻。结论: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是冷保存/再灌注损伤靶点;IP对细胞外基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5, 14(1):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3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价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鼠尾悬挂实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血清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小肠黏膜损伤病理评价,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 70%肝切除实验大鼠一般情况差、体力耐受力下降,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并在营养学指标、小肠黏膜应激反应损伤和肝清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切除70%肝脏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可作为研究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
2005, 14(1):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4
摘要: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近5年间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发生手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胆瘘5例,腹腔内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无手术死亡。在行肿瘤切除术的20例中,15例获随访,存活最短时间为11个月,最长时间3年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年9个月,1年生存率86.7%(13/15), 3年生存率13.3%(2/15)。其他各种内外引流术式16例,术后生存5~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短期内黄疸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不能切除者应力争行各种引流术。
2005, 14(1):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5
摘要:目的: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经验教训。 方法:对5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胆道手术所致48例(92.3%),胃大部切除术及肝脏手术所致各2例(共7.7%)。损伤部位在肝总管与胆总管交界处34例(65.4%),肝总管6例(11.5%),胆总管6例(11.5%),左右肝管汇合部4例(7.7%),左、右肝管各1例(共3.8%)。胆管完全性损伤30例(57.7%),部分性损伤22例(42.3%)。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处理。术中立即发现8例,采用直接修补或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5例,直接置合适T管引流1例,肝总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效果均满意;另1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年后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术后发现的44例,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1例,肝总管与十二指肠吻合8例,胆总管置管引流2例,胆总管缺损用空肠瓣修补术1例,肝内胆管与空肠Longmire吻合术1例,拆除胆总管前后壁之间缝线1例。全组死亡4例,生存48例中41例获随访,疗效优良率为82.9%,疗效差的7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至5年再次作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结论:要警惕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及早诊断、及早修复胆道的连续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方式根据损伤部位、类型、损伤后发现的时间具体决定,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疗效最佳。
2005, 14(1):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6
摘要:目的:总结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经验,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年来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同时癌9例,异时癌5例。14例共37个癌灶,分布部位:乙状结肠8个,脾曲6个,横结肠6个,肝曲5个,升结肠3个,降结肠2个,直肠4个,盲肠3个。病理类型:腺癌19个,管状腺癌7个,黏液腺癌7个,乳头状腺癌2个,未分化癌1个,息肉恶变1个。Dukes分期:B期26个,C期10个,D期1个。14例中21例次手术,半结肠切除11例次,扩大左半结肠切除5例次,结肠次全切除2例次,全结肠切除2例次,姑息性切除1例次;无手术死亡。14例均随访1~19年,3例死于脑出血或自然死亡,11例至今生存4~17年。结论:多原发性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手术,预后好,异时癌比同时癌效果好。术式选择以半结肠或扩大半结肠切除为主,必要时才考虑全结肠切除。术后应定期结肠镜随访。
2005, 14(1):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7
摘要:原发性胆囊癌是继肝细胞癌后第二大肝胆系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近年来许多学者积极探索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笔者就化疗在胆囊癌治疗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现状做综述。
2005, 14(1):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8
摘要: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机会少,预后很差。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性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综述了胆囊癌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彭涛,彭民浩,黎乐群,杨定华,卢榜裕,陈希纲,郭雅,肖开银,陈滨,覃忠
2005, 14(1):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19
摘要:报告1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后肠穿孔并发症,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为1例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患者行联合肝肾移植术。肝移植采用背驮式;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免疫抑制治疗采用激素和霉酚酸酯。 术后供肝功能良好;供肾发生急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右侧开窗肾发生尿外渗。术后10d因腹膜炎探查发现回肠末段多发穿孔行部分肠切除术。术后21d死于多重感染所致多器官衰竭。 提示对先天性多囊病行联合肝肾移植时,如病肾存在感染迹象应果断切除;免疫抑制强度从轻。
2005, 14(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0
摘要:比较胃癌、大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笔者随机检测了17例胃癌、1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免疫及营养指标。结果显示胃癌组患者IgG,IgM,CH50,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5),两组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胃癌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大肠癌患者差。
2005, 14(1):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1
摘要:对近7年来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道扩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术前确诊34例,确诊率39.5%。误诊6例,误诊率6.9%;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1例,合并胰头癌1例,合并瓦特壶腹癌1例,合并胆总管中段巨大囊肿1例,合并Mirzzi综合征2例。另46例经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原因不明)。46例限期手术37例,另9例用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胆管扩张消失行胆囊切除术,限期手术37例中22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未发现胆管结石,15例只行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造影6例,胆管穿刺造影3例,均未发现胆管结石。本资料表明:胆囊结石合并胆管扩张疾病中,不明原因引起的胆管扩张占梗阻性胆管病的首位,其次为胆管结石。对于胆道不明原因狭窄梗阻、胆管扩张的病例手术探查胆总管不失为胆汁引流,解除梗阻,缓解胆管扩张的捷径,但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扩张的胆管可恢复正常。对不明原因合并胆总管扩张的患者术中应细心探查,必要时可经胆囊管插管造影或胆总管穿刺造影。而盲目的急于手术探查胆总管可造成胆总管的再损伤及全身创伤。增加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不明原因合并胆管扩张的患者手术探查胆总管应慎重。
2005, 14(1):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2
摘要:为探讨胆源性胰腺炎(GP)中胆道病变微创治疗的可行性,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年间收治的52例GP患者胆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的处理方式。本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27例,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并行内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EST)联合LC治疗12例,EST治疗4例,直接LC加胆总管探查9例,均取得成功。笔者的体会是在GP炎症控制后,尽早采用微创技术处理胆道病变,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费用,防止GP复发。
2005, 14(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3
摘要:对1996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的20例胆囊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evin分期:II期4例,III期3例,IV期4例,V期9例。1,3,5年生存率II+III期者分别为7/7,5/7,3/7,IV+V期者分别为3/13,1/13,0/13,2组间1,3,5年生存率比较P均<0 .05。晚期组中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比较,除1年生存率有差异外(P<0.05),3,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本组病例资料提示,及早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2005, 14(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4
摘要:分析7.5年内收治的14岁以下22例胆囊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20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全部治愈。1例行非手术治疗好转。提示:14岁以下儿童胆囊结石患病率较低,但儿科误诊率高,B超确诊率高,患儿应根据情况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治疗。
2005, 14(1):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5
摘要:报告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手术治疗2例。1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术并胆总管取石引流术。2例未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提示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和处理外科并发症,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 控制因尿毒症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增加血液透析次数。
2005, 14(1):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6
摘要:回顾性分析6年来收治48例60岁以上高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小切口电钩法切除胆囊治疗的临床资料。争取一期切除胆囊或取净结石、对合并胆管梗阻者应解除梗阻,充分引流胆管。要求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基础上,细致的手术操作,小切口电钩法切除胆囊安全可行,术前积极处理合并疾病,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05, 14(1):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7
摘要:探讨医用创面封闭胶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方法。在1 076例各类外科手术中,分别采用单纯创面封闭胶、创面封闭胶加明胶海绵、创面封闭胶加大网膜贴敷、创面封闭胶加浆膜贴敷用于术中粘接、止血、封闭、减张、防滑。结果示1076例各类肝胆外科手术使用创面封闭胶后,减少了术后胆漏、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改进了手术方式,提示创面封闭胶在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5, 14(1):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8
摘要:为总结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验。 笔者对近9年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2%,死亡率为7.4%。因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较复杂,病程长,因此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2005, 14(1):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29
摘要:采用大网膜联合聚丙烯网片修补巨大切口疝17例。将大网膜展开铺盖在腹壁缺损处脏器表面,用3-0可吸收线或1号丝线将大网膜缝到缺损边缘,然后行肌后置网法修补腹壁缺损。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肠梗阻表现,无疝复发。提示大网膜是一种符合解剖生理的保护结构,在巨大疝修补中可做为网片的腹腔脏器间隔离层,防止网片与脏器接触。
2005, 14(1):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0
摘要:报告6例胆囊罗-阿氏窦穿孔。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表现,术前均误诊。6例均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均有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及胆汁性腹膜炎,未见胆囊坏疽及穿孔。4例行一期胆囊切除术;2例行一期胆囊造瘘,二期胆囊切除术;均治愈。
2005, 14(1):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1
摘要:
2005, 14(1):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2
摘要:
2005, 14(1):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3
摘要:
2005, 14(1):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4
摘要:
2005, 14(1):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1.035
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