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邹海东 ,马榕 ,余之刚 ,刘庆伟 ,王成刚 ,李昕 ,孙靖中
2005, 14(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1
摘要:摘要:
目的 评价PET/CT诊断乳腺癌的真实性,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33例乳房肿块患者行钼靶X线和PET/CT检查,分别采用半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肿瘤病灶摄取氟脱氧葡萄糖(FDG)的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比较PET/CT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差异。
结果 PET/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2.6%,100%和93.9%;钼靶X线的敏感度、特异度、精确度分别为81.5%,80.0%和78.8%;但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ET/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并可提供更多方面的活体诊断信息,为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弥补了钼靶X线之不足。
2005, 14(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2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ER,PR,p53,HER2,MDR1在全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27.0%,40.5%,37.2%,37.7%;PR和p53表达增高者多伴有腋淋巴结转移(P=0.001,0.037);HER2表达增高者TNM分期相对较晚(多为III期)、腋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对较重(常在5个以上)(P=0.012,0.037);上述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无明显关系(P>0.05)。MDR1与p53,HER2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r=0.159;P=0.014,r=0.168);而ER,PR与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TNM分期、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程度、p53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率相关;而MDR1表达亦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MDR1 和HER2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53,HER2,MDR1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下降所致。联合检测上述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表型和预后;p53,HER2,MDR1过表达的乳腺癌(以HER2为主),增加蒽环类药物剂量可提高化疗的总有效率,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05, 14(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3
摘要:
2005, 14(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4
摘要:摘要:
目的 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联合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 Bcap37以VES联合化疗药物刺激24h和36h,VES浓度为10μg/mL和20μg/mL ,化疗药5FU和MMC及环磷酰胺的浓度分别为16.9μg/mL,33.8μg/mL;1μg/mL,3.3μg/mL及100μg/mL,300μg/mL,以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Fas表达。
结果 VES联合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Bcap37细胞的自然凋亡率为 0.7%,20μg/mL VES作用24h后凋亡率为19.2%,5FU和丝裂霉素及环磷酰胺3种化疗药物作用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6.2%,16.7%,12.3%。VES与3种化疗药物合用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0.3%,44.8%,39.6%。VES联合化疗药物作用后乳腺癌细胞表面Fas表达显著增强。
结论 VES联合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表面Fas表达上调有关。
2005, 14(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5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冷冻切片的准确性及提高准确率的方法,进一步密切临床与病理的联系,以提高对冷冻切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近8.5年来术中590例乳腺肿块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
结果 590例冷冻切片报告中,确诊586例,确诊率为99.32%;误诊4例,均为假阴性,误诊率为0.68%,其中2例是制片质量问题导致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良性病变,另2例是因取材局限导致叶状囊肉瘤误诊为纤维腺瘤。
结论 冷冻取材的局限,病变形态的多样以及冷冻切片的质量是造成误诊和延期诊断的主要原因。只要熟悉乳腺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加强外科与病理医师间的联系,乳腺肿块冷冻切片是一种准确性比较高,可靠性比较强的检查手段。
2005, 14(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6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p16,p53,CDK4/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检测86例术前均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p53,CDK4,cyclinD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1)p16,p53,CDK4在I,II级浸润性导管癌中p16,p53,CDK4的阳性表达存在差异,cyclinD1无差异;淋巴结阴性组与淋巴结阳性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存在差异;年龄≤50岁组和>50岁组阳性表达无差异;ER阴性和阳性组p53 阳性表达存在差异,p16,CDK4,cyclinD1表达无差异;PR阴性和阳性组p53阳性表达存在差异,余无差异。(2)p16与p53表达、与CDK4表达、与cyclinD1表达相关(P均<0.01);CDK4与cyclinD1表达相关(P<0.05),p53和CDK4与cyclinD1不相关。(3)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p16,p53,CDK4/cyclinD1的表达(P<0.05)。(4)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16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
结论 p16,p53,CDK4/cyclinD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特别是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术后生存的独立有效指标,而综合应用上述指标可能更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毛杰 ,海健 ,舒衡平 ,唐利立 ,申正堂 ,邬玉辉 ,欧慧英
2005, 14(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7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6.25%(37/80),均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和p53基因表达相关(P=0.0025)。
结论 survivin和p5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2005, 14(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8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女性乳头乳晕的动脉血供特点,为乳腺手术时避免乳头乳晕坏死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对13具女性尸体26个乳房标本的乳头乳晕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 乳头乳晕动脉血供主要由胸外侧动脉分支及胸廓内动脉穿支供应: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血管穿支与胸外侧动脉的乳头乳晕支分别从乳晕上、内方和外上方经腺体小叶之间到达乳头乳晕基底部,然后在乳腺导管间上行供应乳头乳晕;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分支的浅层腺体穿支在皮下形成广泛吻合,特别是在乳晕下形成动脉网,由此网发出分支供应乳头乳晕;肋间动脉穿支与胸肩峰动脉未见有分支供应乳头乳晕。
结论 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时,为了避免乳头乳晕坏死,应注意保护乳晕下动脉网,这时的皮瓣厚度不能小于0.5cm。乳房缩小整形术时,应以乳房内上或外上象限腺体作为腺蒂,并且注意保留乳腺后方至少1.5cm厚的腺体,以保证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穿支或胸外侧动脉乳头乳晕支对乳头乳晕的血液供应。
2005, 14(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09
摘要:摘要:
目的 应用RNAi技术沉默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基因,探讨其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及其对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于雌裸鼠皮下种植MCF7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盐水对照(A)组、空质粒对照(B)组及实验(C)组。于肿瘤局部分别注射盐水、psilencer1.0U6空质粒和psilencer1.0U6STAT3siRNA重组质粒。当A组肿瘤长至足够大时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及重量,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用Western blot 检测STAT3,Bax,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C组肿瘤瘤块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A,B组(P<0.01)。免疫组化及HE显示C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征象,STAT3免疫组化呈阴性,而A,B组无此现象。Western blot 显示:C组STAT3的表达明显低于A,B组(P<0.01),而Bax的表达明显高于A,B组(P<0.05) ,各组Bcl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STAT3基因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中STAT3的表达,同时引起Bax基因的表达上调,导致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2005, 14(4):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0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及其相关因子VEGF,bFGF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对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乳房肿块活检,观察病变组织的病理分型类型、分级及VEGF,b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一般增生92例,占65.7%,非典型增生48例,占34.3%。免疫组化显示,不同病理分级的VEGF,bFGF表达存在差异,从一般增生到非典型增生,VEGF,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
结果 随乳腺增生程度的增加,组织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增强,两者存在相关性。
2005, 14(4):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1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s2O3对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Rhodamine123染色并分析DNA含量及细胞周期。
结果 1~16μmol/L As2O3均能抑制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生长,且抑制率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4μmol/L As2O3作用细胞后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可检测到亚二倍体凋亡峰,Rhodamine123荧光强度降低。
结论 As2O3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有关。
2005, 14(4):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2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旁亢病理性骨折及其手术时机对甲旁亢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总结甲旁亢手术后13例患者的随访结果。
结果 有病理性骨折者预后比没有者明显差;有病理性骨折的,在旁腺切除的围手术期内骨折矫形者预后较好;因骨质疏松严重、担心矫形后骨折不愈为由、推迟骨折处理时机者预后差。
结论 病理性骨折出现前切除旁腺能改善预后外,已有病理性骨折的、应在切除旁腺的同时或旁腺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内处理骨折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2005, 14(4):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3
摘要: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与手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原位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中1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修整中的关系。14例中行动脉血管变异整形2例,门静脉搭桥吻合1例;14例各韧带修剪后缝合10例,未缝合4例。
结果 全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成功100%。术后腹腔内出血3例,与供肝修整有关2例。手术后无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并发症,无胆道并发症,无肝脏流出道梗阻。
结论 修肝是肝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修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植肝时手术操作的难度及术后供肝存活的质量;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中,肝后下腔静脉的成形至关重要,成形口与供肝静脉出口必相对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涡流的产生,确保流出道通畅,并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2005, 14(4):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4
摘要:摘要: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及诊疗水平的提高,保乳手术终将逐步取代改良根治术而成为主要术式。笔者就乳腺癌治疗观念的改变、保乳手术及其适应证、保乳治疗的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综述。
2005, 14(4):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5
摘要:摘要:
抑癌基因FHIT位于染色体3p14.2区,其内包含染色体脆弱位点FRA3B。乳腺癌中FHIT基因突变以缺失和易位为主,二次打击学说能较完善地解释其失活机制。乳腺癌FHIT基因转录异常,FHIT蛋白表达下降。FHIT基因的改变影响乳腺癌的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据此以为,FHIT基因改变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判断预后新的指标。
2005, 14(4):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6
摘要:摘要:
为探讨乳腺癌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笔者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基因表达和VEGF,FLK1,bFGF,FLG阳性系数值及MVC值。结果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FLK1,bFGF,FLG和MVC值在cerbB2阳性和阴性组间有差异(P<0.05或P<0.01)。提示乳腺癌cerbB2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2005, 14(4):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7
摘要:摘要:
为探讨全脾切除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笔者对湘雅医院近8年来306例行开腹全脾切除术术后1个月出现各种并发症的43例(14.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例中包括腹腔内出血5例(1.6%)、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0例(3.3%)、左膈下感染6例(2%)、左胸腔积液6例(2%)、肺部感染8例(2.6%)、肺不张7例(2.3%)、多器官功能不全1例(0.3%)。其中2例死亡,其余病例分别经再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资料提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积极有效地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全脾切除手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2005, 14(4):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8
摘要:摘要:
为探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在诊断和治疗上是否具有特殊性,笔者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妊娠期,8例哺乳期乳腺癌,并与同期收治的普通乳腺癌患者在诊断、病期、治疗方法、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示,5年总生存率为58.33%(7/12),比同期普通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4.81%(805/1076)为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1934);与相同时间、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60.06%,194/323)比较,其生存率也无明显差别(P=1.000)。提示妊娠、哺乳不是乳腺癌的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期偏晚,是预后比普通女性乳腺癌差的主要原因。
2005, 14(4):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19
摘要:
2005, 14(4):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0
摘要:摘要:
笔者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术11例。全部病例的肌皮瓣及其中保留乳头3例均存活,无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美观。提示乳癌根治术后,可用一期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术。
2005, 14(4):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1
摘要:摘要:
笔者近2年来对4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并与以前4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示:双管负压引流组术后前3d引流量大于单管组(P<0.05),4~6d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双管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单管组(P<0.05)。提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更充分,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2005, 14(4):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2
摘要:摘要:
将87例行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皮瓣下引流加腋窝负压引流(实验组)和常规腋窝负压引流(对照组)两种不同的引流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示实验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应用皮瓣下引流管方便、可靠,可有效的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2005, 14(4):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3
摘要:摘要:
为探讨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笔者在术中采取术中注意切缘的选择,注重皮瓣厚度,正确使用电刀,减少皮瓣张力,合理的引流以及合适力度的包扎等措施。结果示50例中有4例(8%)发生皮瓣坏死,单纯皮下积液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合理的手术设计及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2005, 14(4):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4
摘要:摘要:
报告乳腺癌术后首次行CMF方案化疗引起IV度骨髓抑制2例其中1例死亡;1例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提示乳腺癌患者即使使用CMF方案,亦应定期检测血象,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骨髓抑制。
2005, 14(4):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5
摘要:摘要:为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浸润性突眼的影响,笔者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以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为主,辅以甲状腺素片口服,对照组3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和1年后检查眼球突出度,并作疗效评价。结果示两组治疗后6个月,1年后突眼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TT3,TT4,TSH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组高代谢症候群均消失。结论:对于伴浸润性突眼的甲亢患者,还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
2005, 14(4):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6
摘要:摘要:
回顾性分析连续4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428例中426例LC取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2例中转开腹治愈,亦无并发症。提示正确掌握LC的适应症,细致的手术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胆管损伤,保证LC成功的关键。
2005, 14(4):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7
摘要:摘要:
为探讨非手术治疗脾破裂适应证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7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损伤程度I级19例,II级8例。除1例在治疗期间因腹膜炎症状加重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2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提示非手术治疗无腹内外严重合并伤,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I,II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于小儿。
2005, 14(4):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8
摘要:
2005, 14(4):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29
摘要:
2005, 14(4):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30
摘要:
2005, 14(4):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31
摘要:宫颈肿瘤; 食管肿瘤;直肠肿瘤;病例报告
2005, 14(4):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4.032
摘要:乳腺肿瘤; 男性; 老年人; 病例报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