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05, 14(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1
摘要:
2005, 14(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2
摘要:
2005, 14(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3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 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2005, 14(8):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4
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LC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NevinI,II期患者行单纯LC;1例III期和3例V期患者行LC+局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IV期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全组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为0.6%。I,II期患者术后最长随访5年,未见复发;III期1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手术;而IV,V期的病例预后较差,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I,II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III期的需行胆囊癌根治术,如术中做到切缘镜下无瘤可望提高生存率。V期应采用局部清扫+肝脏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
2005, 14(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5
摘要:目的探讨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可行性。 方法比较52例高位胆管空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患者(A组)和56例放置支撑引流管患者(B组)的临床治疗恢复过程、术后随访和再手术情况。 结果A组的胆瘘发生率为5.8%(3/52),B组为3.6%(2/5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禁食、治疗用药和住院时间A组较B组短(P﹤0.01); 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水电紊乱A组较B组低(P﹤0.05)。术后随访A组和B组的胆管炎发作、结石再发、腹腔粘连和再次手术分别为4.4%,20.4%(P﹤0.05);2.2%,8.16%(P﹥0.05);4.4%,20.4%(P﹤0.05);2.2%,16.3%(P﹤0.05)。B组的8例再手术中有4例再发结石,5例次胆肠吻合口炎性增生、硬化。 结论改进和提高胆肠吻合技术,不放支撑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远期疗效佳,患者易接受。
2005, 14(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6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依据该地区人口学资料,计划调查8 257人,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抽样(PPS)的方法随机抽样以确定抽样人群。对象均接受入户问卷调查及物理查体,同时预约行胆囊B超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查。 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 结果调查的应答率为92.4%。胆石症患病率为15.45%。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贡献最大的依次为性别、胆总管内径和民族(OR值分别为1.92,1.83,1.4) 。 结论胆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性别、民族差异和胆总管内径对胆结石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2005, 14(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7
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胆囊切除的危险性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肝硬化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术中胆囊床破裂大出血4例,胆囊床广泛渗血11例;此15例应用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术成功,术后未再出血。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最多1例>10 000mL。6例术后出现腹水。无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5d。结论术中出血和胆道损伤是肝硬化胆囊切除的主要危险;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法是较好的止血方法。
2005, 14(8):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8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方法对112例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高热19例(17.0%), 黄疸8例(7.1%),右上腹包块11例(9.8%),腹膜炎体征26例(23.2%);并发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1例(9.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4.5%),感染性休克6例(5.4%)。112例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9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胆囊坏疽79例,坏疽并穿孔16例,穿孔者占16.8%;17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胆囊坏疽8例,坏疽并穿孔9例,穿孔者占52.9%。112例中行胆囊切除术86例,胆囊大部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5例,胆囊造瘘术3例。治愈104例(92.9%),死亡8例(7.1%),治愈104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9例(8.7%)。病理报告均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结论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尽早诊断,合理处理并存病,应争取在起病后24h内(或入院后的最短时间内)内急诊手术,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2005, 14(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09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398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道畸形54例,胆道损伤6例。均予相应治疗,无死亡。 结论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何贵金,鞠光,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马凯
2005, 14(8):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0
摘要:目的探讨γ射线对犬BCL2基因的影响及其与胆管壁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将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犬的肝外胆管内;取出胆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射线诱导的胆管壁凋亡增殖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基因,并检测凋亡细胞数量,计算机图象检测系统检测两组胆管腔面积。结果103pd支架组胆管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较普通支架组为弱;BCL2基因低表达组犬胆管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BCL2基因高表达组胆管未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而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实验犬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有关;103pd放射性支架通过降低BCL2基因表达,促进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外胆管狭窄。
2005, 14(8):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转染QBC939细胞后,能稳定表达βNGF蛋白,且表达强度随转染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MTT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表现出量效依赖关系。结论NGF具有促进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的作用。
2005, 14(8):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2
摘要: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005, 14(8):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3
摘要:目的总结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0年间经内科治疗无效的5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5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48例。 结果术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者47例,占81.03%(47/58)。术后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79.31%(46/58)。术后52例均获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78.85%(41/52),11例复发。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复发性ITP,脾切除治疗有效。术前对激素治疗暂时有效、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及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
2005, 14(8):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4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8例,重度营养不良32例,低钾血症14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4.08±2.45)d,机械通气维持时间(21.66±21.42)d。死亡33例(36.3%),撤机成功58例(63.7%)。结论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并调整撤机策略,避免机械通气依赖。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效控制腹腔感染,积极进行对症与支持治疗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因素。
2005, 14(8):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5
摘要:综述国内有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文献。结果显示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加强对胆管损伤的预防,充分掌握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和有效处理是降低胆管损伤危害的关键。
2005, 14(8):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6
摘要:为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胆囊癌和25例慢性胆囊炎中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示在胆囊癌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15/53)和43.4%(23/53),而在2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25/2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则与Nevi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提示抑癌基因FHIT,PTEN的低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FHIT,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2005, 14(8):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7
摘要:为探讨胆囊癌中survivin,CD44v6,nm23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9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12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标本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示:胆囊癌中26例survivin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6.7%;22例CD44v6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4%;15例nm23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8.5%。胆囊癌组织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CD44v6和nm23的表达与胆囊癌肿瘤转移有关(P<0.05)。胆囊癌中survivin,CD44v6蛋白表达均上调,提示它们共同参与胆囊癌发生和发展;survivin与CD44v6和nm23有协同表达关系。
顾建平,黄桂余,徐子平,丁军彬,肖立俊,曹亦鸥, 姜志宏,蔡劬,田志杰,蒋兆彦,韩天权,张圣道
2005, 14(8):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8
摘要:为探讨胆固醇结石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笔者对23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及7例对照者进行C13呼气试验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胆汁和胆囊黏膜标本接种于微需氧和厌氧培养基培养。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幽门螺杆菌特异的Ure A基因。结果示胆固醇结石组C13呼气试验阳性5例,占21.74%(5/23),对照组1例,占14.29%(1/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结石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平均含量(63.49±26.81)U/mL,高于对照组的(43.37 ± 32.99)U/m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未在胆固醇结石病标本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两者的关系不能确定。
2005, 14(8):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19
摘要:探讨低压CO2气腹条件下对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对40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压气腹(A)组和常压气腹(B)组,分别建立10mmHg和15mmHg气腹后开展LC,检测术前及术后24h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示:(1)两组患者均较顺利完成手术。(2)术后24h时,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查示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秒率、呼气流速峰值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术前24h时(P<0.01,P<0.05)。(3)术前及术后24h时,除A组手术前后MVV差值显著高于B组外(P<0.05),其他指标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4)动脉血pH,PaO2及PaCO2在手术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低压CO2气腹条件下行LC可能改善老年患者肺功能,但这种改善作用是有限的,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并不大。
2005, 14(8):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0
摘要:回顾分析14年间8 1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意外胆囊癌(UGC)31例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显示15例不同术式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2年,仅行内引流或外引流12例平均生存7个月。作者认为对MC中的UGC应积极行根治性切除术。
2005, 14(8):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1
摘要:为探讨老年人胆源性脓毒症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治疗胆石症经术后证实年龄在60岁以上180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脓毒症30例。合并疾病: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慢支合并肺气肿4例。发病24h内手术18例(60.0%),24~48h内手术6例(20.0%),72h以上手术6例(20.0%)。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5例,其中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10例,胆囊造瘘6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ENBD)5例。术后在保证外科疾病术后液体、能量的情况下,兼顾内科疾病的处理,输液速度控制在心、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3mL/min。术后并发ARDS 2例,心肺功能衰竭6例,肾功衰竭6例,糖尿病昏迷4例,发病时间在术后24~48h。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24例痊愈出院。结论提示年龄、发病时间、合并内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肺部疾病危险大。对老年胆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效的抗菌素治疗,预防内科疾病加重,保持内环境稳定。
2005, 14(8):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2
摘要: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44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部分切除4例,胆囊造瘘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68例中67例痊愈,1例死亡。笔者体会,老年急性胆囊炎确诊后若无手术禁忌证当及早手术治疗。
2005, 14(8):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3
摘要:对近8年来收治3 520例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胆漏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腹腔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关键在预防,放置引流有重要价值。
2005, 14(8):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4
摘要:回顾性分析12年间收治的Mirizzi综合征(MS)21例临床资料。 21例中I型16例,II型3例,III型2例。术前确诊5例(23%),其中ERCP检查5例,确诊4例(80%)。手术方式为单纯胆囊切除14例,胆囊切除及胆管瘘口修补,T管引流3例,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胆囊大部切除残留黏膜烧刮2例。21例获随访1~8年,均疗效优良。 提示ERCP检查可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率,手术时应根据MS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术式,可获得满意效果。
2005, 14(8):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5
摘要:分析15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资料。15例胆总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直径1.0~2.0cm,胆管壁略厚,无水肿,取尽结石并明确胆管下端畅通后,不放T管直接一期缝合。术后均未发生胆瘘或黄疸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笔者就基层医院在缺乏胆道镜辅助的情况下如何正确把握一期缝合的指征作一初步的探索,认为基层医院在恰当选择病例、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期缝合术式。
2005, 14(8):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6
摘要: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收治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病死率等资料,其中早期手术13例,非手术治疗后中转手术5例。治愈33例,治愈率80.5%。其中手术治疗18例,治愈12例,手术治愈率66.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21例,非手术治愈率91.3%。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有早期手术指征和中转手术指征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2005, 14(8):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7
摘要:为探讨如何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的尽早恢复。笔者将63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1)观察组,31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患者17例,胃癌患者14例。(2)对照组,32例。溃疡病和胃癌患者分别为14,18例。试验组术后分别给予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等协同治疗,对照组按一般术后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中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94±3.85)h,(16.92±2.89)h;对照组分别为(22.62±3.79)h,(25.78±3.52)h。治疗组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28.32±9.66)h,(27.64±6.99)h,对照组分别为(40.11±5.18)h,(43.27±4.27)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合理的联合应用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可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动力早期恢复。
2005, 14(8):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8
摘要:笔者对供体腹部多器官整体切取及胰腺修整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单腹主动脉灌注腹部器官,并在胰腺血管构建中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整体切取的器官移植后功能完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提示单腹主动脉灌注技术可以保证腹部多器官切取及联合应用的要求,胃十二指肠动脉的重建有利于胰腺血运的保证。
2005, 14(8):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29
摘要: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6例常规拔T管致胆漏的患者,均为腹膜炎体征较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6例均治愈。提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拔T管所致胆漏是安全、有效的,并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点。
2005, 14(8):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30
摘要:对近10年来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术前及术中漏诊1例胆总管肿瘤,并因病情发展3个月后死亡;术中解剖不清3例;术中操作不当7例,其中胆囊动脉血管出血2例、胆囊床小血管出血1例,残留胆囊管过长并结石1例,腹腔遗留结石1例,漏胆1例,胆总管损伤,术后进行性黄疸1例。提示诊治失误,外科基本功不扎实,重视不够是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2005, 14(8):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31
摘要:
2005, 14(8):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32
摘要:
2005, 14(8):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5.08.033
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