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06, 15(10):1-7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1
摘要:
2006, 15(10):2-7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2
摘要:目的:探讨以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为主的联合新辅助化疗对III期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38例手术前确诊的III期原发性乳腺癌采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CTF方案化疗1~4个周期,观察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率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75.4%(104/138);其中完全病理缓解1例,临床完全缓解1例(0.7%),部分缓解102例(73.9%),无变化32例(23.2%),进展2例(1.4%)。实施保乳手术7例(5.1%)。施行化疗3+4周期的疗效和保乳手术率均明显高于1+2周期者(均P<0.05)。该方案的脱发反应轻,I度脱发28例(20.3%);心脏毒性较小,室性期外收缩发生率1.4%(2/138),无充血性心衰病例。但骨髓抑制较明显,总发生率55.8%(77/138),其中II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7.5%(38/138),III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1.0%(29/138),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2%(10/138)。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CT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心脏毒性小,近期疗效较满意;但骨髓抑制发生率高,治疗期间应予支持治疗。
2006, 15(10):3-7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原发性乳腺癌115例临床资料。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肿瘤直径≤2cm和2.1~4cm;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erbB2,(HER2/neu)p53,nm23,ER和PR的表达状态及对哨兵淋巴结(SN)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115例乳腺癌SN检出110例(检出率95.65%),哨兵淋巴结与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同时相关资料齐全可供分析的95例。其中SN转移36例(37.89%),SN无转移59例(62.11%),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1.97枚。SN转移率在肿瘤直径≤2cm组和2.1~4cm组分别是21.43%(9/42)和50.94%(27/53),两组相比较,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SN阳性率相应提高并差异显著(P<0.01)。SN转移率CerbB2阴性组为24.32%(9/37),阳性组为46.55%(27/58),两组相比,随着CerbB2表达增强,SN转移率显著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 nm23, ER和 PR表达和不表达时影响SN的转移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CerbB2表达状态是预测SN转移状态的有用指标。
2006, 15(10):4-7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4
摘要: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 特异性siRNA ( small interfere 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对CXCR4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 将合成的特异性CXCR4 RNA干扰寡核苷酸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UPER, 构建CXCR4 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将pSUPER空载体和2个(pSUPER/CXCR4siRNA0和pSUPER/ CXCR4siRNA1 )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具有高转移特性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内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成功构建CXCR4 siRNA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CXCR4 RNA干扰片段的乳腺癌细胞, 72 h后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抑制作用明显。 结论:构建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能明显下调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为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唐利立,廖妮,肖萤,廖锦堂,吴白云,毛杰,申郑堂,欧慧英,邬玉辉,海健,李燕
2006, 15(10):5-7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及定位在中国妇女致密型乳腺发生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2月—2006年4月来湘雅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及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5万余名女性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筛查出乳腺肿块4 000余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致密型乳腺患者乳腺癌142例(肿块最大横径均≤2cm),将患者的超声检查与钼靶片结果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142例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发现微小钙化47例(33.10%),敏感性达74.60%,准确率为88.73%;钼靶发现泥沙样钙化38例(26.76%),敏感性60.32%,准确率为82.39%。钙化灶的检出率为44.37%。其中超声发现微小肿块110例(77.46%),敏感性88.71%,准确率为90.14%;钼靶片发现100例(70.42%),敏感性80.65%,准确率为83.10%。12例临床上未扪及肿块患者均在超声定位下准确地切除病灶。结论:(1)高频超声检查在中国妇女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筛查中检出小肿块及恶性钙化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要高于钼靶片检查。(2)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年青妇女、致密型乳腺以及扁平型乳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也提高了保乳率,值得推广使用。
2006, 15(10):6-7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6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5例乳腺癌组织中ERβmRNA和VEGF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ERβmRNA表达水平与VEGF121和VEGF165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5和0.641,均P=0.000)。VEGF121和VEGF 165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33,0.004)。结论: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受ERβ的影响,而乳腺癌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者可能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
2006, 15(10):7-7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7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玻璃化法低温保存微囊化肝细胞的效果,优化最佳冷冻条件。方法:使用33%,37%,40%3种不同浓度的乙二醇保护剂,以不同的冷冻速度低温保存微囊化的肝细胞,并检测冷冻后微囊内的肝细胞功能。结果:40%乙二醇浓度的保护剂配方能最有效保护肝细胞,3种冷冻速度的冷冻效果相同,冷冻后肝细胞P450功能和尿素合成功能与冷冻前相同。结论:玻璃化法能够有效的保存微囊化的肝细胞。
2006, 15(10):8-7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8
摘要:目的:探讨NF-κB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κ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定位。结果:NF-κB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蛋白在肝癌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均有表达,而在癌旁肝细胞中仅在胞浆中有表达。结论:NF-κB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NF-κB表达定位在癌细胞和癌旁肝细胞中的差异,提示NF-κB活化后,进入胞核,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肝癌的发生。
2006, 15(10):9-7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09
摘要:目的:探讨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好的反义PTT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TTGas按浓度梯度转染至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培养48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TG和VEGF表达量的变化,并将两者的变化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成功转染反义PTTG至QBC939中;转染后PTTG和VEGF在mRNA水平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0.62%和34.14%;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5.55%和38.46%。在mRNA和蛋白质两个层面上均下降,呈线性正关系(r=0.970,0.985,P<0.05)。结论:反义阻断胆管癌细胞株中的PTTG表达能使VEGF的表达下降,下降程度呈正相关。
2006, 15(10):10-7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0
摘要:目的:为研究抑癌基因PTEN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能稳定表达外源PTEN的胆管癌细胞系。方法:将野生型、突变型PTEN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转化细菌,提取纯化后,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体外培养的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嘌呤霉素筛选抗性克隆;Western blot 检测标签蛋白HA的表达;RT-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目的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野生型、突变型PTEN和空载体转染细胞株均获得嘌呤霉素抗性;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转染细胞株均检测到HA的表达,而空载体转染细胞株和未转染细胞株均未检测到HA的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PTEN转染细胞株中目的基因PTEN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均较空载体转染细胞株和未转染细胞株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分别能稳定表达外源野生型PTEN,突变型PTEN或空载体pBP的胆管癌细胞系。
2006, 15(10):11-7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1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大鼠胰腺核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的活性变化及甘遂对其的影响,以探讨甘遂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甘遂治疗组(K组),每组40只。分别在手术后2,6,12,24h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胰腺组织光镜检查、各组术后72h死亡率。结果: (1)血清淀粉酶:与S组比较,SAP组2,6,12,24h均显著升高(P<0.01);K组与SAP组比较,除2h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S组表达量极弱;SAP组2,6,12h表达均显著高于S组(P<0.01),K组6,12h表达量显著低于SAP组(P<0.01);(3)光镜观察:S组胰腺组织结构正常,SAP组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K组胰腺组织损害较SAP组减轻。(4)72h死亡率:S组死亡率为0%;K组为12.5%,两者均明显低于SAP组(62.5%)(P<0.05)。结论:甘遂能有效治疗SA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胰腺组织中NF -κB 活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伍韶斌,陈志康,陈晋湘,廖国庆,晏仲舒,欧阳植庭,裴海平,陈子华
2006, 15(10):12-7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2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6年来12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结果:3种术式在食后烧灼感、进食量、进食次数、体重下降、倾倒综合征、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多于Orr组及反口组(P<0.05)。反口组的贮袋大小及半排空时间显著优于Orr组及P袢组(P<0.05)。结论: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2006, 15(10):13-7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3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肛瘘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2005年收治的6例由慢性肛瘘演变而来的肛管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1 例;中位年龄55岁。有慢性肛瘘病史15~30年;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刺激为肛瘘癌变的主要诱因。肿瘤确诊依靠瘘管及周围肿块的病理学活检。其中3例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3例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术后均辅以化疗。3例患者生存期在5 年以上,1例已存活3年,1例存活1年, 1例手术1年后死于肺转移。结论:肛瘘继发癌变,病程发展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易被漏诊。治疗应采用以腹会阴根治性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任学群,李宜雄,陈善正,胡国潢,应娇茜,李劲东,裴海平,陈志康,汤恢焕,吕新生
2006, 15(10):14-7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4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2年来连续完成的218例PD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PF有关的1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8%(65/218),病死率4.1%(9/218)。PF30例,发生率为13.8%,占总并发症的46.1%。PF中25例经引流通畅或B超或CT定位下穿刺引流处理后均痊愈;5例继发腹腔感染者,其中2例拒绝再手术者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2例经再手术腹腔引流后1例痊愈,1例死亡;PF病死率为13.3%(4/30),占总病死率的44.4%。PF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PF组(P<0.0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管引流、手术时间、营养支持及应用生长抑素等6个因素与PF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正常)、胰管直径(细小)是PF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分别为9.394和4.232)。结论:胰腺质地正常、胰管细小是PD后PF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者的经验,合理选择胰腺残端处理和吻合方式,是降低PF发生率的关键。早期诊断、早期处理PF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对改善PF的预后至关重要。
2006, 15(10):15-7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5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2006, 15(10):16-7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6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资料,根据囊肿部位、形成时间及囊壁厚度,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经皮囊肿穿刺引流7例,开腹手术62例(外引流8例、内引流45例、囊肿切除9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率5.6%。结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宜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非手术治疗适于无并发症者;急诊手术应选择外引流;囊壁成熟者,选择内引流术疗效好。
2006, 15(10):17-7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7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ERCP组(E组)和ERCP术前LMWH预处理组(H组),每组30例。观察ERCP术后患者的腹痛程度,血清淀粉酶( AMS),内毒素(E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化指标以及B超下胰腺形态学变化;观察H组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E组腹痛症状加重者5例(16.7%,5/30),明显高于H组(0,0/30)(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h、24hE组血清ET和AMS水平明显高于H组(P<0.05),24h达高峰;E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H组(P<0.05);E组各时点IL-6水平均明显高于H组(均P<0.05)。B超下E组1例胰腺有急性炎性改变,H组无凝血功能变化。结论:LMWH能预防或减轻ERCP术后胰腺急性炎症的发生,是一种简便、经济而安全的方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来实现的。
2006, 15(10):18-7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诊断胰腺癌与局限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0例和局限性胰腺炎18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检查对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胰腺癌和局限性胰腺炎在患者年龄、胰腺肿块内有无胰管结构、肿块内有无强回声斑块、肿块后方回声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较轻,肿块内有胰管结构、强回声斑块及肿块后方回声增强提示多为局限性胰腺炎。结论:超声检查对鉴别诊断胰腺癌和局限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价值。
2006, 15(10):19-7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19
摘要:目的:总结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对3年来救治的24例各种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损伤7例,门静脉损伤3例,颈动脉损伤4例,髂、股动脉损伤6例,其他为腘动脉、腋动脉、肾动脉、胃左动脉等损伤。治疗方法:血管修补6例,血管吻合5例,血管置换2例,血管结扎3例,介入下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2例,其他为取栓、溶栓、填塞等处理。24例中22例成功治愈,1例术后24h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5d死亡。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只要高度重视,辨明解剖、充分准确、仔细操作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一旦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要查找原因,针对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若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应及时求援或转院治疗。
2006, 15(10):20-8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0
摘要:
2006, 15(10):21-8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1
摘要:
2006, 15(10):22-8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2
摘要:放疗和化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包括多种维生素在内的抗氧化剂能提高放疗、化疗的效果,并能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笔者仅就关于抗氧化剂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2006, 15(10):23-8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3
摘要:为探讨NCAM和DPC4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2例胆管癌标本及1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NCAM和DPC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CAM高表达及DPC4低表达的胆管癌神经浸润率高,NCAM低表达及DPC4高表达的胆管癌神经浸润率低。提示NCAM高表达及DPC4低表达,在胆管癌的神经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NCAM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胆管癌神经倾向的生物学指标,并对判断胆管癌恶性程度与预后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6, 15(10):24-8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4
摘要: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活性变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检测了大肠癌、慢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人血清中Cath-D的活性及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大肠癌组织中Cath-D的活性。结果示: (1)大肠癌患者癌组织Cath-D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结肠炎及正常人肠黏膜组织中的活性 (均P<0.01), 慢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 Cath-D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组织中Cath-D活性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3)Duke C,D期大肠癌组织中的Cath-D的活性显著高于A,B期(P<0.01)。(4) 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中Cath-D的活性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 Cath-D活性的检测是预测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侵袭、转移、临床分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2006, 15(10):25-8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5
摘要: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和作用,评价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 选择胃肠恶性肿瘤患者2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PN组(每组120例),两组营养支持采用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观测营养状况指标,临床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与PN组相比,EN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肛门排气时间较短,平均住院费用较低(P<0.05)。结论 与PN相比,EN在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面具有同等效果,且较经济、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 15(10):26-8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6
摘要:利用乳管镜对64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 64例中,占位性病变23例(35.9%),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导管癌3例;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18/20)及66.7%(2/3)。乳管扩张及乳管炎41例(64.1%)。结论:乳管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疾病是一种准确、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有望早期发现乳腺癌,并可对导管扩张及导管炎患者进行治疗。
2006, 15(10):27-7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7
摘要:
2006, 15(10):28-7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8
摘要:
2006, 15(10):29-7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10.029
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