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腔镜专题研究
    •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分析

      2006, 15(8):1-5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1

      摘要 (859) HTML (0) PDF 998.96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11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右半结肠切除23例,左半结肠切除7例,乙状结肠癌切除15例,Dixon术49例,Miles术18例。结果:105例手术成功,7例因出血、肥胖及与邻近器官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左半结肠2例,直肠癌4例。平均手术时间(161.2±48.6) min,平均出血量78.5mL。术后早期并发症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肠癌标本近、远切缘长度分别为(14.5±3.2)cm和(11.0±2.6)cm,直肠癌标本近、远切缘长度分别为(15.3±2.7)cm和(2.8±1.6)cm。清扫淋巴结平均(8.2±4.6)枚,49例淋巴结转移。随访8~44个月,随访率95.5%。随访未发现戳孔肿瘤种植,局部复发7例(6.5%),远处转移6例(5.6%),总病死率7.5%(8/107)。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不仅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并可达到与开腹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2006, 15(8):2-5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2

      摘要 (641) HTML (0) PDF 919.44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结直肠手术48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 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直肠前切除术1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术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腹腔镜手术时间150~320(平均195)min,术中出血40~300(平均120)mL,手术清除淋巴结2~26(平均8)枚。术后20~72h 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疼痛轻,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不包括化疗)7~10(平均8)d。随访45例(88.2%),随访时间3~54个月, 2例死亡,均为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1例术后17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19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并衰竭。未发现套管穿刺部位及辅助小切口处肿瘤种植和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 腹腔镜脾切除对难治性ITP治疗的应用价值

      2006, 15(8):3-5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3

      摘要 (754) HTML (0) PDF 914.68 K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6年3月18例难治性ITP(血小板计数<50×109/L)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17例完成LS,手术时间为52~172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量30~500mL,平均102mL。3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8d。发生并发症2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17例随访2~37个月,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 遥控Zeus手术机器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比较

      2006, 15(8):4-5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4

      摘要 (764) HTML (0) PDF 924.23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遥控Zeus手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RLC)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年内诊治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LC 23例,CLC 29例。对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如T细胞亚群,IgA,IgM,IgG及补体C3和C4的变化进行比较。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RLC手术前后CD4/CD8分别为1.56±0.67和1.30±0.53,IgM分别为1.42±0.58和1.26±0.46,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CLC手术后C3从1.48±0.34下降至1.38±0.28,C4则从0.25±0.09下降至0.22±0.07,差异有统计学(P<0.05)。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前后所测定的其他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LC与CLC对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均对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 腹腔镜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2006, 15(8):5-5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5

      摘要 (852) HTML (0) PDF 910.59 K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3月—2006年6月间腹腔镜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6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3例中胆囊结石伴胆囊萎缩121例,急性、亚急性胆囊炎432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42例,胆囊息肉18例。中转开腹9例,(5例为胆囊结石伴胆囊萎缩,4例亚急性胆囊炎)。平均手术时间43.5 min ,术后仅1例发生毛细胆管漏,经引流3d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管损伤病例,无出血、感染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住院日5.5 d。结论:腹腔镜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能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减少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Calot三角解剖不清或变异时,此手术方法更有效。

    • LC与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2006, 15(8):6-5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6

      摘要 (783) HTML (0) PDF 914.79 K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总结35例术前经B超或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胆总管结石1~3枚,大小为0.6~1.0cm。28例先行LC,1周后行ERCP并作EST治疗;7例先行B超、ERCP检查及EST治疗,1周后行LC。结果:全组35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KG(*8〗LC与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尤其是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 >基础研究
    • BC047440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6, 15(8):7-5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7

      摘要 (730) HTML (0) PDF 922.88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相关的新基因BC047440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36例HCC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BC047440 mRNA的表达,并将该基因在HCC中的表达分为过高表达组及较高表达组,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变化的关系。〖KG(*8〗结果:36例HCC中BC047440基因mRNA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其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2594±0.0928和0.0942±0.0443,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过高表达组与较高表达组相比较,前者肝癌直径较大,门静脉受侵较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047440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

    • 胆囊癌组织survivin,caspase-3和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2006, 15(8):8-5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8

      摘要 (918) HTML (0) PDF 926.09 K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及Cox-2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49例胆囊癌、9例胆囊腺瘤、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Cox-2的表达。结果:(1)survivin,caspase-3及Cox-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32/49),44.9%(22/49)和75.5%(37/49),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分别为P<0.001,<0.001及=0.001)。(2)survivin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均无显著关系(均P>0.05);caspase-3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Nevin分期无关;Cox-2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不同浸润深度以及Nevin分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三者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3)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373,P=0.008),survivin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404,P=0.004),caspase-3与Cox-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56,P=0.284)。结论:胆囊癌组织caspase-3表达较低,而survivin及Cox-2表达较高;survivin和Cox-2的过表达以及caspase-3的失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和Cox-2蛋白可望作为靶点用于胆囊癌靶向治疗。

    • 硫酸软骨素对ANP大鼠胰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2006, 15(8):9-5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09

      摘要 (716) HTML (0) PDF 932.29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CS)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及其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3组:A组为ANP组;B组为CS组;C组为假手术组。3组动物于术后30min,1h,3h,6h,12h分批处死。检测血清淀粉酶(SAM)、计算胰腺系数、胰腺组织中MDA、GSH、SOD和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连接的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cadherin在细胞内分布、定位的变化。Western-blot进行E-cadherin蛋白半定量检测。结果:A,B组SAM水平升高,但B组明显低于A组。A组胰腺组织中GSH,SOD,ATP明显下降(P<0.01),MDA明显升高(P<0.01)。B组GSH,SOD,ATP下降幅度较小,MDA升高幅度小,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A组胰腺系数迅速升高并持续增长(P<0.01);细胞间连接损伤;E-cadherin弥漫分布于胞浆内,其蛋白含量持续下降(P<0.05),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实验性ANP早期,胰腺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增加,能量耗竭,使细胞间连接复合体损伤从而引起胰腺水肿。CS可明显减轻ANP大鼠胰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能量耗竭,缓解E-cadherin的降解,稳定细胞连接从而减轻胰腺水肿。

    • >临床研究
    • 门、肠引流式胰肾一期联合移植5例报告

      2006, 15(8):10-5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0

      摘要 (774) HTML (0) PDF 925.73 K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胰腺内分泌门静脉引流、外分泌肠腔引流式(PE)一期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PE一期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技术和非手术性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恢复良好,2例围手术期死亡,分别死于胰漏感染和FK506药物中毒。存活者术后3d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7d停用胰岛素,移植胰内、外分泌功能正常。结论:PE引流式胰腺移植在生理、代谢和免疫学等方面更具优势和合理性;PE式将是胰腺移植优先选择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

    • 急症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行性分析

      2006, 15(8):11-6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1

      摘要 (937) HTML (0) PDF 911.75 K (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症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92年6月—1999年6月急症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时期24例首次手术为胆道引流,再择期行肝部分切除的肝内胆管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治疗效果、胆道残余结石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并发症、病死率、疗效优良率和残留结石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急症手术组在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某些经过严格选择的合并急性胆管炎、重症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疡、梗阻性黄疸和胆道大出血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酌情施行急症肝切除手术,以避免再次手术。

    • 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

      2006, 15(8):12-6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2

      摘要 (674) HTML (0) PDF 917.29 K (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治疗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34年间因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和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性别、肿瘤单发或多发、淋巴瘤组织细胞恶性程度、肿瘤侵犯深度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手术前误诊率高。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 腹腔脏器损伤210例诊治分析

      2006, 15(8):13-6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3

      摘要 (570) HTML (0) PDF 910.90 K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间收治的210例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88.6%)。术前诊断基本准确125例(59.5%)。210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90例(90.5%),死亡20例(9.5%)。结论:腹腔多脏器损伤较为常见。腹腔穿刺是可靠的诊断手段,对有剖腹探查指征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时既要系统全面,防止遗漏,又要避免重复多余的探查。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滑疝

      2006, 15(8):14-6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4

      摘要 (755) HTML (0) PDF 912.18 K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滑疝的特点和评价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滑疝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间收治的426例腹股沟疝中23例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中用传统疝修补术10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3例,术后随访1至3年,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不适感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疝修补术组与疝环充填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分别为60.0%(6/10)和7.6%(1/1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7.6%(1/13),术后不适感分别为50.0%(5/10)和7.6%(1/13),术后平均恢复工作时间分别为54d和32d,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0%(4/10)和0%(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滑疝的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和不适感较少,复发率低等。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

      2006, 15(8):15-6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5

      摘要 (746) HTML (0) PDF 910.64 K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包括平片式修补Lichtenstein术12例、疝环充填式Rutkow术31例及经腹股沟切口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45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切口感染和排异反应,无术后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有良好效果。

    • >简要论著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比较

      2006, 15(8):16-6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6

      摘要 (615) HTML (0) PDF 920.71 K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将2年间收治的60 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 。由同一手术组对60例患者实施手术。分别于术前1d的和术后第3天及第1,2 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CD3+ ,CD4+,CD8+及NK细胞活性;对两组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示,术后第3 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及NK 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但于术后第1,2 周开腹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 (P<0.01) 。术后第3 天,开腹组IL-6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第3,7d,开腹组CRP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IgM高于开腹组(P<0.05);IgA,Ig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小,对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优势。

    • IL-10区域动脉灌注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2006, 15(8):17-6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7

      摘要 (708) HTML (0) PDF 914.56 K (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IL-10区域动脉灌注(LAI)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笔者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1mL/kg )制成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IL-10(40 000UI/kg)LAI,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取大鼠肺组织、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比较。结果示,AP组大鼠肺泡结构破坏,可见明显出血和白细胞浸润;胰腺细胞坏死,大片液化,粒细胞浸润。IL-10治疗组大鼠肺出血和白细胞浸润较AP组明显改善;胰腺细胞坏死、液化,血管周围可见粒细胞浸润。两组动物肺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AP组显著高于LAI组(P<0.05)。提示IL-10 LAI能显著减轻AP动物的胰腺和肺组织损害,IL-10有望成为AP综合治疗的药物之一。

    • 潘生丁与阿霉素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对照研究

      2006, 15(8):18-6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8

      摘要 (570) HTML (0) PDF 919.21 K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潘生丁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笔者将30只体重2.2~3.0kg的健康新西兰长耳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阿霉素预处理组(B组),潘生丁预处理组(C组),每组10只。实验前3d起B组从耳缘静脉注入阿霉素1mg/kg, 2次/d;C组从耳缘静脉注入潘生丁0.2mg/kg,2次/d;A组从耳缘静脉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Pringle,s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留取肝脏标本和下腔静脉血比较3组大白兔肝门阻断前(T1), 肝门阻断30min后(T2),再灌注2h后(T3)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肝功能(AST和ALT) 、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肝指数(湿重/干重%)、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示,在不同时相,与A,B组比较,C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 0.05);与A组比较,B,C组的肝组织水肿程度较轻(P< 0.05)、肝组织出现较轻的病理学改变,肝功能损害轻、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和丙二醛含量减少(P< 0.05); 与B组比较,C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 0.05) 、肝组织水肿程度较轻(P< 0.05),A,B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潘生丁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比阿霉素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强。

    • >会议纪要
    • 第十一届中南地区普通外科学术联谊会年会会议纪要

      2006, 15(8):19-6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19

      摘要 (159) HTML (0) PDF 898.17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省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南地区普通外科学术联谊会年会于2006年6月8-11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116篇,与会代表300余人。全国著名外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南地区普通外科学术联谊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邹声泉教授与来自中南地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和海南等六省区的普通外科分会正、副主委和专家教授欢聚一堂,采用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及专题讨论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共同研讨普通外科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这次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中南地区普通外科事业的发展。

    • >临床报道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2006, 15(8):20-6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0

      摘要 (704) HTML (0) PDF 904.20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适应证、可行性及手术难点。笔者回顾性分析37例CPH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示37例CPH患者LC手术完成35例,因Mirizzi综合征、胆管结石中转开腹各1例。手术时间(72.6±25.2)min;术中出血5~120mL,平均55 mL ;平均住院时间(3.0±1.5)d。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提示如能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特点及和围手术期处理,对CPH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 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腔镜成人阑尾切除术28例报告

      2006, 15(8):21-6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1

      摘要 (1010) HTML (0) PDF 898.32 K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腔镜成人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择性地对28例成人阑尾炎患者行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腹腔镜监视下,阑尾提出至脐部切口外,传统方法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结果示,全组28例中27例采用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85min,平均32min。无腹腔及切口感染。随访1~10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及脐疝,腹部未留明显手术痕迹。提示: 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微创、美观、经济、快捷,是部分成人阑尾炎的理想术式。

    • LC术中对胆囊管增粗及Calot三角水肿处理体会

      2006, 15(8):22-6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2

      摘要 (696) HTML (0) PDF 824.39 K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LC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1.5年内对17例胆囊管增粗病人行LC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直径0.4~0.5cm6例,直径0.6~0.7cm 5例、≥0.8cm 6例。在LC术中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11例、大号钛夹法4例、圈套器法1例,8例置腹腔引流管。17例中16例LC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14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2例术后3d出现胆漏,经ERCP造影,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后21d治愈出院。提示在LC术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增粗的胆囊管可获得满意疗效。

    • 复杂性胆囊三角的腹腔镜处理

      2006, 15(8):23-6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3

      摘要 (665) HTML (0) PDF 824.46 K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60例复杂性胆囊三角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取得满意结果。该组除8例中转开腹外,其余52例(87.7%)手术成功。精细处理胆囊三角,注重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氧腹腔气体置换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6, 15(8):24-6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4

      摘要 (672) HTML (0) PDF 914.64 K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LC术后进行O2气置换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笔者对15例腹腔O2气体置换行LC的患者(O2置换组)与同期15例仅行LC的患者(常规LC组)进行对照,于术前、术后行胃电图检查及胃肠激素检测。结果示,O2置换组LC术后3d内全部病例气腹均未完全吸收,占100%;常规LC组LC术后3d内均完全吸收。O2置换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慢;O2置换组LC术后气腹存留时限明显长于常规LC组(P<0.01)。提示术后腹腔气体存留可能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

    • 反跳痛及咳嗽征对腹膜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2006, 15(8):25-6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5

      摘要 (478) HTML (0) PDF 905.25 K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反跳痛(RTT)及咳嗽征(CS)对腹膜炎诊断的价值和实用性,笔者检查并记录255例急性腹膜炎及255例非腹膜炎患者的RTT及 CS,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检查后的反应等。结果示,在 RTT阳性的386例中,有223例( 57.8%)为腹膜炎;在CS阳性的325例中,有219例(67.4 %)为腹膜炎,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RTT假阳性多,且可引起患者痛觉加重和恶性呕吐等多种不适;而CS则反应较少和轻。提示RTT和CS两种方法诊断腹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仿,准确率不高,但后者反应少,故CS较RTT实用。

    • >病例报告
    • 肩部化学感受器瘤1例

      2006, 15(8):26-5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6.08.026

      摘要 (364) HTML (0) PDF 890.93 K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