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2007, 16(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1

      摘要 (1133) HTML (0) PDF 1.10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笔者根据喉返神经的解剖及湘雅医院治疗喉返神经损伤的经验,对甲状腺手术时发
      生喉返神经损伤的部位、原因、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进行全面阐述,供同道们参考,期以对预防和减少甲状腺手术时的喉返神经损伤有所帮助。

    •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2007, 16(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2

      摘要 (896) HTML (0) PDF 1.02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病。笔者从甲亢的疾病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选择甲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专家讲座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2007, 16(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3

      摘要 (1069) HTML (0) PDF 1.02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手术是公认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佳选择,但对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及是否常规施行颈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论。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颈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供同道理们的参考。

    • 棘手的疾病——乳腺结构不良症

      2007, 16(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4

      摘要 (644) HTML (0) PDF 1.01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乳房疼痛是女性的常见临床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汉疗效果有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从乳房疼痛的常见病因及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药物的作用及选择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临床医师处理乳房疼痛患者有所裨益。

    • >甲状(旁)腺外科专题研究
    • 甲状腺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临床分析

      2007, 16(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5

      摘要 (648) HTML (0) PDF 1.03 M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 对近10年间收治的3 1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及术后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102例(3.2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甲状腺癌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为5.1%(20/39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的2.9%(82/2 791)(P<0.05);不保留后被膜,于包膜外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结扎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43例(4.8%),明显高于保留后被膜,在包膜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者(2.3 %)(P<0.05);再次手术者的发生率(6.5%)明显高于初次手术者(3.0%)(P<0.05)。显露和不显露喉返神经,迟发性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3.1 %和3.3 %,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检查发现声音嘶哑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术创腔内积液。77例发病后给予综合治疗,治愈75例(97.4 %),恢复率明显高于未治疗者(84.0 %)(P<0.05)。
      结论 手术中减少组织损伤,减轻组织炎症水肿及术后创腔充分引流,可预防甲状腺手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治愈这一并发症的关键。

    • 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显露与神经损伤的关系

      2007, 16(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6

      摘要 (727) HTML (0) PDF 1.03 M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喉返神经显露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法 回顾2 14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3 744侧手术,1 986侧手术显露喉返神经,1 758侧未显露。
      结果 返神经损伤20例(侧),损伤率为0.93%(20/2 142),永久性损伤率为0.37%(8/2 142);喉返神经显露组损伤率0.30%(6/1 986)显著低于非显露组0.80%(14/1 758)(P<0.05)。行甲状腺部分切除、侧叶次全切除、侧叶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依次增高,且非显露组高于显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仔细地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避免神经的损伤。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2007, 16(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7

      摘要 (708) HTML (0) PDF 1.03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2例以声音嘶哑就诊,病程2周至4年。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7例,4例行单纯局部放疗,另外3例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3例(92.8%),1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10个月死亡,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8,3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10例随访6~122个月,平均43.2个月,均健在。 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

    • 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2007, 16(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8

      摘要 (1027) HTML (0) PDF 1.03 M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连续收治的74例年轻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体检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无质硬和固定的表现。术前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有61例患者(82.43%)B超示多发性结节;43例行同位素检查,有41例发现甲状腺结节,其中冷、凉和温结节分别为14,18,9例;11例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2例阴性,1例提示细胞有异型,3例提示癌疑,5例提示乳头状癌。
      结果 病理检查7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髓样癌,且大多数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有28例(37.84%)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同期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16.46%(27/1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例于术后3年内因远处转移而死亡。
      结论 年轻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节的质地和活动度不应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手段;应对B超发现的结节进行细化,对直径>1.0cm的实质性结节建议行手术治疗,对直径>2.0cm的混合性结节须行同位素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检查,以免漏诊。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手术治疗

      2007, 16(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09

      摘要 (466) HTML (0) PDF 1.27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和X线检查,99mmTcMIBI核素扫描36例,所有病例均术中静脉快速滴注亚甲蓝。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45例(小切口腺瘤切除18例),甲状旁腺增生切除术4例,根治性甲状旁腺癌切除术3例。病理性骨折18例,骨、关节痛22例,泌尿系结石病变6例,无症状者6例。X线检查全组患者均表现为骨质疏松。全组血钙升高在2.7~4.3mmol/L之间,平均(3.0±0.5)mmol/L。38例患者术前测定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在305~1 813pg/mL之间,平均(628.3±87.6)pg/mL。B超术前定位诊断率82.6%,99mmTcMIBI核素扫描的定位诊断率88.9%,术中静滴亚甲蓝染色定位诊断率96.2%。术后36例患者出现短期低血钙,24例出现面部、手足麻木,12例出现手足抽搐,经钙剂治疗血钙恢复正常。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均恢复正常,3例甲状旁腺癌患者术后升高,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4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临床症状缓解,骨质疏松改善,骨折愈合。
      结论 小创伤甲状旁腺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术中亚甲蓝染色结合术前B超、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使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准确和微创。

    •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07, 16(1):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0

      摘要 (735) HTML (0) PDF 1.03 M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来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44例顺利完成手术,有2例因快速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而中转行颈廓清术。腔镜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术18例,单侧甲状腺次全术26例。术后病理报告25例腺瘤,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囊性变,3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手术时间80~160min, 平均110min;术中出血(25~45)mL, 平均(33±9.5)mL。术中发生左穿刺道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1例, 2个月后恢复。住院时间3~6d,平均4.5d。
      结论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微创、美观效果的手术方法。

    • 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附46例报告

      2007, 16(1):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1

      摘要 (940) HTML (0) PDF 1.03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分析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难点并探讨其对策。
      方法 总结一年半实行的46例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44例腔镜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时间86~190min,平均(126.2±27.0)min。皮下淤斑1例;未发生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后颈部无疤痕。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且克服了传统甲状腺手术颈部留有瘢痕的缺点,不影响美观。

    • >乳腺外科专题研究
    • 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2007, 16(1):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2

      摘要 (598) HTML (0) PDF 1.03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对66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采用21d为1周期的CAF方案,共2周期〔CTX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5FU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ADM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并与同期未行任何术前治疗的可手术的58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
      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57/66),有62.12%(41/66)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7.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2.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7.89%,对照组为34.48%。
      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 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2007, 16(1):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3

      摘要 (852) HTML (0) PDF 1.04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复发的原因,强调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以内乳淋巴结转移为首先复发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治疗经过。
      结果 40例患者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年龄、经期状况、手术方式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直径、部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
      结论 位于乳腺内侧区、中央区的大块肿瘤(>3cm),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3),且临床病理分期晚(IIb+IIIab)的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机率较高,须加强术后综合治疗。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诊治:附22例报告

      2007, 16(1):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4

      摘要 (1748) HTML (0) PDF 1.03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 IP)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收治的22例IP癌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22例IP癌变占同期收治IP患者的4.61%(22/477) ,占乳腺癌患者的5.96% (22/369)。其中未曾行病理切片检查的20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术中冷冻切片确诊13例,7例未能确诊。22例中行区段切除2例,乳房单纯切除16例,改良根治术4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均无转移)。
      结论 IP癌变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冷冻切片有助于确诊。治疗以选择性乳房单纯切除为宜。

    • 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附548例报告

      2007, 16(1):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5

      摘要 (760) HTML (0) PDF 1.02 M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最佳切口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采用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5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通过手术切除了乳房肿瘤,对手术切口的选择均表示满意。
      结论 乳晕小切口乳房肿块切除术不仅能切除良性肿瘤,而且无明显瘢痕,满足了相当部分患者对美学的要求。

    • 乳腺癌患者CK19mRNA表达的意义及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

      2007, 16(1):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6

      摘要 (749) HTML (0) PDF 1.12 M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和骨髓的微转移情况,以及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同时检测可手术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结和骨髓中CK19mRNA的表达,并观察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
      结果 骨髓微转移24例(34.8%),外周血CK19mRNA阳性11例(15.9%)。淋巴结微转移阳性40例(58.0 %),其中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阳性的35例中, 32例(91.4%)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的34例中,8例(23.5%)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的40例中,18例(45.0%)骨髓微转移阳性。24例骨髓微转移阳性的患者在接受6个周期的CAF方案辅助化疗后, 有7例骨髓微转移转阴(29.2%)。
      结论 CK19mRNA的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微转移的指标。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骨髓差;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 >基础研究
    • 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2007, 16(1):17-96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7

      摘要 (636) HTML (0) PDF 1.18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Galectin3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9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Galectin3的检测。
      结果 67例甲状腺癌中59例表达阳性,阳性率88.1%,阳性细胞弥漫性分布,其中,甲状腺滤泡癌22例(91.7%)、乳头状癌24例(88.9%)、髓样癌10例(83.3%)、未分化癌3例(75.0%)阳性。13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Galectin3表达全部阴性。19例腺瘤仅 3例呈弱阳性(15.8%),阳性细胞呈小灶性分布。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甲状腺癌各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Galectin3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可作为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标志。

    • 乳腺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表达的研究

      2007, 16(1):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8

      摘要 (701) HTML (0) PDF 1.34 M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β-catenin(β-cat)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βcat基因突变及表达。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β-cat异常表达率为59.5%(25/42);但在其中未发现βcat基因突变。
      结论 β-cat异常表达在人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该蛋白异常表达的原因并非是βcat基因突变。

    •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 16(1):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19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08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71例乳腺癌、71例癌旁组织及12例乳腺良性肿瘤、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条带密度。
      结果 在71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RMS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8±0.046和 0.918±0.044;12例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水平分别为0.908±0.047和 0.934±0.028;乳腺癌组织BRM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BRMS1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和 PR无关 (P>0.05),而腋淋巴结有转移及临床分期III,IV期者其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I,II期者(P<0.05)。
      结论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其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 腺病毒介导野生型PTEN基因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周期的影响

      2007, 16(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0

      摘要 (684) HTML (0) PDF 1.22 M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野生型PTEN基因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方法 构建含PTEN目的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PTEN与骨架质粒pAdEasy1,将重组腺病毒pAdPTEN制备成纯化高效的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TEN腺病毒,体外转染人乳腺癌MDAMB468后,检测PTEN表达后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 携带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检测病毒滴度为2.5×1010pfu/mL。表明重组腺病毒已含有PTEN蛋白。流式细胞术显示对照组处于G1期的细胞占41.18%,PTEN蛋白表达后处于G1期的细胞占56.47%。
      结论 利用腺病毒载体系统AdEasy1可快速构建表达PTE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制备均一的高滴度重组病毒;野生型PTEN基因转染使乳腺癌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 三氧化二砷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2007, 16(1):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1

      摘要 (936) HTML (0) PDF 1.19 M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BALB/Cnu/nu裸鼠MCF7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As2O3行腹腔内注射,与5氟脲尿嘧啶(5FU)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移植瘤的瘤重及瘤重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Fa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及骨髓涂片检查。
      结果 5FU(8mg/kg)组,As2O3 (4mg/kg)组,As2O3(8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8.33%,51.42%和62.43%;As2O3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两种浓度As2O3组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5FU组。各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存在G2/M期阻滞,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移植瘤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Fa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血常规及骨髓涂片计数显示As2O3实验组未见造血系统功能受抑,与5FU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As2O3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导移植瘤MCF7细胞凋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Fas基因表达。

    • 乳腺癌和纤维瘤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2007, 16(1):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2

      摘要 (653) HTML (0) PDF 1.08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RECKmRNA和MMP9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抽取乳腺肿瘤组织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3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分析其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RECK mRNA(与内参比值)为0.625±0.199,较纤维瘤组织的0.778±0.278明显降低(P<0.05) , MMP9 mRNA在癌中为1.342±0.168,比纤维瘤的0.790±0.157明显升高(P<0. 01)。
      结论 REC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呈负相关,可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

    • PGL3DF3DTA特异性杀伤移植瘤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7, 16(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3

      摘要 (692) HTML (0) PDF 1.63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方法 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将4周龄裸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9只。将DF3阳性和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别接种于相应的裸鼠皮下。待成瘤后,将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和PGL3DF3多次、多位点注射入相应裸鼠移植瘤内。连续测量瘤体大小,计算瘤体体积。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部分动物,行形态学观察、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检测Ki67,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裸鼠人乳腺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经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作用后的人乳腺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 Ki67及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ax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能对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 >文献综述
    • 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年文献回顾(1995~2004年)

      2007, 16(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4

      摘要 (470) HTML (0) PDF 1.03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为系统回顾10年间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笔者采用计算机检索并收集1995年1月~2004年12月国内期刊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文献43篇,7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示甲状旁腺腺瘤693例,甲状旁腺增生44例,甲状旁腺癌27例,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8例。5例未手术,3例手术中未发现病变。全组患者血钙升高82.7%,血PTH升高99.8%;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钙和血PTH的升高。高频超声、CT和99mTcMIBI的联合应用使超过90%的患者术前获得正确定位。44例增生中有42例采用切除3个半腺体;27例甲状旁腺癌采用患侧腺体和甲状腺联合切除。甲状旁腺腺瘤449例行单侧探查,其中包括72例小切口探查,197例选择双侧探查。15例患者症状复发,再次手术。该资料提示,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误诊史。术前确切定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对于有术中快速检测PTH条件者可行小切口手术切除。

    • >简要论著
    • MMP-9,TIMP-1和IV型胶原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7, 16(1):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5

      摘要 (592) HTML (0) PDF 1.47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2例甲状腺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及3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标本中MMP9,IMP-1和IV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示,MMP9及TIM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75.0%和56.3%),在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呈低表达(30.3%,21.7%和26.7%,23.3%)(P<0.05)。MMP9及TIMP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TIMP1呈负相关(r=-0.509,P=0.003)。IV型胶原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34.4%),在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呈高表达(73.9%和83.3%,P<0.05)。IV型胶原的表达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4,P=0.004)。提示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病变组织中MMP9,TIMP1和IV型胶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并可作为评估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PTE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 16(1):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6

      摘要 (724) HTML (0) PDF 761.91 K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为探讨PTEN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示,甲状腺癌组织P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甲状腺正常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TEN基因表达与甲状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XIAP和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 16(1):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7

      摘要 (567) HTML (0) PDF 1.20 M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为探讨XIAP和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中的XIAP, 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结果示XIAP在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但患者的生存期≥3年者XIAP的表达率显低于<3年者(P<0.05)。bcl2在乳腺癌I级, II级与III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XIAP与细胞凋亡和增殖有关;而bcl2仅与细胞凋亡有关。提示XIAP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独立的评估预后的因素;其表达与bcl2表达之间无关,提示两者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 乳腺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2007, 16(1):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8

      摘要 (571) HTML (0) PDF 1.16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l的表达和MVD值在6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示Glut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3%,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低分化组癌组织中Glutl的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Glutl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高者,其Glutl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较低者(P<0.05)。Glutl表达与肿瘤直径、ER和PR表达无关,而与MVD值有关(P<0.05)。提示Glutl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 uPA及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 16(1):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29

      摘要 (650) HTML (0) PDF 1.09 M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uPA及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示,110例中,uPA高表达者59例,占53.6%;低表达者51例,占46.4%。VEGF高表达者65例,占59.1%;低表达者45例,占40.9%。uPA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及TNM分期有关,VEGF表达与TNM分期有关;uPA和VEGF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况、激素受体状况无关;uPA和VEGF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相应低于低表达者的生存期。多因素分析显示,uPA和VEGF均是影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 提示uPA和VEGF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均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的独立预后因子。

    • >临床报道
    • 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例分析

      2007, 16(1):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0

      摘要 (886) HTML (0) PDF 756.54 K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血钙大于2.62mmol/L,伴血PTH同步升高为定性诊断PHPT的主要依据。11例术前均诊断为PHPT。甲状腺旁腺治疗采用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取得良好效果。PHPT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综合分析。B超,CT,核素扫描可作为定位有效方法。对于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性小,是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6例报告

      2007, 16(1):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1

      摘要 (576) HTML (0) PDF 761.12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为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治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5年间收治的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随访至今无复发。提示手术是治疗PHPT的有效方法。

    • 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68例分析

      2007, 16(1):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2

      摘要 (882) HTML (0) PDF 757.94 K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笔者依照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法,使用超声刀共完成68例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中首次手术63例,再次手术5例。6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15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0~80mL,平均20mL,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提示超声刀止血效能良好,能减少术中出血,简化手术操作,相应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 改良根治术I式治疗乳腺癌86例报告

      2007, 16(1):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3

      摘要 (1143) HTML (0) PDF 766.25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回顾性分析86例乳腺癌(I期38例,II期43例, III期5例) 施行改良根治术I式的治疗效果。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7例(8.1%), 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8%), 上臂感觉障碍3例(3.5%);3年生存率84.6%;5年生存率63.9%, 其中I期为80.0%, II期为52.8%, III期为33.3%。 提示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保护胸前神经的内外侧分支和肋间臂神经,注重创面的综合处理,注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 手法检查配合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2007, 16(1):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4

      摘要 (561) HTML (0) PDF 747.48 K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探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采用手法检查并与红外线扫描相结合,检查妇女2 679人。结果示有乳腺疾病患2 617例,占检查人数的97.69%。其中疑诊乳癌75例,经手术病检证实为69例,诊断符合率92.0%。提示红外线扫描能以其无创、方便、血管图像清晰及对乳腺肿块性质有较好的分辨力而适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但临床医师必须与认真、细致的触诊相配合,并全盘考虑病史和易患因素,方能最大限度地发现乳腺疾病。

    • >病案报告
    • 颈部韧带样瘤1例

      2007, 16(1):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5

      摘要 (442) HTML (0) PDF 747.28 K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乳腺癌术后对侧转移性炎性乳腺癌1例

      2007, 16(1):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6

      摘要 (575) HTML (0) PDF 784.16 K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状腺髓样癌合并甲亢误诊2例

      2007, 16(1):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1.037

      摘要 (496) HTML (0) PDF 750.67 K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