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6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肿瘤专题研究
    •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2007, 16(10):1-9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1

      摘要 (1358) HTML (0) PDF 916.00 Byte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提高对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PNEC)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年间收治的NPNEC 1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肝转移组8例及无转移组10例。分析该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例行非手术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15例多次行介入化疗。肿瘤标本行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铬粒素(CgA)、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及相关激素胰岛素(In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ca)、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oma)的定性检测。
      结果 年龄、原发瘤大小在组间(肝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无明显差别;肿瘤中CgA, NSE及Syn两项以上阳性者见于所有标本,Ins,Gas,Gluca,VIP及Soma 5项全部阴性者占25%。2例非手术治疗者分别于确认后39.61个死亡手术切除至术后首次复发或转移的时间平均为29.8个月。生存期超过3年者8例,超过5年者7例,最长的2例已达7年。
      结论 NPNE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虽无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但肿瘤大多可产生激素;即使有肝转移,如能积极手术并辅以介入治疗仍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

      2007, 16(10):3-9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2

      摘要 (556) HTML (0) PDF 829.39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近16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12例,瘤体长径平均12cm。
      结果 行肿瘤摘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远端胰腺及脾脏切除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因肿瘤广泛侵浸未能切除1例。治愈性切除率为93.75%(15/16),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显示:11例良性肿瘤患者全部存活,已2~16年。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因肿瘤广泛侵犯未能切除者,术后5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胰体尾切除并左肝切除者存活2年;胰十二肠切除者2例,分别存活1年和6年,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1例已存活12年8个月。
      结论 钡餐,B超,CT,MRI,以及ERCP对该病有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

    •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2007, 16(10):4-9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3

      摘要 (793) HTML (0) PDF 826.69 K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液性囊腺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囊腺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病理标本多呈多房囊腔,囊腔与胰管不通。15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3(1~129)个月,1例囊腺癌行胰体尾加脾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6个月营养不良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经B超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 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糖尿病,疗效满意。
      结论 B超和CT是该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加强对该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附15例报告

      2007, 16(10):5-9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4

      摘要 (652) HTML (0) PDF 979.06 K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或腹部不适,15例均无胰腺炎和腹部外伤史,也无长期饮酒、吸烟史。6例患者术前检查血清CEA,CA50,CA199,CA125等肿瘤标记物均无阳性发现。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占位或腹膜后囊实性肿瘤,术前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者8例,胰腺体尾部6例,胰颈部1例。肿瘤直径2.5~10cm,无腹腔或肝脏转移。6例行局部切除,5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其中2例合并脾切除),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肿瘤位于胰颈部行胰腺节段切除。 15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随访16~5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基础研究
    • 大鼠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RPC/GEM的建立

      2007, 16(10):6-9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5

      摘要 (580) HTML (0) PDF 955.1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癌吉西他滨(GEM)耐药细胞系RPC/GEM,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方法 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体外反复间歇诱导大鼠胰腺癌RPC细胞系10个月,建立多药耐药细胞系RPC/GEM,对其光镜形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MTT 法分析其耐药谱;并用流式细胞术对RPC/GM及其亲代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RPC/GEM对抗肿瘤药物的耐药和交叉耐药试验。
      结果 与亲代细胞相比,RPC/GEM存在核畸形,胞浆含有较多颗粒;RPC/GEM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细胞倍增时间为42.6h,比亲代细胞系长8.6h;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增多,为68.82 % ±1.42 %,G2/M细胞为4.35% ±1.71%;MTT 法耐药谱分析表明,RPC/GEM细胞系对吉西他滨的耐药倍数为37.1,对5Fu,MTX ,CTX等药物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
      结论 该实验建立了稳定传代的大鼠胰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RPC/GEM,有助于进行胰腺癌的相关基础研究。

    • TFPI-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2007, 16(10):7-9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6

      摘要 (842) HTML (0) PDF 839.65 K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中TFPI-2,Ki67和VEGF的表达及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Ⅰ,Ⅱ期胰腺癌TFPI-2阳性表达率(17/26)高于Ⅲ,Ⅳ期(2/15),高分化癌(12/19)高于中、低分化(7/22)(均P<0.05);Ⅰ,Ⅱ期癌细胞增殖指数(PI)(24.45±6.19)低于Ⅲ,Ⅳ期癌(30.84±6.70),高分化癌(24.42±6.29)低于中、低分化癌(28.84±7.12),(均为P< 0.05);Ⅰ,Ⅱ期癌VEGF的阳性表达率(16/26)低于Ⅲ,Ⅳ期癌(14/15),高分化癌(11/19)低于中、低分化癌(19/22)(均P<0.05);Ⅰ,Ⅱ期癌MVD值(26.92±1.06)低于Ⅲ,Ⅳ期癌(28.47±2.23),高分化癌(19.00±2.58)低于中、低分化癌(16.68±1.79)(均P< 0.05)。胰腺癌组织中TFPI-2的表达与Ki67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P<0.05;r=-0.54,P<0.05),MVD与TFPI-2表达亦有相关。
      结论 TFPI-2表达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这可能是其抑制胰腺癌的生长、转移的重要机制。

    • 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中的作用

      2007, 16(10):9-9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7

      摘要 (806) HTML (0) PDF 906.52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的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组)和SAP+wortmannin(S+W)组,每组10只。胆胰管内逆行注射法制作SAP模型。制模6h后取胰腺组织,检测各组含水量、MPO水平及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TNF-α和IL-1β的蛋白及mRNA的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PKB的活性变化。
      结果 制模6h后S组和S+W组较对照组胰腺组织含水量增加(P<0.01),MPO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学发现胰腺明显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胰腺组织TNF-α和IL-1β的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p-PKB水平明显升高(P<0.01)。S+W组较S组胰腺组织水肿及病理改变减轻(P<0.01)、MPO水平降低(P<0.01),同时TNF-α和IL-1β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减少(P<0.01),p-PKB水平降低(P<0.01)。
      结论 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氯化钆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2007, 16(10):10-9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8

      摘要 (722) HTML (0) PDF 1.52 M (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氯化钆(GdCl3) 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的可能机制。
      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组、GdCl3治疗组,每组1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P大鼠模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 肺脏/胰腺组织HE染色检查,透射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及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AM凋亡情况,并行AM爬片的FasL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GdCl3治疗组电镜下可见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7.84±0.75)pg/mL,(8.57±5.64) pg/mL]较SAP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M凋亡率明显增高(22.48±1.44)%,与正常对照组、SAP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GdCl3治疗组免疫组化FasL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和AP组明显增多(41.67±11.6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 凋亡率与AM 中FasL 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0.835,P<0.001)。
      结论 GdCl3可能通过激活FasL诱导SAP大鼠AM发生凋亡进而减轻肺损伤。

    • wortman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7, 16(10):11-9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09

      摘要 (735) HTML (0) PDF 950.45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wortmannin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SAP组(P组)和SAP+wortmannin组(PW组),每组18只。除C组以生理盐水代牛磺胆酸钠外,另两组逆行胆胰管注射50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3,6,12h检测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观察肝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 P组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积分灰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1);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PW组较C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较P组明显降低(P<0.01);且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亦较P组减轻。
      结论 wortmannin预处理对SAP大鼠胰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预测和鉴别大鼠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研究

      2007, 16(10):12-9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0

      摘要 (938) HTML (0) PDF 868.01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价值。
      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组(I组,n=20);(2)急性胰腺炎对照组(C组,n=40),根据成模后腹腔有感染再分为C1和C2组;(3)假手术对照组(S组,n=20),采集成模前(0h)及成模后12,24h及48h时点血液和48h时点胰腺及肝脏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RP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血浆和肝脏PCT水平
      结果 ⑴ B组大鼠腹腔均发生感染,C1组中16例腹腔发生感染,C2组20例未发生感染。⑵ B组和C1组血浆CRP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在成模后48h 均显著高于C2组。⑶ B组和C1组血浆及肝脏组织内于成模后48h均能检到较高水平的PCT,且明显高于C2组及S组。
      结论 P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联合血浆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肝脏组织可能是PCT的一个重要合成部位。

    • Th1/Th2类细胞因子转换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2007, 16(10):13-9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1

      摘要 (613) HTML (0) PDF 1.09 M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转换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A组)、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抑制处理组(B组)和同系移植组(C组),每组20对。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心病理改变、受鼠脾和供心内IFN-γ,IL-2,IL-4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A组及B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77)d和(14.80±1.01)d,C组移植物存活均超过28d;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移植物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受鼠脾脏及供心内IFN-γ和IL-10 mRNA表达比其余两组明显增强;3组移植心组织IL-2及IL-4 mRNA均无表达;A组脾脏IL-2 mRNA表达最强;B组脾脏IL-4 mRNA表达明显强于其余两组。
      结论 Th1/Th2转换在延长移植物存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0也参与移植物排斥反应过程。

    • 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胆囊星形细胞标记物及其调控因子的表达研究

      2007, 16(10):14-9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2

      摘要 (983) HTML (0) PDF 1.01 M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GSCs和其调控因子TGFβ1mRNA和CTGF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GSCs染色方法为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抗EnVisiomTM免疫组化法,TGFβ1mRNA和CTGF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
      结果 胆囊腺癌αSMA,TGF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P<0.05或P<0.01);但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的αSMA,TGF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αSMA,TGFβ1mRNA,CTGFmRNA表达评分之间均呈高度密切正相关(αSMA vs TGFβ1mRNA, r=0.82; αSMA vs CTGFmRNA r=0.75; TGFβ1mRNA vs CTGFmRNA, r=0.78)
      结论 αSMA,TGFβ1mRNA,CTGFmRNA均为反映胆囊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TGFβ1和CTGF在活化GSCs方面可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临床研究
    • 胰腺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2007, 16(10):15-9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3

      摘要 (693) HTML (0) PDF 832.78 K (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 回顾分析8年来20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肿瘤149例,胰体尾肿瘤54例,全胰癌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59例,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5例,内引流术64例。
      结果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42.37%,3年生存率13.56%,5年生存率6.78%,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20%,3年生存率6.67%,明显高于未手术者;内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9.38%,3年以上生存率为零,与未手术者无明显差异,但生存质量有所改善。
      结论 根据术前CT和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对胰腺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级分期;并根据术中探查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2007, 16(10):16-9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4

      摘要 (730) HTML (0) PDF 826.90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经验。
      方法 对12年间收治的2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A组)10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B组)140例。A组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B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的西医疗法完全相同。两组的手术治疗主要指征为胆源性胰腺炎、病程后期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A组10例,B组6例)。
      结果 B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A,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5.00%和1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27.00%和8.57%(P<0.01),中转手术率分别为10.00%和4.29%(P<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P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比较,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 老年患者的肝移植

      2007, 16(10):17-1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5

      摘要 (726) HTML (0) PDF 847.69 K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肝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和疗效。
      方法 回顾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57例60岁以上老年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肝癌组31例患者中,男28例,女3例,平均(63.5+3.2)岁,符合米兰(Milan)标准者有12例,占38.7%。良性肝病组26例患者中,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64.8+3.6)岁。两组相比在年龄、性别比、术前HbsAg阳性率,术前其它系统病史、术前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上肝癌组以A级和B级为主(90.4%),良性肝病组以C级为主(76.9%),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上肝癌组要明显短于良性肝病组(P<0.05)。平均随访(27.9±11.6)个月,肝癌组中存活22例,死亡9例,其中5例死因为肝癌复发和转移,良性肝病组存活18例,死亡8例,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两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4%和69.2%,2年的的生存率分别为71%和69.2%,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符合和超过Milan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在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接受肝移植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肝癌患者和良性肝病患者的疗效相当,老年肝癌肝移植具有较低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将Milan标准作为选择老年肝癌患者施行肝移植的标准可能过于严格。

    • >文献综述
    • 胰腺导管癌转移过程相关分子事件的研究进展

      2007, 16(10):18-1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6

      摘要 (665) HTML (0) PDF 838.67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就E钙黏附素(Ecadherin),P钙黏附素(Pcadherin),N钙黏附素(Ncabherin),整合素(integrins),层粘连糖蛋白(laminin),CD44,黏蛋白(MUC),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尿纤溶酶原激酶(uPA),组织蛋白酶(cathepsin),肝磷脂酶(heparanase)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对化疗的反应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的进展

      2007, 16(10):19-1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7

      摘要 (480) HTML (0) PDF 836.32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患者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重大进展明显改善了移植的效果。笔者就移植胰腺胰液引流选择、供胰静脉回流的方式、免疫抑制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

    •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及其内源性配体ghrelin与胃肠运动

      2007, 16(10):20-1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8

      摘要 (682) HTML (0) PDF 841.45 K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复习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及其内源性配体ghrelin的获得和特点,综合分析两者对胃肠动力方面的影响和机制,以及它们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前景。

    • >简要论著
    • 胰腺癌中P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7, 16(10):21-1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19

      摘要 (643) HTML (0) PDF 1.02 M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和抑癌基因p16的关系、及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Plk1和p1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示, Plk1在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7%和6.67%,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p16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20例(33.3%),Plk1的表达与p16蛋白表达有关(P<0.05)。提示:Plk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与抑癌基因p16相互影响,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硫酸软骨素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离体胰腺细胞骨架损伤的影响

      2007, 16(10):22-1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0

      摘要 (552) HTML (0) PDF 1.23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硫酸软骨素(CS)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离体胰腺腺泡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结构的影响。笔者将雄性Wistar大鼠36只,经分离提纯获取胰腺腺泡细胞悬液,牛磺胆酸钠处理离体胰腺细胞后,随机分3组即细胞模型(细胞骨架损伤)组,CS处理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于30min,1h,3h进行MDA, GSH, SOD和ATP含量测定。离心细胞涂片后,以罗丹明-法罗丁Factin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Factin结构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Factin蛋白含量。结果示,模型组GSH,SOD和ATP明显下降(P<0.05),MDA明显升高(P<0.05)。CS组GSH,SOD,ATP下降幅度小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升高幅度小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解聚并弥漫分布于胞浆内,其蛋白含量持续下降(P<0.05);CS组Factin结构较稳定,其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牛磺胆酸钠诱导的离体胰腺细胞早期已存在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增加和ATP耗竭加重了细胞损伤。CS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维持ATP含量,缓解Factin的降解,稳定细胞骨架结构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 COX-2及CCR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007, 16(10):23-1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1

      摘要 (664) HTML (0) PDF 752.30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40例癌旁组织的COX-2和CCR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对癌组织中COX-2与CCR7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和CCR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2.5 %和67.5 %,COX-2与CCR7的表达呈正相关(rho=0.571,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转移、肿瘤大小有关(均P< 0.05);CCR7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化、肿瘤部位有关(P<0.05和<0.01)。但两者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提示临床上联合检测COX-2和CCR7对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可能会有所帮助。

    • >临床报道
    • 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2007, 16(10):24-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2

      摘要 (669) HTML (0) PDF 748.14 K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比较川芎嗪(TMP)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与费用,笔者对9年间收治的2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进行疗效分析。8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组),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TMP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奥曲肽组)。 结果示,TMP组和奥曲肽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腹痛和腹部压痛缓解的时间也比常规组缩短(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且TMP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西药费用较奥曲肽组低,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 提示TMP疗效近似于奥曲肽,但费用远较奥曲肽低,是一种效价比高的治疗AP的方法。

    • 大黄、硫酸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 16(10):25-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3

      摘要 (695) HTML (0) PDF 751.22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硫酸镁和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笔者将10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组和硫酸镁组,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腹胀的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日,以及血、尿淀粉酶,白细胞的动态变化。 结果示,两组的生化指标和白细胞计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大黄组腹胀缓解时间和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下降时间较硫酸镁组显著缩短(P<0.05)。 提示:大黄和硫酸镁是治疗SAP有效的辅助性药物,大黄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

    • 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32例报告

      2007, 16(10):26-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4

      摘要 (746) HTML (0) PDF 752.35 K (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对32例结石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中早期手术24例,死亡1例,2例并发肺部感染;延期手术6例,死亡1例,1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另2例在准备行延期手术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如经非手术治疗24h未见好转,则应尽早手术,去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等,以提高生存率。

    •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附35例报告

      2007, 16(10):27-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5

      摘要 (1014) HTML (0) PDF 745.41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分析3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6例,6例经皮导管引流,23例开腹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提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形成的时间、囊肿的大小、 囊肿的不同部位、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有无合并症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2007, 16(10):28-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6

      摘要 (591) HTML (0) PDF 806.59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6年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31例的外科临床资料。全组5例行保守治疗,2例囊肿明显缩小,3例囊肿消失。2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外引流,17例行内引流,3例行胰腺囊肿及胰体尾部联合切除,无手术死亡。提示:对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应根据发病机制、病程、囊肿位置、大小及是否有合并症而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2007, 16(10):29-1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7

      摘要 (659) HTML (0) PDF 822.13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假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SAP继发胰腺假性囊肿38例的临床资料。囊肿直径6~29cm。内科非手术治疗22例,治愈好转18例(81.8%)。外科手术治疗16例,治愈好转12例(75.0%)。提示:对胰腺假性囊肿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严格掌握治疗指征。

    •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原因的初步探讨:附49例报告

      2007, 16(10):30-1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8

      摘要 (580) HTML (0) PDF 818.21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影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笔者对49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本组男性31例(62.3%);DukesB期以上者45例(91.8%);Dixon术后复发30例(61.2%),Miles术后复发19例(38.8%);未行综合治疗或未能完成综合治疗计划者38例(77.6%)。提示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肿瘤病期、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有关。手术的彻底性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可控因素。

    • 胆囊疾患合并外科干预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07, 16(10):31-1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29

      摘要 (671) HTML (0) PDF 815.27 K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胆囊疾患住院患者伴随外科干预性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和治疗方法,以减少伴随外科干预性疾病的漏诊和误治,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术前检查发现109例胆囊疾患患者伴随外科干预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及教训。 109例(占同期收治胆囊疾患的3.1%)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胸部肿瘤、腹腔肿瘤、肝肾囊肿、胃肠道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妇科肿瘤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联合手术、分期手术以及肿瘤根治等治疗方法。LC术后漏诊胃癌2例,胰尾癌1例。全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治疗效果满意。提示:术前细致询问病史和体检,完善检查,可明显减少对伴随疾病的漏诊、误诊,应用腹腔镜下联合处理多种疾病或分期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病案报告
    • 妊娠合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误诊1例

      2007, 16(10):32-96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30

      摘要 (562) HTML (0) PDF 804.08 K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预测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胆总管结石的16种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结果:Logistic回归将性别、黄疸史、胰腺炎史、B超或CT所示的胆总管内径的最宽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胺酰转移酶、胆囊结石史或胆囊切除史纳入判别模型后判别效果最好;回代检验样本结果显示的判别模型的灵敏度为89.4%,特异性为80.0%。
      结论:利用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可以提高胆总管结石预测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

    • 先天性胆囊变异2例

      2007, 16(10):34-1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10.031

      摘要 (776) HTML (0) PDF 989.82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