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炎专题研究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2007, 16(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1

      摘要 (964) HTML (0) PDF 1.02 M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对94例ABP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ABP合并胆囊结石的59例行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结石14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其中3例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 EST,联合LC治疗。
      结果:全组术后再次发作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均为ERCP+EST患者;另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有效率100%。
      结论: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于治疗ABP效果好。微创技术是目前ABP理想的治疗方法。

    • 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2007, 16(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2

      摘要 (1014) HTML (0) PDF 966.88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方法。
      方法:对收治的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17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63例3d内接受手术治疗,112例2周内行非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3d内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21例(33.3%),死亡16例(25.4%)。2周内接受非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19例(16.9%),死亡14例(12.5%) 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结论: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2周内宜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不宜过早手术。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2007, 16(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3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24 M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 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 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肝损害的关系

      2007, 16(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4

      摘要 (693) HTML (0) PDF 1.24 M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急性胰腺炎(AP)肝脏损害的关系。
      方法:先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A,B,C,D 4组,分别于胆总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3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肝脏组织。另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E,F,G,H,I等5组,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分别于注射后1,3,6 ,12 ,24h处死动物同上法留取标本。检测血清AST,LDH,TNF-α,IL-1β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1)A,B,C,D组动物TNF-α,IL-1β,AST及LDH水平均随着牛磺胆酸钠浓度的升高而上升;(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不同注药剂量的AP组,肝组织EGR-1表达量随AP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并与肝实质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表达部位也有所不同。EGR-1在AP造模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具有极明显的细胞种类与部位的差异。
      结论:EGR-1可能与AP时伴发的肝脏损害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C肽、胰岛素、胰高糖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2007, 16(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5

      摘要 (1234) HTML (0) PDF 966.87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血中C肽(CP)、胰岛素(INS)、胰高糖素(GG)和血糖水平,以揭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组(急性胰腺炎)和B组(假手术对照组),每组60只。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中CP,INS和GG水平,同时测定血糖值。大鼠剖腹后肉眼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取胰腺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制模9h后病理检查示A组大鼠均表现为重型急性胰腺炎。A组CP于术后9h,INS于术后15h和GG于术后12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1)急性胰腺炎时大鼠血中CP和INS水平可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CP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胰岛B细胞受损程度,并与病理学变化同步。(2)GG水平可反映胰岛A细胞功能;急性胰腺炎时A细胞可能比B细胞更易于受到破坏。

    • 热休克蛋白27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2007, 16(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6

      摘要 (944) HTML (0) PDF 1.06 M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腺泡细胞间连接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3组:A组为SAP组,B组为MAP组,C组为对照组。3组动物于成模后1,3,8h分批处死。检测血清淀粉酶 (SAM),计算胰腺系数;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HSP27蛋白和磷酸化蛋白含量;RT-PCR半定量分析HSP27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连接的变化。结果:A,B组SAM水平升高,但B组明显低于A组 (P<0.05);A组胰腺系数迅速升高并持续增长,间质水肿严重(P<0.05),细胞间连接损伤;B组间质水肿比A组轻(P<0.05),细胞连接比较稳定;A,B两组HSP27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B组明显高于A组 (P<0.05);B组HSP27磷酸化蛋白 (Ser7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间连接破坏是急性胰腺炎的共同特征,但SAP损伤更严重,可能与细胞间连接调控因子HSP27及其磷酸化表达相对下降。提示HSP在A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基础研究
    • 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2007, 16(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7

      摘要 (873) HTML (0) PDF 1.19 M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的表达蛋白。
      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并用质谱仪对两组间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谱和串联质谱鉴定。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
      结果:2-DE显示,肿瘤组织中有2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述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30个蛋白质,包括酶类、抗氧化蛋白、信号转导蛋白、钙结合蛋白、结构蛋白及分子伴侣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annexin II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2-DE结果一致。
      结论:以2-DE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所得的annexin II等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胰腺癌的分子标志或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 Pin1和周期素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 16(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8

      摘要 (729) HTML (0) PDF 1.06 M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基因的表达,探讨Pin1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收集27例胰腺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Q RT-PCR)检测胰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 mRNA 的表达,运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7例胰腺囊腺瘤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与肿瘤旁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20例胰腺癌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2.78±1.02)vs.(4.36±1.27)和(5.48±1.69) vs. (9.97±1.86),P<0.05)]。Pin1和周期素D1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组间差异均为P>0.05),但Pin1与周期素D1的表达有关(P<0.01)。
      结论:胰腺癌中Pin1的过表达可促进周期素D1表达,由此诱导了肿瘤的发生;Pin1可能在胰腺癌中起着重要作用。

    • CD1D基因与B7-1基因共转染胰腺癌细胞及其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7, 16(5):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09

      摘要 (783) HTML (0) PDF 1.01 M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共转染小鼠B7-1和CD1D 基因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方法:将表达B7-1和CD1D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包装细胞系,然后转染入胰腺癌细胞。用PCR和Western方法鉴定细胞表达;用B7-1和CD1D 阳性的细胞在体内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结果:B7-1和CD1D 阳性的细胞在同基因小鼠体内能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
      结论:B7-1基因和CD1D 基因共转染肿瘤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可能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 胰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改变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2007, 16(5):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0

      摘要 (671) HTML (0) PDF 1.18 M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46例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胰腺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1.3%(19/46),而癌旁组织表达率为95.7%(44/46),两者有差异显著性(P<0.01)。p16蛋白阳性的19例胰腺癌标本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7例标本中有18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9.1%。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缺失有明显关系(P<0.05)。p16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与胰腺癌的大小,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p16蛋白的表达,它们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 反义肽核酸阻断CC趋化因子受体5途径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

      2007, 16(5):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1

      摘要 (718) HTML (0) PDF 1.42 M (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反义肽核酸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用于检测以CCR5为靶位的PNA CCR5在体内对急性胰岛移植排斥的效应。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来评估体外T细胞增殖应答能力。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6.5±0.58)d]和随机PNA错配组[(6.5±0.50)d]相比,PNA CCR5处理组有功能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2.0±1.75)d](P均<0.01 )。移植后第7天,PNA CCR5组的CCR5 mRNA表达水平(0.56±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错配组(1.68±0.07和1.80±0.14)(P均<0.01)。PNA CCR5组移植物CCR5蛋白水平亦较对照组和错配组明显下降(P均<0.01)。PNA CCR5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亦明显降低。
      结论:PNA CCR5能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抑制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潜在的治疗效应。

    • 乌司他丁影响膀胱引流式犬胰腺移植Oddi括约肌功能的研究

      2007, 16(5):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2

      摘要 (658) HTML (0) PDF 973.78 K (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S)对膀胱引流式犬胰腺移植后移植物Oddi括约肌(SO)功能的影响。
      方法:正常犬和膀胱引流式胰腺移植后犬在应用US 10万U和30万U前后测定SO的动力学指标。
      结果:US对正常犬SO基础压和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降低其收缩频率和动力指数(P<0.01);在10万U和30万U剂量间,动力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收缩频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应用US可全面降低SO基础压、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动力指数(P<0.01),且在10万U与30万U剂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结论:US可抑制犬SO运动, 并呈剂量依赖性;尤其胰腺移植后,抑制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降低基础压,改善胰液引流,从而有助于防治移植物胰腺炎的发生。

    • 胰头动脉血供与胰腺移植时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的研究

      2007, 16(5):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3

      摘要 (738) HTML (0) PDF 1.06 M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胰头动脉血供及其变异情况,为胰腺移植时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的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胰腺动脉造影片,分析胰头动脉血供的变异情况。
      结果:300例造影中, GD.a显影为131例,能辨认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ASPD.a)和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者均有79例, GD.a可以发出供血于胰体尾部的胰横动脉(PT.a),其变异率为12.98℅。此外,GD.a尚发出小分支供血于胰头20.61℅。ASPD.a-AIPD.a,PSPD.a-PIPD.a动脉弓的缺失率分别为15.19℅和24.05℅。
      结论: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可以保证胰头十二指肠完整的血供。

    • >临床研究
    • 胰腺肿块性炎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2007, 16(5):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4

      摘要 (972) HTML (0) PDF 1.30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块性炎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肿块性慢性胰腺炎37例的临床资料。符合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者为A组,共17例。行Whipple或胰体部分切除5例,各类内引流术12例。缺乏A组特点、曾拟诊为胰腺癌者为B组,共20例。行Whipple手术4例,胆肠内引流术16例。结果:A组除见胰腺局部质硬的肿块外,全部胰腺质硬者占88.2%;病理见胰腺纤维化瘢痕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并有腺泡萎缩、减少,有残余胰岛及导管扩张或局灶钙盐沉积。B组中95.0%仅见胰腺局部质硬肿块,病理见胰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33例随访1~12年,均未发现胰腺癌变。
      结论:胰腺局灶性慢性炎症病变具有假瘤性胰腺炎的特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7, 16(5):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5

      摘要 (1096) HTML (0) PDF 1009.86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十二指肠良恶性疾患7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7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2.78%,2/72)。63例获随访,除3例有脂肪痢样慢性腹泻和营养状况较差外,余60例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良好。
      结论:该改良胰/肠吻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吻合可靠、胰瘘率低的特点,并能较好地保留胰腺外分泌功能。

    • 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

      2007, 16(5):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6

      摘要 (799) HTML (0) PDF 969.09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5-FU+MMC行静脉化疗,以介入方法用吉西他滨作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
      结果:13例可评价疗效者中部分缓解(PR)4例,病情进展(SD)6例,PD3例;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有效率为76.9%;疼痛缓解率75.0%。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结论: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可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改善患者一般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患者耐受良好。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处理

      2007, 16(5):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7

      摘要 (940) HTML (0) PDF 965.18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中发生大出血12例,主要出血原因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10例)和肠系膜上动脉损伤(2例);经处理后仅死亡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26例,主要原因为胰胃吻合口出血(17例)和胃空肠吻合口出血(9例);死亡1例。
      结论:仔细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手术技术是避免术中大出血的关键。用血管外科技术和材料处理术中大出血可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提高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 胰腺囊腺癌:附13例报告

      2007, 16(5):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8

      摘要 (1073) HTML (0) PDF 965.82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13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症状以腹痛、腹胀最常见(12例),4例上腹部扪及肿物, 病程1个月至5年,10例B超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9例CT示胰腺囊性或囊实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囊壁部分增强,2例囊壁钙化。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6例,胰体尾部5例,全胰腺2例,术前正确诊断仅2例(15.4%),手术切除率76.9%(10/13),病死率为7.7%(1/13)。病理均示黏液性囊腺癌,1例术后因胰瘘死亡,随访8例,失访4例,存活10个月~10年。
      结论: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影像学结合CA15-3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以积极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取得较好的预后。

    •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0 例报告

      2007, 16(5):20-1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19

      摘要 (1083) HTML (0) PDF 965.01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0 年间收治的120 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症的临床表现,血糖均<2.75mmol/L;75 例空腹血清胰岛素>25μU/mL,平均(65 ±6.0)μU/mL。术前B 超检查60 例,2 例发现肿瘤;CT 检查50 例,10 例发现肿瘤;术中B 超检查18 例,16 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 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4例,胰岛细胞增生症4例。行单纯肿瘤摘除70 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胰体尾脾切除44 例,单纯胰体尾切除4 例,活检2 例。112 例良性胰岛素瘤术后111 例低血糖症状立即消失,1 例术后仍有低血糖症状发作,通过再次手术时发现钩突部肿瘤,切除后治愈。继发胰瘘20 例,均为肿瘤摘除者,其中14 例经引流自愈,5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 例因腹腔感染死亡。
      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 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良性者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 >专家讲座
    • 重视慢性胰腺炎外科手术的选择

      2007, 16(5):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0

      摘要 (583) HTML (0) PDF 1020.53 K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CP,发病有增高趋势。病理呈进行性慢性损毁过程。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若有并发症时,常需外科处理,以终止病变发展,保存胰腺功能。手术包括引流和切除,术式繁多,各有其适应证,选择时应予重视。

    • >文献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抗菌药物应用

      2007, 16(5):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1

      摘要 (680) HTML (0) PDF 974.66 K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易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并可导致脓毒症,病死率高,是SAP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SAP继发感染的重要措施,笔者就SAP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7, 16(5):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2

      摘要 (753) HTML (0) PDF 965.74 K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生长抑素(SS)和生长激素(GH)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确诊为SAP的56例患者分为SS治疗组(SS组)30例和SS联合GH治疗组(SS+GH组)26例。观察这两组治疗后1~14d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CD3 +,CD4 +,CD8+和CD4 +/CD8 +的变化,并动态观察APACHEII评分。结果示,自入院第7天起至治疗第14天,SS+GH组血清IgG,IgM,CD3 +,CD4 +和CD4 +/CD8 + 均高于S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且前者APACHEII评分明显改善。提示SS和GH联合应用可加强SAP患者免疫功能, 显著改善其预后。

    • 联合应用MSC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解剖性探查对胰头癌切除率的影响

      2007, 16(5):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3

      摘要 (608) HTML (0) PDF 968.10 K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对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的应用价值。笔者分析2004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胰头癌手术患者21例(A组)。术前均行MSCT检查,根据CT影像显示的肿瘤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及门静脉的关系,对胰头癌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以此分期为标准行可切除性评估。术中重点探查胰腺钩突部和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的解剖关系。以1997年1月—2004年6月胰头癌手术患者47例作为回顾性临床对照(B组)。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示A组12例术前判定可以切除,实际10例得以根治性切除,阳性预测值83.3%;9例术前判定不可切除,手术结果与术前判定一致,阴性预测值100%。A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7.6%,19%和0%。B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23.4%,25.5%和2.1%。两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MSCT对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期,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瘤可切除性;联合应用MSC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技术对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有临床价值。

    • E-钙黏附素和环氧化酶-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7, 16(5):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4

      摘要 (652) HTML (0) PDF 1.02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E-钙黏附素(E-cad)及环氧化酶-2(COX-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6例癌旁组织和1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cad及COX-2的表达。结果示,正常胰腺及癌旁组织中E-cad均呈强阳性表达;正常胰腺组织中COX-2均呈阴性表达,癌旁组织中仅1例(16.7%)呈现阳性表达。胰腺癌组织中,E-cad异常表达者62.5%,COX-2表达阳性78.6%;E-cad和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癌旁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E-cad和COX-2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周围神经侵犯和1年生存率有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无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E-cad和COX-2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者与正常表达者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提示E-cad和COX-2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和COX-2可望成为评价胰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有用指标。

    • >临床报道
    • 低分子量肝素和甘遂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2007, 16(5):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5

      摘要 (732) HTML (0) PDF 805.68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甘遂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笔者将2005年2月—2006年1月收治的3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遂和LMWH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CTIS评分、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等指标。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5~P<0.01);入院后14dCTIS评分、Cr和BUN值亦降低(P<0.05~P<0.01);入院后7,14d APACHE-Ⅱ评分,ALT和TBil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的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提示低分子量肝素和甘遂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

      2007, 16(5):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6

      摘要 (778) HTML (0) PDF 796.41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诊断与治疗。全组共20例,12例采用腹腔灌洗、床旁置管引流等非手术治疗;8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死亡8例(40.0%)。生存者治疗后心率、呼吸、血氧分压、尿素氮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提示FAP合并ACS的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早期诊断,早期置管引流及灌洗,肠道导泻及早期的呼吸支持对其有益。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源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

      2007, 16(5):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7

      摘要 (804) HTML (0) PDF 790.02 K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9年间收治的181例SAP中7例胰性脑病(P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中男女之比为6∶1,本组PE发生率为3.9%(7/181),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6分。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期3例,未手术;感染期4例,手术3例,未手术1例。SIRS期3例中1例死于MOF;感染期3例手术治疗者中1例死于MOF,1例死于腹腔内大出血,病死率为42.9%;其余4例症状缓解痊愈出院。笔者体会,胰性脑病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一旦发生PE积极给予脑复苏及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报告

      2007, 16(5):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8

      摘要 (540) HTML (0) PDF 787.90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4例中3例为女性,年龄15~63(平均23)岁。2例以腹部肿块就诊;1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胰腺肿物;1例以腰背部隐痛为主诉入院。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胰颈体部1例,胰体部1例。肿瘤直径4.5~8.0(平均7)㎝,均有包膜,囊实相间。镜检示,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查,4例Vim,AT阳性,2例NSE阳性。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0.5~4年,均无复发。提示SPT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提示SPT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切除率高,预后好。

    • 胰管结石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2007, 16(5):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29

      摘要 (532) HTML (0) PDF 788.57 K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外科治疗的6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痛、黄疸、消瘦及腹部肿块。手术方式包括胰管切开、胰管空肠内引流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Child法)。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笔者体会,依据胰腺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附36例报告

      2007, 16(5):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0

      摘要 (855) HTML (0) PDF 956.46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近23年来收治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中有明显诱因的33例,原因不明的3例。86.1%的患者病程≤72h。术前均经B超及CT诊断为AAC。26例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坏疽性胆囊炎13例,化脓性胆囊炎13例;7例择期手术。33例均行胆囊切除术,4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内科保守治疗。34例治愈,2例(5.6%)死亡。提示:AAC多为暴发性急腹症,需急行胆囊切除,部分症状较轻患者,可先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控制后再行择期性手术。

    • 经胆道输尿管镜体压弹道碎石处理肝内胆管结石

      2007, 16(5):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1

      摘要 (644) HTML (0) PDF 778.11 K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性分析16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经胆道输尿管镜体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结石取净,1例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及复查B超提示胆总管下段有泥沙样结石残留,经胆道冲洗后结石消失。提示:应用电视监视下经胆道输尿管镜体压弹道碎石是处理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结石残留。

    •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2007, 16(5):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2

      摘要 (696) HTML (0) PDF 780.76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回顾性分析83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肝胆管结石并狭窄占同期肝胆管结石病例的31.8%。均手术治疗,常规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同时行肝部分切除13例;附加胆肠内引流72例,T管或U型管外引流11例。术后死亡2例(2.4%)。70例随访1~18年,疗效优者51例(72.8%),良好6例(8.5%);术后残留结石8例(11.4%),结石复发5例(7.1%)。笔者体会肝胆管结石常合并胆管狭窄,应采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整形,结合肝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等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2007, 16(5):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3

      摘要 (635) HTML (0) PDF 796.99 K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性分析12例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率为83.3%,有8例(66.7%)表现为突发性腹痛、呕吐,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症状减轻及消失的交替性变化的特征,即“滚动性肠梗阻”。12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二期手术8例(66.7%),1例采用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和内瘘。3例胆肠内引流术后患者均一期行肠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整形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提示:滚动性梗阻是胆石性肠梗阻的特征表现,及时的B超和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 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2例诊治体会

      2007, 16(5):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4

      摘要 (883) HTML (0) PDF 789.08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笔者对32例断流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依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治疗采用非手术方法。结果示,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89d;3周内恢复13例(40.63%),4周内恢复19例(59.38%)。提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 >病案报告
    • 原发性乳房结核1例

      2007, 16(5):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5

      摘要 (538) HTML (0) PDF 929.00 K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右肝管汇入胆囊壶腹部畸形1例

      2007, 16(5):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6

      摘要 (518) HTML (0) PDF 935.70 K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网膜扭转误诊2例

      2007, 16(5):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7

      摘要 (521) HTML (0) PDF 937.65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胆囊扭转2例

      2007, 16(5):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5.038

      摘要 (787) HTML (0) PDF 947.97 K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