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07, 16(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1
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7年间收治的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 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所有患者经CT 检查确诊,7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性手术,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外4例未行手术治疗。
结果:8例手术治疗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2.5%(5例)。死亡原因:循环衰竭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例。未手术4例全部死亡。
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适当复苏,紧急外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肾动脉下方阻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腔内修复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李介秋,夏洪志,陈学明,李汉军,谢小丰,刘飞,葛健君,彭浩,孔屏
2007, 16(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2
摘要:目的:探讨并提高腹主动脉瘤(AAA)手术安全的方法。
方法:笔者两所医院近3年余收治的4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20例,累及腹主动脉及一侧髂总、内、外动脉瘤8例,累及两侧髂总、内、外动脉瘤16例,累及肾动脉者2例。3例施行急诊手术。
结果:例死亡(病死率2.2%),余45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外科治疗是治疗AAA最可靠的方法。
赵东文 , 罗涛 , 谷涌泉 , 俞恒锡 , 李建新 , 张建 , 汪忠镐
2007, 16(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取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2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间隔的时间长短分为2组:Ι组为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治疗者,9例;Ⅱ组为发病6h后进行手术治疗者,12例。所有取栓患者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
结果:取栓和局部应用尿激酶后,观察30min,发现12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其中Ι组9例全部恢复,Ⅱ组有3例恢复。Ι组无行肠切除者;Ⅱ组中有9例(75.0%)进行了肠切除,4例为局部切除,5例为长段肠管切除。Ι组病死率为0,Ⅱ组为41.6%。
结论: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肠坏死及降低病死率。
2007, 16(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4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采用复合式血管序贯式动脉血管重建的25例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由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PTFE近心端与股总动脉吻合,远端与孤立腘动脉吻合;自体静脉从PTFE血管远端发出并与小腿的胫或腓动脉吻合。
结果:自体静脉远端吻合口止于胫前动脉5例,胫后动脉8例,腓动脉12例。术后1,2,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8%, 72%, 61%。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3%,77%,68%。救肢率分别为83%,83%,73%。
结论:复合血管序贯旁路术治疗慢性肢体缺血远期通畅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救肢效果,是解决自体静脉不足的合理选择。
2007, 16(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5
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损伤的修复方法。
方法:对12例下腔静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3例。入院时均伴有休克。均诊断为腹腔内脏损伤,无1例诊断为下腔静脉损伤。12例均手术治疗,直视下修复5例,大网膜填塞后肝实质大块褥式缝合2例,纱布填塞5例。术后并发症7例(58.3%):胆漏1例,隔下脓肿合并反应性右侧胸腔积液2例,创伤性肝囊肿1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大出血2例;死亡3例,病死率25.0%。
结论:腔静脉损伤病情凶险,处理困难,病死率高,改良的全肝血流阻断下行纱布填塞止血效果好,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2007, 16(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6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1年内收治的56例老年DASO,其中41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1例采用取栓并球囊扩张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4例行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
结果:5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6例术后3~6个月复发,再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成功,其他患者疗效满意。
结论:PTA治疗DASO效果肯定,且可重复应用,必要时联合其他方法。PTA可作为老年DASO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
2007, 16(6):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7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左髂总静脉狭窄)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78例急性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行取栓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效果。
结果: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若不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47.6%(10/21);若同时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14.8%(4/27);不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取栓后复发率为13.3%(4/30)。
结论:Cockett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明显下降。
2007, 16(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8
摘要: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深静脉瓣膜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的大隐静脉和浅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
结果:患者于手术5~10h后下床活动,7d天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无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2年内临床治愈率为100%;3年后2例股静脉瓣膜修复处轻度反流,临床治愈率96.36%。
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07, 16(6):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09
摘要: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31例病变位于左肝的大肿瘤患者(肝细胞癌1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
结果:31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包括肝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5例,不规则性肝切除5例。瘤体直径平均8.3cm。术中16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14.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112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8d。
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2007, 16(6):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其中7例同时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例行左半肝切除。
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85.00±37.42)min;术中出血(306.25±29.73)mL,手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7.88±1.36)d;残石率0。
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好、安全,联合胆道镜取石疗效更佳。
2007, 16(6):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1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肝切除(LH)和开腹肝切除(OH)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肝脏功能的影响,评估LH的创伤反应。
方法:将8个月内收治的40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LH组和OH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术后ALT,AST和LDH均迅速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而且OH组明显高于LH组。两组手术前后ALP及γ-GT变化不大,但术后该两指标值OH组明显高于LH组。两组术后TBIL和DBIL均有所增高,但相差不明显,而与术前比较,OH组升高幅度大于LH。
结论:LH对肝功能的影响小于OH,提示LH对机体的创伤小于OH,有利于减少LH术后肝衰竭。
2007, 16(6):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2
摘要: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HALS)在切除结肠癌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余笔者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治疗5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肿瘤侵及十二指肠,1例因瘤体巨大,另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而中转开腹手术。
结果:全组手术时间为(163.8±15.1)min,术中出血量(89.9±52.3)mL,清除淋巴结(18.1±7.9)枚,标本长度(30.1±6.1)cm,术后住院日(8.1±1.9)d。中转开腹手术率8.0%(4/50)。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诊18个月,未发现辅助切口和戳口处肿瘤复发。
结论:HALS用于治疗结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2007, 16(6):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53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5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例数、住院费用、术后切口及腹腔感染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开腹组(P<0.05)。
结论:腹腔镜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具有侵袭性小、腹腔干扰小、术后痛苦小、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不增加住院费用,可取代传统开腹修补术。
2007, 16(6):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4
摘要: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91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91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中,胆囊切除术51例,阑尾切除术15例,联合手术10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15例。全组均获成功,未发生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
结论: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可完成较复杂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7, 16(6):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5
摘要: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壁剪切力改变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瘤形成的关系。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实验组行同种异体腹主动脉补片腹主动脉成瘤术,于术后1,7,14,28d取标本,并在取标本时测量动脉管径。免疫组化观察MMP-2的动态表达。
结果:腹主动脉成瘤术后7d,瘤体、流入道、流出道外径均增大(均P<0.05);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中层弹力纤维病变;MMP-2表达于术后1d达高峰(P<0.01),并持续性高表达(P<0.01)。
结论:动脉壁剪切力的改变可使局部血管直径增加,管壁MMP-2表达上调。瘤体直径的增大与MMP-2的持续高表达有关;MMP-2可能在动脉壁剪切力改变与动脉瘤形成之间起到一定作用。
2007, 16(6):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6
摘要: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外源性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mTOR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72只,随机分成转基因组(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mTOR基因),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和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检测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
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于7,14,28d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凋亡细胞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
结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转基因载体。反义mTOR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及促进VSMC凋亡。
2007, 16(6):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7
摘要: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SA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TSA处理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TSA在500ng/mL浓度以上才能明显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第2天至第5天显著增加(57.21%至82.76%)细胞周期检测发现20ng/mL TSA即可导致细胞G1期阻滞,但没有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100ng/mL TSA可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
结论:TSA可以抑制体外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可能通过细胞周期G1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TSA可能是结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2007, 16(6):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8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血吸虫病家兔肝脏Ⅰ,Ⅲ型胶原的生成及分子伴侣Grp78/BiP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14只家兔,构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其中7只兔于感染后60d开始静脉注射PGE1[2.5μg/(kg.d)]至120d。用RT-PCR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和Grp78/Bi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血吸虫病家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14.81±3.57)%和(12.9±3.25) %;Grp78/BiP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外源性PGE1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胶原Ⅰ,ⅢmRNA,分别为(5.79±1.26)%和(5.34±1.08) % (P<0.01)。分子伴侣Grp78/BiP mRNA水平显著下调,分别为(0.43±0.07)%和(0.29±0.02) % (P<0.05)。
结论:PGE1可通过抑制基因表达和阻遏胶原成熟而有效地降低血吸虫病家兔肝脏胶原纤维的生成。
2007, 16(6):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19
摘要:ATP结合盒式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家族是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的一组ATP结合转运蛋白,主要从事胞内外的物质转运。早期认为该家族主要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有关,近年来发现其在各个器官表现出多种其他重要病理和生理功能。笔者就ABC家族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7, 16(6):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0
摘要: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质,细胞核内的HMGB1参与构建核小体,维持其稳定性,同时在DNA重组、复制、修复和基因转录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细胞外HMGB1与细胞的分化、细胞迁移、细胞增殖与凋亡、诱导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笔者就其以上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2007, 16(6):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1
摘要:为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通过CTA或DSA检查明确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部位及长度后,先对髂动脉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消融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微创方法开通血管,择期再对股腘段病变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示,全组2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踝肱指数由术前0.20±0.14增至术后0.71±0.21(t=2.462, P=0.02)。平均随访19个月(3~48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8%(29/35)。提示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分期进行,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刘浩, 王曙峰, 王荣, 祁光裕, 陈进才, 霍雄伟, 王红军, 张道维, 白晓斌, 史松
2007, 16(6):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2
摘要:回顾分析顺行性溶栓治疗20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Trousseau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以恶性肿瘤首诊入院,围手术期发生DVT;2例以DVT首诊入院,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膜后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采用尿激酶顺行性溶栓,同时全身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及中医中药等措施治疗。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因疗效果不明显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19例均获不同程度缓解,获临床治愈效果。提示对于原因不明的DVT,应疑及Trousseau综合征的可能;顺行性溶栓治疗效果可靠。
董典宁, 李国建, 张十一, 种振岳, 吴学君, 金星
2007, 16(6):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3
摘要:回顾性分析笔者1年余采用内镜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20例下肢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CEAP分级:C 4~C 6)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联合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2周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症状完全消失者占85.7%;12例足靴区活动性溃疡经换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7~45d,平均16d。住院时间7~35d。随访1~15个月,疗效满意。 提示SEPS联合EVLT治疗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微创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007, 16(6):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4
摘要:为研究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及敏感指标。笔者回顾分析在外科和ICU应用PN支持治疗5~28d的108例危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示PNAC发生率为33.3%,PNAC组所有肝功能、胆红素等相关指标的异常率均高于无PNAC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有肝功能损害或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或PN成分的含量过大者PNAC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尤其全肠外营养(TPN)天数过长对其发生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原有肝功能损害或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PN持久(特别是TPN过长)或PN所含能量过大为其影响因素;动态监测血清TBA及部分肝功能、胆红素代谢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PNAC。
2007, 16(6):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5
摘要:对近2年来采用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1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2例次,其中皮下淤血48例;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红肿及严重疼痛7例;皮肤感觉异常,隐神经损伤35例;溃疡合并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提示激光治疗创伤较小、安全,但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陈焰, 管小青, 吴际生, 吴建强, 顾书成, 刘高, 唐红兰
2007, 16(6):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6
摘要:为探讨经腹腔镜改良Welch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与疗效, 对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腹腔镜改良Welch术,术中经肛管拖出,根治性切除肿瘤,经肛门结、直肠肛管吻合。腹部不另做切口。 结果示手术时间180~275min(平均200min),术后2d胃肠功能恢复,3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8~12d),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提示该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经济实用,疗效确切。
2007, 16(6):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7
摘要:回顾分析近4年来219例外科急腹症经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204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183例(83.56%)并于腹腔镜下完成治疗性手术,21例(9.59%)免作治疗性处理;15例(6.85%)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8例(3.65%)。全组均治愈出院。提示腹腔镜技术在诊治外科急腹症中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诊断率高,并能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等优点,是处理外科急腹症的理想探查术式,值得推广。
2007, 16(6):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8
摘要:对5年间两医院实施的110例75岁以上(平均77岁)老年人胆囊疾患经腹腔镜处理(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占全部LC的4.8%(110/2 270)。103例成功实施LC,治愈率93.6%;其中6例于术前或术后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LC中转开腹7例(6.4%)。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5.5%),包括局限性腹腔积液2例,心肌梗死2例,胆瘘和胆管炎各1例。死亡1例(0.9%)。提示LC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选择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等微创措施,尽可能避免开腹手术。
2007, 16(6):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29
摘要:笔者4年间治疗的28例LC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其中采用LC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10例,LC联合经腹腔疝修补术(TAPP)3例,LC联合常规切口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5例。全组手术均获成功。LC联合常规切口组有2例术后发生尿储留,LC联合TEP组有1例术后发生阴囊血清肿。手术后随访12~24(平均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 LC联合常规切口组6例(40.0%)腹股沟区有1~3个月的疼痛。全腹腔镜组(LC+TEP和LC+TAPP)的平均手术时间(104±31)min明显长于LC联合常规切口组的(80±28)min ( P <0.05);LC联合常规切口组在术后24h和48h的疼痛感均比全腹腔镜组严重( P <0.05);全腹腔镜组在术后恢复活动和住院时间均短于LC联合常规切口组(均为 P <0.01);而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手术总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别。在手术总费用相当的情况下,采用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胆囊炎,其优点多于常规切口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提示LC联合腹腔镜疝修补术,尤其TEP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2007, 16(6):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0
摘要:回顾分析近4年来25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资料。253例LC获得成功,1例因肌肉松弛效果不满意中转全麻插管完成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提示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2007, 16(6):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1
摘要: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780例LC中,中转开腹25例(3.2%)。中转开腹的原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10例(1.28%),胆囊严重急性炎症4例(0.51%),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4例(0.51%),不能处理嵌顿结石3例(0.39%),肝外胆管变异2例(0.25%),脐下第一穿刺孔周围广泛粘连1例(0.12%),胆囊床出血不止1例(0.12%)。中转开腹者无1例死亡,无术后并发症。提示LC中转开腹原因主要是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术中发现有特殊情况,完成LC有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2007, 16(6):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2
摘要:对近3.5年间12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除2例由于腹腔广泛严重粘连而中转剖腹行粘连松解及小肠折叠术外,其余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0mL,术后平均住院5d,无手术后并发症。提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后并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供选择的方法,但手术指征有一定局限性。
2007, 16(6):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3
摘要:2005年4月—2006年7月笔者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口高位结扎和腹膜外置补片法对11例腹股沟斜疝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示平均手术时间100~200 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5~7d出院。随访6~15个月,无复发。提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杨建青, 潘光栋, 王晓源, 褚光平,刘强, 李萍萍, 蔡敬铭, 肖亿, 袁林
2007, 16(6):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4
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男性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肝性脑病分别为II°,IV°,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MELD评分为52.83和56.72。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肝移植术式均为背驮式。1例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示肝移植可有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衰竭者。
2007, 16(6):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5
摘要:对50例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硫脲类药物加碘剂进行术前准备,6例采用心得安加碘剂准备,9例单用碘剂准备。除1例因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外,其余均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组术后无甲状腺危象、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等并发症。 提示手术治疗毒性甲状腺肿是安全有效的,须行合理的术前准备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李学锋, 谷涌泉, 张建, 崔世军, 罗涛, 俞恒锡, 李建新, 汪忠镐
2007, 16(6):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6
摘要:笔者采用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23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清创次数从每周3次至2周1次,疗程平均2.5个月并经4 个月随访观察下肢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示14例创口完全愈合,7例创口达到50%以上的愈合,2例创口愈合约30%。提示采用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慢性溃疡创口时患者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微且对创面有杀菌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能促进慢性溃疡创口愈合的新的清创方法。
2007, 16(6):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7
摘要:
2007, 16(6):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6.038
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