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7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动脉疾病专题研究
    • 复合血管与倒置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的对比研究

      2008, 17(12):1-1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1

      摘要 (859) HTML (0) PDF 1.17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和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血管(25例)及倒置自体大隐静脉(16例)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人工血管近心端与股总动脉吻合, 远端与孤立腘动脉吻合;自体静脉从PTFE血管远端发出并与小腿的胫或腓动脉吻合。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采用同侧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比较两者血管桥的累积通畅率和保肢率。
      结果:平均随访18.7个月。男29例, 女12例。平均年龄(67±10.4)岁。FontaineⅢ级23例, FontaineⅣ级18例。复合血管组中自体静脉远端吻合口止于胫前动脉5例, 胫后动脉14例, 腓动脉6例;倒置大隐静脉移植组中10例吻合口止于胫后动脉, 3例腓动脉, 3例胫前动脉。复合血管组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 术后为0.68±0.22(P=0.000)。倒置大隐静脉组平均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 术后为0.68±0.22(P=0.000)。复合血管术后1, 2, 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78%, 72%, 6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3%, 76%, 66%; 1, 2, 3年救肢率分别为83%, 83%, 73%。倒置自体大隐静脉组1, 2, 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86%, 73%, 7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6%, 73%, 73%;1, 2, 3年累计救肢率分别为93%, 79%, 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当静脉存在缺陷不能行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时, 选择组合式血管可以获得较高通畅率, 并有较好的救肢效果。

    • 超声消融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2008, 17(12):2-1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2

      摘要 (591) HTML (0) PDF 897.25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 分析3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男21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3岁。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60 mL,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 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 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 尔后将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小腿缺血肌肉内局部。
      结果:39例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 跛行距离增加, 冷、凉感觉得到改善。
      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附64例报告

      2008, 17(12):3-1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3

      摘要 (857) HTML (0) PDF 902.17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治疗的初步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余64例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夹层42例(其中Stanford B型 38例, Stanford A型4例), 主动脉瘤22例。局麻或全麻下经股动脉入路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病变的动脉内膜。4例分别同期行血管搭桥手术(股股动脉搭桥, 锁骨下颈总动脉搭桥, 左右颈总动脉搭桥, 腹主动脉肾动脉搭桥1例)。6例支架型人工血管一期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而未行血管搭桥手术。
      结果:即刻内漏18例, 发生率28.12%(18/64)。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受破坏的分支血管修复后真腔供血明显改善。围手术期病死率6.25%(4/64)。随访1~84(平均23.4)个月。动脉瘤组和动脉夹层组各有2例行再次手术。
      结论: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病变近期效果满意, 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血管重建治疗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008, 17(12):4-1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4

      摘要 (811) HTML (0) PDF 902.96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14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9例直接采用ePTFE人工血管行原位移植间置术;4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间置移植术; 1例行单纯股深动脉结扎术。
      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患肢供血良好, 无肢体缺血表现, 其中11例患者成功随访1~45个月, 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伤口感染, 余患者伤口均在1个月内愈合, 现患肢均无缺血症状, 活动自如。
      结论: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后血管重建有利于保证下肢血供, 在患者不能提供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 人工血管原位移植仍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彻底清创及术后伤口引流、加强抗炎是预防术后人工血管并发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 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股动脉结扎治疗

      2008, 17(12):5-1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5

      摘要 (864) HTML (0) PDF 897.50 K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股动脉结扎治疗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体会。
      方法:对45例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股动脉或髂外动脉结扎+瘤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 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及抗感染治疗, 并随访患肢功能。
      结果:44例患者保肢成功, 近期患肢行走功能良好。1例术后因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现肢体坏死而截肢。
      结论:34例(75.6%)获3~12个随访, 疗效满意。股动脉结扎是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腹腔镜外科专题研究
    •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切除的对比研究

      2008, 17(12):6-1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6

      摘要 (939) HTML (0) PDF 901.79 K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微创性和安全可行性。
      方法:4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手助腹腔镜(HALH)和开腹肝癌切除术(OH)两组,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 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
      结果:HALH组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7天C反应蛋白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相仿,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安全可行,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 进展期胃癌完全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手术的对比研究

      2008, 17(12):7-1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7

      摘要 (653) HTML (0) PDF 968.79 K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进展期胃癌的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26例患者(腔镜组)的临床资料, 并以开腹手术45例(开腹组)作为对照。
      结果:入选的7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淋巴结清除数在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 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均P<0.05)。开腹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 其中吻合口出血1例, 吻合口梗阻1例, 均经非手术治疗好转;腔镜组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腔镜组术后随访4~63个月, 失访1例;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0/20), 92.3%(12/13), 66.7%(2/3)。开腹组术后随访3~65个月, 失访2例;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7/37), 90.5%(19/21), 71.4%(5/7)。两组间的1, 3, 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的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并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越性。

    • 腹腔镜手术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

      2008, 17(12):8-1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8

      摘要 (801) HTML (0) PDF 912.46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其中4例行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total proctocolectomy and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PAA), 1例行结肠次全全直肠切除, 盲肠肛管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7.5(6.5~9)h, 中位出血量250(150~400)mL, 中位术后进半流食时间62(60~86)h, 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2(10~14)d。术后发生盆腔感染1例, 粘连性肠梗阻1例。随访中位时间22(10~34)个月, 大便平均每天6.5(4~10)次。日常生活自理, 工作正常, 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溃疡性结直肠炎手术, 创伤小, 恢复快, 安全可靠, 但尚需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

      2008, 17(12):9-1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09

      摘要 (937) HTML (0) PDF 913.33 K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同期行26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腔镜组)和37例行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需求、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的出血量(113.20±60.60)mL明显少于开腹组(295.95±76.72)mL(t=-9.982, P=0.000);腔镜组术后镇痛药需求比例(48.0%)低于开放组(83.8%)(χ2=7.384, P=0.007);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腔镜组均小于开腹组(P=0.000);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6.20±1.32)d短于开腹组(11.43±2.35)d, (t=-11.169, P=0.000)。
      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 具有明显的微创效果。

    • >基础研究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与MTHFR基因C677T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2008, 17(12):10-1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0

      摘要 (843) HTML (0) PDF 917.95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基因C677T 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128名健康对照者血浆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 C677T 基因多态性分析, 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计数。
      结果:AMVT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 μmol/L和(12.7±6.9)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水平与叶酸呈负相关(AMVT组:r=-0.42, P<0.01;对照组:r=-0.39, P<0.01)。MTHFR C677T TT基因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为33.3 %, 高于对照组的17.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 P<0.05)。
      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 联用cmyb ASON与VEGF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2008, 17(12):11-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1

      摘要 (743) HTML (0) PDF 1.12 M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联合应用cmyb反义寡核苷酸(ASO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效果。
      方法:28只中国长耳白兔随机分成狭窄对照(Ⅰ)组, 狭窄cmyb ASON处理(Ⅱ)组, 狭窄VEGF处理(Ⅲ)组和狭窄cmyb ASON +VEGF处理(Ⅳ)组。测定治疗后各组血管狭窄程度,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处理后各组均呈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膜及血管平滑肌增生, 以Ⅰ组最重, Ⅱ, Ⅲ组增生情况较Ⅰ组明显减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增生情况较Ⅱ, Ⅲ组更轻,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Ⅱ,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各组间灰度均有明显差别。
      结论:cmyb ASON与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减轻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但两者之间无协同作用。

    • 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大鼠远隔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8, 17(12):12-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2

      摘要 (674) HTML (0) PDF 1019.83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对非血栓段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血栓组、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栓组在左髂静脉以结扎法建立血栓模型;手术对照组开腹显露髂动静脉模拟同等程度创伤, 但不做静脉分离和结扎;正常组直接取材。取材标本是未形成血栓的上腔静脉和髂静脉及其酶解下的内皮细胞, 送电镜、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查。
      结果:血栓组非血栓段内皮细胞形态与手术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血栓组与手术对照比较, 1, 2, 4, 7 d 术后早期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0.01)。手术对照组早、晚期调亡率与正常组比较, 也有显著差异, 但较血栓组程度低, 持续时间较短;手术对照组建模后4, 7d与正常组比较, 晚期凋亡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局部深静脉血栓可以导致其他远隔部位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易发生早期凋亡。

    • >临床研究
    •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的探讨

      2008, 17(12):13-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3

      摘要 (693) HTML (0) PDF 900.85 K (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
      方法:对收治的21例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1例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5例, 螺旋CT检查确诊11例, 血管造影确诊2例, 术中确诊3例。经全身溶栓抗凝保守治疗痊愈1例, 经导管溶栓抗凝治疗痊愈1例, 经术中Fogarty导管取栓溶栓后完全恢复3例, 经导管取栓溶栓后行小肠部分切除8例, 行“secondlook”手术2例, 再次手术时均行部分肠切除;行小肠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3例, 死亡3例。
      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I的主要方法, 根据病情变化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有手术指征者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是获得早期诊断和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 急性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附19例报告

      2008, 17(12):14-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4

      摘要 (631) HTML (0) PDF 901.58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PSMVT)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19例APSMVT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诊断疑为APSMVT的仅7例。19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2次手术3例。治愈17例, 死亡2例。17例随访0.5~4年, 均健在。
      结论:该病诊断缺乏特异性, Doppler彩超、CT、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抗凝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的综合治疗分析:附7例报告

      2008, 17(12):15-1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5

      摘要 (715) HTML (0) PDF 898.59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静脉溶栓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PCD)的途径及疗效。
      方法:对10年间收治的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例均有典型PCD表现, 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均经多普勒检查证为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3例行球囊导管阻绝术, 1例患者行PALMA术, 7例均行术中取栓和术后溶栓治疗。7例术后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均恢复, 疼痛消失, 消肿, 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经6个月至3年随访, 未见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综合介入、手术、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不仅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而且安全可靠。

    • 下肢静脉曲张行浅静脉手术对深静脉瓣膜功能影响的研究

      2008, 17(12):16-1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6

      摘要 (650) HTML (0) PDF 906.63 K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影响效果的因素。
      方法:收集住院行浅静脉手术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70条肢体), 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浅静脉手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 行超声复查, 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
      结果: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病程超过20年较之病程小于或等于20年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355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同时存在倒流的患者比两静脉各自单独存在倒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247倍;年龄大于60岁比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3.516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手术近期效果好, 可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某些早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

    • >文献综述
    • 多平面下肢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进展

      2008, 17(12):17-1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7

      摘要 (498) HTML (0) PDF 905.93 K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平面下肢动脉闭塞病变广泛, 多累及主髂股动脉, 造成严重的下肢缺血, 且患者多为高龄, 常伴有重要器官严重疾患, 故临床治疗困难, 预后差。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丰富, 多平面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手段随之不断涌现, 为了达到最合理治疗这一临床最终目标, 要求临床医生对于各种技术应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对多平面下肢动脉闭塞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作一综述。

    • 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2008, 17(12):18-1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8

      摘要 (536) HTML (0) PDF 909.41 K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今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脊髓、脑、肝脏、心脏、小肠等多种组织和器官, 缺血发生后实施的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可减轻再灌注损伤。后适应的提出为临床解决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一个方便、简介、有效的方式, 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就缺血后适应在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

    • >简要论著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重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2008, 17(12):19-1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19

      摘要 (613) HTML (0) PDF 903.36 K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治疗重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89例CV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A组), 47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B组)。
      结果:症状改善和分级提高的比较,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率B组高于A组(P<0.05);B组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溃疡复发率B组低于A组(P<0.05);除静脉曲张复发(P<0.05)外, 两组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CVI效果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可行,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CerbB2, ER及PR表达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对照研究

      2008, 17(12):20-1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0

      摘要 (543) HTML (0) PDF 902.82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 ER, PR表达的差异。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乳腺导管内癌及4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 ER, PR表达。
      结果:乳腺导管内癌中CerbB2, ER, 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 58.8%, 55.9%, 而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52.5%, 55%和62.5%。上述3种标记物的表达在两类型癌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CerbB2, ER, PR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相似, 它们可望作为乳腺癌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 Ezrin在胰腺癌和胰腺囊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8, 17(12):21-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1

      摘要 (896) HTML (0) PDF 1.18 M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zr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及胰腺囊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用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例正常胰腺, 34例胰腺癌及24例胰腺囊腺瘤组织中Ezrin的表达。
      结果:Ezrin在正常胰腺、胰腺囊腺瘤及胰腺癌的细胞膜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12.5%和32.4%, 各组织中Ezrin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结论:Ezrin在细胞膜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Ezrin可能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及癌细胞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 >会议纪要
    • 中美国际肝胆胰外科学术论坛暨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五次年会会议纪要

      2008, 17(12):22-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2

      摘要 (312) HTML (0) PDF 803.81 K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年11月14日~18日, 由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社联合主办、湖南省人民医院(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美国际肝胆胰外科学术论坛暨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五次年会在美丽的湘江之滨古城—长沙隆重召开。与会代表500余人, 其中院士5人, 美国学者6人, 台湾学者1人, 有36位特邀专家及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专家与代表们就肝胆胰外科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大会充满了热烈而活跃的气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介绍了我国肝脏移植的历史沿革和进展, 在回顾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简陋条件下逐步发展肝脏移植的艰苦历程的同时, 也对近年来我国肝脏移植工作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还重点阐述了肝癌肝脏移植的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使与会代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的精神深为折服。
      解放军总医院刘永雄教授做了题为“胆道损伤:一种特殊类型的腹部损伤”的学术讲座, 对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损伤的特点、难治性、尤其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医患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不仅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管理上要实施培训、准入、入岗、问责等一系列规范严格的制度、同时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理论, 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甲梅教授介绍了肝切除外科技术进展。在断肝技术上由于Ligasure、超声刀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使断肝时的失血量大为减少。在血流阻断方面, 学者们已达成共识, 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降低了无瘤生存期, 而半肝完全血流阻断使绝大部分残肝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损伤轻, 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半肝完全血流阻断具有手术出血少、肝功能损害轻等特点, 这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器官移植中心Fisher教授就肝癌患者活体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应用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讲座, 他总结道:活体肝移植适用于肝癌患者, 而且与尸肝移植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别, 肝癌患者的选择可适当超过米兰标准, 但应得到学界和伦理委员会的进一步认同, 同时应将供体的安全摆在首位。他的讲座不仅使与会者了解到美国活体肝移植的现状, 同时肝癌肝移植的国际标准仍在不到完善和修正之中, 这受到大家的关注。
      湖南省人民医院吴金术教授展示了一些录影资料。其中“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科自建科25年来的成长历程。同时基层医院的与会代表对“腹腔镜下解剖法半肝切除”、“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右肝巨块型肝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复杂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手术处理”等高难度手术录影反映不错, 达到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吕新生教授做了“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的学术讲座, 他详细阐述了门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改变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 用丰富的临床资料就不同的手术方式的利弊与适应证进行了评价, 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热列欢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力健教授就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做了专题报告, 他通过临床分析发现术前减黄并不能降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切缘阴性是肝门部胆管的手术切除应追求的目标, 而不是盲目扩大根治性手术, 扩大根治性手术术前应充分准备, 他的论述得到与会代表们的认同。
      湖南省人民医院李灼日教授做了“肝细胞移植研究进展”的报告, 就肝细胞移植部位的选择、肝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肝细胞移植的增殖的研究以及肝细胞移植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引起了代表们的莫大的关注。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陈敏山教授就肝细胞型肝癌的靶向治疗进展作了专题报告, 他对肝癌靶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信号传导途径、实验和临床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使与会代表了解了肝癌治疗新的方法。
      另外, 还有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如陈孝平教授、刘浔阳教授、陈道瑾教授、汤辉焕教授、钟德玝教授、周海兰教授、蒋波教授、Stephen Strom教授、Adrian Cotterrel教授等就肝胆胰外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 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强烈反响。
      大会开得圆满成功, 整个会议期间代表们学术热情高涨、气氛活跃, 大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 不仅增长了学术知识, 也增加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大会为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也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对推动肝胆胰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临床报道
    • 肢体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2008, 17(12):23-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3

      摘要 (654) HTML (0) PDF 823.31 K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3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致病原因、部位、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致伤原因:毒品注射17例, 介入治疗8例, 血液透析穿刺4例, 枪伤1例, 刀伤6例。致伤部位:股动脉26例, 肱动脉3例, 桡动脉4例, 胫后动脉1例, 股深动脉1例, 臀上动脉1例。治疗方法:3例行保守治疗, 13例动脉旁路移植, 动脉修复10例, 动脉结扎10例;静脉修补1例。
      结果:36例中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动脉吻合口瘘, 再次手术。术后随访30例, 人工血管阻塞5例, 其中有2例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动脉修补者血管均保持通畅;动脉结扎的者1例手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坏死而截肢;未见有动脉瘤复发。
      结论:假性动脉瘤的预后与致病原因关系密切, 注射吸毒导致的假性动脉瘤预后明显差于其他原因。

    • 透光法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2008, 17(12):24-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4

      摘要 (720) HTML (0) PDF 824.36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证、疗效及注意事项。
      方法:对46例(57条肢体)经过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 证实深静脉全程通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TriVex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最长随访时间达5年。
      结果:患者术后均自我感觉舒适, 活动灵便, 局部色素沉着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结论:Trivex手术创伤较小, 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并发症少, 是治疗静脉曲张的较好选择。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8例报告

      2008, 17(12):25-1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5

      摘要 (631) HTML (0) PDF 939.16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 563例大隐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穿通静脉结扎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术后出现DVT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根据B超检查结果确定诊断。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疗, 治愈5例, 好转3例。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
      结论:术后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预防是关键, 而早期诊断对于DVT的控制、提高DVT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胰管结石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1例报告

      2008, 17(12):26-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6

      摘要 (571) HTML (0) PDF 912.84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管结石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缺乏特异性症状, 其中6例出现(54.5%)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11例均行B超检查, 诊断阳性率为54.5%(6/11);均行CT, 阳性率100%;6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阳性率100%;6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阳性率100%。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8例采用胰管切开取石, 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例合并胰头癌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均将结石取出。术后随访3个月, 随访率100%。
      结论:以ERCP为主的多种诊断方法联用可提高胰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治疗仍有其重要的意义, 首选胰管切开取石, 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合并胰头癌者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手术加腹膜透析液进行胰床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2008, 17(12):27-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7

      摘要 (763) HTML (0) PDF 827.81 K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加腹膜透析液进行胰床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
      方法:SAP患者入院后, 经非手术治疗48~72 h, 因症状无明显缓解, 即行急诊手术干预, 手术以充分松解胰腺被膜为主, 清除坏死胰腺为辅;术中反复灌洗胰床和腹腔, 直至灌洗液清亮;胰腺头颈部和体尾部分别放置引流管;手术后开始用4.25%葡萄糖乳酸钠透析液进行间歇性胰床灌洗和透析治疗, 每次2 000 mL, 每天2~3次, 平均10 d; 手术前后按常规的SAP治疗方法治疗。
      结果:15例SAP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1例发生胰瘘、胰腺周围浓肿、腹腔脓肿以及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约21 d, 平均住院费约5万元。
      结论:应用腹膜透析液进行胰床灌洗治疗SAP, 若手术时间早, 手术操作范围小, 腹膜透析液灌洗彻底, 引流通畅, 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SAP的方法。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附58例报告

      2008, 17(12):28-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8

      摘要 (757) HTML (0) PDF 816.70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行网片疝修补术(TAPP)的手术方法技巧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对腹股沟疝58例(单侧50例, 双侧3例, 复发疝5例)行TAPP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均治愈, 无手术意外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无中转者, 术中出血2.5~8.0 mL, 手术时间单侧30~65 min, 双侧55~96 min, 住院时间3~5 d, 随访1~24个月, 手术初期发生阴囊积液1例, 腹股沟异物感2例, 无疝复发。
      结论:TAPP术式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容易掌握和推广的一种微创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式。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8, 17(12):29-1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29

      摘要 (601) HTML (0) PDF 902.71 K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选择非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非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资料情况, 对比入院时生命征、腹腔出血量及脾破裂程度的差异及治疗效果。
      结果:84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 12例中断保守, 行手术治疗, 其中入院时收缩压大于90 mmHg的62例非手术成功58例(93.5%), 血压80~90 mmHg的34例中非手术成功26例(76.5%);入院时CT检查腹腔未见游离液体或少量游离液体的65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60例;腹腔中量游离液体的31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24例, AAST分级Ⅰ级的42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8例;AAST分级Ⅱ级的32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29例, AAST分级Ⅲ级的22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17例。
      结论:有选择的非手术治疗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中入院时血压稳定, 腹腔无或少量游离液体者能保持较高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在血压稳定前提下, 脾脏AAST分级Ⅱ级以下分级可能对非手术治疗成功无明显影响, 但若达AAST分级Ⅲ级, 成功率明显降低。

    • >病案报告
    • 胆道结石合并多发性肝结核1例

      2008, 17(12):30-1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30

      摘要 (460) HTML (0) PDF 812.28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无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2008, 17(12):31-1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31

      摘要 (556) HTML (0) PDF 862.38 K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胆总管玻璃样变1例

      2008, 17(12):32-1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32

      摘要 (473) HTML (0) PDF 813.38 K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Gardner综合征1例

      2008, 17(12):33-1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2.033

      摘要 (451) HTML (0) PDF 805.23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