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7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炎专题研究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微创手术与传统常规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

      2008, 17(9):1-8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1

      摘要 (938) HTML (0) PDF 1.01 M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常规治疗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8篇RCT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SAP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较之传统常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前者病死率(RR=0.35,95%CI: 0.20~0.63,P<0.01)及并发症发生率(RR=0.46,95%CI:0.33~0.63,P<0.01)低于后者,住院时间减少(WMD=-22.47,95%CI: -35.41~-9.53, P<0.001),治愈率(RR=1.24,95%CI: 1.13~1.36, P<0.01)高于后者。
      结论:SAP早期应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同时选用微创手术治疗。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

      2008, 17(9):2-8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2

      摘要 (1010) HTML (0) PDF 834.67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和时机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和时机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各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分别进行了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轻症胰腺炎患者均痊愈出院;梗阻型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无死亡,延期手术病死率14.29%(1/7),非梗阻型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病死率7.14%(1/14),延期手术病死率14.29%(1/7),各型之间的并发症计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暴发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病死率为20.00%(1/5),另延期手术1例死亡。
      结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经短期(24~48 h)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后早期手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急性胰腺炎胰腺iNOS mRNA的表达与肠壁通透性的关系及丹参对其的影响

      2008, 17(9):3-8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3

      摘要 (857) HTML (0) PDF 940.54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及其与肠壁通透性的关系, 并观察丹参对其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 (1) SAP组(n=15); (2) SAP丹参注射液治疗组(T组,n=15); 假手术对照组(C组,n=15)。原位杂交法检查各组胰腺iNOS mRNA表达,血中一氧化氮(NO),淀粉酶(AML),内毒素(LPS)和血中与肠内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以及胰腺和回肠病理检查。
      结果:SAP组胰腺iNOS mRNA呈强阳性表达,血中NO,AML和LPS含量及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和腹水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SAP组比较,T组胰腺及回肠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胰腺iNOS mRNA表达强度较弱,血中NO,AML,LPS及腹水量均显著下降(P<0.01),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亦降低。
      结论:SAP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与SAP时胰腺iNOS mRNA的过度表达产生过多NO有关。丹参通过下调胰腺iNOS mRNA的表达,对降低SAP的肠壁通透性有一定预防治疗作用。

    • 急性胰腺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及XIAP表达的意义

      2008, 17(9):4-8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4

      摘要 (1003) HTML (0) PDF 957.07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正常对照(NC)组外周血PMN的凋亡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各组外周血PMN中XI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PMN凋亡及XIAP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PMN凋亡SAP组为(2.15±0.40)%,MAP组为(4.16±0.14)%,NC组为(4.31±0.12)%,SAP组和MAP组PMN凋亡较NC组明显减少(P<0.05),而SAP组PMN凋亡显著少于MAP组(P<0.01)。SAP组及MAP组XIAP mRNA的表达较NC组增加(P<0.05),而SAP组显著高于MAP组(P<0.01)。各组PMN XIAP蛋白水平与其mRNA水平一致。
      结论:XIAP可能参与介导SAP 外周血PMN的凋亡延迟,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灯盏花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008, 17(9):5-8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5

      摘要 (918) HTML (0) PDF 844.22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胰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T组),每组3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HNP模型。分别在建模后的第6,12,24 h处死动物并取出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PKC-α和NF-κB的活性,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PKC-α mRNA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大鼠脑组织PKC-α和NF-κB的蛋白活性、PKC-α mRNA的表达、血清中TNF-α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T组均较AHNP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PKC-α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AHNP大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 >基础研究
    • 草氨酸盐对人胰腺癌细胞内钙含量影响的研究

      2008, 17(9):6-8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6

      摘要 (1704) HTML (0) PDF 1.42 M (3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草氨酸盐(oxamate)对人胰腺癌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用oxamate干预癌细胞后48h,行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染色,激光共聚焦下观察不同浓度oxamate作用下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
      结果:oxamate干预48h后,细胞内钙含量随着oxamate浓度的升高而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oxamate能增加panc-1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影响细胞内钙离子平衡,进而干涉细胞病理生理过程。

    • 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肿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2008, 17(9):7-86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7

      摘要 (875) HTML (0) PDF 899.84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将PANC-1细胞进行培养,以CD44和CD24作为细胞表面标志。利用流式细胞仪,从该细胞株中分离出细胞亚群。将所得到的有CD44-CD24-, CD44+CD24+ 表面标志的PANC-1细胞和未分选的PANC-1细胞置于含有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ng/mL上皮生长因子和ITS(胰岛素、转铁蛋白和硒混合溶液)无血清DMEM/F12(1∶1)培养基中,以MTT法检测不同亚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通过裸鼠体内接种成瘤实验,鉴定各亚群细胞体内增殖能力;通过ABC法检测成瘤组织和PANC-1细胞株中CD44和CD24的表达。
      结果:PANC-1细胞系中CD44+和CD24+ 的表达分别为5.1%~17.5%和21.8%~70.1%,CD44+CD24+ 的表达为0.9%~3.5%;与CD44-CD24-亚群比较,CD44+CD24+ 亚群生长缓慢,第7天才出现指数生长的趋势,增殖能力较低,倍增时间更长,而前者第5天已出现指数生长的趋势。裸鼠皮下植入5×103个CD44+ CD24+亚群细胞,4周即可见明显的新生肿瘤块(2/8),而植入1×105个D44-CD24-亚群细胞,12周也难形成种植瘤。前者体外成瘤能力比后者至少强20~50倍(P<0.05或P<0.01);所形成的肿瘤和PANC-1细胞系无组织学差异。
      结论:CD44和CD24可作为分选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选出的CD44+CD24+ 亚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初步特征。

    • Livin mRNA及Bcl-2,p53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2008, 17(9):8-87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8

      摘要 (998) HTML (0) PDF 1019.75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2例胰腺癌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
      结果:Livin 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1.2%,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Livin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vin基因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有关,而与p53蛋白无关。
      结论:Livin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ivin与Bcl-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Livin基因过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的失活无关。

    • 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2008, 17(9):9-87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9

      摘要 (923) HTML (0) PDF 292.25 K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中survivin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方法:胰腺癌细胞株PANC-1用1640液培养,吉西他滨的浓度为1 μg /mL及10 μg/mL,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的表达。分析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结果:用1 μg/mL及10 μg/mL浓度的吉西他滨作用胰腺癌细胞株24 h和48 h,survivin mRNA水平分别上升了(1.34±0.12) 倍,(2.40±0.17)倍和(3.33±0.20)倍,(4.41±0.18)倍;蛋白水平上升了(1.20±0.07)倍,(1.48±0.19)倍和(2.90±0.04)倍,(4.50±0.20)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胰腺癌细胞株的化疗耐药可能通过吉西他滨的作用上调survivin的表达而增强。

    • 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008, 17(9):10-8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0

      摘要 (821) HTML (0) PDF 917.97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对同种异体胰岛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用MACS分选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糖尿病BALB/cByJ受体小鼠,以ICR小鼠胰岛为供体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时间、移植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移植物中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C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期为(34.57±17.15)d,显著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B组)的(10.6±1.82) d (P<0.01);移植后第3天,C组外周血CD4+/CD8+的值显著低于B组(P<0.01);C组移植物中IL-10,TGF-β mRNA表达比B组显著增强。B组移植物中IL-1β,IL-2及IFN-γ mRNA表达明显强于C组。
      结论:抗原特异性CD4+CD25+ Treg细胞可通过调节Th2/Th1之间的反应平衡而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2008, 17(9):11-8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1

      摘要 (803) HTML (0) PDF 882.53 K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CCl4诱导Wistar大鼠6周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共30只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Gln处理组和Arg处理组,每组10只。至8周结束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大体观、胶原蛋白含量和肝纤维化的程度。
      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至8周结束时,无1例死亡。Gln组肝脏纤维化最严重,对照组次之,Arg组最轻。
      结论:Gln加重了大鼠肝纤维化,而Arg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

    • 不同剂量胰升血糖素样肽-1对大鼠肝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2008, 17(9):12-8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2

      摘要 (1146) HTML (0) PDF 1.54 M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大鼠肝切除手术后早期糖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方法通过大鼠肝切除术观察手术后1 d葡萄糖耐量的改变与GLP-1,胰岛素(I)和胰升血糖素(G)的关系,以及静脉输注不同剂量GLP-1的影响。
      结果:大鼠肝切除术后第1天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的峰值血糖及30 min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0.01),且曲线下面积(AUC 0-30)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LP-1低剂量组术后1 d峰值血糖与肝切除手术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GLP-1高剂量组术后1 d峰值血糖明显低于肝切除手术组和GLP-1低剂量组(P<0.05和P< 0.01), 30 min血糖明显低于肝切除手术组(P<0.01), AUC 0-30明显低于肝切除手术组和GLP-1低剂量组(均为P<0.01)。肝切除手术组术后1 d胰岛素明显下降,胰升血糖素明显升高(P<0.05),致I/G值下降。GLP-1低剂量组术后1 d胰岛素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胰升血糖素则明显升高(P<0.05),致I/G值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1)。
      结论: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GLP-1的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的作用减弱,增加剂量后仍可增强其效应,进一步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 贴壁细胞不同制片方法对膜蛋白光镜免疫组化显示性的影响

      2008, 17(9):13-8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3

      摘要 (864) HTML (0) PDF 899.58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贴壁细胞不同制片方法对膜蛋白光镜免疫组化显示性的影响。
      方法:培养贴壁细胞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胃癌SGC7901和胃癌耐药SGC7901/VCR细胞,均制作细胞滴片和爬片;MDR-1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甲基绿复染,半定量分析免疫反应性。
      结果:在同一制片中,无论滴片或爬片,复染标本的每种细胞MDR-1的免疫反应性高于未复染者;对于同一种细胞不论是否复染,细胞滴片标本的MDR-1免疫反应性高于细胞爬片者;在同一制片和染色的情况下,SGC7901细胞和SGC7901/VCR及GES-1细胞的MDR-1表达水平有所不同,但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贴壁细胞的滴片比爬片有更好的膜蛋白光镜免疫组化显示性。

    • 两种方法提取胰腺组织总蛋白的质谱分析

      2008, 17(9):14-9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4

      摘要 (1101) HTML (0) PDF 1.09 M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方法提取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以期建立提取胰腺组织总蛋白的标准方法。
      方法:分别用总蛋白提取试剂盒和笔者自制的裂解液提取胰腺组织总蛋白,测定蛋白浓度,并分别进行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做蛋白全谱。
      结果:总蛋白提取试剂盒和自制裂解液总蛋白提取量依次为(19.5±1.3)mg和(22.2±1.8 )mg, MALDI-TOF-MS蛋白全谱的谱峰数分别为(404.4±13.7) 个和(437.2±18.1)个(P<0.05)。
      结论:自制裂解液与常规的总蛋白提取试剂盒相比,前者具有蛋白提取率高、蛋白溶解性好等优点。

    • >临床研究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及国内文献资料分析

      2008, 17(9):15-9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5

      摘要 (1028) HTML (0) PDF 1.23 M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疗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SPTP和国内报道的397例SPTP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
      结果:91.36%的SPTP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6.76岁,40.99%的患者无主观症状;术前CT在判断肿瘤性质、位置方面较B超准确,肿瘤分布于胰头颈与胰体尾的比例大致相当;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3.71%患者术后发生胰瘘;95.40%的患者在一次或二次手术后可获得平均23.5月无病生存,肿瘤进展率5.02%。病理检查是SPTP的确诊方法,免疫组化特征是Vim,AAT,AACT阳性,而Ins,Glu,CEA阴性。此外,笔者收治的62.50%病例合并HBcAb阳性。
      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术前主要靠CT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手术是主要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受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包膜完整性等因素影响。

    • 脾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2008, 17(9):16-9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6

      摘要 (833) HTML (0) PDF 887.94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脾肿瘤诊治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2例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脾良性肿瘤47例(51.09%),恶性45例(48.91%)。
      结果:结果92例脾肿瘤术前B超诊断率为85.87%(79/92),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91.30%(84/92)。81例行脾切除,7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3例行脾囊肿穿刺术,1例活检。恶性肿瘤1,3,5,10年生别率分别为68.29%,31.70%,14.63,0.24%。
      结论:影像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术后无需特殊处理,对瘤体较大、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

    • 影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因素

      2008, 17(9):17-9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7

      摘要 (819) HTML (0) PDF 823.05 K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创伤(含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1 986例创伤和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例与未发生病例对比分析。
      结果:创伤严重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创伤较轻者(P<0.01),合并糖尿病、心肺病及年龄≥60岁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心肺病及年龄<60岁者(P<0.05)。
      结论: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决定于创伤程度、伤者年龄、基础疾病及救治情况等综合因素。

    • >文献综述
    • 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8, 17(9):18-9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8

      摘要 (1018) HTML (0) PDF 826.99 K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胰腺腺泡细胞两种完全不同的死亡方式,两者的比例将决定急性胰腺炎表现为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时不仅有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同时伴有炎症因子的释放,而不同的炎症因子对于细胞凋亡的调控大都不一样。笔者就此进行综述。

    • 胰腺癌术中放疗的现状与进展

      2008, 17(9):19-9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19

      摘要 (785) HTML (0) PDF 832.74 K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术中放疗作为其局部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笔者着重介绍术中放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进展

      2008, 17(9):20-9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0

      摘要 (591) HTML (0) PDF 763.29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VIP瘤发病罕见,临床表现特征为周期性水样腹泻、低血钾、低胃酸。定性诊断依赖于血浆VIP浓度的检测和病理学检查;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CT和超声检查。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转移者可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方法。笔者拟对VIP瘤的上述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 急性胰腺炎患者HSP70与iNOS的表达

      2008, 17(9):21-9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1

      摘要 (811) HTML (0) PDF 1.03 M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诱生型NO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方法:取5例急性胰腺炎以及5例外伤胰腺破裂患者的胰腺组织,提取组织中总RNA和蛋白质,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验HSP70与iNOS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HSP70与iNOS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HSP70与iNOS的过高表达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

    • >简要论著
    • 胰腺癌血清CA19-9和CEA的表达及意义

      2008, 17(9):22-9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2

      摘要 (789) HTML (0) PDF 976.77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胰腺疾病患者56例,分为胰腺癌患者组(29例)和胰腺系统良性病对照组(27例),分别测定其CA19-9和CEA指标。
      结果:胰腺癌组血清CA19-9和CE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胰腺癌术后血清CA19-9和CEA较术前明显下降。
      结论:血清CA19-9和CEA的检测对胰腺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判断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IGF-1及其IGF-1R表达的研究

      2008, 17(9):23-9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3

      摘要 (700) HTML (0) PDF 829.99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GF-1和IGF-1R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取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IGF-1和IGF-1R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
      结果: 胆囊腺癌IGF-1和IGF-1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7%和5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3.9%和26.1%,腺瘤性息肉的13.3%和13.3%和慢性胆囊炎的5.7%和5.7%,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均P<0.01)。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者IGF-1和IGF-1R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IGF-1和IGF-1R表达呈高度一致性(χ2=65.32, P<0.01)。
      结论:IGF-1和IGF-1R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 >临床报道
    •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08, 17(9):24-9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4

      摘要 (833) HTML (0) PDF 1017.76 K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月8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并根据早期是否施行腹腔置管引流分为置管引流组(51例)及未置管引流组(3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两组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4.9±7.4)分和(15.3±8.6)分(P>0.05);腹内压(IAP)下降值分别为(2.6±0.7)cm H2O和(1.4±1.1)cmH2O(P<0.01);入院24 h内肛门排气者分别为36例和15例(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21.6%)和19例(55.9%)(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28.3±16.9)d和(36.5±20.4)d(P<0.05)。治愈率分别为92.2%(47/51)和82.3%(28/34)(P>0.05),病死率分别为7.8%(4/51)和17.7%(6/34)(P>0.05)。
      结论: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降低腹内压、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SAP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

    • 空肠反转套入式缝合在胰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2008, 17(9):25-9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5

      摘要 (1140) HTML (0) PDF 889.46 K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空肠反转套入式缝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吻合术中预防胰瘘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游离胰腺断端后,将空肠断端约3 cm的黏膜外翻并灭活,先将胰腺的切缘与外翻的空肠黏膜间断缝合(缝线不穿透空肠浆膜层),然后将外翻空肠复位,并将胰腺断端套入空肠腔内,再将空肠切缘与胰腺被膜间断缝合。
      结果:38例均获痊愈,无胰瘘、腹腔脓肿及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至3年,无胰腺炎、吻合口溃疡,亦无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
      结论:空肠反转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可有效防止胰空肠吻合口瘘。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诊治分析

      2008, 17(9):26-9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6

      摘要 (832) HTML (0) PDF 742.08 K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诊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63例胰周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
      结果:该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CT扫描,患者均经手术引流、残余感染病灶清除,术后出现消化道瘘、出血、幽门梗阻和败血症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次数3次。治愈55例(87.3%),死亡8例(12.7%)。
      结论:胰周感染宜早期诊断和治疗,合理充分引流加冲洗是治疗的关键,应根据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2008, 17(9):27-9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7

      摘要 (816) HTML (0) PDF 742.46 K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方法:对近2年以来收治的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例非梗阻型ABP,经非手术治疗3~7 d症状缓解后行LC术后治愈。15例轻症梗阻型ABP,经保守治疗6~8h症状无缓解急诊行ERCP+EST+取石,术后均行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10~14 d,其中13例后行LC术、2例既往已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愈出院。8例重症梗阻型ABP伴胆管炎者,均急症行ERCP+EST+取石+ ERCP+ENB(P)D,其中1例暴发性胰腺炎伴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后24 h内死亡;7例术后再经治疗10~14 d,后行LC术治愈出院。
      结论:非梗阻型ABP,应先保守治疗再手术;轻症梗阻型ABP,如经保守治疗无效需急症行ERCP+EST+取石+ ENB(P)D,后再行LC术;重症梗阻型SBP伴胆管炎应急症行ERCP+EST+取石+ERCP+ENB(P)D,术后病情稳定后再行LC术。

    • 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诊治分析

      2008, 17(9):28-9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8

      摘要 (821) HTML (0) PDF 748.45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例患者均诊断为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例,其中4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愈后胎儿足月顺产;1例孕31周在24h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死亡;1例孕29周治疗恢复后,因胎膜早破孕33周时行引产术,术后胎儿正常。手术治疗2例,1例孕38周行剖宫产和坏死组织清除,术后48h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胎儿正常;1例孕32行胰周引流,术后对症处理及促胎肺发育,足月后剖宫产一健康婴儿。
      结论: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ENBD术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愈后。

    •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86例报告

      2008, 17(9):29-9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29

      摘要 (656) HTML (0) PDF 742.54 K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并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2005年间86例结直肠癌病人并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86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其中行一期切除68例(79%),结肠造口5例,捷径手术13例,吻合口瘘3例,死亡1例。
      结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经积极准备后应尽早手术,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加强营养,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安全度过危险期是可能的。

    • 三联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所致便秘:附42例 报告

      2008, 17(9):30-9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30

      摘要 (635) HTML (0) PDF 735.35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三联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所致便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肛门后方切开加痔上直肠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直肠前壁直肠黏膜纵形柱状缝扎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所致便秘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7.6%,无效率为2.4%。随访1~4年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4.9%。
      结论: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所致便秘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确认无效后,方可考虑外科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本术式具有手术疗效好、方法简便、后遗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