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1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血管外科专题研究
    • 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的诊疗体会

      2009, 18(12):1233-12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1

      摘要 (1699) HTML (0) PDF 1.16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AAA)的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1例特殊类型AAA的临床资料。
      结果:31例特殊类型AAA中,破裂型AAA(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RAAA)17例,炎症性AAA(inflammatory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IAAA)4例,感染性AAA(mycotic abdomianl aortic aneurysms,MAAA)3例,结核性AAA 2例,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的AAA 5例。1例AAA破裂患者于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另30例中,施行紧急手术治疗16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人工血管置换27例,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及术后30d病死率为6%(2例)。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3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8例随访3个月至3年,均存活良好。
      结论:特殊类型AAA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方面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腔内技术的应用为其救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009, 18(12):1238-12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2

      摘要 (807) HTML (0) PDF 971.00 Byte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1岁。术前根据CTA结果确诊,并对病变部位及解剖条件进行评估。手术在DSA监控下进行,全麻或局麻,应用Telent 8例(美敦力公司),国产支架24例(2例上海微创,22例北京裕恒佳)。
      结果:7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cm,3例将覆膜支架跨过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将其封闭后,夹层动脉瘤消失,无上肢及脑缺血症状。治愈31例,死亡1例。31例夹层动脉瘤患者随访3~56个月均健在,其中5例CTA复查有内漏存在。
      结论:EVAR手术为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具有比传统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在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中,EVAR可代替传统的开胸手术。

    • 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的荟萃分析

      2009, 18(12):1241-12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3

      摘要 (852) HTML (0) PDF 954.00 Byte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国内腹主动脉瘤(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
      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月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的非随机对照(NRCs)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
      结果:6篇NRCs资料质量评分为18.83±0.98。与开腹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术中失血量(WMD=-689.24 mL,95%CI为-1 077.61~-300.88,P<0.05),术中输血量(WMD=-440.01 mL,95%CI为-488.96~-391.06,P<0.05),术后禁食时间(WMD=-5.21 d,95%CI为-6.23~-4.19,P<0.05),术后ICU观察时间(WMD=-1.79 d,95%CI为-2.21~-1.46,P<0.05),术后住院时间(WMD=-5.19 d,95%CI为-7.09~-3.28,P<0.05)均显著减少。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WMD=-35.86 min,95%CI为-85.01~13.28,P=0.15)及并发症发生率(OR=0.92,95%CI为0.55~1.53,P=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国内NRCs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腔内修复治疗AAA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在手术时间及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优势。

    • 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

      2009, 18(12):1246-12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4

      摘要 (943) HTML (0) PDF 846.00 Byte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经抗凝、溶栓治疗并获随访的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
      结果: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86%(3/105),出院后随访无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无关(P=0.086,0.618,1.0,1.0)。
      结论:对下肢DVT患者严格的抗凝、溶栓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其肺栓塞的发生率,故VCF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

      2009, 18(12):1249-12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5

      摘要 (1056) HTML (0) PDF 847.00 Byte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资料。4例急性动脉栓塞者行急症取栓术,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植入术,23例动脉闭塞症者采用取栓、血管旁路术、血管腔内治疗、截肢、单纯药物等治疗。
      结果:5例急性动脉栓塞及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成功,23例动脉闭塞症患者中,5例(21.7%)治疗成功,12例(52.2%)好转,6例(26.1%)无效,4例截肢(占动脉闭塞疾病的17.4%)。无1例死亡。6~45个月随访中,另有5例截肢,死亡4例。
      结论:急性肢体缺血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取栓及血管重建等,以达到挽救肢体和生命的目的。

    •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研究

      2009, 18(12):1252-12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6

      摘要 (797) HTML (0) PDF 845.00 Byte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疗效。
      方法:回顾近10余年9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术后抗凝及溶栓,8例中有7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Cockett综合征,其中2例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9例中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溶栓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经手术的8例患者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出现湿性坏疽,被迫截肢外,其余7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挽救了患肢。1例行下肢静脉溶栓的患者死亡。1个月后复查彩超,没有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的5例中有2例左下肢血栓患者复发血栓,但均未再次发展为股青肿。7例随访1.5~10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有效方法,Cockett综合征是左下肢DVT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2009, 18(12):1255-12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7

      摘要 (972) HTML (0) PDF 856.00 Byte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2004—2009年)诊疗的4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有明显溶栓、抗凝禁忌证仅予以外敷消肿对症处理,采用常规的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391例,行Fograty导管取栓及综合治疗12例,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
      结果:382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2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或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184例(44.8%)随诊4~62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痊愈32例(17.4%),显效107例(58.2%),有效42例(22.8%),无效3例(1.6%)。
      结论: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取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 >基础研究
    •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比较研究

      2009, 18(12):1259-12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8

      摘要 (3278) HTML (0) PDF 1004.00 Byte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将0.8 mL D-Hank′s液注入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后肢;(2)MNC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MN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 (3)EP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106个EPC植入EP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细胞移植后3周行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切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
      结果:MNC组毛细血管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7±7.87)个/HP vs.(32.83±5.38)个/HP,P>0.05],而均高于对照组(19.67±4.80个/HP)(P<0.05);MNC组侧支血管数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0.75)个vs.(4.50±1.38)个,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2.50±1.5)个](P<0.05); MNC组小动脉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1.47)个vs.(5.50±2.35)个,P>0.05],亦均高于对照组[(2.17±0.98)个](P<0.05)。
      结论: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所起的作用与EPC相似。

    • 人VEGF165基因转染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9, 18(12):1263-12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09

      摘要 (890) HTML (0) PDF 989.00 Byte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空白对照组。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噻唑蓝(MTT)检测它们对EPCs增殖的影响。
      结果: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EPCs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NO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结论:人外周血EPCs可以成功转染hVEGF165基因,同时能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蛋白,并可促进NO的分泌,而对EPC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EGF165基因和EPCs结合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

      2009, 18(12):1267-12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0

      摘要 (702) HTML (0) PDF 1.21 K (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术后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
      方法:20只杂种犬均施行肾下平面腹主动脉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照射组各10只。照射组术后2周予35 Gy体外射线分割照射(等效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剂量70 Gy),观察照射后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大体变化以及显微镜下吻合口组织形态的改变;并应用CD34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射线照射对局部内皮细胞覆盖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4,8周内,照射组人工血管吻合口区域出现较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未见人工血管吻合口不愈合、或破裂以及局部动脉瘤形成等情况;未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率的增加。吻合口两侧血管CD34均为阳性。
      结论:短期观察内大剂量的射线对人工血管吻合口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 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

      2009, 18(12):1271-12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1

      摘要 (1143) HTML (0) PDF 1.28 K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
      方法:36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PTFE套管,实验组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采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分离移植静脉,灌注固定。将移植静脉从中间剪断,近心端段靠近吻合口为a段,中间为b段,每隔3 mm横切a,b段,观察管壁增厚情况并测量壁厚。
      结果:对照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64±0.06),(2.20±0.51),(3.23±0.38)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8周也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59±0.05),(2.46±0.41),(2.01±0.11)mm。实验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5±0.22),(1.31±0.21)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0±0.04),(1.24±0.28)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除2周管壁增厚显著减缓外,6,10周均极显著减缓(P<0.01)。
      结论: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能减缓移植静脉的动脉化进程。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9, 18(12):1275-127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2

      摘要 (1006) HTML (0) PDF 1.14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和腹腔内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原发灶、淋巴转移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CXCR4表达情况。RT-PCR半定量检测胃癌原发灶、淋巴转移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XCR4 mRNA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4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T-PCR结果显示早期胃癌中,进展期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灶和腹膜转移灶中的CXCR4 mRNA表达呈依次增强,各分组间CXCR4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CXCR4在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胃癌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CXCR4高的胃癌细胞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

    • shRNA靶向抑制COX-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

      2009, 18(12):1280-12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3

      摘要 (946) HTML (0) PDF 924.00 Byte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短发夹RNA(shRNA)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构建COX-2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构建靶向抑制COX-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shRNA-COX-2。实验分3组:未转染胃癌细胞组,阴性对照HK组,pshRNA-COX-2转染组。用质脂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OX-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生长变化。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shRNA-COX-2重组表达载体抑制COX-2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0.1%和43.2%;G0~G1期细胞由61.5%上升至70.2%,S期细胞由27.3%下降至21.7%;细胞生长明显减慢。
      结论:pshRNA-COX-2重组表达载体能显著抑制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临床研究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2009, 18(12):1284-12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4

      摘要 (778) HTML (0) PDF 876.00 Byte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9年5月因壶腹部恶性肿瘤实施的5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85例(14.8%)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92例次,其中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胰漏、腹腔感染以及术后出血最多见;围手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1.22%),其中3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
      结论:术前细致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观察,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改善PD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

    • >病案报告
    • 巨大脾囊肿破裂1例

      2009, 18(12):12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5

      摘要 (521) HTML (0) PDF 847.00 Byte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管外科专题研究
    •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2009, 18(12):1288-12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6

      摘要 (853) HTML (0) PDF 844.00 Byte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疗效。
      方法: 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开腹组行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结果:两组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1);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01);治疗和随访(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未见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费用可能要比开腹组高,但疗效佳、安全。

    • >临床研究
    • 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附126例报告

      2009, 18(12):1291-12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7

      摘要 (614) HTML (0) PDF 845.00 Byte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近12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例(1.6%)高龄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6%),术后随访1~5年,2年局部复发率为4.0%,3年生存率为93.6%,5年生存率为85.4%。
      结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并发症。

    •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复发的再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2009, 18(12):1294-12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8

      摘要 (755) HTML (0) PDF 858.00 Byte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因多次复发(1~5次,平均1.68次/例),共行手术42次,包括完整切除26次,部分切除11次,探查活检5次。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19例,合并大血管切除共5例。末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52.0%,40.0%,28.0%。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的完整切除率(35.7%)比未累及重要血管(75.0%)者明显降低(P=0.013),而肿瘤是否累及临近脏器对手术完整切除率没有影响(P=0.462)。
      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就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 >血管外科专题研究
    • 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2009, 18(12):1298-13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19

      摘要 (731) HTML (0) PDF 914.00 Byte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围术期血糖监测与控制对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从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致病因素、控制三方面进行概括;并就心理社会应激、手术创伤、麻醉等致病因素及围术期治疗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 Micro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现状

      2009, 18(12):1301-13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0

      摘要 (6954) HTML (0) PDF 864.00 Byte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笔者就Micro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阐述MicroRNA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功能,MicroRNA作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MicroRNA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与肿瘤侵润转移的关系。

    • >简要论著
    • 大鼠重症胰腺炎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与Bax/Bcl-2表达的研究

      2009, 18(12):1304-13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1

      摘要 (1047) HTML (0) PDF 865.00 Byte (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Bax和Bcl-2在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表达,探讨氯化钆(GdCI3)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AM凋亡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AP组,GdCI3治疗组;每组16只。SAP模型制成6 h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获取AM,检测该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HE染色检查肺脏/胰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及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检测AM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中Bax和Bcl-2的表达。
      结果:GdCI3治疗组电镜可见AM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肺组织中MPO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较SAP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AM凋亡率较对照组和SA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到AM中Bax较对照组和SAP组明显增高,而Bcl-2明显减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GdCI3可能通过激活Bax和抑制Bcl-2表达诱导SAP大鼠AM发生凋亡,进而减轻SAP所致的肺损伤。

    • 抗氧化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的影响

      2009, 18(12):1307-13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2

      摘要 (923) HTML (0) PDF 1.16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AC在SAP大鼠模型上对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SAPNAC干预组(C组);每组各12只。胆胰管逆行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1.0 mL/kg)建立SAP模型。C组造模前1 h腹腔注射NAC 0.05 mg/kg。术后6 h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IL-1β浓度,胰腺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光镜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对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B组和C组淀粉酶活性和IL-1β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IL-1β浓度无差异(P>0.05)。COX-2与NF-κB在A组胰腺组织无表达,在B,C组均有阳性表达,B组阳性细胞比例较C组高(P<0.05)。病理评分提示B,C组水肿、炎症、坏死以及出血均有显著升高,C组水肿和坏死评分较B组降低(P<0.05)。
      结论:SAP时,胰腺组织可以出现COX-2与NF-κB的高表达,抗氧化剂NAC能够抑制NF-κB和COX-2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2009, 18(12):1311-13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3

      摘要 (659) HTML (0) PDF 843.00 Byte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后接受EN和肠外营养(PN)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及血清蛋白的影响。
      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早(P=0.001),住院时间短(P=0.004),且术后8 d前清蛋白和清蛋白恢复较快(均P<0.05)。
      结论: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原发性乳腺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9, 18(12):1314-13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4

      摘要 (866) HTML (0) PDF 1.25 K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1例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已报道的49例进行讨论。
      结果:该例患者肿物5 cm×4 cm,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免疫组化染色Syn和NSE阳性,CGA阴性。患者经化疗和放疗后,无瘤生存15个月。通过分析文献报道,该病预后较小细胞肺癌为好。
      结论: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的治疗应采用手术治疗和联合化疗及放疗。其预后与临床分期早晚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此外受体实验结果也决定着预后的好坏。

    • >临床报道
    • 骶尾部藏毛疾病的诊治:附19例报告

      2009, 18(12):1318-13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5

      摘要 (575) HTML (0) PDF 834.00 Byte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8年19例藏毛疾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19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2例确诊藏毛窦患者行一期切除缝合术;3例多发性窦道行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2例藏毛囊肿一期切除;2例小儿藏毛囊肿因囊肿并发感染而行切开引流术。
      结论:藏毛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对于单发窦道的藏毛窦和囊肿,在无继发感染时可一期切除治愈。对继发感染的患者宜行切开引流术。

    • 腹部损伤再手术与预防探讨

      2009, 18(12):1320-13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6

      摘要 (826) HTML (0) PDF 830.00 Byte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22例腹部损伤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再手术的原因:术后出血5例次,胃肠瘘6例次,胆瘘3例次,胰瘘2例次,腹腔脓肿3例次,切口裂开4例次。术后1次再手术16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治愈19例,死亡3例,病死率13.6%。
      结论:腹部损伤术中认真细致探查,彻底止血,术式合理,处理得当,引流通畅是预防或减少非计划性再手术的关键。

    • 模板式舌形补片在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中的应用

      2009, 18(12):1322-13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7

      摘要 (726) HTML (0) PDF 868.00 Byte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补片形状和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近6年来因腹股沟疝而行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的37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378例成人腹股沟疝(其中女22例;斜疝345例,直疝33例);平均年龄63岁。伴各种合并症204例次,其中96例伴前列腺增生症,26例伴有2种以上合并症。均用模板式舌形补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全部治愈未发生并发症。对术后患者随访1~6年,无1例复发。
      结论:腹股沟疝行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只要补片的形状和大小合适,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术后复发。

    • 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治疗藏毛窦:附7例报告

      2009, 18(12):1324-13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8

      摘要 (732) HTML (0) PDF 922.00 Byte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治疗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行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手术治疗7例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性分析。
      结果:全组均治愈,无手术意外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30~50 mL,手术时间60~90 min,住院时间12~15 d,随访1~24个月,无皮下积液,皮片飘起及窦道复发。
      结论: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具有加压、固定可靠,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缩短住院周期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藏毛窘窦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 >病案报告
    • 肝外伤术后肝内血肿致梗阻性黄疸1例

      2009, 18(12):13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29

      摘要 (636) HTML (0) PDF 817.00 Byte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技术改进
    • 吻合口戴戒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9, 18(12):1326-13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30

      摘要 (694) HTML (0) PDF 1.22 K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改进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自体血管与人造血管吻合口技术。
      方法:剪切人造血管一小段制成环状戒指戴在吻合口上防止吻合口渗血和假性动脉瘤形成。
      结果:10例采用该方法手术者,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明显少于此前的37例同类手术。
      结论: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采用吻合口戴戒术是一种止血确切的方法,且能有效防止手术后吻合口的动脉瘤发生。

    • >病案报告
    • 原发性甲亢合并原发性甲旁亢1例

      2009, 18(12):13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12.031

      摘要 (524) HTML (0) PDF 5.04 K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1]纪宗正.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08,6(16):365-366.
      [2]Kamaya A, Quon A, Jeffrey RB.Sonography of the abnormal parathyroid gland[J].Ultrasound Q, 2006, 22(4): 253-262.
      [3]Barczynski M,Konturek A,Cichon S.Intraoperative parathyroid hormone assay improves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arathyroidectomy mainly in patients with a presumed solitary parathyroid adenoma and missing concordance of preoperative imaging[J].Clin Endocrino,2007, 66(6):87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