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1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炎专题研究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2009, 18(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1

      摘要 (965) HTML (0) PDF 937.00 Byte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近8年收治的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脂血症组(HL组21例)和非高脂血症组(NHL组93例)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在性别组成、年龄、ranson评分方面与非高脂血症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体质量指数[(24.451±3.752)vs.(22.468±2.434),P=0.030],既往胰腺炎发作史(23.8% vs. 7.5%,P=0.046)及血性腹水发生率(95.24% vs. 46.24%,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脓肿,ARDS,肾衰竭,应激性溃疡,DIC,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HL组高于NHL组(52.4% vs. 29%,P=0.04);手术率(66.7% vs. 80.6%,P=0.178),住院天数[(25.476±14.383)vs.(22.796±7.191),P=0.216)]及病死率(28.6% vs. 11.8%,P=0.06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SAP具有体质量较重、多有既往发作史及血性腹水发生率较高,易发生多器官衰竭等特点。

    • >文献综述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附48例报告

      2009, 18(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2

      摘要 (822) HTML (0) PDF 853.00 Byte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与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48例的临床资料。38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36例);10例手术治疗,手术以清除坏死组织和终止妊娠为主。结果:全组以单纯性胰腺炎居多,占64.58%(31/48)。孕妇死亡5例(10.42%),胎儿死亡3例(6.25%),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孕妇合并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为29.41%。结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属于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较高的严重疾患,是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死亡的首位因素。该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并不因妊娠而改变手术指征。治疗中同时需顾及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 >胰腺炎专题研究
    • 不同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2009, 18(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3

      摘要 (829) HTML (0) PDF 931.00 Byte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不同方法对SAP预后的判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16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及CT严重性指数(CTSI)对SAP预后结果的预测能力。结果:ROC曲线面积比较:SOFA,APACHEII,CTS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09和0.779;SOFA与CT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1);APACHEII与SOFA,CT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9,P>0.05和Z=0.69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期最大SOFA计分、最大APACHEⅡ评分、最大CT计分指数、年龄、胰腺感染等与SAP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最大SOFA计分、最大APACHEⅡ评分、最大CT计分指数为SAP预后判别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联合评价表明,三者阳性与二者阳性或一个阳性的SAP患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测SAP患者住院期间的SOFA,APACHEⅡ和CTSI对SAP预后有较强的判别预测能力,联合三者建立的判别方程具有更佳的SAP预后判别效果。

    • 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2009, 18(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4

      摘要 (1122) HTML (0) PDF 1.17 K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组,TNF-α抑制剂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建模48 h后处死动物并收集标本,测血清淀粉酶,TNF-α,尿素氮和肌酐;应用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ET-1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SAP组和治疗组(P<0.05)。SAP组TNF-α,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和NF-κB IOD水平分别为(185.36±10.95)ng/L,(7 257.30±361.20)U/L,(17.28±0.87)mmol/L,(78.83±3.02)μmol/L和316.25±20.90,治疗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24.32±15.11)ng/L,(6182.60±291.63)U/L,(13.66±0.88)mmol/L,(68.68±3.38)μmol/L和241.90±19.0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AI为3.33±0.4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7.04±0.41(P<0.05)。SAP组中E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TNF-α抑制剂可促进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对肾的损伤,改善肾脏功能。

    • 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时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的变化

      2009, 18(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5

      摘要 (943) HTML (0) PDF 1.19 K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损伤时内毒素和D-乳酸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术后分4个时段心脏抽血处死,取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结果:SAP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SO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内毒素与D-乳酸呈正相关。(r=0.7323,P<0.05)。结论:内毒素和D-乳酸在SAP肠道损伤时升高,可作为评价肠道屏障功能的指标。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9, 18(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6

      摘要 (936) HTML (0) PDF 919.00 Byte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n=18),采用逆行十二指肠胰胆管注射50%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SAP模型;SAP+SFI组(n=18),建模前2 h给予SFI 10 mL/kg (体质量)预处理。假手术(SO)组(n=6)。建模成功后3,6,12 h,分别取下腔静脉血液、胰腺和肝脏组织,并记录腹水量。光镜下观察肝胰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结果:SAP组肝胰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ALT水平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显著高于SO组(P<0.01);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术后6 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肝脏NF-κB活性明显增强,术后3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与SAP组相比,SAP+SFI组各时点肝胰病理改变程度、腹水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TNF-α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或P<0.05),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SFI对大鼠SAP具有防护作用,并能减轻其肝损伤。保护肝脏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有关。

    • >基础研究
    • 南瓜蛋白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细胞毒性及化疗增敏作用

      2009, 18(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7

      摘要 (880) HTML (0) PDF 881.00 Byte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南瓜蛋白(CUS)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细胞毒性和化疗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量效)的CUS及作用不同时间(时效)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细胞毒性;采用 Chou Talalay 联合指数法判断CUS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GEM)的化疗敏感性。结果:CUS对胰腺癌PANC-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0.3125, 0.625, 1.25,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mL的CUS作用于胰腺癌细胞24 h,其抑制率分别为9.16%,11.9%,14.4%,20.2%,32.0%,36.4%,44.1%,50.3%和58.6%,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明显增加, 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40.24,8.24,1.17 μg/mL,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两药在不同效应时各自所需浓度之间相互作用均为协同作用(CI<1), 单吉西他滨用于胰腺癌细胞的IC 50为36.76 nmol/L, CUS与其合用时的IC 50为12.14 nmol/L,合用比单用时吉西他滨的剂量减少67.0%。结论:CUS对胰腺癌的细胞毒性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增加其细胞毒作用,起到化疗增敏效应。

    • 胰腺癌细胞转染hSSTR2基因对下游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9, 18(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8

      摘要 (736) HTML (0) PDF 1.17 K (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对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c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1;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并筛选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利用免疫印迹验证差异表达的波形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21个;选择1.3倍以上的差异点18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包括翻译调节蛋白、代谢酶类、与细胞通讯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细胞结构蛋白、分子伴侣、具有GTPase活性的蛋白及动力蛋白等。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细胞转染hSSTR2基因后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主要在低分化的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结论:筛选的波形蛋白等差异蛋白可能成为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波形蛋白也可能成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 糖酵解抑制剂对低氧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09, 18(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09

      摘要 (797) HTML (0) PDF 1.13 K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影响。方法:建立细胞体外低氧培养模型。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DG (0,0.5,1.0,2.0,3.0 mg/mL)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干预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细胞凋亡率。结果:低氧培养下,不同浓度2-DG对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滞留于G 2/M及S期。结论:低氧条件下,2-DG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可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

    • 胰岛分离、纯化制备的改进

      2009, 18(3):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0

      摘要 (1086) HTML (0) PDF 867.00 Byte (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型哺乳动物胰岛机械化大量分离、纯化的方法,为人类胰岛移植物的大量制备摸索创造条件。方法:应用改进的机械化胰岛分离、纯化系统,用HCA和UW液顺序原位灌洗犬胰腺,主副胰管插管,4 ℃胶原酶-Ⅴ(1.5 g/L)+胰酶抑制剂pefabloc(0.4 mmol/L)灌注后,Ricordi-Chamber消化罐消化,4 ℃ COBE2991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测定胰岛当量(IEQ)、胰岛纯度及存活率、胰岛素及C-肽的释放量、培养24 h后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胰腺消化时间为(25.0±6.0)min,胰岛外分泌腺包裹率为(9.4±2.4)%,消化后胰岛收获量为(17.2±3.6)×104 IEQ/每个胰腺,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8.3±2.0)×104 IEQ/每个胰腺,胰岛纯度为(89.7±3.5)%。纯化胰岛体外低糖与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及C-肽的释放量良好,培养24 h后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结论:本实验室改进的胰岛机械分离方法及各设备运行可靠,获得的胰岛形态功能良好,可望用于临床人类胰岛的大量制备。

    • 急性腹腔感染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及炎症因子作用时间“窗”

      2009, 18(3):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1

      摘要 (677) HTML (0) PDF 950.00 Byte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腹腔感染大鼠早期葡萄糖代谢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B组,腹腔脂多糖(LPS)注射组;C组,CLP加LPS注射组;D组,对照组。A,B,C组均为急性腹腔感染模型。检测各组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葡萄糖、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此评价胰岛素抵抗(IR)程度。
      结果: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组(A、B、C组)早期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及IRI升高,6 h达峰值。IRI变化与TNF-α, IL-6水平的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609和0.755)。接受LPS注射者(B、C组)IL-6升高较未接受LPS注射组(A组)升高明显。IL-6较TNF-α维持时间延长。结论:急性腹腔感染早期可出现IR;TNF-α和IL-6与IR的程度呈正相关,不同感染模型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其作用时间“窗”不同。

    • 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2009, 18(3):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2

      摘要 (676) HTML (0) PDF 981.00 Byte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严重糖尿病足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糖尿病坏疽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13个基因中,有1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RT-PCR检测的其中3个基因,与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血管组织病变在糖尿病坏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糖尿病坏疽发生的可能机制。

    • 乳果糖和庆大霉素灌胃对梗黄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影响

      2009, 18(3):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3

      摘要 (1484) HTML (0) PDF 1.17 K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和庆大霉素灌胃对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4组: A组,结扎胆总管并以乳果糖和庆大霉素灌胃;B组,结扎胆总管并以葡萄糖灌胃;C组,假手术并用乳果糖和庆大霉素灌胃;D组,假手术并用葡萄糖灌胃。先行手术,14 d后再将4组大鼠分别行灌胃7 d,然后以水浸束缚应激诱导建立应激性溃疡模型,并分别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值和胃黏膜溃疡指数 (UI,Guth评分)。结果:A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及UI显著下降,B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及UI升高;C,D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及UI 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内毒素血症是加剧梗黄状态下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乳果糖和庆大霉素灌胃可降低血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降低梗黄大鼠的总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临床报道
    • 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9, 18(3):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4

      摘要 (701) HTML (0) PDF 1006.00 Byte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联合门静脉(PV) 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MV)、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4/21),其中2例胃潴留,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裂开,无胆胰瘘并发症。围手术期(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4.76%(1/21)。20例患者生存期为6~67个月,平均(20.38±9.36) 个月。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9%,16.0%和10.2%。结论:有选择的施行血管切除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胰头癌的切除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 >临床研究
    •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附142例报告

      2009, 18(3):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5

      摘要 (755) HTML (0) PDF 911.00 Byte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影响,以总结胰头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142例经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42例分为根治性切除(RR)组(38例),姑息性切除(PR)组(15例),胆肠内引流(BJ)组(89例)。BJ组根据吻合方式再分为胆囊空肠吻合组(56例),胆管空肠吻合组(33例);是否附加胃空肠吻合又分为BJ+胃空肠吻合组(32例),BJ未附加胃空肠吻合组(57例)。观察各组生存时间及BJ组黄疸复发率、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结果:(1)RR,PR,BJ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6,10.7,7.8个月,RR组生存时间较PR,BJ组有明显延长(P<0.01),但PR组与BJ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J组中胆管空肠吻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胆囊空肠吻合组(P<0.05);胆囊空肠吻合组、胆管空肠吻合组黄疸复发率分别为55.4%,9.1%(P<0.01)。附加胃空肠吻合组、未附加胃空肠吻合组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6.2%,22.8%(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应首选根治性切除;对不能行根治性切除者宜选择胆管空肠、胃空肠双吻合手术,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

      2009, 18(3):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6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25 K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FIC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NFICT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见。增强剂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90 mL,注射流率3 mL/s,测量胰腺和肿瘤动、静脉双期CT值。结果:CT扫描全组均发现肿瘤。平扫时肿瘤与胰腺实质比较,2例肿瘤为低密度,11例为混合性低密度,4例为等密度。5例于肿瘤内见限局性钙化。增强扫描17例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动脉期明显强化5例,中等强化6例,轻度强化6例。结论:NFICT的CT平扫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瘤,部分瘤体内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从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是NFICT的特征性表现。

    • >文献综述
    • 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9, 18(3):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7

      摘要 (873) HTML (0) PDF 1.08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内镜和外科方法。外科手术是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就CP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胰腺癌扩大切除术再评价

      2009, 18(3):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8

      摘要 (616) HTML (0) PDF 1.08 K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然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包括标准的淋巴结清扫、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联合切除。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正逐步不被推崇,而胰体尾部肿瘤扩大切除术业已逐步开展。笔者复习了胰腺癌外科治疗手术的最新文献,对以上几种手术方式及对它们的评价作一综述。

    • 术后胰瘘

      2009, 18(3):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19

      摘要 (574) HTML (0) PDF 877.00 Byte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术后胰瘘是胰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研究者对胰瘘使用的定义不同,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目前对于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策略等的研究并无一致的结论。笔者就此对近年有关术后胰瘘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09, 18(3):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0

      摘要 (567) HTML (0) PDF 885.00 Byte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瘘是胰腺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对引起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胰瘘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收集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文献,对胰瘘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抑癌基因RASSF1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2009, 18(3):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1

      摘要 (627) HTML (0) PDF 941.00 Byte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5);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P<0.05)。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或低下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分类技术在判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

      2009, 18(3):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2

      摘要 (833) HTML (0) PDF 852.00 Byte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分类技术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不同严重程度的诊断规则。方法:对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软件-ROSETTA数据分析工具包中的基于Johnson′s Algorithm的粗糙集约简算法以及统计软件SPSS的基于CHAID的决策树技术进行分类处理。结果:基于Johnson′s Algorithm的粗糙集方法得到4条有诊断价值的典型规则,所得规则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4个属性为判断依据;基于CHAID的决策树技术也产生4条有诊断价值的典型规则,所得规则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4个属性中的2个、3个或4个属性为判断依据。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上述4个属性的取值来判断。
      结论:分类技术在判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中有应用价值。

    • 心理干预对EST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09, 18(3):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3

      摘要 (642) HTML (0) PDF 859.00 Byte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心理干预用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围手术中,了解其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入院后进行系统完整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手术健康教育。两组入院后和手术中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和心率,评估术中患者应激心理因素如恶心、呕吐、皱眉、流汗和试图避免,评定术中患者体位配合程度,术中术后疼痛感评分及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配合程度及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对EST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程度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 >临床报道
    • 腹腔镜胆囊颈部成型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2009, 18(3):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4

      摘要 (685) HTML (0) PDF 762.00 Byte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型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将胆囊颈部前壁纵行切开长约1.5~2 cm,取出结石,用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有胆汁流出,用3-0可吸收线全层间断单层缝合胆囊颈部,为预防狭窄采用纵切横缝,针距、边距为1.5 mm。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90(155±23) min,无胆瘘发生,术后3~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住院7~10(8.0±1.1) d。 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个月,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为20%~30%。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型术对于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有效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

      2009, 18(3):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5

      摘要 (1418) HTML (0) PDF 860.00 Byte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7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微创保胆取石组(mini-cholecystolithotomy, MC)(45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52例),微创保胆取石组患者均经检查证实胆囊功能良好。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保胆取石组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复查B超未见胆囊或胆总管残石。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费用较低(P<0.05)。两组随访3年,未见结石复发、胆瘘及胆管狭窄。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优势。

    • >病案报告
    • 腹股沟斜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1例

      2009, 18(3):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6

      摘要 (602) HTML (0) PDF 832.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男性乳腺结核诊治1例

      2009, 18(3):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7

      摘要 (509) HTML (0) PDF 832.00 Byte (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骶尾部去分化脊索瘤1例

      2009, 18(3):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3.028

      摘要 (494) HTML (0) PDF 975.00 Byte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