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18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

      2009, 18(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1

      摘要 (625) HTML (0) PDF 1.01 K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避免术中手术风险,目前仍在不断研究各种肝切除术的血流阻断方法,肝血流阻断方法繁多,合理、正确、个体化地应用于各种肝切除术中,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出血,确保患者术中的安全和术后顺利恢复,还能降低恶性肿瘤医源性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笔者就各种肝切除术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进行了讨论。

    • >肝移植专题研究
    •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存活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2009, 18(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2

      摘要 (788) HTML (0) PDF 969.00 Byte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术后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8年来89例接受肝移植治疗且随访时间≥6 个月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存活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89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2%,68.5%,5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 分期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Cox 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 分期均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肿瘤TNM分期高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 肝移植患者术后淋巴细胞P-gp水平及其功能改变的研究

      2009, 18(7):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3

      摘要 (826) HTML (0) PDF 1.05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淋巴细胞P-gp水平及其功能的改变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前瞻性观察53例肝移植患者淋巴细胞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功能改变。
      结果:手术前平均淋巴细胞P-gp表达水平为(10.3±4.0)%,术后1个月即出现增高,平均为(17.8±8.0)%,3个月达高最水平(27.5±13.3)%,随后维持在该水平。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别。CD+4T细胞P-gp水平明显高于CD+8T细胞和B细胞。RH123试验显示,在P-gp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淋巴细胞内药物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移植手术后,一部分患者淋巴细胞P-GP的水平明显增高,对药物的转运作用明显增强,有可能对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原因和处理

      2009, 18(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4

      摘要 (736) HTML (0) PDF 963.00 Byte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及治疗选择。
      方法:分析4年间行OLT 558 例术后1~18 个月发生肝脓肿10 例(1.8%)的原因。
      结果:7 例为术后胆道并发症,2 例为肝癌复发灶射频消融术(RFA)后,1 例为不明原因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 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PTCD胆道内外引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再次肝移植。 10 例中6 例通过肝脏穿刺引流治愈,2 例通过再次肝移植治愈,2 例死于脓毒血症;治愈率为80.0%。
      结论:OLT 后发生肝脓肿地原因复杂,可能与胆管吻合口狭窄或梗阻、胆道缺血坏死、肝癌复发灶介入治疗、肝动脉血栓或狭窄和激素冲击治疗等有关。OLT 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 去铁敏预处理对移植供肝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9, 18(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5

      摘要 (688) HTML (0) PDF 1.10 K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去铁敏对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肝移植组(AT组)、自体肝移去铁敏预处理组(DP组)与自体肝移植去铁敏灌肝组(DI组)。检测各组术后24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与S组相比,AT组、DP组和DI组术后血清ALT,AST和ALP明显升高;但DP组、DI组较AT组血清ALT,AST和ALP明显降低,肝形态异常变化减轻,肝组织中HIF-1α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
      结论:在肝移植术前行去铁敏预处理或术中行去铁敏溶液灌肝,对供肝有保护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HIF-1α含量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 单人操作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2009, 18(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6

      摘要 (741) HTML (0) PDF 1.14 K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能稳定、高效地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且能单人操作的手术改良方法。
      方法:参照“双袖套”法,肝上下腔静脉采用连续缝合,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袖套法,胆管用支架法吻合,完成小鼠原位肝肝移植70例。术后观察24 h,1周和1个月受体存活率,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设立假手术组对照。
      结果:受体术后24 h,1周和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5.7%,90.9%和85.1%。术后1周ALT逐渐升高,1个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ALP值逐渐增高;病理显示肝组织结构良好。
      结论:该方法成活率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是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理想方法。

    • >肝肿瘤专题研究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

      2009, 18(7):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7

      摘要 (1099) HTML (0) PDF 968.00 Byte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价值。
      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1)手术切除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47例(A组),(2)手术切除+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52例(B组),(3)肝切除+门静脉免疫化疗42例(C组),(4)肝切除+全身静脉化疗27例(D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B,C,D组患者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5),(15.2±7.6),(13.3±5.4)和(10.0±3.7)个月(P<0.001);术后生存期分别为(24.8±10.2),(19.6±6.8),(19.0±5.5)和(14.4±3.7)个月(P<0.001);从确认复发至研究终点的时间分别为(12.6±7.7),(6.8±2.4),(7.7±3.8)和(5.2±2.9)个月(P<0.001)。
      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免疫化疗较任何一种单一途径更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2009, 18(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8

      摘要 (828) HTML (0) PDF 953.00 Byte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
      方法:将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31例患者(破裂组)与同期住院的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出的3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与对比。
      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有关的有因素有3个,即APTT,HBeAg,肿瘤突出肝表面的最大突出高度。
      结论:APTT,HBeAg及肿瘤突出肝表面的最大高度是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

      2009, 18(7):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09

      摘要 (791) HTML (0) PDF 990.00 Byte (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就治和随访的58例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1,3年生存率。
      结果:再手术组23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泵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35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手术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6%,均显著高于消融栓塞组的82.9%和45.7%。
      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如条件适宜,掌握好手术时机,再次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 大蒜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09, 18(7):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0

      摘要 (1053) HTML (0) PDF 972.00 Byte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蒜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1)体外实验: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大蒜素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蒜素对HepG2细胞VEGF mRNA及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2)在体实验: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蒜素处理Ⅰ组[1 mg/(kg·d)]和大蒜素处理Ⅱ组[10 mg/(kg·d)](n=8),4周后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P<0.01)。高浓度大蒜素能直接杀死HepG2细胞。大蒜素能下调肝癌细胞VEGF mRNA和ICAM-1 mRNA的转录(P<0.01)。在体实验显示,小剂量和大剂量大蒜素对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均有抑制作用。对照组、大蒜素Ⅰ组和Ⅱ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 923.44±101.25) mm,(918.43±90.65) mm和(604.28±77.41)mm(P<0.01)。
      结论:大蒜素在体内和体外均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与大蒜素抑制细胞增殖和下调肝癌细胞VEGF mRNA和ICAM-1 mRNA转录有关。

    • 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09, 18(7):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1

      摘要 (1044) HTML (0) PDF 984.00 Byte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建立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孢霉素(CsA)处理组、雷帕霉素常规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每组20只。用药2周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4v6 mRNA的表达。
      结果: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肿瘤体积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小, CD44v6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CsA组肿瘤体积较之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大, CD44v6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
      结论:CsA可促进肝癌的生长和转移;雷帕霉素具有显著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能抑制肝癌细胞CD44v6基因的表达。

    • HGF下调Skp2表达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009, 18(7):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2

      摘要 (910) HTML (0) PDF 1.06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于实验。通过BrdU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实验观察HGF对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HGF对S期激酶结合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将Skp2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的过表达Skp2的HepG2细胞,观察HGF对该转染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HGF对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HGF明显抑制HepG2细胞表达Skp2蛋白和mRNA。但HGF对过表达Skp2的HepG2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
      结论:HGF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kp2表达密切相关。

    • 靶向沉默IGF1R基因miR30-shRNA慢病毒的构建及其抗肝癌细胞生长

      2009, 18(7):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3

      摘要 (832) HTML (0) PDF 1.05 K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目的 研究靶向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IR)基因miR30-shRNA慢病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IGF1R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hoI和EcoRI酶切后的pPRIME载体连接产生pPRIME-IGF1R-miR30-shRNA。用后者,psPAX2及pMD2G 3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慢病毒PRIME-IGF1R-miR30-shRNA大量扩增,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测病毒滴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GF1R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
      结果:成功构建PRIME-IGF1R-miR30-shRNA,滴度为4.58×109PFU/mL; 该慢病毒能抑制肝癌细胞IGF1R表达及生长。
      结论:IGF1R基因miR30-shRNA慢病毒靶向转染可有效地封闭肝癌细胞的IGF1R表达,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以IGFIR基因为靶点的肝癌生物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2009, 18(7):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4

      摘要 (882) HTML (0) PDF 1.04 K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f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mfn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检测转染mfn2基因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结果:转染48 h 后,转染mfn2组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明显抑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空白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实验组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增强。
      结论:mfn2对肝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mfn2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HSV-TK自杀基因联合热疗杀伤肝癌细胞系的实验研究

      2009, 18(7):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5

      摘要 (804) HTML (0) PDF 999.00 Byte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热疗(hyperthermi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体外的杀伤作用。
      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SV-TK基因转染HepG2细胞,观察GCV联合热疗对HepG2/tk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热疗与GCV联用组各温度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和单用GCV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热疗联合GCV组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也增强,44℃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8.8±7.5)%,细胞凋亡率达(42.8±3.6)%。
      结论:脂质体可介导HSV-TK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热疗可显著提高GCV对HepG2/tk细胞的杀伤效果。

    • >基础研究
    • terlipressin对肝大部切除术后早期门静脉高灌注综合征的保护性治疗研究

      2009, 18(7):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6

      摘要 (801) HTML (0) PDF 1019.00 Byte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erlipressin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再灌注早期门静脉高灌注综合征的保护性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治疗组(Th组,n=18)及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Ch组,n=18)。两组大鼠分别在给药前及再灌注后30 min,1 h,2 h 4个时点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并依此各再分为3亚组:Th1/2,Th1,Th2及Ch1/2,Ch1,Ch2组,每亚组6只大鼠。另20只大鼠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治疗存活组(Ts组)10只及生理盐水治疗存活对照组(Cs组)10只。采用肝大部切除术(90%)加肝门阻断(30 min)动物模型,将Th组及Ts组大鼠在肝门阻断前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terlipressin,Ch组及Cs组用同法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terlipressin对小体积肝大鼠生存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所有大鼠存活超过24 h;Ts组10 d存活率(80.0%)明显高于Cs组(30.0%)(P<0.05)。Th1/2亚组门静脉压力[(13.21±0.32)cm H2O]明显低于Ch1/2亚组的[(16±1.03)cm H2O](P<0.05);Th1亚组门静脉压力降到最低,达(11.52±0.17)cm H2O,明显低于Ch1亚组的(13.5±0.18)cm H2O(P<0.05)。与相对应组基础门静脉压力比较,Ch1/2亚组显著性增加(P<0.05)。Th1/2亚组门静脉血流[(7.21±0.21)mL/min]与Ch1/2亚组[(9.50±0.35)mL/min]比较, Th1亚组[(6.11±0.28)mL/min]与Ch1亚组[(6.99±0.19)mL/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相对应基础门静脉血流量比较,Ch1/2亚组显著增加(P<0.05)。Th1/2[(88.12±1.28)mmHg],Th1[(80.83±1.79)mmHg]及Th2[(76.29±0.89)mmHg]亚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相对应的Ch1/2[(57.97±2.01)mmHg],Ch1[(59.86±1.75)mmHg]及Ch2[(63.71±1.37)mmHg]亚组(均P<0.05)。Th1/2,Th1,Th2亚组亦显著高于相应的基础平均动脉压(均P<0.05)。两组各亚组之间及各组内每个亚组与基础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肝大部切除术后肝门静脉高灌注状态属一过性改变。terlipressin能有效缓解门静脉高灌注状态,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能显著提高肝大部切除术后小体积肝存活率。

    • 姜黄素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2009, 18(7):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7

      摘要 (909) HTML (0) PDF 1.03 K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肝纤维化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并以刀豆蛋白(ConA)激活,再用不同剂量姜黄素处理;建立大鼠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模型,以不同剂量姜黄素处理各模型动物,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Ⅵ型胶原(Ⅵ.C)水平,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肝组织及HS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
      结果:CCl4成功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后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HA,LN,PCⅢ及Ⅵ.C)的表达(P<0.05),肝组织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姜黄素处理后,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2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活化肝星状细胞MMP-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
      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减少MMP-2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

    • 吲哚氰绿测定和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2009, 18(7):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8

      摘要 (1009) HTML (0) PDF 1.00 K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氰绿和肝纤维化定量测定对评价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测定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R15ICG)并使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分析R15ICG与肝纤维化定量评估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肝功能测定间的关系。
      结果:R15ICG和肝纤维化两指标在对照组、造模8周组和10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15ICG和Child-Pugh评分系统与肝纤维化百分比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5,0.533;P<0.05)。
      结论:吲哚氰绿和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功能是较好的指标;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全面评价肝脏功能状态。

    • CGRP对内皮素-1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9, 18(7):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19

      摘要 (793) HTML (0) PDF 1000.00 Byte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人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方法:外科切除肝组织分为:正常对照组(D-Hanks液灌注);ET-1(10-7M)灌注损伤组;CGRP(10-6M,10-7M,10-8M)干预组。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含量,台盼蓝检测新鲜分离肝细胞成活率,并体外培养肝细胞。用MTT 法观察肝细胞活力,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白(清)蛋白(Alb),尿素(Urea)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组肝细胞成活百分率及活力,ALB合成及Urea代谢显著减低(P<0.05);肝组织中TNF-α及MDA含量,LDH及ALT释放增加(P<0.05);而CGRP(10-6M,10-7M,10-8M)能显著减轻ET-1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使肝细胞成活率及活力、Alb分泌及Urea代谢均显著增加(P<0.05),使LDH及ALT,TNF-α及MDA显著减少(P<0.05)。
      结论:CGRP对ET-1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MDA和TNF-α释放减少有关。

    • COX-2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和代谢的影响

      2009, 18(7):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0

      摘要 (948) HTML (0) PDF 1.78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其对代谢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体质量相近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脓毒症模型组;C组为B组+NS-398干预组。通过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动物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COX-2 mRNA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同时检测ALT,AST和血浆清蛋白(Alb),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1)COX-2 mRNA 在A 组呈低表达,B,C组表达明显增高,但C组较B 组各时点明显降低(P<0.05);(2)ALT和AST在B组各时点改变较A,C组明显增高(P<0.05);(3)B组病理损伤重,C组肝脏病理损伤减轻;(4)B,C组PA,Tf,Ab较A组下降明显,但C组各时点显著高于B 组(P<0.05)。
      结论:COX-2在脓毒症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其选择性抑制剂可以减轻肝损伤,减弱蛋白分解。

    • 氯喹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2009, 18(7):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1

      摘要 (987) HTML (0) PDF 975.00 Byte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氯喹(CQ)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作用的机制。
      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P组,L-Arg治疗组,L-NAME治疗组,CQ治疗组,CQ+ L-NAME治疗组,每组各10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
      结果:SAP 组肝组织TLR4表达明显增高,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肝损伤加重(P<0.05)。L-Arg组NO升高,TLR4表达受抑,肝损伤减轻(P<0.05)。L-NAME组NO明显抑制,肝组织TLR4表达升高,肝损伤加重(P<0.05)。CQ组TLR4表达降低,肝组织NO升高,肝损伤减轻(P<0.05)。CQ+L-NAME组肝组织NO明显降低,TLR4升高,肝损伤加重(P<0.05)。
      结论:TLR4表达上调在SAP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CQ可能通过提高NO的合成和释放而抑制TLR4的表达,减轻SAP并发肝损伤。

    • p38MAPK对猪MODS时内皮祖细胞的调控作用

      2009, 18(7):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2

      摘要 (685) HTML (0) PDF 995.00 Byte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猪MODS时p38MAPK介导的TNF-α对内皮祖细胞(EPC)的调控作用,从EPC分化障碍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创伤后MODS的发病机制。
      方法:将20头家猪分为MODS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头。采用“二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监测其各主要脏器功能的变化,体内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变化,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浆TNF-α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的数量变化。
      结果:M组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M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明显增强,TNF-α合成与分泌明显增加,外周血EPC数量与功能下降。
      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使TNF-α的转录、合成增加,血浆TNF-α升高,使外周血中的EPC其数量与功能下降,炎症病理反应加重,可能是MODS的发病机制。

    • >临床研究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009, 18(7):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3

      摘要 (989) HTML (0) PDF 957.00 Byte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在28例患者中,20例(71.4%)无明显症状,24例(85.7%)肝功能正常,3例(10.7%)HBsAg阳性,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检查均正常。超声检查20个(75.0%)病灶为低回声,超声造影3个(75%)病灶为快进慢出。多数病灶CT和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治疗采用肝脏不规则切除术,24例定期随访3个月至6年。患者术后疗效确切,未见肿瘤复发,包括术后病理显示存在不典型增生的4个病灶。
      结论:FNH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治疗指征者,手术切除是较好的选择。

    • 脾动脉瘤7例诊治分析

      2009, 18(7):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4

      摘要 (774) HTML (0) PDF 1.15 K (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脾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7 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初步诊断;4例经CT动脉造影(CTA),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1例经磁共振造影(MRA)确诊;无1例依靠临床症状而确诊。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1例,脾动脉瘤加脾脏切除术1例,脾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1例,动脉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术1例,脾动脉瘤栓塞术2例,脾动脉瘤栓塞术加脾切除术1例。随访2个月至3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
      结论:脾动脉瘤依赖临床表现难以诊断,B超有筛选价值,CTA,MRA,DSA均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应尽早选择腔内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方法。

    • >文献综述
    •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2009, 18(7):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5

      摘要 (724) HTML (0) PDF 975.00 Byte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细胞移植为肝衰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成为急、慢性肝衰竭患者等待肝源向肝移植过渡的有效方法。目前,肝细胞移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肝细胞来源紧缺,而如何利用临床上大量的人肝外科切除标本,从中有效获取高质量的成人肝细胞,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将是今后肝细胞移植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 肝囊性肿瘤

      2009, 18(7):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6

      摘要 (837) HTML (0) PDF 960.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囊性肿瘤(囊腺瘤与囊腺癌)虽发病率很低,但该病变与多房性或复杂型胆管囊肿、非典型性血管瘤、出血性囊肿、错构瘤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囊腺瘤与囊腺癌的术前鉴别诊断也是临床诊断的难点,CT与MRI常无法将两者鉴别。笔者就肝囊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重组bcl-xL-cDNA腺病毒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9, 18(7):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7

      摘要 (692) HTML (0) PDF 785.00 Byte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bcl-xL-cDNA腺病毒预处理对冷保存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重组bcl-xL-cDNA腺病毒预处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分为冷保存24 h组和冷保存48 h组。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率。
      结果:冷保存48 h时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组bcl-xL-cDNA腺病毒预处理对冷保存大鼠肝细胞凋亡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 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诊治

      2009, 18(7):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8

      摘要 (699) HTML (0) PDF 958.00 Byte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诊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1例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诊治经验。
      结果:男5例,女16例;年龄25~83岁。7例为单发囊肿,囊肿直径8~30 cm;14例为多发囊肿,最大的单个囊肿直径为7~21 cm。合并胆囊结石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2例,合并多囊肾7例。曾行囊肿穿刺治疗12例,囊肿切开引流2例,肝囊肿开窗术后复发4例。并发感染14例,并发胆瘘11例,并发陈旧性出血9例,囊肿破裂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囊肿压迫致黄疸4例,下肢水肿1例。单发肝囊肿行左半肝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1例,囊肿切除2例,囊肿开窗4例;多发肝囊肿行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肝囊肿开窗3例,多发肝囊肿开窗11例。并行关闭胆瘘8例,胆总管探查4例;12例残留囊壁黏膜以氩气刀烧灼破坏。术后无手术并发症。21例恢复良好。
      结论: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可行肝囊肿开窗术,如有胆瘘,应予关闭;足够大的开窗面积、残留囊壁分泌功能的破坏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氩气刀处理残留囊壁安全、高效。巨大肝囊肿穿刺治疗应慎重。术前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囊肿合并感染。

    • >临床报道
    • 严重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附49例报告

      2009, 18(7):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29

      摘要 (634) HTML (0) PDF 937.00 Byte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间收治的49例III~VI级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并发症率18.4%;治愈42例,治愈率85.7%;死亡7例,病死率14.3%。主要死亡原因为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合并伤及严重失血性休克。
      结论:诊断性腹穿和床旁B超是外伤性肝破裂的重要诊断方法。及早诊断,积极手术,采用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腹腔镜在腹部外伤诊治的临床研究

      2009, 18(7):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30

      摘要 (905) HTML (0) PDF 949.00 Byte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有传统剖腹探查指征的32例腹部外伤患者先使用腹腔镜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镜检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结果:29例腹部外伤患者经腹腔镜检查作出明确诊断,8例可免治疗性处理行保守治疗;10例镜下手术成功,11例确诊后决定中转开腹手术,其中5例为腹腔镜辅助开腹手术。另3例腹腔镜探查发现右腹膜后血肿并黄染决定开腹手术,并证实为十二指肠破裂2例,胰腺断裂1例。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胰漏、肠粘连各1例,均为开腹手术患者。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应用于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的特点,可有效的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并能完成镜下治疗,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 自体脾泥移植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2009, 18(7):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31

      摘要 (542) HTML (0) PDF 948.00 Byte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脾泥移植在创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的疗效。
      方法:对1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全脾切除及自体脾泥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1例因合并严重肺损伤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继发腹腔感染失败,9例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B超或CT有移植脾存活,血清IgM,IgG恢复正常范围,无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
      结论:对创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自体脾泥大网膜移植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保脾手术方式。

    • >病案报告
    • 乳腺基底细胞样癌1例

      2009, 18(7):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32

      摘要 (812) HTML (0) PDF 751.00 Byte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乳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伴肺转移1例

      2009, 18(7):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7.033

      摘要 (551) HTML (0) PDF 4.46 K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