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18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肿瘤专题研究
    • 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癌诊断效能的荟萃分析

      2009, 18(9):891-8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1

      摘要 (698) HTML (0) PDF 1.22 K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胰液中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
      方法:电子检索获得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诊断胰腺癌的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研究中有关准确度的数据。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并进行荟萃(Meta)分析,Stata10.0软件评价发表偏倚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异质性检验无阈值效应,研究间在不同点突变检测方法、随机化方法及实验盲法上无异质性。合并统计量,K-ras基因突变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61(95%CI 0.56~0.66),0.82(95%CI 0.77~0.86)和6.28(95%CI 4.42~8.9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07,Q*=0.7542。失安全系数Nfs0.05=694.0108,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
      结论: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中等,作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或筛查指标尚嫌不足,但可作为细胞学、影像学、酶学等检查的重要补充。

    • 胰腺癌放、化疗抵抗诱导上皮间质转化

      2009, 18(9):896-8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2

      摘要 (878) HTML (0) PDF 895.00 Byte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对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意义。
      方法:采用健择化疗同期进行放疗对多株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干预,持续2周左右,杀死约90%左右的各细胞系细胞,获得放疗、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E-cad)和间质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
      结果: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与EMT相符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呈纺锤体状,极性消失,并出现伪足;放、化疗抵抗的3株胰腺癌细胞侵袭力增强,其穿过小孔的数目增加(均P﹤0.05);E-cad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调。
      结论:放、化疗抵抗的人胰腺癌细胞发生EMT,其与胰腺癌治疗抵抗有关。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治疗:附17例报告

      2009, 18(9):900-9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3

      摘要 (1238) HTML (0) PDF 1.21 K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和术中探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P)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所医院手术所治1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CT判断、术中探查发现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
      结果: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生长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7.6%的患者发生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9.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等影像检查和术中探查对肿瘤性质、大小、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判断,完整的肿瘤切除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09, 18(9):904-9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4

      摘要 (868) HTML (0) PDF 896.00 Byte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术后并发症组和术后无并发症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检查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2%,病死率为13.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肝功能分级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血清清蛋白、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是否给予肠内营养、肿块大小、肿块良恶性、胰肠吻合方式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各指标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前血清胆红质水平和术前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3例报告

      2009, 18(9):909-9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5

      摘要 (689) HTML (0) PDF 884.00 Byte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诊断采用CT,MRI,SAOG,术前B超,IRI/G和术中B超(IOUS),敏感性分别为64.71%,50%,42.86%,15.38%,94.74%和100%。术前确诊率54.55%,手术探查的阳性率为90.91%;治疗采用肿瘤局部摘除术24例,远段胰腺切除术9例。治愈率为90.91%,并发症发生率33.33%,病死率3.03%。
      结论:术中触诊联合IOUS基本上可定位诊断;根据胰岛细胞瘤的大小、部位、数目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式的研究

      2009, 18(9):912-9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6

      摘要 (686) HTML (0) PDF 880.00 Byte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术式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余年收治且行囊肿内引流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62例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手术方法以及效果。
      结果:全组均经B超或/和CT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行囊肿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的31例,术后囊肿感染发生率为9.7%(3/31),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2%(1/31),无死亡病例。行囊肿胃吻合术的16例,术后囊肿感染发生率为12.5%(2/16),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7.5%(6/16),病死率为6.25%(1/16)。行序贯式囊肿外、内引流术的15例,术后囊肿感染发生率为6.7%(1/1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3.3%(2/15),无死亡者。
      结论:囊肿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对适宜行囊肿胃吻合术的囊肿,建议行序贯式囊肿外、内引流术。

    •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创伤性胰腺假性囊肿

      2009, 18(9):915-9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7

      摘要 (654) HTML (0) PDF 878.00 Byte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对创伤性胰腺假性囊肿(TPP)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T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效果。
      结果:全组45例中腹部外伤40例,医源性创伤5例。TPP在伤后或术后6~60 d(平均31d)发现。TPP最长径5~13[平均(9.2±2.3)cm]。囊液淀粉酶均>1 000 U/L。45例均行B超引导T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引流时间7~86 d,(平均37 d)。引流液体20~500 mL/d。41例(91.1%)引流治疗治愈。4例(8.9%)引流量每天维持在100~200 mL,2周后行ERCP检查提示主胰管断裂,改用手术治疗治愈。45例均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不适症状。B超、CT检查无囊肿复发。
      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是处理TPP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患者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 >基础研究
    • 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防护作用

      2009, 18(9):918-9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8

      摘要 (958) HTML (0) PDF 1.07 K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EM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黏膜损害的影响。
      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SAP+传统肠内营养组(EN组),SAP+EMN组,每组20只。建模后8 h各组开始给予营养支持,12,24,48,72 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 mRNA含量。
      结果:(1)12 h时点,EN组和EMN组MIF水平较C组已明显升高(P<0.01);72 h时点,3组MIF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EMN组明显低于EN组[(95.33±1.96) vs.(117.59±1.86),P<0.05]。(2)病理学观察显示,C组小肠黏膜结构正常,EN组和EMN组均有改变,但EMN组病变程度较EN轻。(3) EN组和EMN组TLR4 mRNA含量在造模后12 h时点显著高于C组(P<0.01),72 h点,EMN组TLR4 mRNA的含量较EN组显著降低[(0.56±0.33) vs.(0.71±0.51),P<0.01]。
      结论:EMN能有效调节SAP大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道屏障损害,增强免疫功能。

    • NF-κB活化在氯化钆诱导ANP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09, 18(9):922-9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09

      摘要 (879) HTML (0) PDF 1.08 K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氯化钆(GdCl3)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时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探讨NF-κB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GdCl3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同法注入生理盐水,GdCl3治疗组制模后即刻自阴茎背静脉注射GdCl3。各组大鼠于成模后6 h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AM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AM中NF-κB活性。同时对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ANP组TNF-α和IL-1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显著低于ANP组(P<0.05)。仅治疗组DNA电泳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梯状条带。对照组,ANP组,治疗组AM凋亡率分别为(10.81±0.86)%,(6.47±1.52)%,(17.41±3.36)%,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3组AM中NF-κB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0±0.05),(1.96±0.15),(1.42±0.10),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的凋亡率与NF-κB活性呈负相关(r=-0.554,P<0.01)。
      结论:GdCl3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诱导大鼠ANP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损伤。

    • 免疫调理对脓毒症免疫功能和预后的作用

      2009, 18(9):926-9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0

      摘要 (747) HTML (0) PDF 1.54 K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调理对改善脓毒症大鼠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所起的作用。
      方法:(1)实验部分: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后2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接受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接受抗生素加免疫调理。制作模后分别在3,12,24,48 h采血。各组大鼠按时点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和测定CD4+,CD8+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观察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1)临床部分: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经典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典治疗联合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经典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 d临床和相关免疫学指标。
      结果:(1)实验部分:CLP脓毒症造模成功后,实验组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胸腺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比实验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72 h存活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临床部分: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死亡20例,观察组死亡13例(P<0.05)。
      结论:免疫调理可使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提高,降低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免疫调理可提高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免疫麻痹,延长近期生存率。

    • >病案报告
    • 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剥离联合胆囊切除1例

      2009, 18(9):931-9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1

      摘要 (615) HTML (0) PDF 856.00 Byte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础研究
    • 三氯生涂层医用聚丙烯抗菌网片的制作和性能研究

      2009, 18(9):932-9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2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33 K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三氯生涂层医用抗菌聚丙烯网片的制作,研究其药物的控释性能以及网片上载前后性能。
      方法:以三氯生为抗菌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为载体,应用溶剂蒸发法,制成三氯生涂层医用抗菌聚丙烯网片。将网片分为A,B,C,D 4组,A,B,C组为三氯生涂层医用抗菌聚丙烯网片实验组,D为对照组。在电镜下观察4组网片的超微结构;测定抗菌网片不同时段的抑菌圈直径;采用浸泡法测定实验前后网片在不同时间段释放药物的抑菌效果;测定实验前后网片在横向和纵向被拉断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结果:实验组网片涂层表面均匀光滑,在生理盐水中能持续释放7 d,在1,3,5,7 d实验组抑菌圈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网片在不同张力下的横向及纵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溶剂蒸发法制备的三氯生涂层医用抗菌聚丙烯网片具有药物控释性能和明显抗菌性能,而其生物力学性能在实验前后基本不变,为临床处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人工补片感染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途经。

    • >临床研究
    • 胆道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09, 18(9):938-9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3

      摘要 (888) HTML (0) PDF 873.00 Byte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
      方法:对于SAP已形成严重胰周感染的患者,在开腹手术清创、引流约1周后,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引流管窦道,插入胆道镜;应用胆道镜对感染灶内难以引流至体外的坏死组织及脓液进行反复冲洗及清除。
      结果:通过术后反复、多次胆道镜清创,31例患者胰周感染的坏死组织及积液均得到有效的引流或清除。除1例于术后第18天因呼吸衰竭死亡外,余30例均痊愈出院。
      结论:采用胆道镜对术后胰周感染灶进行反复、多次清创,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可靠,不失为治疗术后胰周感染病灶的一新途径。

    • 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胰疾病51例临床分析

      2009, 18(9):941-9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4

      摘要 (820) HTML (0) PDF 889.00 Byte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ERCP在急性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年间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胰疾病5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行ERCP检查和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于乳头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剖开乳头,或根据病情进行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S),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51例急诊ERCP中49例治疗成功,内镜治疗成功率96.1%。其中ERCP+ENBD 7例,占13.7%;ERCP+针刀剖开乳头+ENBD3例,占5.9%;ERCP+EST+取石+ENBD29例,占56.9%;ERCP+EST+ENBS5例,占9.8%;ERCP+ERBS5例,占9.8%。ERCP治疗后24 h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消化道穿孔、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出血等并发症;2例失败后改开腹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因AOSC致多器官衰竭(MOF)死亡。
      结论:急诊ERCP诊治急性胆胰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

      2009, 18(9):945-9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5

      摘要 (705) HTML (0) PDF 884.00 Byte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79.3%。非手术治疗4例,其中I级3例,II级1例。 手术治疗28例,I级5例和II级7例行胰周清创外引流术;6例Ⅲ级胰腺损伤中,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4例,行保脾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5例Ⅳ级胰腺损伤中,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1例;5例Ⅴ级胰腺损伤中,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2例胰头严重毁损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由于复合伤情较重,首先应用损伤控制手术,于受伤后48 h再次行彻底性手术。全组死亡3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余25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76.0%),包括胰瘘、胰腺假性囊肿等,均经治疗而愈。
      结论:无明确主胰管损伤、临床情况稳定时,胰腺损伤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于重度闭合性胰腺损伤,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观测指标

      2009, 18(9):948-95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6

      摘要 (940) HTML (0) PDF 883.00 Byte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腔境行脾切除治疗2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ITP患者顺利施行LS,包括2例辅助小切口LS,无手术死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5年(1~7年),脾切除术后有效率80.0%(20/25例),2年有效率72.0%(18/25例),其中包括2例激素治疗出现胃溃疡大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及激素副作用的ITP患者。分析显示脾切除效果与患者年龄有关,≤50岁脾切效果明显优于>50岁的患者(P<0.05)。术后随访发现脾切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与术后2年复查血小板计数相一致,术后第7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脾切除有效者为307×109/L,明显高于脾切除无效的103×109/L(P<0.05)。患者病程、激素治疗是否敏感、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与脾切除疗效无关(P>0.05)。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并且有效,对年龄小于50岁、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治疗ITP患者宜积极行腹腔境脾切除术;脾切除时患者年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可能是判断脾切除效疗的有用指标。

    • 肠道脂肪瘤诊治的体会

      2009, 18(9):951-9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7

      摘要 (958) HTML (0) PDF 1.16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肠道脂肪瘤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间收治的19例肠道脂肪瘤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赖于CT,钡剂灌肠,超声内镜和结肠镜等。治疗主要采用开腹和腹腔镜下局部肠段切除术等外科手术方法。
      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现症状时,除2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17例肠道脂肪瘤患者均以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为主诉。其中13例术前术中伴有肠套叠或肠梗阻。16例行结肠镜等辅助检查者中,7例明确诊断。17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脂肪瘤大小直径为3.0~6.5 cm,术后均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2例为黏膜下脂肪瘤,2例溃疡形成伴糜烂,2例为肌壁间脂肪瘤,1例为小肠不典型脂肪瘤,伴恶性潜能。2例经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者因无症状而定期随访。
      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肠道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根据肿瘤大小、有蒂或无蒂及其临床表现选择治疗方式,肠道脂肪瘤的治疗以局部肠道切除术为主,内镜下小于3 cm带蒂肿瘤可行经内镜电切术。

    • 奥沙利铂联合5-FU术前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2009, 18(9):955-9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8

      摘要 (828) HTML (0) PDF 930.00 Byte (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用奥沙利铂(OXA)联合5-氟尿嘧啶(5-FU)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8例Ⅱ期以上胃癌患者,术前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A组),方案为OXA 130 mg/m+ 5-FU 750 mg/m,经股动脉插管行区域冲击化疗1次,8~12 d后接受手术。同期另48例相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B组)。两组术后均接受OXA /甲酰四氢叶酸钙/5- FU方案化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疗效。
      结果:A组有38例(79.2%)获得根治性切除;镜检32例(66.7%)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如肿瘤组织坏死、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癌细胞凋亡、以及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等。B组有30例(62.5%)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率显著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病理检查未出现上述变化。A组术前化疗的毒性反应均限于Ⅰ~Ⅱ级;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62.5%和52.1%。B组中位生存期为21.5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7%,45.8%和35.4%。A,B组比较,2年和3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应用OXA/5-FU方案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肿瘤组织产生显著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2,3年生存率。

    • 腹腔镜外科和妇科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

      2009, 18(9):960-9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19

      摘要 (992) HTML (0) PDF 886.00 Byte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和妇科疾病治疗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总结近7年来施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外科疾病2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输卵管造口术5例,LC联合卵巢囊肿剥除术28例,LC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LC联合子宫次全切除术39例,LC联合子宫全切除术26例,LC联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联合输卵管手术38例,LA联合卵巢囊肿切除术32例,LA联合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24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联合卵巢囊肿切除术6例。
      结果:229例妇、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220 min,平均120 min;住院1~6 d,平均3.4 d。仅1例术后10 d阴道残端出血非手术疗法治愈。175例随访3~24个(平均19.5)月,1例术后2个月发现阴道残端息肉,经手术切除治愈。 
      结论:严格掌握联合手术指征,充分术前准备,多科室良好配合,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够有效地同时处理外科和妇科并存疾病,在基层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文献综述
    • 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2009, 18(9):964-9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0

      摘要 (1003) HTML (0) PDF 888.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传统的减肥手术,包括胆胰转道术(BPD)和胃旁路术(GBP),不仅能使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而且能使其伴发的2型糖尿病获得意想不到的长期控制。这两种手术对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也同样有效。其可能机制是两种手术造成解剖及生理的变化后,使患者血糖下降。所以GBP和BPD手术对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 Numb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09, 18(9):967-9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1

      摘要 (740) HTML (0) PDF 917.00 Byte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是一种膜相关蛋白分子,在细胞的非对称分裂中起决定作用。作为NOTCH通路的重要下调因子,其生物学作用与肿瘤相关受体NOTCH关系密切,在体内与NOTCH的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细胞分化/增殖的平衡,参与生物体内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相关。笔者对Numb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病案报告
    • 肾周感染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2009, 18(9):971-9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2

      摘要 (443) HTML (0) PDF 853.00 Byte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文献综述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处理

      2009, 18(9):972-9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3

      摘要 (756) HTML (0) PDF 893.00 Byte (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合理的血糖控制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辅以术前评估及手术指征的掌握,术后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能有效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笔者就肝硬化PH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与肝硬化及手术的相互关系和围手术处理等进行综述。

    • 肝窦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2009, 18(9):976-9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4

      摘要 (766) HTML (0) PDF 885.00 Byte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肝窦内皮细胞(SEC)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已成为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笔者就SEC受损的防治方法及其作用进行综述,包括低氧预适应、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CO吸入、药物处理以及基因治疗等措施。

    • 组织微阵列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9, 18(9):979-9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5

      摘要 (675) HTML (0) PDF 1.47 K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组织微阵列(TMA)又称组织芯片,是新近研究的高通量检测组织中分子标记物的一种方法。笔者主要综述TMA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组织贴片、组织芯片和冷冻组织制备TMA的技术以及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简要论著
    • 胰腺癌中Ezrin蛋白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 18(9):984-9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6

      摘要 (868) HTML (0) PDF 1.02 K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和CD44v6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胰腺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CD44v6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Ezrin蛋白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在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两指标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生存、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指标分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中Ezrin蛋白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
      结论:Ezrin蛋白和CD44v6异常表达可能与胰腺癌侵袭转移有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两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浸润的转移潜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靶点。

    • Cox2 蛋白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 18(9):987-9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7

      摘要 (583) HTML (0) PDF 1.04 K (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 (Cox2) 蛋白在远癌胃组织、胃癌原发灶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60例原位灶胃癌标本、相应的60例远癌胃组织标本及其中36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石蜡标本的Cox2 蛋白表达情况。比较Cox2 蛋白在上述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远癌胃黏膜表达比较,Cox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中表达均明显上调(P=0.000);淋巴结转移病灶中的Cox2蛋白明显高于原位病灶(P=0.03)。
      结论:Cox2蛋白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病过程,并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 >临床报道
    • 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决策的反思:附54例报告

      2009, 18(9):990-9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8

      摘要 (862) HTML (0) PDF 873.00 Byte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胆源性重症型胰腺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间收治的54例急性非胆源性重症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3组:Ⅰ组为急诊手术组15例(系前5年收治入院保守治疗72 h手术者);Ⅱ组为简捷手术+非手术治疗(针对并发症治疗者)24例;Ⅲ组为简捷手术+后期手术治疗组(并发胰腺脓肿者15例)。
      结果:54例患者治愈51例(94.5%),其中24例并发胰腺囊肿2期手术治愈,3例死亡(5.5%)(均系急诊手术组),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系统衰竭(MOSF)。Ⅱ和Ⅲ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急性非胆源性重症型胰腺炎早期强化全身支持治疗,维护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甚为关键,应该针对其并发症进行序贯性治疗,炎症反应高峰期采用简捷手术(局麻下腹腔置管引流处理),可延缓胰腺病变进程,对形成胰腺脓肿者及时手术治疗,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辅助小切口治疗胆管结石

      2009, 18(9):993-9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29

      摘要 (919) HTML (0) PDF 806.00 Byte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选择性辅助小切口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适应证及优越性。
      方法:根据腹腔镜下胆总管的定位,LC术中选择性辅助小切口行胆道探查。治疗7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均为完成LC,但试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失败。
      结果:3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余70例成功。49例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24例为胆总管切开探查:Ⅰ期缝合14例,置T管引流10例。手术时间(73.3±18.6)min;肛门排气时间(22.6±11.5)h;术后住院时间(7.4±1.3)d。术后并发症3例(4.1%)。
      结论:LC术中选择性辅助小切口治疗合适的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及安全、可行特点。

    • 胰管结石22例临床分析

      2009, 18(9):995-9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30

      摘要 (925) HTML (0) PDF 790.00 Byte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收治的22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均有间歇性上腹痛,伴黄疸、发热1例,伴腹泻2例,伴糖尿病3例。22例均行胰管切开取石,其中4例附加Oddis氏括约肌切开成形,3例加行胰管空肠吻合术,1例行胰尾加脾切除。术后恢复均满意。
      结论:胰管结石的治疗首选胰管切开取石,结石分布广泛、复发者选择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合并Oddis氏括约肌狭窄的胰头结石行胰管切开取石加Oddis氏括约肌成形术。

    • 胃、空肠Roux-en-Y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附56例分析

      2009, 18(9):997-9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31

      摘要 (893) HTML (0) PDF 784.00 Byte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空肠Roux-en-Y吻合型重建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胆、胃和空肠的Roux-en-Y式吻合术。
      结果:术后48例恢复顺利,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6例。肺部感染3例;其中1例术后死亡。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5例于术后7~15 d出现小的胰瘘,4例经非手术治疗4周内愈合,1例形成腹腔脓肿,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痊愈。3例术后出现胆瘘,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出院。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3例。
      结论:胰、胆、胃和空肠的Roux-en-Y式吻合避免或减少胆汁反流性胃炎、上行性感染、胃肠吻合口溃疡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所形成的胰瘘或胆瘘也容易愈合。

    • 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疗体会

      2009, 18(9):999-10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9.09.032

      摘要 (461) HTML (0) PDF 5.37 K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10例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非手术治疗,2例治愈,1例发生胰腺假性囊肿。7例手术治疗,I~II级6例,III级1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假性囊肿1例,死亡2例,治愈5例。
      结论: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具有病死率高、合并伤多和诊断不易三大特点,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手术适应证时尽早剖腹探查,并根据损伤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