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结直肠癌专题研究
    • 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局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0, 19(4):335-3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1

      摘要 (538) HTML (0) PDF 1.00 M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19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TME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95例,在TME术后行全身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
      结果: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0%(0/98),2.5%(2/81),3.8%(3/79);对照组分别为1.1%(1/95),11.4%(9/79),16.2%(11/68)。术后1,3,5年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1.1%(1/98),6.2%(5/81),12.7%(10/79);对照组分别为2.1%(2/95),24.1%(19/79),30.9%(21/68)。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9.0%(64/81),对照组为57.0%(45/79);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3.4%(58/79),对照组为52.9%(36/68)。除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外,两组3,5年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5年远处转移率和术后3,5年生存率各相应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ME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模式。

    • 大肠癌伴肝转移同期切除的预后分析

      2010, 19(4):339-3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2

      摘要 (639) HTML (0) PDF 890.95 K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选取11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位置,大小,数目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 
      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术中术后行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并且后者是惟一可控因素。

    • 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

      2010, 19(4):343-3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3

      摘要 (593) HTML (0) PDF 884.36 K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吻合口瘘(AL)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312例行直肠LAR的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对AL发生的影响。
      结果:63例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的直肠LAR发生AL有2例(3.2%),249例未行该造瘘的发生AL有21例(8.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直肠LAR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并不能有效地降低AL的发生率,且行预防性造瘘者,均需再次手术关瘘。

    • 直肠癌腹壁造瘘口并发症的防治:附299例报告

      2010, 19(4):346-3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4

      摘要 (658) HTML (0) PDF 889.91 K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壁造瘘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腹壁造瘘手术29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造瘘口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33.1%(99/299),其中造瘘口周围皮炎91例(30.4%),造瘘口狭窄8例(2.7%),造瘘口梗阻3例(1.0%),造瘘口脱垂17例(5.7%),造瘘口坏死2例(0.6%);端式造瘘组219例,其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袢式造瘘组(80例)(P<0.01);在端式造瘘组中,经腹膜外途径造瘘者(213例)其造瘘口梗阻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又较经腹膜内途径造瘘者(6例)为低。
      结论:术中对造瘘相关因素的及时处理及造瘘术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

    • 采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大肠癌特异性相关蛋白

      2010, 19(4):350-3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5

      摘要 (540) HTML (0) PDF 1.24 M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变化,企以建立诊断模型寻找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方法。
      方法:利用CM10蛋白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1-TOF-MS)技术对48例大肠癌患者和34例健康人的蛋白质谱进行分析;运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software5.1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建立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随机另选33例大肠癌患者和34例健康人血清盲法验证大肠癌早期诊断模型。
      结果:(1) 48例大肠癌患者与34例健康人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M/N)为2770.34~16061.26间有27个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个M/Z峰在大肠癌中高表达,9个M/Z峰在健康人中高表达。(2) 经分析获得由M/Z为 2770.34,7971.57,11493.00 3个质谱峰建立的诊断模型,在48例大肠癌患者中有38例被正确分组,34例健康人中32例被正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17%(38/48)和94.12%(32/34)。(3)验证研究中 经盲法测定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73%(24/33) 和91.18%(31/34)。
      结论: SELD1-TOF-MS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点,通过蛋白芯片仪发现的特异性相关蛋白,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的临床检测指标。

    • 5-FU对结肠癌转移灶抑制率与耐药相关因子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

      2010, 19(4):355-3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6

      摘要 (545) HTML (0) PDF 895.04 K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对5-氟尿嘧啶(5-FU)的体外化疗药敏性及其与多种耐药因子表达的关系。
      方法:对48例结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性实验,并行P-gp,GST-π,p53,survivin和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5-FU对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P<0.05)。P-gp和Bax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程度高于原发灶(均P<0.05),Bcl-2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肠癌原发灶中5-FU药物抑制率与P-gp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转移淋巴结中药物抑制率与Bax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5-FU药敏性的主要耐药相关因子与原发灶不同,术后辅助化疗及逆转结肠癌的多药耐药性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进行。

    • >基础研究
    • microRNA-133b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2010, 19(4):359-3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7

      摘要 (652) HTML (0) PDF 1.28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microRNA-133b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33b(miR-133b)在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及正常结肠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构建miR-133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SW-620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miR-133b及对照质粒的细胞株SW-620-133b和SW-620-HK,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133b表达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miR-133b对SW-6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33b对SW-62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正常结肠细胞系CCD-18Co中miR-133b的表达显著高于4种结直肠癌细胞(SW-480,HT-29,LoVo,SW-620)(P<0.05),且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稳定转染后,SW-620-133b细胞miR-133b表达量较SW-620及SW-620-HK组显著增高(P<0.05);miR-133b对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2.2±2.6)%及(66.3±8.7)%。
      结论:miR-133b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呈低表达,miR-133b高表达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缺氧下调结肠癌细胞株CDX2表达的研究

      2010, 19(4):364-3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8

      摘要 (660) HTML (0) PDF 983.58 K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和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S174T不同缺氧时间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1)MTT方法检测在不同CoCl2浓度(100,150,200 μmol/L)下和不同时点(24,36,48 h)时对SW480和LS174T细胞活力以及增殖的影响,筛选适宜的CoCl2作用浓度。(2)在细胞化学缺氧培养相应时段,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HIF-1α, Snail和CDX2的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X2的蛋白表达。
      结果:结肠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CoCl2环境下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在低浓度CoCl2(100 μmol/L)干预下,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IF-1α和Snail mRNA表达逐渐上升,缺氧24 h时达到高峰,CD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结论:缺氧诱导HIF-1α过表达可通过下调CDX2而加速结直肠癌的进展。

    • RNA干扰survivin联合X线放射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影响

      2010, 19(4):369-37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09

      摘要 (532) HTML (0) PDF 915.75 K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和X线放射处理对大肠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合成靶向人survivin基因的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联合或不联合放射治疗。检测转染前后及放射前后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结果:转染survivin siRNA后的SW480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SW480细胞转染survivin siRNA 48 h后G2/M期细胞达(20.90±2.62)%,survivin siRNA联合放射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9.8%,FCM显示survivin siRNA联用放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达(35.72±1.07)%。
      结论:靶向survivin的siRNA能有效抑制大肠癌细胞SW480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引起大肠癌细胞SW480 G2/M周期阻滞,抑制大肠癌细胞SW480的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并对大肠癌细胞SW480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 Notch1/DLL4信号通路与VEGF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2010, 19(4):374-3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0

      摘要 (645) HTML (0) PDF 1.09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
      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 TGIF拮抗TGF-β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

      2010, 19(4):379-3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1

      摘要 (721) HTML (0) PDF 950.25 K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TGIF对TGF-β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pcDNA3.1-TGIF质粒稳定转染胃癌细胞BGC823细胞,然后以流式细胞术分析BGC823细胞凋亡率的改变,以western blot分析TGIF,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含量变化。
      结果:TGF-β1作用后,BGC82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同时伴有caspase9的激活,但不伴caspase8的激活;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TGIF质粒转染细胞对TGF-β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明显降低。
      结论:TGF-β通过caspase9途径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TGIF可抑制TGF-β诱导的细胞凋亡。

    • >病案报告
    • 自发性结肠破裂3例

      2010, 19(4):3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2

      摘要 (512) HTML (0) PDF 775.05 K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淋巴示踪剂导引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2010, 19(4):383-3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3

      摘要 (700) HTML (0) PDF 887.33 K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引导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间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1)观察组,21例。用纳米炭作为淋巴示踪剂引导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2)对照组,40例。常规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组;(3)开腹D2根治手术组,48例。
      结果:3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平均(156±102)mL,少于常规腹腔镜组的(182±109)mL和开腹手术组的(230±112)mL;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11.9±5.8)d,少于开腹手术组的(17.5±9.4)d。
      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增加淋巴结清除数目,减小手术创伤,术后患者恢复快。

    • 高龄胃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预后情况

      2010, 19(4):386-3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4

      摘要 (684) HTML (0) PDF 981.49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效果、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的高龄胃癌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I期10例(Ia期8例,Ib期2例),II期12例,Ⅲ期45例(53.6%),IV期17例。81%的患者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并症,主要为心血管疾病(43例,51.2%)。肿瘤切除率为85.7%(72/84),根治性切除率为60.7%(51/84)。51例根治性手术中,27例患者实施了D0/D1手术(52.9%),24例实施了D2手术(47.1%)。总的术后并发症为28.6%,手术相关并发症为6.0%;肺炎为最常见的非手术相关并发症(14.3%)。术后病死率为3.6%。肿瘤体积大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根治性手术的总5年生存率为56.9%,其中D1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63.0%,D2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50.0%。I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80.0%。
      结论:对有轻微合并症的高龄胃癌患者(>80岁)行范围较小的淋巴结廓清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食管胃垂瓣吻合在贲门癌术后抗反流的临床研究

      2010, 19(4):392-3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5

      摘要 (738) HTML (0) PDF 936.58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式在贲门癌术后抗反流的作用。
      方法:将4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手术对照组,每组20例,吻合方式分别采用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和传统食管胃吻合方式。在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24 h pH监测及胃镜检查,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另选10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术后近期研究组及手术对照组pH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组织学食管黏膜炎症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手术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后也有一定的反流现象,但和传统手术相比,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具有明显抗反流作用。

    • 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2010, 19(4):396-3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6

      摘要 (626) HTML (0) PDF 895.61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半内收治的146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泛影葡胺治疗组(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74例)。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8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入院后缓解时间,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发病至缓解时间,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手术治疗者入院后非手术治疗时间及手术治疗者发病至手术时间。
      结果:治疗组72例中50例(69.4%)非手术治疗成功,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69.4%大于对照组的46.0%(34/74)(P<0.05);该50例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平均入院后缓解时间为(1.90±1.03)d短于对照组(3.20±1.95)d(P<0.05),治疗组22例(30.6%)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而行手术治疗。治疗组的手术治疗者平均非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泛影葡胺能提高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并能加速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缓解,缩短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的手术前非手术治疗时间,从而加快手术治疗的决定,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 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2010, 19(4):400-4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7

      摘要 (695) HTML (0) PDF 879.25 K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以呕吐及阵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11例中消化道造影确诊6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确诊2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率82%。所有患者均接受Ladd手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获随访6~60个月,除1例1年后发生肠梗阻,治疗后缓解,余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反复呕吐、腹痛的非新生儿患者应警惕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断率。Ladd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微型腹腔镜治疗学龄前小儿腹股沟疝:附212例报告

      2010, 19(4):403-4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8

      摘要 (754) HTML (0) PDF 900.99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全麻下用微型腹腔镜对212例0.5~6岁,平均5.3岁的小儿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对有肠管嵌顿者于肠管还纳,并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溃破,行内环口高位结扎。 
      结果:212例小儿腹股沟疝均在微型(直径0.3 cm)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行肠切除者。212例患儿随访0.5~2年,平均1.2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 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附12例报告

      2010, 19(4):406-4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19

      摘要 (614) HTML (0) PDF 881.44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行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2例患儿中男8例,女4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常见型6例,短段型4例,长段型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100 min,愈合后疤痕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是可行、有效的。

    • POSSUM及P-POSSUM对胃肠外科手术风险度的评价

      2010, 19(4):409-4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0

      摘要 (623) HTML (0) PDF 918.53 K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准确性。
      方法:以POSSUM和P-POSSUM各项指标及常见临床影响因素为参考,对近1年内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33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以Logistic回归分析,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及并发症符合度(OE比率)等统计学方法评价POSSUM及P-POSSUM预测的准确性。
      结果: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数为229例,实际发生数为188例;P-POSSUM预测死亡数为44例,实际死亡数为3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机组(R1>38,R2>50)预测更具准确性,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符合度等于1;而在低危机组(R1<38,R2<50)则其死亡发生率被高估,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符合度大于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血糖、体高比、手术时间和术中血压的平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有相关性。
      结论:对于胃肠外科患者,POSSUM预测其并发症率和P-POSSUM预测其病死率有良好的相关性。

    • 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晚期及不明性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2010, 19(4):414-4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1

      摘要 (790) HTML (0) PDF 892.69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晚期和不明性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分析胃肠道晚期和不明性质肿瘤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探查(A组,53例)和剖腹探查(B组,51例)。对比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
      结果: A组病死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B组病死率为11.76%,并发症发生率为43.14%,两指标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为(7.25±1.65)d,显著少于B组的(18.72±4.94)d(P<0.01)
      结论:腹腔镜探查对胃肠外科晚期和不明性质肿瘤病例的诊治具有明显优势,可在微小创伤下探明病情、取得病理诊断并予适当手术处理,可降低晚期肿瘤的手术风险、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 >病案报告
    • 截瘫排便困难并乙状结肠穿孔1例

      2010, 19(4):4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2

      摘要 (435) HTML (0) PDF 851.45 K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及预防

      2010, 19(4):418-4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3

      摘要 (618) HTML (0) PDF 944.79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及防护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14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45次中心静脉插管中有40次导管尖端培养阳性(27.6%),共培养出致病菌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28株,占50.0%;革兰氏阳性(G+)22株,占39.3%;真菌6株,占10.7%。多重导管感染6例,占15.0%。治愈39例,死亡1例。
      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全程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减少肠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防治关键。

    • >文献综述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

      2010, 19(4):422-4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4

      摘要 (569) HTML (0) PDF 902.23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依据所阅文献总结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前处理、手术操作、预防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0, 19(4):426-4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5

      摘要 (652) HTML (0) PDF 895.16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细胞遗传性疾病。笔者就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进行综述。

    • CXCL12(SDF-1)-CXCR4轴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 19(4):430-4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6

      摘要 (629) HTML (0) PDF 896.58 K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XCL12(SDF-1)-CXCR4轴参与肿瘤生长微环境的调节,调控胃癌的演进过程。笔者对此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主要包括:CXCL12(SDF-1)-CXCR4轴的构成及生物学功能,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在胃癌的生长增殖、肿瘤侵袭和特异性转移、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进展与争论

      2010, 19(4):434-4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7

      摘要 (511) HTML (0) PDF 1.30 M (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营养代谢紊乱,终致患者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生活质量较差。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临床外科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的历史回顾、进展分类,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论,以及在重建消化道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综述文献。

    • >简要论著
    • 低位直肠癌VEGF-C及LYVE-1检测的意义

      2010, 19(4):439-44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8

      摘要 (568) HTML (0) PDF 1.02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低位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低位直肠癌组织VEGF-C及LYVE-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1)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2.1%,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7.9%。LYVE-1可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其阳性产物表达主要集中于癌组织边缘和正常黏膜的交界处。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阴性者,LMVD是(1.95±0.56)个/HP;而VEGF-C表达阳性者,LMVD是(4.98±1.76)个/HP,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表达阳性者LYVE-1的表达率是47.9%。(2)LMVD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这4个指标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VEGF-C和LYVE-1在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中均呈高表达,可能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MVD可作为直肠癌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 TKT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 19(4):442-4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29

      摘要 (587) HTML (0) PDF 1.06 M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转酮醇酶1(TKT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KTL1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TKTL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3特征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KTL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和转移关系密切。

    • 术后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附52例报告

      2010, 19(4):445-4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0

      摘要 (518) HTML (0) PDF 885.00 K (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EN+PN)支持改善胃肠道功能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8年间收治的危重患者术后营养支持5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EEN+PN组32例和PN组20例。两组行深静脉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12 d测血清白(清)蛋白、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
      结果:EEN+PN组血清白(清)蛋白、胆固醇较PN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PN组血胆红素、胆汁酸等与PN组也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EN+PN组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
      结论:危重患者术后行EEN+PN支持,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临床危重患者术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 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 19(4):448-4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1

      摘要 (532) HTML (0) PDF 904.25 K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20例周边正常胃黏膜中C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周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7%和3.45%,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COX-2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结论:COX-2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临床报道
    •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2010, 19(4):450-4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2

      摘要 (733) HTML (0) PDF 938.17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评估该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对收治的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温度43  ℃,时间60 min,灌注速度500 mL/min。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术中15,30,45,60 min各时点进水口、出水口及患者体表、直肠、鼓膜的温度;监测各相应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体生命体征的影响。
      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前至治疗60 min结束时患者的腋窝、鼓膜、直肠温度平均分别上升了0.9 ℃,0.7 ℃和0.9 ℃;治疗过程中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结论:以43 ℃的治疗温度,500 mL/min的灌注速度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60 min,可引起体温轻微升高,但对各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机体生理影响轻微,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探讨

      2010, 19(4):453-4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3

      摘要 (461) HTML (0) PDF 797.83 K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引起胃大部分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PGS患者共48例临床资料,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胃大部切除术后无PG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PGS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PGS有关;以PGS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BroⅡ(B-Ⅱ)式胃肠重建方式,存在精神因素,手术时间长与PGS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PGS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处理、尽量采取B-I式胃肠吻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给予心理支持可一定程度预防和减少PGS发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附9例报道

      2010, 19(4):455-4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4

      摘要 (749) HTML (0) PDF 881.04 K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症状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9例中,兴奋型5人,抑制型3人,混合型1人,均治愈。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至3年,精神障碍无复发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术前充分沟通、术中维持稳定、术后严密观察是防治的关键。

    • >病案报告
    • 肝棘球蚴病术后胆管树状管形异物1例

      2010, 19(4):4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4.035

      摘要 (510) HTML (0) PDF 4.21 M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