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9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胰腺外科专题研究
    • Ⅱ期胰腺癌辅助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2010, 19(9):957-9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1

      摘要 (683) HTML (0) PDF 1.05 M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治疗在Ⅱ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所收治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39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3%,中位生存时间279 d。其中根治性切除组、短路或探查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0 d,270 d和132 d。全组行辅助治疗和未辅助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99 d和210 d。根治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或降低肝转移率(P>0.05);对未根治切除患者(包括短路或探查手术组、未手术组)辅助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P<0.05),但静脉化疗、放疗、介入化疗和联合方案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吉西他滨为基础方案与5-FU为基础方案比较,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或卡培他滨较与吉西他滨单药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治切除手术后,可结合患者自身状况推荐适当的辅助治疗;对未根治性切除的Ⅱ期胰腺癌,应积极开展以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或卡培他滨疗效相对较好。

    • 改良Child消化道重建方法在Whipple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0, 19(9):962-9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2

      摘要 (647) HTML (0) PDF 822.49 K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Child消化道重建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6月间我院连续施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采用改良的Child重建方法,54例采用传统的Child重建方法。
      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54例胰瘘发生分别为2例和11例(χ2=5.097,P=0.024),胆瘘分别为1例和2例(χ2=0.000,P=1.000),肺内感染分别为7例和12例(χ2=0.537,P=0.464),腹腔感染分别为6例和12例(χ2=1.083,P=0.298),切口感染分别为3例和8例(χ2=0.787,P=0.375),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为18例和20例(χ2=0.234,P=0.629),死亡分别为4例和2例(χ2=0.508,P=0.476)。
      结论:改良的Child重建方法(附加空肠侧侧吻合术)能够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但不影响病死率。

    • 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

      2010, 19(9):966-9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3

      摘要 (580) HTML (0) PDF 813.89 K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胰空肠吻合方法的胰瘘发生率。
      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18.3%(13/71);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后无胰瘘发生(0/22);传统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7.6%(8/29);胰空肠端侧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5.0%(5/20)。改良胰空肠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端端吻合(P<0.05)和端侧吻合(P<0.05),而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处理:附12例报告

      2010, 19(9):969-9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4

      摘要 (533) HTML (0) PDF 821.57 K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再手术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教训。
      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的239例PD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处理方式及转归。
      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5%(73/239),病死率为4.6%(11/239)。12例(5.0%,12/239)再手术,其中腹腔内出血6例,切口裂开2例,胰瘘并腹腔感染1例,胰瘘并腹腔内出血1例,胰腺断面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再手术时间为术后1 h至13 d;再手术病死率为25.0%(3/12)。 
      结论:导致PD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瘘和切口裂开。及时而果断的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伴随较高的病死率。

    •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2010, 19(9):973-9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5

      摘要 (562) HTML (0) PDF 879.47 K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
      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中段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良性病变

      2010, 19(9):977-97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6

      摘要 (584) HTML (0) PDF 807.71 K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对胰腺良性疾病的处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胰腺中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疗效。7例胰岛细胞瘤及3例胰腺囊肿采用胰腺中段病灶及部分胰腺切除,胰腺近端断面缝合,胰腺远端断面胰腺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2例胰腺结石采用中部胰腺切除、取石,两侧断端胰腺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
      结果:12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无胰瘘、出血、肠瘘等并发症。12例随访半年至3年,无腹痛、发热及低血糖等情况。
      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是处理胰腺中部良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基础研究
    • 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回肠claudin-1表达的影响

      2010, 19(9):980-9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7

      摘要 (662) HTML (0) PDF 1.10 M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提取物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回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对claudin-1表达的影响。
      方法: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SAP+清胰颗粒(治疗)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2 h给予清胰颗粒水溶液灌胃,以后每12 h灌胃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6,12,24,48 h取回肠末端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
      结果:与SAP组比较,治疗组回肠病理损伤在制模后24 h和48 h有明显改善,回肠claudin-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制模后12,24,48 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胰颗粒能通过上调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保护肠道黏膜,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 高压氧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2010, 19(9):984-9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8

      摘要 (690) HTML (0) PDF 833.02 K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对(ANP)血内毒素,sCD14,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EIC)及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ANP组(C组),ANP+HBO组(D组),ANP+乌司他丁组(E组),ANP+HBO+乌司他丁组(F 组)。模型建立5 min后,E组和F组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 000 U/kg); 30 min后,  D组和F组给予HBO治疗2 h。 3, 6, 10 h后各组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 sCD14, EI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
      结果:(1) D, E组内毒素和sCD14水平在建模后3,6 h均明显低于C组(P<0.05), F组内毒素和sCD14水平在建模后3,6,10 h明显低于C,D,E组(P<0.05)。 (2)建模3,6,10 h, D,E,F组的EIC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F组的EIC水平均明显高于D,E组(P<0.05)。 (3)建模3,6,10 h, D,E,F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F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D,E组(P<0.05)。 (4)D,E,F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超过C组(P<0.05), F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超过D,E组(P<0.05)。
      结论:单独应用高压氧和乌司他丁治疗ANP,均能取得明显疗效, 但高压氧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种方法的效果。

    • 肺组织NF-κB和PUMA与SAP-ALI的关系及PDTC的干扰作用

      2010, 19(9):988-9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09

      摘要 (807) HTML (0) PDF 894.42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NF-κB(核因子-κB)和PUMA(p53正向凋亡调节因子)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中的作用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此过程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ALI组(B组),SAP+PDTC干预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再按6,12,24 h时点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A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B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SAP-ALI模型;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给予PDTC (15 mg/kg),各组按各时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肺脏病理变化。检测不同组肺脏组织中NF-κB p65,PUMA和Caspase-3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检测组织TNF-α,MIP-2 和ICAM-1 mRNA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成功建立大鼠SAP-ALI模型。Western-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B组肺上皮细胞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12 h后显著增加(P<0.05), NF-κB p65与PUMA呈高度正相关(r=0.987, P<0.01)。TNF-α,MIP-2,ICAM-1 mRNA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 (P<0.01)。C组肺损伤病理组织学评分在术后各时点较B组显著下降(P<0.05),C组12 h后的肺组织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MIP-2,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C组细胞凋亡指数较B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大鼠SAP-ALI既与NF-κB活化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又与NF-κB活化引起的PUMA上调促进细胞凋亡有关。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炎症因子释放及NF-κB活化引起的PUMA表达可抑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SAP-ALI的程度。 

    • GK大鼠胃转流术后血糖变化的研究

      2010, 19(9):993-9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0

      摘要 (700) HTML (0) PDF 908.38 K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空腹血糖的雄性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行胃远端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血糖的影响。
      方法:GK大鼠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浓度分为4组(每组8只):A组(血糖<10 mmol/L),B组(10~15 mmol/L),C组(15~20 mmol/L),D组(>20 mmol/L),均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3,6,12,24周空腹血糖水平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血糖下降率和监测胰岛素的变化。
      结果:各组大鼠24周血糖下降率为:A组32.6%,B组44.3%,C组40.3%,D组30.0%。各组术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仅就血糖控制效果而言,胃远端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出现不均一的控制效果,而以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介于10~20 mmol/L的效果较为明显。

    • Apr-1基因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0, 19(9):997-10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1

      摘要 (711) HTML (0) PDF 991.39 K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Apr-1基因调控QBC939胆管癌细胞周期的机制。
      方法: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将Apr-1基因转染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建立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QBC939-Apr-1)。采用细胞周期基因芯片,观察转染Apr-1基因前后胆管癌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转染Apr-1基因的QBC939-Apr-1细胞出现Apr-1 mRNA的表达,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Skp2 及UBE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CDC6,Cyclin H等25种基因的表达下降,其中MRE11A,CKS2,CDK8及CDC45等下调在3倍以上。
      结论:过表达的Apr-1基因可诱导QBC939细胞多种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为深入认识Apr-1基因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RNA干扰PLK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0, 19(9):1001-10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2

      摘要 (749) HTML (0) PDF 1.04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PLK1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PLK1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PLK1 siRNA转染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于转染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方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PLK1基因明显抑制癌细胞体外生长(P<0.05)。肝癌HepG2细胞经siRNA转染处理后,P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DNA电泳出现明显的梯度图谱;转染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结论:PLK1 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本结果为肝癌以PLK1基因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0, 19(9):1005-100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3

      摘要 (662) HTML (0) PDF 1.18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取第3代,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14 d,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用低、中、高不同浓度galectin-3 (0.1 μg/mL,1.0 μg/mL和5.0 μg/mL)对骨髓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作用24 h;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galectin-3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1)中高浓度galectin-3具有显著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细胞周期显示各组S期细胞明显增加(P<0.05),中高浓度galectin-3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
      结论:galectin-3可以促进骨髓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

    • >临床研究
    • 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2010, 19(9):1010-10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4

      摘要 (654) HTML (0) PDF 806.82 K (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经非手术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
      结果:10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10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20例手术治疗者中手术后死亡2例。
      结论: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出院,但若病情加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 19(9):1013-10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5

      摘要 (839) HTML (0) PDF 812.76 K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比较传统方法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诊行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心肺、手术切口并发症、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等指标有无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胆瘘、黄疸、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与快速康复治疗组比较,传统治疗组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而心肺并发症、手术切口并发症两组则无明显差异。
      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取适当治疗措施,能减少患的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

    • 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远期疗效

      2010, 19(9):1016-10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6

      摘要 (615) HTML (0) PDF 809.38 K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远期疗效。
      方法:1989—2008年笔者对住院治疗的3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择期手术309例,急诊手术58例;随访1~19年,平均随访16年。
      结果:急诊手术止血率100%,术中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4.3 cm H2O,术后6~19年再出血共8例,再出血率2.5%。存活率1~5年,6~10年,11~19年分别为83.05%,91.85%, 92.80%。
      结论: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术方法。

    • 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2010, 19(9):1019-10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7

      摘要 (543) HTML (0) PDF 808.45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8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
      结论: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优于普通换药,可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 >文献综述
    • 胰腺癌中凋亡抑制基因Bcl-xl的研究进展

      2010, 19(9):1022-10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8

      摘要 (493) HTML (0) PDF 827.16 K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的研究显示,凋亡抑制基因Bcl-xl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Bcl-xl高表达与胰腺癌放疗耐受,吉西他滨和TRAIL耐药及胰腺癌预后差有关。Bcl-xl小分子抑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等靶向治疗能较好地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此外,Bcl-xl还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癌变,胰岛细胞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深入研究胰腺癌中Bcl-xl表达,有利于了解其与胰腺癌的发生特别是与耐药性的关系,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2010, 19(9):1026-10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19

      摘要 (446) HTML (0) PDF 830.08 K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异种胰岛移植已被重新认识。笔者综述异种胰岛移植的发展简史、异种胰岛来源、胰岛移植物的制备及鉴定、主要的免疫排斥反应及其防治措施以及展望异种胰岛移植的前景。

    • 诱骗受体DcR3的研究进展

      2010, 19(9):1030-10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0

      摘要 (573) HTML (0) PDF 830.81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诱骗受体DcR3是较晚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DcR3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因此广泛参与了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和发展过程。DcR3的这些特性也使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笔者对DcR3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S100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 19(9):1034-10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1

      摘要 (1012) HTML (0) PDF 468.77 K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S100p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胰腺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
      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率为87.9%(51/58),而在胰腺癌旁组织中S100p蛋白无表达;S100p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p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该3因素的分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100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S100p阴性组胰腺癌患者与阳性组生存曲线有明显差别,前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后者。
      结论:S100p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新的标志物以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的指标。

    • 乳腺癌中c-erbB-2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0, 19(9):1037-10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2

      摘要 (626) HTML (0) PDF 821.72 K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乳腺癌c-erbB-2及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ER和PR。
      结果:(1)c-erbB-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nm23在浸润性小叶癌中呈高表达。(2)c-erbB-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及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c-erbB-2,nm23表达无相关性。(3)nm23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该两指标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c-erbB-2,nm23表达无关。(4)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无关。
      结论:ER,PR,c-erbB-2及nm23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 >临床报道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2010, 19(9):1041-10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3

      摘要 (632) HTML (0) PDF 740.91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微小结石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行B超和/或CT检查,显示胆囊内微小结石和/或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或扩张,血淀粉酶或尿淀粉酶超过正常,确诊为胆源性胰腺炎后,经积极手术前准备,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5例重症胰腺炎加行胰腺被膜切开、胰腺周围放置引流管,手术后行腹腔灌洗。手术后坚持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腺外分泌和应用胰酶抑制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治疗。 
      结果:全组患者中除2例死于MODS,1例术后T型管脱出,胆总管下端狭窄经PTCD后带管出院外,其余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
      结论:胆囊微小结石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一经确诊,急诊手术效果良好。

    • 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外科内引流术式的选择

      2010, 19(9):1043-10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4

      摘要 (503) HTML (0) PDF 811.69 K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的术式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且行囊肿内引流的13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长径>15 cm)的临床资料。
      结果:均经B超或/和CT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行囊肿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的6例,其中术后囊肿感染2例。囊肿胃吻合术3例,术后囊肿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其中2例需二次干预。囊肿胃肠道一期内、外引流术4例,其中囊肿胃一期内、外引流术2例,术后1例囊肿感染,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囊肿空肠Roux-en-Y一期内、外引流术2例,无术后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
      结论:对部分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囊肿胃肠道一期内、外引流术可能更为合适。对适宜行囊肿胃吻合术的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建议行囊肿胃一期内、外引流术。

    • 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指征及选择:附11例报告

      2010, 19(9):1046-10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5

      摘要 (441) HTML (0) PDF 801.16 K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指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11例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11例患者中2例合并胰管断裂者先行外引流后行内引流治疗,4例行内引流治疗,余5例未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
      结论: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由于胰腺损伤程度及胰腺炎症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应相应变化,需根据有无胰管断裂及胰腺坏死决定治疗方案。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所见肝动脉变异4例报告

      2010, 19(9):1048-105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6

      摘要 (557) HTML (0) PDF 980.34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变异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4例肝动脉变异的临床资料。
      结果:4例肝动脉变异患者中,1例副肝左动脉起胃左动脉,1例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肝固有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患者中3例完整保留变异肝动脉,其中包含2例贯穿胰腺实质的变异肝固有动脉;1例变异副肝左动脉直接切断结扎后无严重不良后果。
      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手术中的细致探查能够及时、准确了解肝动脉变异情况,合理手术操作可妥善处理各种肝动脉变异,避免损伤。

    • 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

      2010, 19(9):1051-10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9.027

      摘要 (655) HTML (0) PDF 3.53 M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比57例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脓肿与同期57例通过开腹手术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组57例中有55例行一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36.4±6.1)min,切口长度(2.5±1.5)cm,术后禁食时间(18.9±6.5)h,置管引流时间(3.1±0.8)d,术后住院时间(5.0±1.1)d,无1例使用镇痛剂,无1例切口感染。开腹组,手术时间(53.7±7.2)min,切口长度(6.5±1.0)cm,术后禁食时间(38.6±9.6)h,置管引流时间(5.8±0.9)d,术后住院时间(8.9±1.8)d,21例使用镇痛剂,4例切口感染。
      结论: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治疗阑尾脓肿,该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减少了二期手术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