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胃肿瘤专题研究
    • 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

      2011, 20(4):325-3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1

      摘要 (609) HTML (0) PDF 1.06 M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与转移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将进展期胃癌病例51例分为2组,(1)研究组30例,行D2或选择性D3根治术,外加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分析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对照组,21例。行D2或选择性D3根治术,但均未行No12p LN(门静脉后淋巴结)清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
      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共检查552个淋巴结,平均每例清扫18.4个淋巴结,发现有112个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度为21.24%;30例中发现4例No12p LN转移,转移率为13.33%,其中BorrmannⅢ,Ⅳ型No12 LN转移率为16.67%,N2-3期为25%,T3-4者为16.67%,肿块大于4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No12p淋巴结转移率在BorrmannⅢ,Ⅳ型,N2-3期,T3-4及肿块大于4 cm者中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0%),N0-1期(0%),T1-2(0%),肿块小于4 cm(0%)(均P<0.05),且No12p淋巴结的转移与No5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胃体癌及肿块超过1/3胃区域的胃癌亦有较高No12p LN转移率;组织分型与No12p LN转移无明显关系。两组间除手术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外(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例(6.67%),3例(14.29%)(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No12p LN清扫术对于部分进展期胃癌是可行且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其远期效果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

      2011, 20(4):330-3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2

      摘要 (546) HTML (0) PDF 971.43 K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方法:22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22例均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的中1/3者16例,胃下1/3者6例,离幽门均在5 cm以上,均行PPG。
      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出现;有饥饿感者20例(90.91%)。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中1例是上腹饱胀隐痛,另1例是呕吐;有饥饿感的是18例(81.82%)。
      结论:胃中部早期胃癌患者采用PPG手术,既能达到理想的根治效果,又能满意地保存了幽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影响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1, 20(4):334-3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3

      摘要 (657) HTML (0) PDF 874.82 K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时间规律以及远期预后评估指标。 方法:将25年间经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诊治的胃癌术后复发的447例患者按照复发间隔期(第1次手术至复发的时间)的长短分为2组:A组为术后<2年复发, B组为术后2~5年复发。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术后生存率,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占同期胃癌手术患者的29.3%(447/1 526),其中312例(69.8%)于2年内复发(A组),135例(30.2%)于2~5年内的复发(B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病生存期、病灶部位、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手术性质以及复发类型(局部,远处)等因素对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均P<0.05),其中病灶在胃底、Borrmann Ⅲ型、黏液腺癌、手术方式为D0、肿瘤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2年内复发的构成比较其他患者明显高,在2年内复发的患者中局部复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无病生存期、肿瘤分期和肿瘤大体类型是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与术后复发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 结论:胃癌术后复查至少应持续5年,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之后每3~6个月复查1次,无病生存期和无病进展生存期可作为胃癌复发患者远期治愈和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

    • 脾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1, 20(4):338-3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4

      摘要 (522) HTML (0) PDF 857.42 K (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脾部分术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了保脾的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 结果:12例均达到了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90±33)min,近端胃切除(160±36)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全胃切除腹腔淋巴结(33.3±8.0)枚/例,10,11组淋巴结(5.1±2.0)枚/例,近端胃切除腹腔淋巴结(23.6±5.2)枚/例,10,11组淋巴结(6.0±1.1)枚/例。无胰瘘发生,无脾静脉血栓形成,无膈下脓肿发生。术后随访6~34个月,1例出现肝转移,2例出现腹腔积液考虑腹膜种植转移,均带瘤生存至今(7~13月);其余9例患者无瘤生存。 结论:脾部分切除同样适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它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是安全可行的。

    •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2011, 20(4):341-3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5

      摘要 (612) HTML (0) PDF 857.40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 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在供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 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附22例报告

      2011, 20(4):344-3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6

      摘要 (732) HTML (0) PDF 957.87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施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2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位于小弯侧13例,大弯侧9例;直径1.5~3 cm。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胃梭形细胞瘤,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24~48 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3~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17个月,胃镜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肿瘤为1.5~3 cm的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胃腔外切除有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等优点,可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 >结直肠肿瘤专题研究
    • Cap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

      2011, 20(4):347-3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7

      摘要 (936) HTML (0) PDF 1016.58 K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Cap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对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51例符合标准的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CapeOX方案新辅助化疗, 每2个周期评估1次疗效, 如可行治愈性切除则考虑手术, 术后继续CapeOX方案化疗, 记录化疗缓解及手术切除情况, 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生存状态, 原发病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 结果:51例患者术前接受1~8周化疗(中位数4周), 化疗后缓解22例, 缓解率为43.1%(22/51), 15例行治愈性切除(29.4%), 化疗无效者19例(37.2%), 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化疗后缓解或稳定但未接受肝切除的17例, 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5例治愈性手术切除者有5例出现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 随访中位时间21个月, 仅6例复发, 其中4例死亡, 其他均存活。EGFR的表达与病情进展有关。 结论:CapeOX方案术前化疗可使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转为可手术切除, 结合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 可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2011, 20(4):352-3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8

      摘要 (634) HTML (0) PDF 995.53 K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12例肿瘤锯齿状线为1~3 cm, 肿瘤局限在肠腔内, 直径均<4 cm, 浸润<肠腔1/2, 均为高-中分化瘤。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及肿瘤经肛门拖出切除, 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肛吻合术。 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 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30~80 mL, 平均40 mL。切缘均无癌残留。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6~60 h, 术后住院时间7~10 d, 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发生。12例随访12~18个月, 未发现局部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准确、简便、安全, 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 >病案报告
    • 乳腺印戒细胞癌1例

      2011, 20(4):3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09

      摘要 (483) HTML (0) PDF 899.16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结直肠肿瘤专题研究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

      2011, 20(4):356-3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0

      摘要 (550) HTML (0) PDF 866.55 K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腔镜组), 开腹手术治疗38例(开腹组)。 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有可比性(P>0.05),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及切除淋巴结的总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总并发症、肿块下缘距切缘距离及1, 3, 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较优于开腹组, 远期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相当。

    • 超声刀和力确刀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1, 20(4):360-3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1

      摘要 (664) HTML (0) PDF 854.27 K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刀和力确刀(LigaSure)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运用超声刀和LigaSure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61例, 其中Dixon术40例, Miles术21例。 结果:6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0 min, 平均出血量为200 mL, 平均清扫淋巴结个数为15.3枚。无并发症。肿瘤上下切缘无癌组织残留。 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 >基础研究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2011, 20(4):363-3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2

      摘要 (605) HTML (0) PDF 901.62 K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其作为结直肠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HGF, 癌胚抗原(CEA), 糖抗原(CA19-9)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Cox生存分析血HGF, 癌胚抗原(CEA), 糖抗原(CA19-9)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HGF水平为(0.37±0.11)ng/mL;T3-4期为(0.32±0.29)ng/mL;肝转移组血清HGF水平为(0.43±0.10) ng/mL, 上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8±0.07)ng/mL(P<0.05), 亦明显高于各对应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GF水平越高者生存期越短。 结论:血清HGF水平与结直肠癌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结直肠癌患者血HGF水平增高提示患者预后差。HGF可作为检测结、直肠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 索拉菲尼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和P-ERK表达的影响

      2011, 20(4):367-3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3

      摘要 (643) HTML (0) PDF 1.21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体外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癌细胞P-ER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以MTT法检测索拉菲尼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胃癌细胞内P-ERK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 结果:索拉菲尼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也增强,呈剂量—时间双效应关系(P<0.05);经索拉菲尼处理的SGC-7901细胞的P-ERK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 结论:sorafenib在体外对SGC-790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机制为抑制其P-ERK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促进凋亡。

    • 组织因子基因siRNA对胃癌侵袭力的影响

      2011, 20(4):372-3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4

      摘要 (606) HTML (0) PDF 911.04 K (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RNA 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组织因子(TF) 基因表达对胃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构建pSUPER /TF-siRNA重组载体, 并将其转染入胃癌细胞SGC-7901中;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TF的表达水平;应用Boyden小室检测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果:双酶切鉴定重组载体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SUPER /TF-siRNA1重组载体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TF基因的表达(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证实, 转染pSUPER/TF-siRNA1 质粒的SGC-7901穿膜细胞均数较其他无干扰组的细胞均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以TF 基因作为靶点应用RNA 干扰技术抑制其表达可降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能力, 故其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病案报告
    •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误诊误治1例

      2011, 20(4):3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5

      摘要 (393) HTML (0) PDF 759.89 K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础研究
    • miR-193b对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影响

      2011, 20(4):377-3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6

      摘要 (619) HTML (0) PDF 1.71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93b转染对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microRNA芯片检测TGF-β1处理胃癌细胞BGC823前后miRNA的差异表达谱;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 迁移浸润及裸鼠成瘤等实验分别检测瞬时转染miR-193b抑制剂前后胃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结果:TGF-β1处理胃癌细胞BGC823前后miRNA的表达谱存在6个差异表达,包括3个(miR-27a, miR-29b-1和 miR-194)表达上调,3个(miR-193b, miR-574-3p和miR-130b)表达下调。转染miR-193b 抑制剂后,胃癌细胞株BGC823迁移、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明显增强。 结论:TGF-β1可能通过下调miR-193b的表达负向调控胃癌细胞的迁移、浸润和转移。

    • 沉默RhoA基因对结肠癌LoVo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1, 20(4):383-3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7

      摘要 (616) HTML (0) PDF 1.31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RNA干扰使RhoA基因沉默后对结肠癌LoVo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 方法:构建靶向RhoA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LoVo细胞,筛选RhoA基因沉默的稳定克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将稳定转染RhoA shRNA表达载体、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LoVo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4周后测量瘤体的体积和重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RhoA,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 结果:RhoA shRNA转染组瘤体的体积与瘤重明显低于其他两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A shRNA染组瘤体组织RhoA,VEGF和MMP-2蛋白表达均较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结论:沉默RhoA可以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 碳酸酐酶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1, 20(4):387-3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8

      摘要 (568) HTML (0) PDF 1.01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CAⅡ在12对新鲜配对的CRC和远癌黏膜中的表达。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Ⅱ在配对的64对远癌结直肠黏膜和CRC,20个转移淋巴结及27个息肉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分析CAⅡ表达与CRC的部位、分化及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 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远癌黏膜CAⅡ/tubulin灰度比为2.48±1.68,癌组织为1.33±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免疫组化显示CAⅡ的表达评分远癌黏膜为(2.81±0.48)分,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为(2.56±0.51)分,CRC为(1.30±0.89)分;按上述3种组织的顺序评分逐步显著降低(P<0.05)。在转移淋巴结中为(1.35±0.67)分,表达与配对原发灶相似(P>005)。CAⅡ的表达在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CR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表达与Ⅰ,Ⅱ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AⅡ在CRC中表达的下调,是CRC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与分化、分期和转移无关。

    • >临床研究
    • 食管闭锁的诊断和治疗

      2011, 20(4):391-3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19

      摘要 (571) HTML (0) PDF 898.72 K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 急性结肠穿孔22例临床分析

      2011, 20(4):394-3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0

      摘要 (547) HTML (0) PDF 921.67 K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穿孔原因:肿瘤性54.5%(12/22), 外伤性27.3%(6/22), 粪块性9.1%(2/22), 憩室炎4.5%(1/22), 肠套叠4.5%(1/22)。穿孔部位:盲肠31.8%(7/22),横结肠18.2%(4/22),降结肠9.1%(2/22),乙状结肠40.9%(9/22)。全部急诊手术, I期彻底性手术7例(31.8%),分期彻底性手术11例(50%),穿孔修补+永久性近端造瘘或永久性穿孔肠曲外置术4例。术后肺部感染6例(27.3%), 合并胸腔积液2例(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9.1%), 予穿刺抽液、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好转;膈下脓肿2例(9.1%), 经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好转;切口感染10例(45.5%), 经换药愈合7例, 全层裂开Ⅱ期缝合3例;肠瘘1例, 改行造口术后好转。全组治愈18例(81.8%), 2例(9.1%)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21 h, 3 d死亡, 自动出院2例(9.1%)。 结论:提高对结肠穿孔的认识, 及时正确诊断, 尽早手术, 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 巨大十二指肠憩室切除的手术技巧

      2011, 20(4):398-4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1

      摘要 (660) HTML (0) PDF 1.07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十二指肠憩室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笔者工作单位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巨大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6例巨大十二指肠憩室,其中4例采取十二指肠憩室切除+经胃十二指肠造瘘术治疗,另2例采用憩室旷置术,即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 + 胃空肠 Roux-en-Y吻合术。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胆瘘、急性胰腺炎及十二指肠瘘等并发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半,无1例再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等症状。 结论:巨大十二指肠憩室采取十二指肠憩室切除并经胃十二指肠造瘘术,具有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病案报告
    • 用奥曲肽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乳糜瘘1例

      2011, 20(4):4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2

      摘要 (498) HTML (0) PDF 832.16 K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2011, 20(4):402-4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3

      摘要 (554) HTML (0) PDF 865.35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对收治的12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岁。9例伴糖尿病,7例伴冠心病,11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 2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87个月(平均为56.7个月),其中的7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其余5位患者存活至今。 结论: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人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2011, 20(4):406-4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4

      摘要 (640) HTML (0) PDF 895.75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老年人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大于65岁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患者均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指导下进行, 包括:术前不长时间禁食, 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行代谢准备, 不放置鼻胃管, 采取硬膜外联合全麻的麻醉方式, 不常规腹腔引流, 术后早期进食, 早期下床活动。 结果:共有72例老年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行结直肠癌手术, 其中76.4%的患者在术后第1天进流质饮食, 88.9%的患者在术后第2天进流质饮食, 有73.6%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进半流质饮食, 术后平均通气时间为2.4 d, 有9例(12.5%)患者发生全身并发症, 10例(13.9%)发生局部并发症, 中包括吻合口瘘1例(1.4%)。平均住院天数5.6(1~46)d。30 d内再住院5例(6.9%)。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老年人结直癌肠手术是安全的、有效的, 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

      2011, 20(4):411-4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5

      摘要 (619) HTML (0) PDF 914.25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特点。 方法:对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囊结石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例患者术前精神症状均基本控制,有一定自知力,能配合手术治疗。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其中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行开腹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5例)。在心理、药物治疗和安全监护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痊愈出院。 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胆囊结石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有其特殊性,需高度重视。应注意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合作。

    • >文献综述
    • 乙酰肝素酶促进胃癌血管形成的研究现状

      2011, 20(4):414-4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6

      摘要 (449) HTML (0) PDF 862.59 K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就HPA的分子结构特点、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促进胃癌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胃肠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

      2011, 20(4):417-4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7

      摘要 (457) HTML (0) PDF 855.83 K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对于胃肠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笔者对胃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着重在以下方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的解剖通路、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性,以及在肿瘤细胞定向迁移过程中趋化因子受体的作用。

    • 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进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2011, 20(4):420-4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8

      摘要 (591) HTML (0) PDF 865.23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期对癌胚抗原的研究已超出肿瘤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范围,向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等领域发展,现就此新动向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癌胚抗原的分子结构、产生及清除;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机制;癌胚抗原靶向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等。

    • >简要论著
    •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2011, 20(4):427-4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29

      摘要 (557) HTML (0) PDF 861.01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80例进展期胃癌分为2组,每组40例。灌注化疗组:术前经胃镜超声,螺旋CT术前分期,对Ⅲ期、部分Ⅳ期病变经介入方法经动脉药盒导管植入系统(PCS)行区域灌注化疗,经1~2疗程治疗再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术前检查同化疗组,均未行术前化疗。术后分别检测两组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TA=0.696)明显低于对照组(TA=1.216)(P<0.05)。灌注1次及2次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明显差别(分别为TA1=0.856及TA2=0.428);显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次数越多, 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 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行区域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其活性降低程度与灌注化疗次数呈正相关。

    • >临床报道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治分析

      2011, 20(4):430-4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30

      摘要 (494) HTML (0) PDF 858.33 K (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 消化道吻合器在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2011, 20(4):432-4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31

      摘要 (561) HTML (0) PDF 844.12 K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在胆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对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壶腹周围癌等50例患者应用弯管型腔内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侧侧吻合。 结果: 50例均吻合成功,无胆瘘、胆道出血、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胆总管扩张1.5 cm以上的患者可选择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术。

    • 外剥内扎加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2011, 20(4):434-4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32

      摘要 (506) HTML (0) PDF 838.28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42例环状混合痔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侧切术、硬化剂注射,术后中药煎汤坐浴的综合治疗。 结果:142例均1次手术治疗痊愈,切口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20d,肛门功能正常。 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好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

    • 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诊治失误3例分析

      2011, 20(4):436-4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33

      摘要 (441) HTML (0) PDF 839.62 K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诊治失误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收治的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3例(4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该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3例均为误诊,误诊为“阑尾炎”手术2例(其中再手术1例),最终患者因失血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另1例首次发病以“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探查,将腹膜后机化血肿疑为“肿瘤”;第2次发病后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现健在。 结论:掌握其特殊临床表现和诊治基本功,避免思维定势,可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血管专科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该病的有效治疗。

    • >病案报告
    • 原发小肠恶性间质瘤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

      2011, 20(4):4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4.034

      摘要 (462) HTML (0) PDF 758.85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