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胆道微创外科专题研究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度相关因素分析及其评分标准的初探

      2011, 20(8):793-7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1

      摘要 (540) HTML (0) PDF 1.04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建立腹腔镜(LC)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
      方法:对5年间实施LC的845例患者术前、术中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引起手术困难的危险因素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诸因素进行赋值,建立LC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
      结果: 胆囊壁增厚(≥4 mm),胆总管直径(CBD≥8 mm),胆囊体积(≥103 cm3或<6.3 cm3),胆囊本身炎症状况,胆囊三角致密粘连等因素是导致手术困难乃至中转开腹(OC)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LC难易程度评分标准。
      结论:LC难易度评分标准的建立有利于临床选择LC或中转OC。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度相关因素分析及其评分标准的初探

      2011, 20(8):793-7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2

      摘要 (334) HTML (0) PDF 1.04 K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建立腹腔镜(LC)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
      方法:对5年间实施LC的845例患者术前、术中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引起手术困难的危险因素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诸因素进行赋值,建立LC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
      结果: 胆囊壁增厚(≥4 mm),胆总管直径(CBD≥8 mm),胆囊体积(≥103 cm3或<6.3 cm3),胆囊本身炎症状况,胆囊三角致密粘连等因素是导致手术困难乃至中转开腹(OC)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LC难易程度评分标准。
      结论:LC难易度评分标准的建立有利于临床选择LC或中转OC。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作用

      2011, 20(8):797-8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3

      摘要 (320) HTML (0) PDF 1.35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择期低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效果。
      方法:检索1933年—2010年10月发表的有关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使用抗生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入选和排除标准,有18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Jadad评分低于3分为低质量试验并被排除,最终有12项纳入研究。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用 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OR值。
      结果:对于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抗生素使用组和无抗生素使用组两组之间整体感染(OR=1.11,95% CI:0.68~1.82,P=0.98)、切口感染(OR=1.07,95% CI:0.59~1.94, P=0.99)、腹腔感染(OR=2.88,95% CI:0.3~28.09,P=0.98)、其他部位感染(OR=1.0,95% CI:0.43~2.35,P=0.65)、胆囊内胆汁细菌培养(OR=0.84,95% CI:0.55~1.12,P=1.08)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抗生素组较未使用组明显缩短(WMD=-0.16,95% CI:-0.22~-0.09,P<0.01)。
      结论: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作用

      2011, 20(8):797-8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4

      摘要 (688) HTML (0) PDF 1.34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择期低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效果。
      方法:检索1933年—2010年10月发表的有关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使用抗生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入选和排除标准,有18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Jadad评分低于3分为低质量试验并被排除,最终有12项纳入研究。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用 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OR值。
      结果:对于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抗生素使用组和无抗生素使用组两组之间整体感染(OR=1.11,95% CI:0.68~1.82,P=0.98)、切口感染(OR=1.07,95% CI:0.59~1.94, P=0.99)、腹腔感染(OR=2.88,95% CI:0.3~28.09,P=0.98)、其他部位感染(OR=1.0,95% CI:0.43~2.35,P=0.65)、胆囊内胆汁细菌培养(OR=0.84,95% CI:0.55~1.12,P=1.08)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抗生素组较未使用组明显缩短(WMD=-0.16,95% CI:-0.22~-0.09,P<0.01)。
      结论:择期低感染风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诊断分析

      2011, 20(8):803-8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5

      摘要 (655) HTML (0) PDF 1.16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并对术中胆道造影及术前MRCP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进行评价。
      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5月择期行LC的1 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 519例患者临床未疑胆总管结石(A组);余239例患者疑存胆总管结石,根据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为4组(B,C,D,E组)。比较各组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并分析胆总管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可疑胆总管结石的4组中,比较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
      结果:4组可疑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均明显大于A组(均P<0.01),但4组可疑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直径≥8 mm、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既往有胆总管结石是发生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4组可疑患者中,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肝功能异常、B超示胆总管有扩张、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或既往B超示胆总管有结石情况下,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性增加;胆总管直径≥8 mm、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既往有胆总管结石是发生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无差异。

    •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诊断分析

      2011, 20(8):803-8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6

      摘要 (320) HTML (0) PDF 1.17 K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并对术中胆道造影及术前MRCP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进行评价。
      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5月择期行LC的1 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 519例患者临床未疑胆总管结石(A组);余239例患者疑存胆总管结石,根据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为4组(B,C,D,E组)。比较各组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并分析胆总管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可疑胆总管结石的4组中,比较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
      结果:4组可疑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均明显大于A组(均P<0.01),但4组可疑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直径≥8 mm、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既往有胆总管结石是发生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4组可疑患者中,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肝功能异常、B超示胆总管有扩张、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或既往B超示胆总管有结石情况下,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性增加;胆总管直径≥8 mm、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既往有胆总管结石是发生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无差异。

    •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011, 20(8):808-8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7

      摘要 (284) HTML (0) PDF 976.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优于OC组;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011, 20(8):808-8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8

      摘要 (481) HTML (0) PDF 970.90 K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优于OC组;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011, 20(8):811-8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09

      摘要 (366) HTML (0) PDF 970.09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8年8月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老年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组(62例,采用ERCP,EST取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组(61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微创组住院天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 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011, 20(8):811-8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0

      摘要 (224) HTML (0) PDF 975.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8年8月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老年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组(62例,采用ERCP,EST取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组(61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微创组住院天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 胆囊切除术与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比较

      2011, 20(8):814-8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1

      摘要 (473) HTML (0) PDF 984.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11所医院对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对术后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调查实际随访病例数10 44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6 750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3 699例。保胆手术组除有9.76%胆囊结石复发外,其余并发症和不良反发应(胆道功能障碍、肝外胆管损伤、胆汁漏、术后肠梗阻、肝外胆管结石、结肠癌、术后腹泻、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胆囊切除术组(分别为0.84% vs. 11.5%,0 vs. 0.61%,0.03% vs. 1.90%,0.27% vs. 2.01%,1.65% vs. 5.67%,0.16% vs. 0.84%,1.95% vs. 12.19%,2.14% vs. 5.72%,1.03% vs.3.84%)(均P<0.01)。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腹泻为胆囊切除术后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可能为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思路。

    • 胆囊切除术与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比较

      2011, 20(8):814-8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2

      摘要 (448) HTML (0) PDF 979.24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11所医院对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对术后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调查实际随访病例数10 44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6 750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3 699例。保胆手术组除有9.76%胆囊结石复发外,其余并发症和不良反发应(胆道功能障碍、肝外胆管损伤、胆汁漏、术后肠梗阻、肝外胆管结石、结肠癌、术后腹泻、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胆囊切除术组(分别为0.84% vs. 11.5%,0 vs. 0.61%,0.03% vs. 1.90%,0.27% vs. 2.01%,1.65% vs. 5.67%,0.16% vs. 0.84%,1.95% vs. 12.19%,2.14% vs. 5.72%,1.03% vs.3.84%)(均P<0.01)。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腹泻为胆囊切除术后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可能为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思路。

    • >基础研究
    • 胆总管腺癌PUMA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1, 20(8):818-8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3

      摘要 (388) HTML (0) PDF 1.28 M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UMA和ABCG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40例胆总管腺癌和1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PUMA和ABCG2的表达。
      结果:胆总管腺癌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UMA:67.5%vs.13.3%,P=0.001,2.58±1.84vs.0.53±1.13,P=0.000;ABCG2:60.0% vs. 13.3%,P=0.002,2.28±1.88 vs. 0.53±1.13,P=0.001)。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的癌旁组织上皮均呈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癌I级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腺癌II级或III级和淋巴结转移者(P<0.05或P<0.01)。PUMA和ABCG2在胆总管腺癌中表达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65,P=0.000)。
      结论:PUMA和ABCG2表达与胆总管腺癌发生、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的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

    • 胆总管腺癌PUMA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1, 20(8):818-8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4

      摘要 (264) HTML (0) PDF 1.29 K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UMA和ABCG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40例胆总管腺癌和1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PUMA和ABCG2的表达。
      结果:胆总管腺癌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UMA:67.5%vs.13.3%,P=0.001,2.58±1.84vs.0.53±1.13,P=0.000;ABCG2:60.0% vs. 13.3%,P=0.002,2.28±1.88 vs. 0.53±1.13,P=0.001)。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的癌旁组织上皮均呈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癌I级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腺癌II级或III级和淋巴结转移者(P<0.05或P<0.01)。PUMA和ABCG2在胆总管腺癌中表达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65,P=0.000)。
      结论:PUMA和ABCG2表达与胆总管腺癌发生、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的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胆道缺血性狭窄的防治作用研究

      2011, 20(8):823-8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5

      摘要 (203) HTML (0) PDF 1.12 K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局部注射对大鼠胆道缺血性损伤后狭窄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方法:取2~4周龄大鼠骨髓,直接贴壁法培养MSC。将成年大鼠制作肝外胆道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胆道缺血性损伤处局部注射MSC(1×106个细胞/点,共8点),对照组以磷酸缓冲液代替。两组大鼠于移植后21 d抽取下腔静脉血,行胆红素测定。取病变胆管,检测两组胆管组织survivin与Bcl-2的mRNA水平;并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胆管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移植组survivin cDNA/β-actin cDNA的光密度比值以及Bcl-2 cDNA/β-actin cDNA的光密度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69.5±35.4)μmol/L,(52.9±32.2)μmol/L]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63.7)μmol/L,(82.6 ± 55.1)μmol/L](均P<0.05)。
      结论:局部注射MSC,可通过上调survivin和Bcl-2表达,阻止缺血胆道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胆道缺血损伤后胆管狭窄的程度。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胆道缺血性狭窄的防治作用研究

      2011, 20(8):823-8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6

      摘要 (396) HTML (0) PDF 1.11 M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局部注射对大鼠胆道缺血性损伤后狭窄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方法:取2~4周龄大鼠骨髓,直接贴壁法培养MSC。将成年大鼠制作肝外胆道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胆道缺血性损伤处局部注射MSC(1×106个细胞/点,共8点),对照组以磷酸缓冲液代替。两组大鼠于移植后21 d抽取下腔静脉血,行胆红素测定。取病变胆管,检测两组胆管组织survivin与Bcl-2的mRNA水平;并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胆管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移植组survivin cDNA/β-actin cDNA的光密度比值以及Bcl-2 cDNA/β-actin cDNA的光密度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69.5±35.4)μmol/L,(52.9±32.2)μmol/L]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63.7)μmol/L,(82.6 ± 55.1)μmol/L](均P<0.05)。
      结论:局部注射MSC,可通过上调survivin和Bcl-2表达,阻止缺血胆道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胆道缺血损伤后胆管狭窄的程度。

    • 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 20(8):827-8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7

      摘要 (395) HTML (0) PDF 970.57 K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肝I/R组,牛磺酸预处理+肝I/R组;采用阻断肝动脉、门静脉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肝I/R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6,24 h分别采血,测定二胺氧化酶(DAO)数值,检测小肠功能;同步切取小肠,测定肠道组织中的SOD及MDA含量,评价肠道自由基损伤程度;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I/R组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病理损伤严重,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caspase-3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与I/R组同时间点比较,牛磺酸预处理+I/R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牛磺酸对肝I/R后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 20(8):827-8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8

      摘要 (244) HTML (0) PDF 975.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肝I/R组,牛磺酸预处理+肝I/R组;采用阻断肝动脉、门静脉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肝I/R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6,24 h分别采血,测定二胺氧化酶(DAO)数值,检测小肠功能;同步切取小肠,测定肠道组织中的SOD及MDA含量,评价肠道自由基损伤程度;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I/R组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病理损伤严重,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caspase-3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与I/R组同时间点比较,牛磺酸预处理+I/R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牛磺酸对肝I/R后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血管钠肽抑制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11, 20(8):830-8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19

      摘要 (216) HTML (0) PDF 1.58 K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钠尿肽-血管钠肽(VNP)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玉米油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CCl4 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最后6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d)和肝纤维化模型+VNP治疗组(VNP治疗组:腹腔注射CCl4 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最后6周静脉注射VNP 50 μg/kg·d)。于末次注射后3 d取各组小鼠肝脏标本,观察肝脏病变程度和纤维化水平。体外培养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并加以不同浓度的VNP处理,分别采用[3H]-胸苷和[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检测细胞DNA和胶原的合成水平。
      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显著肝脏损伤和胶原沉积,而VNP治疗能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肝脏损伤和胶原沉积;对照组,模型组,VNP治疗组肝脏胶原浓度分别为(43.6±6.3)μg/mg,(93.5±7.2)μg/mg,(62.2±5.1)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P(10-7 mol/L)处理后,HSC-T6的[3H]-胸苷和[3H]-脯氨酸掺入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8.5%和43.7%(均P<0.05)。
      结论:VNP能抑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星形细胞的增殖以及胶原合成有关。

    • 血管钠肽抑制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11, 20(8):830-8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0

      摘要 (409) HTML (0) PDF 1.57 M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钠尿肽-血管钠肽(VNP)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玉米油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CCl4 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最后6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d)和肝纤维化模型+VNP治疗组(VNP治疗组:腹腔注射CCl4 1 mL/kg,每周2次,持续12周,最后6周静脉注射VNP 50 μg/kg·d)。于末次注射后3 d取各组小鼠肝脏标本,观察肝脏病变程度和纤维化水平。体外培养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并加以不同浓度的VNP处理,分别采用[3H]-胸苷和[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检测细胞DNA和胶原的合成水平。
      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显著肝脏损伤和胶原沉积,而VNP治疗能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肝脏损伤和胶原沉积;对照组,模型组,VNP治疗组肝脏胶原浓度分别为(43.6±6.3)μg/mg,(93.5±7.2)μg/mg,(62.2±5.1)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P(10-7 mol/L)处理后,HSC-T6的[3H]-胸苷和[3H]-脯氨酸掺入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8.5%和43.7%(均P<0.05)。
      结论:VNP能抑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星形细胞的增殖以及胶原合成有关。

    • IFN-γ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

      2011, 20(8):835-8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1

      摘要 (344) HTML (0) PDF 991.33 K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阻断共刺激信号CD40-CD40配体所诱导的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
      方法:移植心脏和脾脏取自行心脏移植后的同种同系受体和同种异系受体(包括接受和未接受抗CD40配体抗体治疗),使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IFN-γ的表达。比较野生型小鼠和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同时比较接受MR-1治疗的野生型小鼠受体和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的CD4+T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
      结果: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物较免疫耐受移植物表达更高的IFN-γ。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如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明显延长,较之野生型小鼠受体反而有所缩短。使用MR-1在野生型小鼠受体中诱导出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但在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中却无类似效果。IFN-γ缺失使T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性增强。
      结论:在阻断共刺激信号CD40-CD40配体所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IFN-γ能够促进免疫耐受状态的形成。

    • IFN-γ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

      2011, 20(8):835-8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2

      摘要 (218) HTML (0) PDF 997.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阻断共刺激信号CD40-CD40配体所诱导的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
      方法:移植心脏和脾脏取自行心脏移植后的同种同系受体和同种异系受体(包括接受和未接受抗CD40配体抗体治疗),使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IFN-γ的表达。比较野生型小鼠和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同时比较接受MR-1治疗的野生型小鼠受体和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的CD4+T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
      结果: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物较免疫耐受移植物表达更高的IFN-γ。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如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明显延长,较之野生型小鼠受体反而有所缩短。使用MR-1在野生型小鼠受体中诱导出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但在IFN-γ基因去除小鼠受体中却无类似效果。IFN-γ缺失使T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性增强。
      结论:在阻断共刺激信号CD40-CD40配体所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IFN-γ能够促进免疫耐受状态的形成。

    • 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2011, 20(8):839-8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3

      摘要 (259) HTML (0) PDF 1.92 K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开放创伤模型。横型猪随机分为A(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组),B(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取各时点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TGF-β1表达情况、伤后7 d创面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伤后5~28 d之间各时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7 d,A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A组以合成分泌旺盛型成纤维细胞为主,B组和C组以增殖型成纤维细胞为主。
      结论: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 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2011, 20(8):839-8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4

      摘要 (421) HTML (0) PDF 1.91 M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开放创伤模型。横型猪随机分为A(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组),B(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取各时点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TGF-β1表达情况、伤后7 d创面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伤后5~28 d之间各时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7 d,A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A组以合成分泌旺盛型成纤维细胞为主,B组和C组以增殖型成纤维细胞为主。
      结论: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 >临床研究
    • 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选择

      2011, 20(8):844-8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5

      摘要 (490) HTML (0) PDF 983.82 K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引流两种减黄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术前引流方式。
      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58例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PTBD(35例)或ERCP(23例)减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引流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TBD组的操作成功率达100%,而ERCP组为87%(P=0.057);PTBD组2例出现胆道出血;而ERCP组出现1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ERCP组胆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PTBD组(43% vs. 17%,P=0.028);两组均能于开腹手术前达到有效减黄,但ERCP组需时长于PTBD组(7周 vs. 4.5周,P=0.035),且更换引流物次数更多(2.5次 vs. 1.2次,P=0.029)。ERCP组8例(34.8%)需转为PTBD处理,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75.0%,平均需要进行4次更换引流物,术前平均引流时间为8周。PTBD组2例(5.7%)因胆汁引流量大(超过2 000 mL/d)转为ERCP内支架引流。
      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PTBD比ERCP内支架放置更有优越性,操作的并发症和胆道感染少,需更换引流物的次数更少。但是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

    • 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选择

      2011, 20(8):844-8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6

      摘要 (356) HTML (0) PDF 989.00 Byte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引流两种减黄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术前引流方式。
      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58例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PTBD(35例)或ERCP(23例)减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引流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TBD组的操作成功率达100%,而ERCP组为87%(P=0.057);PTBD组2例出现胆道出血;而ERCP组出现1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ERCP组胆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PTBD组(43% vs. 17%,P=0.028);两组均能于开腹手术前达到有效减黄,但ERCP组需时长于PTBD组(7周 vs. 4.5周,P=0.035),且更换引流物次数更多(2.5次 vs. 1.2次,P=0.029)。ERCP组8例(34.8%)需转为PTBD处理,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75.0%,平均需要进行4次更换引流物,术前平均引流时间为8周。PTBD组2例(5.7%)因胆汁引流量大(超过2 000 mL/d)转为ERCP内支架引流。
      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PTBD比ERCP内支架放置更有优越性,操作的并发症和胆道感染少,需更换引流物的次数更少。但是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

    • 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11, 20(8):848-85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7

      摘要 (299) HTML (0) PDF 972.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
      方法:对7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塑管引流术(ERBD,46例)或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30例)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种方法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术后黄疸的下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ERBD组显著低于PTCD组 (均P<0.05)。
      结论: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都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相同,但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势。

    • 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11, 20(8):848-85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8

      摘要 (523) HTML (0) PDF 967.72 K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
      方法:对7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塑管引流术(ERBD,46例)或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30例)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种方法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术后黄疸的下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ERBD组显著低于PTCD组 (均P<0.05)。
      结论: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都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相同,但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势。

    •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并术中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与T管引流术的比较

      2011, 20(8):851-85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29

      摘要 (481) HTML (0) PDF 967.35 K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并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对61例行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并一期缝合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常规胆总管切开探查放置T管为对照(B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A组61例手术均获成功,拔除内支架时间为术后第7天,术后住院时间为9~12 d,平均10 d ;B组59例手术均获成功,拔除T管时间为术后第17天,术后住院时间为20~23 d,平均22 d。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并术中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与T管引流术的比较

      2011, 20(8):851-85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0

      摘要 (248) HTML (0) PDF 972.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并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对61例行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并一期缝合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常规胆总管切开探查放置T管为对照(B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A组61例手术均获成功,拔除内支架时间为术后第7天,术后住院时间为9~12 d,平均10 d ;B组59例手术均获成功,拔除T管时间为术后第17天,术后住院时间为20~23 d,平均22 d。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置胆道内支架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 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附38例报告

      2011, 20(8):854-8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1

      摘要 (213) HTML (0) PDF 975.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肝内胆固醇结石并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男18例,女20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发热及黄疸,腹痛合并黄疸14例(36.8%),腹痛合并发热12例(31.5%),Charcot三联征9例(23.7%);术前B超肝内结石发现率为100%(38/38),CT 肝内结石发现率77.4%(24/31);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含再次胆探)及T管引流术25例次,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含内引流重建1例)5例次,肝叶切除术24例次;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等胸部并发症4例;6个月随访发现结石残留3例(7.9%),2例未引起临床症状予以观察随访,1例曾合并胆管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
      结论:术前结合B超及CT检查能明确肝内胆固醇结石部位及其合并症诊断;手术是治疗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手段;合理应用肝叶切除术、胆道镜等技术可获得低残石率。

    • 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附38例报告

      2011, 20(8):854-8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2

      摘要 (486) HTML (0) PDF 969.90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肝内胆固醇结石并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男18例,女20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发热及黄疸,腹痛合并黄疸14例(36.8%),腹痛合并发热12例(31.5%),Charcot三联征9例(23.7%);术前B超肝内结石发现率为100%(38/38),CT 肝内结石发现率77.4%(24/31);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含再次胆探)及T管引流术25例次,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含内引流重建1例)5例次,肝叶切除术24例次;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等胸部并发症4例;6个月随访发现结石残留3例(7.9%),2例未引起临床症状予以观察随访,1例曾合并胆管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
      结论:术前结合B超及CT检查能明确肝内胆固醇结石部位及其合并症诊断;手术是治疗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手段;合理应用肝叶切除术、胆道镜等技术可获得低残石率。

    • 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55例

      2011, 20(8):857-8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3

      摘要 (501) HTML (0) PDF 981.89 K (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胆囊切除加Y型胃肠短路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55例胆囊结石合并T2DM分别采用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Roux-en-Y型胃肠短路术,随访1年,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术后1年糖尿病转归情况。
      结果:胆囊结石55例全部治愈。I,II组患者术后BMI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全组患者从术后1个月开始空腹血糖水平即出现持续而稳定下降的趋势(P<0.05);伴随着术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功能指数的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亦出现明显下降(P<0.05)。
      结论:胆囊切除术联合Roux-en-Y型胃肠短路术除可治愈胆囊结石外,对2型糖尿病也具较好的疗效。

    • 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55例

      2011, 20(8):857-8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4

      摘要 (280) HTML (0) PDF 987.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胆囊切除加Y型胃肠短路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55例胆囊结石合并T2DM分别采用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Roux-en-Y型胃肠短路术,随访1年,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术后1年糖尿病转归情况。
      结果:胆囊结石55例全部治愈。I,II组患者术后BMI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全组患者从术后1个月开始空腹血糖水平即出现持续而稳定下降的趋势(P<0.05);伴随着术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功能指数的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亦出现明显下降(P<0.05)。
      结论:胆囊切除术联合Roux-en-Y型胃肠短路术除可治愈胆囊结石外,对2型糖尿病也具较好的疗效。

    • 29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

      2011, 20(8):861-8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5

      摘要 (163) HTML (0) PDF 972.00 Byte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对近17年间湘雅医院收治的29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9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腹部包块(25/29)。B超和CT为最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分别为100%(29/29)和96.5%(28/29)。其中良性占65.5%(19/29),恶性占34.5%(10/29)。手术切除率为100%。
      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B超及CT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包膜不完整和浸润性生长者可确诊为恶性,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疗效优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 29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

      2011, 20(8):861-8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6

      摘要 (335) HTML (0) PDF 967.31 K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对近17年间湘雅医院收治的29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9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腹部包块(25/29)。B超和CT为最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分别为100%(29/29)和96.5%(28/29)。其中良性占65.5%(19/29),恶性占34.5%(10/29)。手术切除率为100%。
      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B超及CT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包膜不完整和浸润性生长者可确诊为恶性,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疗效优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 >专题笔谈
    • 胆囊结石患者该如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

      2011, 20(8):864-8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7

      摘要 (475) HTML (0) PDF 1010.64 K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保留胆囊手术的利弊分歧广泛存在。笔者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形态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提出权衡保胆利弊和判断是否适于保胆手术的量化评价标准。评分分级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保胆手术的绝对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切胆与保胆的平衡点、相对禁忌证及绝对禁忌证,以供读者参考讨论。

    • 胆囊结石患者该如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

      2011, 20(8):864-8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8

      摘要 (235) HTML (0) PDF 1017.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保留胆囊手术的利弊分歧广泛存在。笔者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形态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提出权衡保胆利弊和判断是否适于保胆手术的量化评价标准。评分分级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保胆手术的绝对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切胆与保胆的平衡点、相对禁忌证及绝对禁忌证,以供读者参考讨论。

    • >文献综述
    • 恶性胆道肿瘤早期诊断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1, 20(8):869-8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39

      摘要 (291) HTML (0) PDF 984.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恶性胆道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恶性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是肝胆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肿瘤标记物、细胞学、放射学等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等进行综述,旨在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积极作用。

    • 恶性胆道肿瘤早期诊断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1, 20(8):869-8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0

      摘要 (339) HTML (0) PDF 979.47 K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恶性胆道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恶性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是肝胆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肿瘤标记物、细胞学、放射学等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等进行综述,旨在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积极作用。

    • 曲妥珠单抗治疗胃癌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1, 20(8):873-8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1

      摘要 (362) HTML (0) PDF 984.63 K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笔者就曲妥珠单抗(transtuzumab)在胃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Her2/neu在胃癌中的表达,transtuzumab与Her2/neu的关系及其的作用的基础和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 曲妥珠单抗治疗胃癌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1, 20(8):873-8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2

      摘要 (184) HTML (0) PDF 99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笔者就曲妥珠单抗(transtuzumab)在胃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Her2/neu在胃癌中的表达,transtuzumab与Her2/neu的关系及其的作用的基础和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 >简要论著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1, 20(8):877-87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3

      摘要 (382) HTML (0) PDF 971.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PALC)对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近2年期间行TSPALC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SPALC组),并将同期施行LC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LC组)。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即刻,术后1 ,3,5 d抽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腹部未见明显瘢痕。手术前1 d,术后即刻,术后l ,3 ,5 d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TSPALC术与传统LC术应激反应同样轻,创伤小,而且具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的优点。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1, 20(8):877-87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4

      摘要 (535) HTML (0) PDF 966.38 K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PALC)对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近2年期间行TSPALC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SPALC组),并将同期施行LC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LC组)。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即刻,术后1 ,3,5 d抽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腹部未见明显瘢痕。手术前1 d,术后即刻,术后l ,3 ,5 d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TSPALC术与传统LC术应激反应同样轻,创伤小,而且具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的优点。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2011, 20(8):880-8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5

      摘要 (606) HTML (0) PDF 966.90 K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行LC的40例临床资料,以单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作为对照组;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3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肝功能Child标准分级分为两组:Child A组18例,Child B组12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采用标准三孔法完成。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及LC术后第1,3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e),并计算尿素氮/肌酐(BUN/Cre)值等项目。
      结果: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LC术后第1,3天TP和TBA均有明显下降,ALT,AST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术后第1天和Child B组变化最为明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LC术后第1,3天BUN及BUN/Cre值均有明显下降,Cr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术后第1天和Child B组变化最为明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与肝功能Child A,B级的肝硬化患者LC术后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以Child B级损害更加明显。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2011, 20(8):880-8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6

      摘要 (290) HTML (0) PDF 971.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行LC的40例临床资料,以单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作为对照组;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3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肝功能Child标准分级分为两组:Child A组18例,Child B组12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采用标准三孔法完成。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及LC术后第1,3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e),并计算尿素氮/肌酐(BUN/Cre)值等项目。
      结果: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LC术后第1,3天TP和TBA均有明显下降,ALT,AST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术后第1天和Child B组变化最为明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LC术后第1,3天BUN及BUN/Cre值均有明显下降,Cr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术后第1天和Child B组变化最为明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与肝功能Child A,B级的肝硬化患者LC术后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以Child B级损害更加明显。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

      2011, 20(8):883-88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7

      摘要 (254) HTML (0) PDF 753.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5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59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3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7例(10.43%)中转开腹手术。LC手术时间40~230 min,平均118.5 min,术中出血15~250 mL,平均110.6 mL,术后24~36 h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术后2~4 d拔除。住院时间4~10 d,平均6.2 d。251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痛、黄疸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

      2011, 20(8):883-88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8

      摘要 (655) HTML (0) PDF 749.73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5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59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3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7例(10.43%)中转开腹手术。LC手术时间40~230 min,平均118.5 min,术中出血15~250 mL,平均110.6 mL,术后24~36 h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术后2~4 d拔除。住院时间4~10 d,平均6.2 d。251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痛、黄疸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缺点比较

      2011, 20(8):885-8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49

      摘要 (579) HTML (0) PDF 962.10 K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对比其与三孔法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LC 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法50例,三孔法57例,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并发症、伤口瘢痕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LC。与三孔法组比较,单孔法术后疼痛轻、伤口外观无碍及患者满意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时间和进食时间单孔法组稍短于三孔法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几乎相同。
      结论:与三孔法LC相比,单孔法同样安全、可靠,具有术后痛苦更少、恢复更快,美学效果明显以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 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缺点比较

      2011, 20(8):885-8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0

      摘要 (371) HTML (0) PDF 966.00 Byte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对比其与三孔法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LC 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法50例,三孔法57例,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并发症、伤口瘢痕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LC。与三孔法组比较,单孔法术后疼痛轻、伤口外观无碍及患者满意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时间和进食时间单孔法组稍短于三孔法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几乎相同。
      结论:与三孔法LC相比,单孔法同样安全、可靠,具有术后痛苦更少、恢复更快,美学效果明显以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 >临床报道
    •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11, 20(8):888-8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1

      摘要 (249) HTML (0) PDF 1.36 K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60例胆囊良性疾病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脐部上缘15~20 mm弧形切口,在切口深部腹直肌前鞘表面游离出1个三角形的区域,建立3个通道并形成倒“三角形”,将腹腔镜与器械分别置入,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用10 mm钛夹夹闭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钩顺行切除胆囊,将胆囊从脐切口取出。
      结果:60例单切口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胆管损伤,无中转开腹及加孔手术。初期30例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0.5 min;后期30例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0.3 min。术后8~16 h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1.5~3 d,平均2 d,60例随访1~12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胆道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

    •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11, 20(8):888-8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2

      摘要 (637) HTML (0) PDF 1.36 M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60例胆囊良性疾病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脐部上缘15~20 mm弧形切口,在切口深部腹直肌前鞘表面游离出1个三角形的区域,建立3个通道并形成倒“三角形”,将腹腔镜与器械分别置入,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用10 mm钛夹夹闭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钩顺行切除胆囊,将胆囊从脐切口取出。
      结果:60例单切口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胆管损伤,无中转开腹及加孔手术。初期30例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0.5 min;后期30例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0.3 min。术后8~16 h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1.5~3 d,平均2 d,60例随访1~12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胆道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

    • 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报告

      2011, 20(8):891-8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3

      摘要 (227) HTML (0) PDF 811.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单孔腹壁无疤痕LC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2例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6例。39例顺利完成单孔手术,3例改为2孔法LC,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4 d,切口瘢痕隐蔽,愈合好。 
      结论: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无需额外增加器械投入,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手术微创、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等目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报告

      2011, 20(8):891-8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4

      摘要 (610) HTML (0) PDF 807.53 K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单孔腹壁无疤痕LC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2例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6例。39例顺利完成单孔手术,3例改为2孔法LC,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4 d,切口瘢痕隐蔽,愈合好。 
      结论: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无需额外增加器械投入,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手术微创、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等目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2011, 20(8):893-8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5

      摘要 (607) HTML (0) PDF 741.55 K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或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的治疗对策。
      方法:对2 438例LC术中或术后发现的6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意外胆囊癌发现率为0.24%,其中3例中分化腺癌行同期或二期根治性切除,另3例高分化T1期腺癌未行再次手术;全组均于术后进行了辅助性化疗。术后随访期间6例均健在,5例生存时间均达1年以上,其中2例高分化T1期意外胆囊癌无瘤生存时间达5年以上。
      结论:根据意外胆囊癌不同病理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对策,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时间。

    •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2011, 20(8):893-8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6

      摘要 (413) HTML (0) PDF 744.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或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的治疗对策。
      方法:对2 438例LC术中或术后发现的6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意外胆囊癌发现率为0.24%,其中3例中分化腺癌行同期或二期根治性切除,另3例高分化T1期腺癌未行再次手术;全组均于术后进行了辅助性化疗。术后随访期间6例均健在,5例生存时间均达1年以上,其中2例高分化T1期意外胆囊癌无瘤生存时间达5年以上。
      结论:根据意外胆囊癌不同病理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对策,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时间。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1, 20(8):895-8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7

      摘要 (230) HTML (0) PDF 766.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人(≥6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中转开腹例数、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5例LC中,完成131例,成功率97.04%;中转开腹4例,中转开腹率2.96%。术后并发症5例(3.7%),包括胆瘘1例,皮下气肿1例,肺部感染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应该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细致操作、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1, 20(8):895-8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8

      摘要 (542) HTML (0) PDF 761.42 K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人(≥6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中转开腹例数、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5例LC中,完成131例,成功率97.04%;中转开腹4例,中转开腹率2.96%。术后并发症5例(3.7%),包括胆瘘1例,皮下气肿1例,肺部感染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应该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细致操作、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2011, 20(8):897-8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59

      摘要 (432) HTML (0) PDF 749.62 K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71例患者,其中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68例(包括术后发现残石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术3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HTCD)3例。手术时间30~252 min。术中失血50~142 mL。术后发生胆瘘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上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2011, 20(8):897-8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0

      摘要 (166) HTML (0) PDF 754.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71例患者,其中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68例(包括术后发现残石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术3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HTCD)3例。手术时间30~252 min。术中失血50~142 mL。术后发生胆瘘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上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报道
    • 64例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回顾性分析

      2011, 20(8):899-9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1

      摘要 (133) HTML (0) PDF 972.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方式。
      方法:对2年间再次手术治疗的64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4例患者中因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再次手术62例,因存在胆肠吻合口狭窄梗阻而再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21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21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肝叶切除,14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5例未更改前次手术的胆总管空肠吻合而只行取石治疗,2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U管引流纠正吻合口狭窄,1例只行胆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扩张。全组64例患者中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随访2年后,行肝叶切除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只行取石治疗者(χ2=10.115,P=0.018),而肝门部胆肠吻合与胆总管空肠吻合组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624)。
      结论:病灶的残留和不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导致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病变肝叶的切除和合理的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可降低胆道良性疾病再手术率。

    • 64例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回顾性分析

      2011, 20(8):899-9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2

      摘要 (372) HTML (0) PDF 967.41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方式。
      方法:对2年间再次手术治疗的64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4例患者中因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再次手术62例,因存在胆肠吻合口狭窄梗阻而再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21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21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肝叶切除,14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5例未更改前次手术的胆总管空肠吻合而只行取石治疗,2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U管引流纠正吻合口狭窄,1例只行胆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扩张。全组64例患者中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随访2年后,行肝叶切除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只行取石治疗者(χ2=10.115,P=0.018),而肝门部胆肠吻合与胆总管空肠吻合组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624)。
      结论:病灶的残留和不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导致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病变肝叶的切除和合理的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可降低胆道良性疾病再手术率。

    • >病案报告
    • 结肠同时性3原发腺癌1例

      2011, 20(8):9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3

      摘要 (309) HTML (0) PDF 785.38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结肠同时性3原发腺癌1例

      2011, 20(8):9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4

      摘要 (125) HTML (0) PDF 791.00 Byte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急性阑尾炎致门静脉炎合并Meckel憩室1例

      2011, 20(8):903-9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5

      摘要 (128) HTML (0) PDF 5.26 K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急性阑尾炎致门静脉炎合并Meckel憩室1例

      2011, 20(8):903-9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8.066

      摘要 (436) HTML (0) PDF 748.06 K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