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2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胆道外科专题研究
    • 肝胆管结石行肝段联合切除中的手术策略

      2012, 21(2):127-1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1

      摘要 (676) HTML (0) PDF 871.32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多肝段联合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3 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多肝段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式包括行右半肝切除 5 例,右后叶切除7 例,右后叶切除加肝左外叶切除2 例,肝Ⅷ段加尾状叶切除1 例,肝Ⅷ段加 左外叶切除3 例,肝Ⅶ,Ⅷ段次全切除加左外叶切除术2 例,右前叶切除5 例,肝Ⅳ,Ⅴ段切除2 例, 肝Ⅳ,Ⅴ,Ⅷ段次全切除5 例,左半肝切除19 例,左半肝加尾状叶切除4 例,肝Ⅳ段切除6 例,左 外叶切除32 例。附加手术包括胆肠吻合术22 例;所有患者行胆囊切除,胆道镜检查和/ 或取石, 术后胆总管T 管引流。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17 例(18.2%),其中胆瘘2 例(2.2%),膈下感染1 例(1.1%), 切口感染6 例(6.4%),肺部感染3 例(3.2%),胸腔积液6 例(6.4%),应激性溃疡2 例(2.2%),均 经治疗痊愈出院。术后发现残石9 例,经胆道镜取净结石5 例。全组随访89 例(95.7%)。3 例合 并胆管癌的患者死于胆管癌复发,3 例胆管结石复发。 结论:以多肝段联合切除为主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 三种术式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对比研究

      2012, 21(2):132-1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2

      摘要 (546) HTML (0) PDF 833.84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手术、小切口手术及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21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 腹腔镜胆囊切除(LC)+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69 例(腹腔镜组);行LC+ 小 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5 例(小切口组);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口取石术63 例(开腹组)。 对比3 组间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以 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上明显少于腹 腔镜组(均P<0.05)。 结论:LCBDE 及辅助小切口手术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与LCBDE 相比,小切 口手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气腹时间,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气腹及心肺功能较差的年老 患者。

    • 肝门胆管癌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2012, 21(2):136-1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3

      摘要 (492) HTML (0) PDF 841.12 K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滦医院24 年间收治的肝门胆管癌行切除术8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 例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 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 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 结果:与PN 组比较,EN 组肠功能恢复早、胆瘘发生率低、术后体温恢复快、平均住院费用低( 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 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的意义

      2012, 21(2):140-14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4

      摘要 (509) HTML (0) PDF 832.53 K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A50,CA125,CA242,CA19-9 及CEA 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择近2 年间住院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胆管癌患者90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胆道良性病变 患者91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术前血清中CA50,CA125, CA242,CA19-9 及CEA 的水平。分别计算两组血清中5 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50,CA242,CA19-9 及CEA 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1), 而观 察组血清CA125 水平与对照组血清CA125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l9-9 在肝 门胆管癌中阳性率最高(86.67%),次为CA242(63.33%)及CA50(60%);两组患者血清中 5 种标志物的阳性率比较,除CA125 外,各相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门 胆管癌的诊断,血清CA19-9 灵敏度最好(93.98%),而CEA 的特异度最好(94.60%)。 结论:联合检测CA50,CA242,CA19-9 和CEA 有助于肝门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疾病鉴别。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入路的研究

      2012, 21(2):144-1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5

      摘要 (571) HTML (0) PDF 1.44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 种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入路的适用范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12 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50 例胆囊良性疾病行LC 的临床 资料。 结果:15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三孔法46 例,二孔法54 例,经脐入路50 例,3 组患者的手术 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岀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均P>0.05);在术后疼痛、术后住 院天数方面,经脐入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3 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均无腹痛、黄疸、 胆瘘、岀血、腹壁切口疝等并发症。 结论:3 种手术入路均能安全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入路, 以手术安全为选择标准。

    • 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2012, 21(2):149-1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6

      摘要 (631) HTML (0) PDF 818.04 K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O2 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肝功能、动脉血气及对颈肩部疼痛的 影响。 方法:选择行择期LC 术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A,B,C 3 组,每组40 例。A 组气腹压力设置为 10 mmHg(1 mmHg=0.133 kPa),B 组为12 mmHg,C 组为14 mmHg。对比分析3 组手术前后 肝功能、血气指标及术后1~3 d 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术前3 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3 组间肝功能、血气指标 改变及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果显示,气腹压力越大, 术后肝功能(AST,ALT,TBIL 升高)和血气指标(PCO2 升高,pH,PO2 下降)变化越明显,且 术后颈、肩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 结论:气腹压力对LC 术后肝功能,动脉血气,颈,肩痛及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故术中应尽量降 低气腹压力。

    •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2012, 21(2):153-1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7

      摘要 (712) HTML (0) PDF 1.54 M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58 例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CBD 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58 例均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合并发热、呕吐症状。 CT(45 例)、超声(40 例)、MRCP(17 例)检查均显示胆管扩张;11 例MRCP 诊断为胰胆管 合流异常(PBM)。57 例成功进行术中胆道造影,影像和手术分型:Ⅰ型43 例,其中囊状35 例, 8 例表现为梭型或柱形;Ⅱ型2 例;Ⅳ型13 例;未发现Ⅲ型患者。58 例患儿术后病理显示CBD 囊 壁纤维组织增生,囊肿壁内衬上皮部分或全部脱落,40 例囊壁伴有炎症,39 例慢性胆囊炎。53 例 行一次性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5 例先行胆道外引流后二次肝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术后短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9 年,患儿无胆道梗阻、胆管炎、肠梗阻和胆道 肿瘤发生。 结论: 超声检查、术中造影、CT 和MRCP 均对儿童CBD 诊断有一定价值;MRCP 为CBD 合并 PBM 首选诊断方法;儿童CBD 的治疗应早期采用肝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

    • >基础研究
    • shRNA 介导的NGF-β下调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2, 21(2):158-1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8

      摘要 (403) HTML (0) PDF 1.48 M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hRNA 介导的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下调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体外增殖 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构建稳定转染NGF-β shRNA 的QBC939 细胞系,将细胞分为干扰组(转染NGF-β shRNA 组) 和对照组(转染空质粒组)。以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细胞转染效果;细胞增殖实验(CCK-8 实验) 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 结果:干扰组细胞较之对照组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S 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 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 结论:抑制NGF-β 能降低QBC939 细胞系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该作用与其阻滞细胞进入S 期, 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Survivin 抑制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2012, 21(2):164-1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09

      摘要 (430) HTML (0) PDF 983.59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urvivin 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方法:构建针对survivin 基因的siRNA 和对照siRNA,将QBC939 人胆管癌细胞分为3 组,分别 为siRNA-survivin 转染组,对照siRNA 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转染后,首先用Western blot 检测未 转染QBC939 细胞和QBC939/siRNA(-) 细胞及QBC939/siRNA(+) 细胞中survivin 的表达,验证干 扰效果,继而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激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 blot 检测以上3 种状态的QBC939 细 胞的凋亡情况,caspase-3 的活性和caspase-3,caspase-9 及procaspase-9 凋亡信号分子的表达。 结果:QBC939/siRNA(+) 细胞survivin 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的QBC939 细胞(P<0.05),而 QBC939/siRNA(-) 细胞survivin 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与未转染的QBC939 细胞比较, QBC939/siRNA(+) 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aspase-3 活性明显升高,caspase-3 和caspase-9 表达明 显上调, 而procaspase-9 表达降低( 均P<0.05); 上述指标在QBC939/siRNA(-) 细胞与未转染的 QBC939 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survivin 基因可能通过促进procaspase-9 的活化阻止caspase-3 和caspase-9 的激活,从而 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凋亡。

    • 套叠瓣在重建胆道中抗反流作用机制研究

      2012, 21(2):169-1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0

      摘要 (512) HTML (0) PDF 1.14 M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支肠袢套叠瓣成形在胆肠Roux-en-Y 吻合重建胆道术后的抗反流机制。 方法:20 只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胆总管结扎后, 实验组行胆囊空肠Rouxen- Y 吻合胆支肠袢套叠瓣成形胆道重建术,对照组仅行单纯胆囊空肠Roux-en-Y 吻合术。术后饲 养3 个月,测量两组胆道顺流压和逆流压,并在测压同时给予造影。 结果:胆道顺流压实验组为(5.91±1.46)cmH2O (1 cmH2O=0.098 kPa),对照组为(4.82±0.39)cm H2O;逆流压实验组为(14.32±1.67)cmH2O,对照组为(4.90±0.37)cmH2O。统计分析显示, 两组间顺流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逆流压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实 验组逆流压明显大于自身顺流压(P<0.01),而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 影结果显示,套叠瓣能阻止造影剂进入其上方胆支肠袢。 结论:胆肠Roux-en-Y 吻合重建胆道术后胆支肠袢套叠瓣通过增加Y 袢胆臂逆流压而发挥抗反流 作用。

    • GLP-2 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2012, 21(2):173-17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1

      摘要 (602) HTML (0) PDF 1.08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方法:72 只SD 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LP-2 治疗组。模型组和GLP-2 治疗组大鼠 行胆总管结扎,术后GLP-2 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GLP-2[250 μ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 相同方式注射等体积PBS。检测各组术后1,3,7 d 肠黏膜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的表达, 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状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和GLP-2 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黏膜PI3K 表达量在术后第3,7 天明显降 低(均P<0.05);GLP-2 治疗组PI3K 表达量虽有减少,但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肝脏和脾脏细菌移位率逐渐增加,第7 天达100%,肝脏和脾脏总的 细菌移位率分别为75.0% 和66.7%;GLP-2 治疗组两脏器细菌移位率增加缓慢,总的细菌移位率 分别为37.5% 和25.0%,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GLP-2 治疗组门静脉血中 内毒素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GLP-2 治疗组的内毒素含量在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 模型组(均P<0.05)。 结论:GLP-2 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肠 黏膜中PI3K 的表达,从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有关。

    • 急性胆道梗阻肝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2012, 21(2):178-1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2

      摘要 (681) HTML (0) PDF 2.28 M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胆道梗阻后肝脏损伤的变化。 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胆总管结扎)和对照组(假手术),观察术后不同时 间点动物的一般情况、黄疸、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对照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出现体质量降低、活动减少和明显的 黄疸,但3 d 后均有所改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升高, 3 d 达到高峰,之后缓慢降低;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迅速增加,1~2 d 达到高峰,3 d 后迅速下降; 碱性磷酸酶(ALP)于术后2 d 达到高峰,3 d 后逐渐下降;术后肝组织Metavir 评分逐渐增加,3 d 时开始出现明显胶原纤维增生。 结论:肝脏急性损伤期在急性胆道梗阻后1 周内期间2~3 d 进展达高峰,并出现纤维化。

    • Anti-TNF-α单克隆抗体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2012, 21(2):183-1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3

      摘要 (588) HTML (0) PDF 1.42 M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anti-TNF-α)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 作用。 方法:24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 行胆总管结扎), 治疗组( 行胆总管结扎+anti- TNF-α 治疗),假手术组。治疗组于胆总管结扎后第3 天开始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1 mg/ kg),连用5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7 d,分别检测各组大 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TNF-α 水平,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3 d 开始均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7 d 血清CK-MB,TNF-α 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 含量明显升高,SOD 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但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变不如模型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心肌纤维稀疏、变细、坏死,心肌 细胞浊肿,治疗组比模型组心肌损伤减轻。 结论:TNF-α 可能是急性梗阻性黄疸后大鼠心肌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anti-TNF-α 可以通过拮 抗TNF-α 而减轻急性梗阻性黄疸时大鼠的心肌损伤。

    • >临床研究
    • HBsAg 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2012, 21(2):188-1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4

      摘要 (532) HTML (0) PDF 871.79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HBsAg 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 年来采用胃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31 例的5 年系统 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再采用Cox 风险比 例模型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31 例患者中完成系统随访29 例,随访率93.5%。该29 例患者中,3 例生存无复发,另26 例均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全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2.4%,12.1%, HBsAg 阳性患者(14 例)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4%,18.7%,8.9%,而HBsAg 阴性患者(17 例) 分别为69.3%,27.9%,15.7%;HBsAg 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状态优于HBsAg 阳性患者(χ2=2.119, P=0.0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 阳性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BsAg 阴性患者的1.670 倍, 此外, 肝转移灶的大小、胃癌的手术类型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21, 95%CI=1.864-2.378;RR=2.296,95%CI=2.001-2.591)。 结论:HBsAg 是胃癌肝转移联合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实施此类手术时应考虑 HBsAg 的影响。

    • 胃食管反流病的腹腔镜外科治疗

      2012, 21(2):192-1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5

      摘要 (514) HTML (0) PDF 847.78 K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2011 年9 月对33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 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5 例(Toupet 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 胃底折叠术25 例(Nissen 式3 例,Toupet 式22 例),腹腔镜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 例。 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5 min。术后平均住院6 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 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 个月,32 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 例明显好转。 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 治疗方法。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与效果

      2012, 21(2):196-1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6

      摘要 (531) HTML (0) PDF 857.94 K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选择。 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 年1 月—2008 年1 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腹股 沟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162 例(178 侧)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 率及远期慢性疼痛等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 发症病例。下床活动时间、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 TAPP 组的手术时间,复发疝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TEP 组(均P<0.05),TEP 组肛门排气时间 短于TAPP(P<0.05)。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性好,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具体的要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者 本人的手术技能而定,不能盲目采取统一手术方式。

    • >文献综述
    • 意外胆囊癌的外科诊治

      2012, 21(2):200-2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7

      摘要 (514) HTML (0) PDF 1.20 M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意外胆囊癌(IGBC)在外科进一步治疗时面临诸多问题与争议。笔者就其外科诊治方面的某些问题进行综述。主要包括IGBC 的术前、术中诊断,不同T 分期的IGBC 手术方式及其预后,以及 IGBC 的补救性手术策略。

    • mTOR 信号通路和肿瘤治疗

      2012, 21(2):204-2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8

      摘要 (539) HTML (0) PDF 859.16 K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PI3K 蛋白激酶类家族的mTOR 作为信号传导分子,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许多生理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笔者就其信号通路的构成以及其上、下游信号的特点作一概述,并 初步阐明mTOR 信号通路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 丛生蛋白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2, 21(2):209-2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19

      摘要 (448) HTML (0) PDF 829.96 K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归纳丛生蛋白(CLU)与上皮间质转化(EMT),NF-κB 和其他调控因子的关系,说明CLU 与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关系,并总结CLU 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复发和治疗的影响, 笔者就此等问题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 和尿酸在鉴别诊断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疾病中的意义

      2012, 21(2):213-2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0

      摘要 (496) HTML (0) PDF 1.13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 CA19-9,CEA 及肝肾功能各生化指标在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对于鉴别诊断胆管癌和胆道良性病和在术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生化比色法测定并分析5 年间采集的胆管癌48 例、胆道良性病32 例及正常人31 例血清中CA19-9,CEA 和肝肾功能各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胆管癌组和胆道良性病组CA19-9,TBIL,DBIL,AST 及ALT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 ,而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1),肌酐水平在3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血清中CA19-9 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胆道病组(P<0.05),而CEA 在胆管癌组与胆道良性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血清 CA19-9 的敏感性最高达75% ( 36/48 )。胆管癌组内,CA19-9 与TBIL 均呈低度正相关性( r=0.351,P=0.014),与DBIL 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r=0.33,P=0.022)。结论: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联合测定CA19-9,CEA,尿酸对胆管癌及胆道良性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损伤性胆总管狭窄胆管胶原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2012, 21(2):216-2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1

      摘要 (347) HTML (0) PDF 807.58 K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损伤性胆管狭窄胶原含量变化及其对手术时机的指导。方法:健康实验兔36 只,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27),实验组分成A,B,C 3 个亚组。对照组:在胆总管汇入十二指肠的入口上1 cm 处切取一段后,随即行胆管断端吻合术。实验A 组:一期手术同样在胆总管汇入十二指肠的入口上1 cm 处造成不完全性胆管梗阻,15 d 后行二期手术,切取狭窄段胆管组织后行胆管断端吻合修复术。实验B 组:一期手术同A 组,1 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实验C 组:一期手术同A 组,3 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动物在胆管吻合修复术1 个月后处死,并切取吻合口部位上下1 cm 的胆管。将胆总管组织修复前后胶原含量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管损伤性狭窄后胆管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狭窄修复后,实验组胆管组织胶原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且梗阻时间越长胶原含量越高。结论:胆管梗阻时间越长,其炎症与组织增生越重,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也越大。提示临床对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宜尽早行胆管修复术。

    • 不同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2012, 21(2):219-2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2

      摘要 (725) HTML (0) PDF 828.49 K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优缺点及选择。 方法:回顾分析40 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18 例经开腹手 术置入,经PTCD 置入5 例,经ERCP 置入17 例。 结果:患者均完成胆道内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第3 天下降约80 μmol/L; 谷 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也在术后第3 天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主要并发症有胆道出血3 例, 胆管炎8 例, 多器官衰竭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经非手术治 疗后大多数恢复。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8 周, 平均生存(33.79±36.83) 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1 例, 病死率为2.5%。 结论:胆道内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ERCP 置入及经PTCD 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 的胆管梗阻, 改善肝功能但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临床报道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防治

      2012, 21(2):223-2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3

      摘要 (439) HTML (0) PDF 1.01 M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9 例LC 术所致的胆道损伤:3 例胆总管完全或不完全性横断伤,3 例肝总管部分缺损, 2 例胆总管灼伤,1 例钛夹夹闭胆总管。 结果:9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结论:LC 中致胆道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通过预防和及时处理, 可以减轻和减少其发生。

    • 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

      2012, 21(2):225-2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4

      摘要 (392) HTML (0) PDF 827.27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第3 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方法:对32 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1 例手术获成功,1 例因肝外胆道炎症粘连, 局部解剖不清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为 (115.0±20.5)min;术后并发胆瘘1 例,腹腔感染1 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7 例胆道残 余结石患者经1~2 次胆道镜+EMS 取净;平均住院时间为(9.5±2.1)d;经6~24 个月随访,均 情况良好。 结论: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110 例临床探讨

      2012, 21(2):228-2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5

      摘要 (492) HTML (0) PDF 1.01 M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 年间110 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108 例,成功率98.2%;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2 例,中转率1.8%。手术时间40~90 min。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3 d 出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 例,并发症占0.9%。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108 例患者中,随访97 例,失访11 例;随访率89.8%。每半年随访1 次,随访 1~4 年;4 年结石复发率为3.09%。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并且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胆囊结石微创治疗方法。

    • 膀胱造瘘穿刺针结合气囊导尿管在经皮胆囊造瘘术中的应用

      2012, 21(2):230-2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6

      摘要 (424) HTML (0) PDF 787.17 K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穿刺针结合气囊导尿管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胆囊造瘘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 年收治的42 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42 例不能进行急诊 胆囊切除术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气囊导尿管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在胆囊内 放置直径为16 F 气囊导尿管引流胆汁和结石,观察胆囊造瘘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白细胞计 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42 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膀胱穿刺针和气囊导尿管经皮胆囊造瘘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 术后1~2 d 临床症状、体征缓解。6 例患者获得终末性治疗,4 例术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5 例胆 囊小结石通过窦道行胆道镜取石,27 例胆囊结石直径超过窦道直径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并结合胆 道镜取石。 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气囊导尿管经皮胆囊造瘘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胆囊造瘘方法, 对于高危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能缓解症状,且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取石通道。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6 例疗效观察

      2012, 21(2):233-2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7

      摘要 (437) HTML (0) PDF 985.66 K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 年来46 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和谷丙转氨酶逐渐下降,其中总胆红素在第5 天降至正常范围,其他指标在第7 天降至正常范围。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有9 例,其中肺部感染1 例(2.17%),切口感染5 例(10.86%),膈下感染1 例(2.17%),胆瘘2 例(4.35%),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与胆汁淤积相关的生化指标,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012, 21(2):235-2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8

      摘要 (455) HTML (0) PDF 802.01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3 年间施行PTGD 的11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107 例经PTGD 均成功,引流脓性或黄色胆汁30~450 mL/d。3 例穿刺失败急症行胆 囊切除术,术中2 例证实出现胆瘘,术后并发胆道出血1 例;85 例于拨管后2~3 个月行择期胆囊 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组无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PTGD 不但可以避免急症手术带来的风险,而且能迅速缓解症状,减轻胆道压力,为后期 治疗提供治疗时机,且该方法操作简单、穿刺引流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改良Kugel 补片修补腹股沟疝106 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2, 21(2):238-2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29

      摘要 (482) HTML (0) PDF 807.80 K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式Kugel 补片法前、后入路行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操作体会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9 月—2010 年6 月采用改良式 Kugel 补片前、后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 沟疝106 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局部麻醉30 例, 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76 例。前入路42 例,后入 路64 例。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12) min,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3±1.5)d。手术后随访 1~12 个月, 无复发。 结论:采用改良式 Kugel 补片前后入路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并且开放式后入路较前入路方法更优。该手术方法较腹腔镜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 入术及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更具有推广意义。

    • 折刀位在腹腔镜Miles 术中的应用

      2012, 21(2):241-2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30

      摘要 (409) HTML (0) PDF 700.28 K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折刀位与腹腔镜联合应用于Miles 术的安全性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7 月—2011 年1 月实施的腹腔镜直肠癌Miles 术19 例,手术先采用折刀位, 完成会阴部手术,再行采用平卧位,完成腹腔内手术。 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6±0.4)h,术中出血量(86.4±29.1)mL, 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6±8.7) h,术后住院天数(6.2±2.1) d。19 例患者随访至今,生活质量良好, 无复发转移。 结论:腹腔镜Miles 术中应用折刀位安全可行,具有优势。

    • >病案报告
    • 原发性肝癌头皮转移1 例

      2012, 21(2):243-2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31

      摘要 (392) HTML (0) PDF 1.35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胃十二指肠结核穿孔并腹膜后脓肿1 例

      2012, 21(2):245-2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32

      摘要 (308) HTML (0) PDF 997.24 K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胃癌术后发现孤立性髂动脉瘤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 例

      2012, 21(2):246-2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33

      摘要 (395) HTML (0) PDF 929.32 K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介入球囊封堵结合手术切除腹股沟巨大假性动脉瘤1 例

      2012, 21(2):2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2.034

      摘要 (513) HTML (0) PDF 951.95 K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