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12, 21(3):249-2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区域动脉灌注(RAI)序贯治疗的可行性及药物组合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45 例采用早期RAI 治疗SAP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均使用的药物包括:⑴ 肝素生理盐水(25 U/mL,并以其作为作溶剂);⑵ 5-FU(第1 周, 250 mg/12 h,共7 d);⑶ 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0.4 mg/24 h 善宁或6 mg 生长抑素,共2 周左右); ⑷ 抗生素(12 例继发感染者持续使用;23 例无继发感染者预防性使用2 周)。选择使用的药物包括: ⑴ 乌司他丁灌注(5 例合并MODS 者,10~20 万U/12 h,共7 d);⑵ 前列腺素E1(4 例微循环 障碍者,10 μg/12 h)。全组2 例死亡,其余43 例治愈。 结论:RAI 治疗SAP 有效可行,灌注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及配伍。
2012, 21(3):253-2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2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7 例SAP 且有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观察组,29 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 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置管引流,对照组给予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IL-8 及C 反应蛋白(CRP)等急性炎症指标,并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术后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观察组引流后第3,7 天TNF-α,IL-6 及CRP 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均P<0.05), 而血清IL-8 引流后第7 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 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均P<0.01);观察组MODS 发生率(13.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6%)(P<0.01)。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SAP,能明显减轻早期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MODS 的发生率。
2012, 21(3):257-2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3
摘要: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局部并发症的临 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行B 超引导下PCD 治疗SAP 局部并发症的42 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液体积聚14 例,无菌性胰腺坏死12 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 例,包裹性坏 死感染1 例,胰腺脓肿4 例,胰腺假性囊肿2 例。并检查穿刺液是否伴感染,观察引流后临床症状、 引流效果和影像学的改变。 结果:42 例中,14 例急性液体积聚均治愈(100%),但有2 例发生胰周感染,1 例出现肠外瘘, 无死亡;无菌性胰腺坏死12 例中治愈9 例(75.0%),3 例发生胰腺感染并手术,死亡1 例;感 染性胰腺坏死9 例中治愈2 例(22.2%),4 例引流效果差而手术,死亡2 例,3 例放弃治疗;包 裹性坏死感染1 例PCD 后囊内出血急诊手术后死亡;4 例胰腺脓肿治愈1 例(25.0%),3 例中转 手术,无死亡。2 例胰腺假性囊肿分别于第1,2 个月后治愈拔管。 结论:B 超引导下PCD 便捷安全,在治疗SAP 不同局部并发症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部分SAP 局部并发症,B 超引导下PCD 可避免传统外科干预。
2012, 21(3):262-2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4
摘要: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期的变化。 方法:将南开医院收治的42例SAP患者(SAP组)及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SAP组入院后于1,4,7,14,21 d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 T淋巴细胞内ATP值,对照组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做相同的检测。之后根据SAP组是否进入感染期分为感染组(18例)和非感染组(24例)。分析和比较3组ATP含量的变化,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P含量变化对判断SAP继发感染的价值。 结果:对照组CD4+ T淋巴细胞ATP含量保持稳定。两个SAP组的ATP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入院后第1,4天两组的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两组ATP含量明显降低,均于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其中感染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非感染组(P<0.05),随后两组ATP含量开始回升,第21天非感染组ATP含量已基本接近对照组,但感染组仍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当CD4+ T细胞内ATP值降低(<151.55 ng/mL)时,SAP继发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ATP含量的降低对判断SAP继发感染的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05。 结论:CD4+ 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可较准确地反映SAP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2012, 21(3):267-2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5
摘要:目的:观察氯化钆(GdCl3)预处理对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肿瘤抑制因子CYLD及NF-κB的影响,探讨CYLD在ANP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NP组,GdCl3预处理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GdCl3预处理组在造模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GdCl3(10 mg/kg)。术后6 h处死各组动物,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A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Ms中NF-κB及CYLD活性水平。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变化,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ANP组和GdCl3预处理组肺组织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但GdCl3预处理组病变程度轻与ANP组;ANP组肺组织的MPO活性,以及BALF的TNF-α,IL-1β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对照组,ANP组,GdCl3预处理组AMs核蛋白NF-κB的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8±0.06及0.11±0.04,3组AMs的CYLD的表达量分别为0.32±0.09,0.15±0.05和0.27±0.07。ANP组,GdCl3预处理组AMs中NF-κB与CYLD的表达活性均呈负相关(r=-0.708,r=-0.571,均P<0.05)。 结论:ANP肺损伤中存在CYLD低表达和NF-κB活化,GdCl3预处理能通过增加CYLD表达,减少NF-κB活化,进而减轻肺损伤。
2012, 21(3):272-2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6
摘要:目的:探讨四氢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NP模型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PDTC预处理组在造模前l h腹腔注射PDTC(30 mg/kg)。术后6 h处死动物,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AM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定AMs中NF-κB和CYLD活性水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同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 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ANP组和PDTC预处理组肺组织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但PDTC预处理组病变程度轻与ANP组;ANP组肺组织的MPO活性,以及BALF的TNF-α,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PDTC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升高被明显抑制,与AN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凋亡率分别为(3.47±1.45)%,(1.16±0.31)%,(1.80±0.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AMs中的NF-κB在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分别呈弱阳性、强阳性、中等阳性表达;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的NF-κ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8±0.06,0.13±0.0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YLD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09,0.15±0.05,0.26±0.08,假手术组与A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DTC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中NF-κB与CYLD的表达活性均呈负相关(r=-0.708,r=-0.481,均P<0.05)。 结论: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诱导AN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并增强NF-κB负性调控因子CYLD的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2012, 21(3):277-2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7
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病变程度、腺泡细胞功能以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雄性PI3Kγ基因敲除(KO)小鼠各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AP组,采用腹腔内注射蛙皮素诱导在体AP模型,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和体积给予生理盐水;另取两种动物各8只,行胰腺腺泡细胞体外分离,用胆囊收缩素(CCK-8)刺激作为离体AP模型,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胰蛋白酶活性和腺泡细胞淀粉酶释放率。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及腺泡细胞中HSP70蛋白的表达。 结果:病理学观察,两种小鼠的对照组胰腺未见异常,而AP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坏死,经定量分析,KO小鼠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数量和空泡数量明显少于WT小鼠(均P<0.05);两对照组间胰腺组织胰蛋白酶活性和体外腺泡细胞胰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AP组(在体、离体)KO小鼠胰腺组织及腺泡的胰蛋白酶活性均低于WT小鼠(均P<0.05)。两种小鼠间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腺泡细胞淀粉酶释放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P组(在体、离体)小鼠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HSP70表达均增加,且KO小鼠表达量明显大于WT小鼠(均P<0.05)。 结论:AP时,PI3Kγ可能通过下调HSP70表达水平和增强胰蛋白酶原活化促进腺泡细胞坏死,而对淀粉酶的分泌过程无明显影响。
2012, 21(3):283-2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8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组),姜黄素预处理+SAP组(姜黄素预处理组)。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作SAP模型,分别于术后3,6,12 h测各组腹水量和以下各项观察指标:血清淀粉酶(AMY),IL-6,TNF-α水水平;胰腺的病理学损伤和评分和胰腺组织NF-κB p65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的腹水量、血清AMY,IL-6,TNF-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1),但姜黄素预处理组的以上各项指标的升高程度均不如SAP组明显,特别是在6 h和12 h时间点,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假手术组外,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均呈典型SAP病理改变,但姜黄素预处理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SAP组为轻,且姜黄素预处理组Schmidt评分在6 h和12 h时间点明显低于SAP组(均P<0.05);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NF-κB p65和TLR4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但姜黄素预处理组两者的表达低于SAP组。 结论:姜黄素对SAP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NF-κB及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胰腺炎症,从而减轻SAP的病理损伤。
2012, 21(3):290-2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09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对家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浆TNF-α,IL-6,IL-10的影响。 方法:24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组,SAP+LMWH静脉输注组(IV组),SAP+LMWH LAI组(LAI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注射诱导SAP模型,造模30 min后,2个治疗组分别以静脉输注和LAI的方式给予LMWH(300 IU/kg),分别在术后0.5,3,6,12 h检测各组家兔静脉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 结果:假手术组术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呈缓慢升高,其余各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均在术后0.5~6 h内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后逐渐降低,其中IV组和LAI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在各时点均低于SAP组(P<0.05或P<0.01),且LAI组两者降低程度大于IV组(P<0.05或P<0.01);假手术组术后IL-10水平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SAP组IL-10水平在术后6 h各时点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V组和LAI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AI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IV组(P<0.0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为轻重不同的SAP特征性病理表现,以SAP组最重,IV组次之,LAI组最轻。 结论:LMWH能降低SAP家兔TNF-α和IL-6的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对SAP具有治疗作用,且LAI优于静脉给药。
2012, 21(3):295-2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0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 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组,SAP+甘草甜素治疗组(治疗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比较各组术后的生存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淀粉酶及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观察时间内无死亡,SAP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8.50±17.82)h和(41.50±17.59)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升高程度均明显低于SAP组(均P<0.05);除假手术组外,SAP组和治疗组胰腺组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SAP病理改变,但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较轻,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也明显低于SAP组(均P<0.05)。 结论:甘草甜素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疗效。
陈述|黄伍奎|肖开提·依不拉音|朱功兵|杨新文|帕尔哈提·拜合提
2012, 21(3):300-3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1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注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并发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溶液造模,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10 min尾静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 mg/kg)。48 h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心肌组织磷脂酶A2(PLA2)、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活性、CTnI水平和心肌组织PLA2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治疗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对照组心肌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心肌组织可见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心肌断裂、出血,治疗组心肌间质可见少量炎性浸润。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大鼠ANP及其并发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2012, 21(3):304-3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2
摘要: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对胰腺癌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生存素(survivin)的抑制作用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pGCSIL-PUR和pGCSIL-NEO分别构建针对XIAP和survivin的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1,经嘌呤霉素和新霉素筛选并扩大培养得到稳定转染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内XIAP和survivin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caspase-3/7活性测定和DA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筛选XIAP和survivin的有效干扰靶点后,获得XIAP和survivin表达稳定抑制的SW1990和Panc-1细胞株。MTT检测显示稳定抑制XIAP或survivin后,两种胰腺癌细胞增殖均明显减弱,且两者联合抑制后作用增强;虽然抑制XIAP或survivin后对两种胰腺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增加其对化疗药物(5-FU,吉西他滨)的敏感性,且两者联合抑制后作用明显增强。 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靶向XIAP和survivin的RNAi可有效抑制XIAP和survivin的表达,降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2012, 21(3):312-3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3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RNA芯片技术比较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miRNA表达差异;挑选其中两个差异表达的miRNA运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15个,表达下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11个;qRT-PCR检测8例胰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miR-10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43±0.0222和0.0287±0.0129;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62±0.1117和0.0240±0.0137(均P<0.05),与miRNA芯片结果相符合。结论:miRNA芯片筛选出的26种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各自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2, 21(3):317-3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4
摘要:目的:观察survivin特异性RNAi载体对胰腺癌PANC-1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U6启动子驱动的survivin特异性RNAi质粒载体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PANC-1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转染survivin特异性RNAi载体24 h和48 h后,PANC-1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2.67±3.51)%和(75.33±3.06)%,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8.00±3.61)%和(76.67±4.7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以U6为启动子的survivin的RNAi载体,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survivin的表达。
2012, 21(3):322-3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5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DNMT1和DNMT3b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p16,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方法:将胰腺癌BxPC-3细胞分为5组:DNMT1干扰组(转染DNMT1-siRNA),DNMT3b干扰组(转染DNMT3b-siRNA),双重干扰组(转染DNMT1+DNMT3b-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和空白对照组(转染脂质体)。转染48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DNMT1和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p16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干扰组目的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DNMT1干扰组和双重干扰组p16基因甲基化阴性,RASSF1A基因部分甲基化;DNMT3b干扰组p16基因部分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 结论:DNMT1单干扰对胰腺癌BxPC-3细胞p16和RASSF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优于DNMT3b单干扰,DNMT1和DNMT3b双重干扰无明显的协同效应;提示DNMT1是胰腺癌去甲基化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2012, 21(3):327-3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方式对胰管-空肠Roux-en-Y术后胰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1年6月因慢性胰腺炎主胰管扩张行胰管-空肠Roux-en-Y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依胰肠吻合口的处理方法分为Prolene线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 结果:连续缝合组25例未出现胰瘘,间断缝合组22例4例发生胰瘘,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5年,46例腹痛完全缓解。 结论:胰管-空肠Roux-en-Y术中间断缝合容易发生胰瘘,Prolene线连续缝合能降低胰瘘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行。
2012, 21(3):330-3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7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2010年12月442例P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不同年代和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分组:1998年12月以前采用单纯胰-肠套入吻合(32例)为A组;此后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305例)为B组;套入加捆绑式吻合(105例)为C组。分析各组手术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 结果: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9%,总病死率为2.3%。3组间比较,B,C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1),但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分别为43.8%,6.6%,6.7% (其中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8.1%,3.6%,2.9%);间接相关并发症分别为59.4%,17.0%,19.0%;病死率分别为21.9%,0.7%,1.0%。 结论:胰瘘的发生与采用何种胰肠吻合方式有关;熟练的手术技巧、仔细严密的吻合以及加强术前术后防范措施是降低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2012, 21(3):335-3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8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年余诊治的72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84.72%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80.56%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糖(IRI/G)比值>0.3。术前定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腹部超声78.13%,CT(平扫或增强)60.97%,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100%,MRI 37.50%,内镜超声(EUS)72.73%,选择性动脉造影(DSA)28.57%。术中超声联合扪诊诊断阳性率92.31%。肿瘤最大直径≤2 cm者占88.75%。37.5%的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7.50%位于胰体部,35.0%位于胰尾部。81.58%的病例可行胰岛素瘤局部剜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65例(90.28%)为功能性胰岛素瘤,7例(9.72%))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4例(5.56%)为多发性肿瘤, 2例(2.78%)恶性倾向,1例(1.39%)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 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应联合应用超声,CT,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MRI,内镜超声和DSA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超声联合扪诊是简单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肿瘤的局部剜除术是多数胰岛素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
2012, 21(3):340-3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19
摘要: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进行外科手术的43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主要症状为上腹痛,部分伴腰背痛。全组均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34例(其中同时切除胰体尾2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5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脾切除1例,探查发现恶变无法切除1例。随访5个月至6年;43例患者中23例腹痛症状完全缓解,18例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对胰管结石的手术应制定个体化方案。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胰管结石的主要术式,其他可根据情况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等术式。
2012, 21(3):345-3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0
摘要: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肿瘤,由于其生长缓慢且位置较深,症状和体征均缺乏典型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胰腺外科和影像学等专业的发展,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不少进展,这对于帮助早期诊断胰腺囊性肿瘤,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和预测疾病预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就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2012, 21(3):350-35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1
摘要:在胰岛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当其一接触受体血液即会引发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使胰岛细胞迅速破坏失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笔者就IBMIR发生机制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凝血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和抗体的作用、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葡萄糖毒性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脱红芳|李宁波| 王丽| 江建军| 暴雷| 张万星| 彭彦辉
2012, 21(3):354-3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性粒细胞(PMNs)表面CD11b和CD18抗原的表达及其吞噬功能及其与AP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选取2年间收治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AP患者,分为轻型组(MAP)和重型组(SAP)分别观察,另设对照组对比。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PMNs表面CD11b和CD18的表达以及其吞噬功能。 结果:AP患者在发病后第1天PMNs表面CD11b和CD18表达增强,MAP组和SA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和SAP组DHR荧光强度均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时MAP组PMNs表面CD11b表达恢复正常,DHR增强;而在SAP组PMNs表面CD11b表达持续增强,至第7天CD11b表达恢复正常,DHR荧光强度却进一步减弱,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AP时PMNs表面CD11b和CD18表达持续增强,但DHR表达反而下降,表明PMNs吞噬功能降低,这可能是SAP易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 21(3):357-3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3
摘要: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易行的胰肠吻合方法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胰肠一层吻合,26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比较两组吻合所需时间及术后发生胰瘘的情况。 结果:31例行胰肠一层吻合的胰肠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4.93 min,其中1例(3.2%)术后发生胰瘘;26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病人胰肠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24.09 min,其中2例(7.7%)术后发生胰瘘。胰肠一层吻合组所需吻合时间少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P<0.05);胰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胰肠一层吻合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
2012, 21(3):360-3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4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5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引流,待窦道形成后,将窦道扩张,用胆道镜经窦道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 结果:5例患者CT引导下穿刺置管均成功,每例患者经胆道镜脓腔清理2~6次,其中3例治愈;2例胰腺假性囊肿,经开腹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治愈。无因穿刺、引流和胆道镜清理脓腔引发的并发症。 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窦道扩张和胆道镜清理,多种微创方法结合是治疗胰周脓的常有方法。
2012, 21(3):363-3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5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59例早期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降低再次并发急性胰腺炎机率,缩短住院时间。
2012, 21(3):364-3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均有急性液体积聚,2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引流治疗组),29例未穿刺引流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T严重指数( CTSI),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结果: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低(P=0.033),住院时间短(P=0.002),中转手术率低(P=0.043)。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并发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2012, 21(3):367-3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7
摘要:目的:探讨经术中留置药物输注装置(DDS)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治疗不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15例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并病理证实为胰头癌的患者术中留置DDS于肿瘤供血血管,术后经DDS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药物 。化疗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15例患者中近期疗效CR 0例,PR 10例,SD 5例,PD 0例,总有效率(CR+PR)66.7%。疼痛缓解率77.3%(11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DDS位置固定稳妥,未出现导管移位情况。 结论:经术中留置DDS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无法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其操作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2012, 21(3):369-3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8
摘要: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汇合部区域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壶腹部肿物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胆胰十二指肠汇合部区域切除术治疗高龄壶腹部肿物患者12例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恶变2例,胆管下段癌2例,胰头孤立纤维瘤1例,十二指肠降部癌1例,清扫淋巴结无转移。术后无胰瘘、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胆胰十二指肠汇合部区域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壶腹部肿物一种新方法。
2012, 21(3):370-3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29
摘要:
2012, 21(3):371-3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3.030
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