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21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肝肿瘤专题研究
    • 乙肝相关性肝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案的初步探讨

      2012, 21(7):783-7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1

      摘要 (593) HTML (0) PDF 1005.79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9例因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经典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发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结果:全组共有13例(10.1%)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肝衰竭组),其中1例院内死亡;116例术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肝功能恢复良好组)。肝衰竭组患者行大块肝切除比例、术前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及年龄明显高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组(均P<0.05)。ICGR15评估方案与决策树(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均具有评估价值(均P<0.01)。而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4%,64%和98%,均优于ICGR15评估方案。 结论:Decision Tree方案适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决策的风险因素分析

      2012, 21(7):787-7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2

      摘要 (609) HTML (0) PDF 1.00 M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PHT)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7例符合相关标准的HCC-PHT患者分为单纯肝癌切除组(不伴门静脉高压或伴中、轻度门静脉高压)和肝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组,进行实验室指标和术后肝性脑病、腹水、胃溃疡、再出血等风险因素对比分析。 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肝性脑病、腹水、胃溃疡、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远期出血率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同期联合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有重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不增加手术的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肝蒂横断式肝切除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2, 21(7):791-7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3

      摘要 (404) HTML (0) PDF 1.08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肝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51例肝中叶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频数匹配原则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n=30)和肝蒂横断式肝切除组(n=21),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情况。 结果:肝蒂横断式肝切除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短[(2.7±0.839)h vs.(4.5±0.952)h],术中出血量少[(406±33.182)mL vs.(793±29.677)mL],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7 d ALT为(63.048±7.513)U/L vs.(323.667±12.939)U/L],住院时间缩短[(12.528±0.245)d vs. (16.733±0.338)d],并发症发生率低(14.2% vs. 40.0%),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4.8%(1/21)vs. 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应用肝蒂横断式肝切除技术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 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TAE的价值

      2012, 21(7):796-8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4

      摘要 (384) HTML (0) PDF 1.02 M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的远期效果。 方法:收集162例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术后是否接受TAE治疗分为两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 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对于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患者,肿瘤直径(P=0.008)、肝硬化(P=0.03)、肿瘤位置(P=0.028)以及治疗方法(P=0.012)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HR=1.954,95% CI=1.691~5.526,P=0.007),肝硬化(HR=1.544,95% CI=1.003~2.000,P=0.041),肿瘤位置(HR=1.785,95% CI=1.023~3.114,P=0.026),治疗方法(HR=1.692,95% CI=1.131~2.533,P=0.011)是影响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术后接受TAE治疗者预后较单纯手术者好(P<0.001)。 结论:术后接受TAE治疗可改善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 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晚期肝癌82例疗效分析

      2012, 21(7):801-8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5

      摘要 (415) HTML (0) PDF 1000.57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辅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164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首先都采用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 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0例,稳定10例,进展20例,总有效率为63.4%(52/8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22例,进展30例,总有效率为36.6%(30/82),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P<0.05)。研究组灭活率为97.6%,对照组灭活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2,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当天均出现上腹部疼痛,均未作特殊处理后消失,无1例术后出现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分析

      2012, 21(7):804-8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6

      摘要 (493) HTML (0) PDF 1007.21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 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 >基础研究
    • 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肝癌细胞HCCLM3的细胞外蛋白降解组

      2012, 21(7):807-8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7

      摘要 (844) HTML (0) PDF 1.10 M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细胞系HCCLM3的细胞外蛋白降解组,筛选肝癌标记物。 方法:凝胶电泳分离HCCLM3细胞外蛋白,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TQ-FT-MS/MS)对其鉴定,数据库检索结合分子质量分析其降解组。免疫杂交定量骨桥蛋白(OPN)在正常、乙肝、乙肝肝硬化和肝癌4组血清中的表达。 结果:HCCLM3细胞外蛋白电泳共测得51个条带,鉴定出1 405种非冗余蛋白,其中474种蛋白发生降解,且分泌蛋白的降解率最高(50%)。肝癌患者血清中OPN 20 kD片段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AFP对肝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OPN 20 kD片段的AUC为0.68,两者结合后能提高AUC至0.89。 结论: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研究肝癌蛋白降解组有效可行,骨桥蛋白20 kD片段可能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价值。

    • 小鼠CXCR4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转染对MSCs向受损肝脏归巢的影响

      2012, 21(7):811-8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8

      摘要 (351) HTML (0) PDF 1.17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小鼠CXCR4腺病毒(Ad-mCXCR4)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受损肝脏归巢的影响。 方法:分离小鼠MSCs并体外扩增、鉴定;从小鼠肝脏组织中获得CXCR4目的基因,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Ad-mCXCR4并鉴定;用Ad-mCXCR4转染MSCs,以转染空载体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为对照,然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XCR4蛋白的表达;小鼠注射CCl4诱导肝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转染Ad-mCXCR4,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各组MSCs归巢到受损肝组织的情况。 结果:成功构建小鼠CXCR4腺病毒载体Ad-mCXCR4;MSCs转染Ad-mCXCR4后CXCR4蛋白呈高表达,而转染Ad-vector和未转染的MSCs无CXCR4蛋白表达;注射未转染MSCs组小鼠肝脏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注射Ad-mCXCR4-MSCs组小鼠较注射转染Ad-vector-MSCs组小鼠肝脏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加[(21.25±1.56) vs. (5.42±0.81)](P<0.01)。 结论:基因修饰可提高MSCs的CXCR4表达,高表达CXCR4的MSCs向受损肝脏归巢增加。

    • 低氧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2012, 21(7):816-8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09

      摘要 (377) HTML (0) PDF 1.08 M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低氧环境下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和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 方法:选取2种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通过1% O2低氧培养建立人肝癌细胞物理缺氧模型。动态观察2种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形态学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结果:低氧环境中,该2种肝癌细胞均由原来的紧密排列上午上皮样状态转为较松散的纺锤体样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2种肝癌细胞株的E-cadherin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1),而vimentin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1);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显示,2种肝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SMMC-7721细胞的上述变化均较HepG2细胞明显(均P<0.01)。 结论:低氧环境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并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骨髓c-Kit+Lin-细胞移植改善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12, 21(7):821-8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0

      摘要 (676) HTML (0) PDF 1.13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c-Kit+Lin-(CD117)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 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骨髓CD117细胞,将细胞在添加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扩增;制备同种小鼠的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后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体外扩增的CD117细胞(移植组)或等体积缓冲液(模型组),同时以正常小鼠为对照(正常组),30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病理改变以及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 结果:添加上述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能有效扩增CD117细胞;正常组小鼠肝脏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呈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改变,移植组较模型组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升高和清蛋白(ALB)降低,但移植组上述指标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合适剂量的HGF+SCF+FL+TPO+LIF细胞因子组合能有效扩增CD117细胞;CD117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 不同预处理对肝硬化兔缺血再灌注肝组织HSP70及ET-1表达的影响

      2012, 21(7):825-8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1

      摘要 (386) HTML (0) PDF 1.32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预处理方式,即经典缺血预处理(IPC)与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制备兔肝硬化模型,随后将模型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I/R组(I/R组),IPC+肝I/R组(IPC组),LIPC+肝I/R组(LIPC组),每组7只。肝I/R模型制作方法:阻断入肝血流30 min,再灌注2 h;IPC诱导方法:在行肝I/R处理前阻断入肝血流10 min,开放10 min;LIPC诱导方法:在行肝I/R处理前24 h,采用止血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再开放5 min,重复3次。各组于再灌注2 h后切取肝组织,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在肝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但IPC组与LIPC组明显轻于I/R组,而LIPC组及IPC组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肝组织ET-1含量和HSP70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IPC组与LIPC组肝组织ET-1含量低于I/R组,HSP70的表达高于I/R组(均P<0.05),而上述2项指标在LIPC及IPC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IPC和IPC均能对肝硬化肝I/R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保护强度相似,其机制可能均与抑制ET-1的释放及增加HSP70的表达有关;LIPC具有无创性,可能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S-腺苷蛋氨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清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2012, 21(7):830-8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2

      摘要 (526) HTML (0) PDF 1.12 M (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清蛋白(ALB)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再灌注+腺苷蛋氨酸干预组(SAM组)。IR组和SAM组均以肝脏缺血20 min后再灌注的方式造模。SAM组于术后1 h腹腔注射思美泰100 mg/(kg·d),假手术组和IR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1,4,7,10 d处死6只大鼠,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肝组织ALB mRNA的含量。 结果:术后第1天SAM组和IR组ALB mRNA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4天开始,SAM组AL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R组(P<0.05),且至术后第10天明显超过假手术组(P<0.05)。 结论:腺苷蛋氨酸能提高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LB mRNA的合成,增强肝脏的合成功能。

    • 匹立尼酸对大鼠肝脏冷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2, 21(7):835-8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3

      摘要 (733) HTML (0) PDF 1.06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匹立尼酸(pirinixic acid)对大鼠肝脏冷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匹立尼酸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匹立尼酸预处理组分别于术前2 d,1 d和1 h尾静脉注射匹立尼酸 [3 mg/(kg·d)],对照组相应给予等体积的溶剂。切取两组大鼠肝脏,放入4 ℃林格氏液中保存。两组分别于保存0(保存前),2,4,6,8 h时间点各取6例肝脏标本,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剂受体α(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肝组织中PPARα mRNA和表达蛋白的量均逐渐降低,肝组织病理学评分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点匹立尼酸预处理组PPARα mRNA和表达蛋白的量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对照组在8 h时间点外,两组肝细胞内NF-κB的活化水平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高,且同一时间点匹立尼酸预处理组NF-κB活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匹立尼酸对大鼠肝脏冷保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 入肝血流阻断下射频消融后毁损灶周围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2012, 21(7):840-8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4

      摘要 (418) HTML (0) PDF 1.20 M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血流阻断射频术后毁损灶周围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后分为单独射频组与射频联合入肝血流阻断组(联合射频组)。射频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参数设定为30 W,8 min),入肝血流阻断采用Pringle法。1周后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观察术后毁损灶周围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毁损灶周边正常肝组织内中央静脉及Glisson鞘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且肝细胞肿胀,门静脉、中央静脉扩张、胆管上皮增生等病理变化均更明显(均P<0.05)。 结论:血流阻断后射频对毁损灶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病理损害较单独射频的损害严重。

    • 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的检测

      2012, 21(7):845-8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5

      摘要 (359) HTML (0) PDF 997.65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收集94例接受LAM治疗且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非耐药的患者的血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多聚酶区序列耐药变异。 结果:94例诊断为耐药的患者中,80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其中单位点rtM204I突变占30.0% (24/80),rtLl80M+rtM204V为25.0%(20/80),rtLl80M+rtM204I为22.5%(18/80),rtVl73L+rtV180M+rtM204V为8.8%(7/80),而50例非耐药的患者中只有2例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 结论:LAM耐药相关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需要对多个相关位点进行检测,以便尽早发现耐药毒株,调整治疗方案。

    • >临床研究
    • 前入路绕肝提拉法与常规法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12, 21(7):849-85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6

      摘要 (441) HTML (0) PDF 1014.27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和常规法肝切除在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拟行右半肝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肝切除组(n=20)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切除组(n=2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肝切除范围、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肝切除范围具有可比性;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但绕肝提拉法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法组[(340.0±241.4)mL vs.(725.0±386.6)mL;(290.0±397.2)mL vs.(615.0±722.7)mL,均P<0.05],且绕肝提拉法组中未输血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法组(16/20 vs. 10/20,P<0.05);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常规法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P),术后第3,5,7天TBIL,ALT,AST,PT均明显高于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组,PA明显低于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组(均P<0.05);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应用于右半肝切除术较常规法在术中安全及保护术后肝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中的应用

      2012, 21(7):854-8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7

      摘要 (436) HTML (0) PDF 1.02 M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10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78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术中外周动脉血压及术中脉搏变化明显大于A组(均P<0.01)。术后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等改变,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有效地减轻肝血流阻断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两种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比较

      2012, 21(7):859-8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8

      摘要 (956) HTML (0) PDF 1.26 M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两种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28例行L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14例,经Glisson鞘阻断)和B组(14例,打开Glisson鞘分离血管并阻断)。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肝癌复发率、生存率。 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及血常规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肝癌术后随访结果1,2年复发率及2,3年生存率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经Glisson鞘阻断和打开Glisson鞘分离血管并阻断的两种方法在阻断入肝血流及保护剩余肝脏功能上无明显差异,方法的选择可由手术者习惯及手术方式决定。

    • “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治疗晚期肝巨大泡型包虫病的临床应用

      2012, 21(7):864-8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19

      摘要 (482) HTML (0) PDF 1.01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治疗晚期巨大肝泡型包虫病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10年8月—2011年2月4例难以常规根治性切除的巨大肝泡型包虫病行“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均给予口服阿苯达唑(ABZ)抗包虫治疗。 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历时中位时间267.5 min(210~320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37.5 mL(600~950 mL),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中位数4.0 U(2~6 U)。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0.0个月(8~14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残腔胆瘘,1例患者出现残腔积液。患者梗阻性黄疸、下肢水肿均消失,未发生患者病灶肝内转移或死亡。 结论:“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为难以根治性治疗的晚期巨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路径。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术后规律服用抗包虫药物是防治HAE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 SurgiCase 5.0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2012, 21(7):869-8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0

      摘要 (726) HTML (0) PDF 1.08 M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软件SurgiCase 5.0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近半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28排螺旋CT扫描图象。将CT断层图象文件导入SurgiCase 5.0中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所得的肝癌三维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与术中结果对比。 结果:10例模型可视化效果满意,可以任意转换视角,清晰显示肝肿瘤及其与肝内管道的空间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匹配。10例肝癌患者经软件所测预计肝脏切除体积为(490.10±185.87)mL;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平均值为(464.40±169.51)mL,误差率7.1%,两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3,P<0.01)。 结论:SurgiCase 5.0可为复杂肝癌切除提供术前参考,有利于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并降低手术风险

    • >文献综述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2, 21(7):873-8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1

      摘要 (483) HTML (0) PDF 1005.46 K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肿瘤标志物的相继出现,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作为肿瘤标志物有望成为提高肝癌有效诊断率的新指标。笔者就文献所述归纳了该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肝脏发育和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 肢体缺血预处理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2, 21(7):877-8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2

      摘要 (349) HTML (0) PDF 995.69 K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积极地缓解手术中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笔者将肢体缺血预处理研究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肢体缺血预处理所保护的靶器官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保护机制。

    • 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2012, 21(7):881-8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3

      摘要 (400) HTML (0) PDF 1.00 M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由于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腹腔镜下行肝胆外科手术已较为普遍,并且仍不断的在向前发展,术式逐渐增多,适应证逐渐扩大,创伤不断减少,对美学影响越来越小。笔者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对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上皮间质转化与恶性肿瘤的转移和侵袭

      2012, 21(7):886-8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4

      摘要 (344) HTML (0) PDF 1017.58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皮细胞间质化(EMT)与恶性肿瘤的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EMT过程中,细胞表面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是其主要标志。本文就恶性肿瘤EMT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研究

      2012, 21(7):893-8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5

      摘要 (406) HTML (0) PDF 960.60 K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 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随访1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 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内有18例死亡,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内有24例死亡;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毒性反应均可耐受。 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临床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胃泌素释放肽对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的作用

      2012, 21(7):896-8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6

      摘要 (320) HTML (0) PDF 1.06 M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GRP)对高转移人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 方法:利用外源性的GRP刺激MHCC97H细胞,细胞三维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迁移分析检测肝癌细胞的迁移数量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GRP刺激的人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向间叶细胞的形态转变,使上皮细胞表型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间叶细胞表型标记物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多。其作用能被GRP受体阻滞剂PD176252所减弱。 结论:GRP能够诱导人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发生EMT,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该作用是通过GRP结合GRPR实现的。

    • 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2, 21(7):899-9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7

      摘要 (348) HTML (0) PDF 967.30 K (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90例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患者术前、术后7, 14 d以及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 结果:病例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T3,T4期,而CD8+明显低于T1,T2期。 结论: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处于抑制状态,并与肝癌分期有关,手术后7 d内左右细胞免疫抑制情况会更加严重,之后免疫功能逐渐恢复,肝癌手术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免疫干预,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治疗效果。

    • 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2012, 21(7):902-9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8

      摘要 (337) HTML (0) PDF 974.90 K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1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0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患者,并分别分为低气腹压力组和高气腹压力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行肝功能检测,比较4组间肝功能变化的差别。 结果:LC组术后第1,3天低气压组和高气压组AST,ALT,TBIL均升高,且高气压组升高更明显;LA组术后低气压组各项指标升高不明显,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气压组升高明显。术后第5天各组各项指标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与气腹压力有关;较高的气腹压力对机体肝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

    • >临床报道
    • 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2, 21(7):905-9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29

      摘要 (394) HTML (0) PDF 970.32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34例肝癌患者共37个肝恶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直径为2.3~4.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复查。 结果:37个癌灶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功能衰竭1例,大量腹水2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在4~20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均再次予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出院;术后6,12,20个月生存率分别是100%,94.1%,91.2%。 结论:射频消融术做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好。

    • 免钉合补片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2012, 21(7):908-9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30

      摘要 (454) HTML (0) PDF 956.16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免钉合补片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全麻下施行的免钉合补片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25例(27侧)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患者出现非严重并发症,占4.0%;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随访患者中无远期不适感。 结论:免钉合补片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且不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 >病案报告
    • 经腹腔镜多原发癌切除1例

      2012, 21(7):911-9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2.07.031

      摘要 (347) HTML (0) PDF 1.12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