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2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国际在线·专题述评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2013, 22(11):1377-13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1

      摘要 (251) HTML (0) PDF 1.01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乳腺癌保乳整复手术

      2013, 22(11):1379-13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2

      摘要 (273) HTML (0) PDF 1.02 M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乳整复手术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切除大量的乳腺组织,提高美容效果,在使患者满意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肿瘤学切除原则,减少再切除术和乳腺切除率,并有助于辅助放射治疗计划。 我们复习了近年来各种不同保乳整复手术,并描述了在切除乳腺内不同位置肿瘤的技术应用以及选择不同技术时所考虑患者相关的具体因素。最后,对于这种外科手术类型的肿瘤学安全性的证据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 >乳腺肿瘤专题研究
    • Topo IIα和TUBB3检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中的意义

      2013, 22(11):1383-13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3

      摘要 (363) HTML (0) PDF 1.10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IIα(Topo IIα)和β微管蛋白III(TUBB3)的表达与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接受蒽环类方案(20例),紫杉类方案(20例)或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24例)的新辅助化疗,3~4周期后评价疗效。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化疗前患者穿刺组织标本中癌细胞Topo IIα和TUBB3的表达。结果:蒽环类方案的化疗有效率为50.00%,紫杉类方案为35.00%,联合方案为70.83%,但3种方案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接受蒽环类方案的Topo IIα表达阳性患者疗效优于阴性患者(P=0.023),而紫杉类方案疗效与Topo IIα的表达情况无关(P=0.642);接受紫杉类方案的TUBB3阳性表达患者疗效较阴性者差,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7),Topo IIα和TUBB3共阳性表达患者对于蒽环类方案敏感,而在Topo IIα表达阳性和TUBB3表达阴性时,紫杉类方案的疗效较好(P=0.015);联合方案疗效与Topo IIα及TUBB3的表达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Topo IIα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时能获得更好的化疗疗效,故其可能成为制定乳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预测指标之一。TUBB3是否可以作为制定乳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预测指标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在中晚期乳腺癌中临床疗效的分析

      2013, 22(11):1388-13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4

      摘要 (271) HTML (0) PDF 1.05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在中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II~III期乳腺癌9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41例(保乳组,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56例(改良根治组,术前未行化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保乳组客观缓解率高于改良根治组(73.17% vs. 57.14%,P<0.05)。经23.2个月中位随访,保乳组全部存活,局部复发1例,未发生远处转移;改良根治组局部复发6例,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3例死亡;保乳组与改良根治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2.3个月和22.1个月(P<0.05)。保乳组乳房外形评价82.93%为优;患者美观满意度90.24%为非常满意,7.32%为基本 满意。 结论:保乳术前辅助化疗可明显使中晚期乳腺癌临床分期降低,且术后近期疗效和美观效果均好,这对部分中晚期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乳腺及乳腺周围组织易位技术即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附87例报告

      2013, 22(11):1393-13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5

      摘要 (409) HTML (0) PDF 2.03 M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乳腺及乳腺周围组织易位技术即刻修复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应用乳腺及乳腺周围组织易位技术即刻修复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8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特点及临床适用情况,并评估其术后并发症及美观效果。 结果:87例患者修复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周围腺体组织瓣成形术61例,侧胸筋膜结缔组织皮瓣成形术12例,部分背阔肌皮瓣成形术14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经12~27个月随访,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术后美观效果:优、良75例(86.1%),一般12例(13.7%);修复后乳房形态自然对称,手感良好。 结论:利用乳腺及乳腺周围组织易位技术即刻修复保乳术后局部缺损,可避免乳房严重变形,能较好保持乳房外观及形态,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术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2013, 22(11):1398-14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6

      摘要 (187) HTML (0) PDF 1.05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育龄期乳腺癌82例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48例(保乳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4例(改良根治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与改良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74.4±8.3)min vs.(92.6±10.7)min]、术中出血量[(46.8±6.7)mL vs.(77.0±68.4)mL]、引流量[(398.8±41.3)mL vs.(601.4±62.7)mL]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3.4±3.2)d vs.(17.9±2.8)d],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3% vs. 14.7%)(均P<0.05);两组1,2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 结论: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复发和转移方面无差异,但前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优于后者。

    • 中国湖南2?324例乳腺癌临床特征及分子亚型分析

      2013, 22(11):1403-140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7

      摘要 (373) HTML (0) PDF 1.10 M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湖南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2?3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湖南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7.57岁,绝经前患者(64.5%)多于绝经后患者(35.5%),以中期患者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国内不同地区及国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uminal A型比例占59.6%,高于国内上海(52.8%)与广东人群(31.1%)及非裔美籍人群(55.5%),但低于波兰人群(73.0%)与美国人群(66.1%),Her-2型所占比例(5.6%)低于其他人群,而三阴型比例(22.0%)高于大多数其他人群。各分子亚型分布在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国湖南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有关。

    •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学习曲线分析

      2013, 22(11):1410-14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8

      摘要 (321) HTML (0) PDF 1.04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学习曲线。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为A,B,C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改良根治术前先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假阴性率及灵敏度。 结果: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6.6±8.2)min,(25.1±7.4)min,(17.3±5.6)min,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为65.0%,假阴性率为55.6%,灵敏度为44.4%;B组分别为95.0%,11.1%,88.9%;C组分别为100.0%,0,10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规范化地进行20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即可基本掌握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手术技术;经过40例的手术实践后,可以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

    • 超声与钼靶摄片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2013, 22(11):1414-14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09

      摘要 (397) HTML (0) PDF 1.29 M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超声与钼靶摄片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效率。 方法:收集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女性患者528例临床资料,其中经B超查出隐匿性乳腺癌132例,经钼靶摄片查出乳癌病灶396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获得初步诊断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与分型的差异。 结果:两者比较显示,绝经前、年青、汉族(相对维吾尔族)女性及致密乳房组织和影像学BI-RADS 4级的乳腺癌超声检查较钼靶摄片更易检出(均P<0.05);超声检查较钼靶摄片检出的患者更多实行保乳手术,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低,更易发现单发、直径≤1 cm、分化较好的乳腺癌及早期阶段的浸润性乳腺癌(均P<0.05);超声检查对ER(+)、luminal A乳腺癌检出率高,而钼靶摄片对Her-2(+)、Her-2型乳腺癌检出率高(均P<0.05)。 结论:超声检查较钼钯摄片更容易发现致密乳房组织中的侵袭性与恶性程度较低的早期癌灶,对于检出不同分子分型的早期乳腺癌两者各有优势。故联合应用更利于乳腺癌患者早期筛查。

    • 乳腺磁共振成像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2013, 22(11):1420-14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0

      摘要 (565) HTML (0) PDF 1.14 M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76例有术前乳腺MRI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37例、非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病变52例和乳腺癌8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后者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影像学表现、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3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灶37处,52例非乳头状瘤的良性病患者病灶56处,87例乳腺癌患者病灶92处。乳管内乳头状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在发病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2.470,P=0.088),但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MRI下表现、ADC值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独特MRI的影像学特征,故辅以ADC值,MRI可以成为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

    • 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分析:附1?211例报告

      2013, 22(11):1426-14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1

      摘要 (263) HTML (0) PDF 1.08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11例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年龄分布、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情况、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211例患者中,乳头状瘤874例,乳头状瘤病231例,乳头状癌106例;恶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良性病变患者(P<0.01),31~50岁为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高发年龄;16.0%患者有乳腺疾病手术史,乳头状瘤病患者中先后多次手术及同时双侧手术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患者(P<0.05);67.8%患者有不同性质的乳头溢液,乳头状癌患者中溢液病例少于良性病变患者,但血性溢液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约80%的良性病变术中可见肿块,恶性者术中均可见肿块,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P<0.05),肿块>1.0 cm时常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癌患者肿块平均最大径(1.93±0.78)cm;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彩色B超和钼靶(P<0.05)。 结论: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有一些共同表现,也有各自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的治疗。

    • >甲状腺外科专题研究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

      2013, 22(11):1431-14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2

      摘要 (421) HTML (0) PDF 2.24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方法。 方法:对2003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2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男489例,女2 936例,年龄9~72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261例,甲状腺癌68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57例,甲状腺腺瘤41例,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1例,桥本氏病259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全切除术364例,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3 061例,颈部淋巴结廓清术186例,甲状旁腺异位自体移植术834例。住院时间5~8 d,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出现,疗效满意。 结论: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特殊、形态复杂多样。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术者应精细操作、仔细分离、沿预留组织解剖、保持术野干燥,准确辨识并保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

    •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2013, 22(11):1435-14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3

      摘要 (345) HTML (0) PDF 3.21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对进行甲状腺手术的513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其中术中行喉返神经热损伤预防(观察组)247例,喉返神经未行热损伤预防(对照组)266例。手术方式包括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0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55例,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03例,甲状腺癌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50例。 结果:随访时间2~30个月,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25.6±3.2)个月,对照组(22.4±4.4)个月。观察组的随访例数为225(91.09%)例;对照组的随访例数为248(93.23%)例。全组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3(2.75%)例,其中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2(0.89%)例;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11(4.44%)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中,2例永久性损伤均在对照组。 结论:电刀和超声刀使用不当可以造成喉返神经的热损伤,损伤后治疗困难;给予一定的预防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热损伤的发生。

    • 完全内镜双侧腋窝同侧乳晕径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2013, 22(11):1441-14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4

      摘要 (315) HTML (0) PDF 1.05 M (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内镜双侧腋窝同侧乳晕径路(BAIBA)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同一手术者开展的35例BAIBA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介绍该手术方法。 结果:35例均成功的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26±26.3)min,术中出血量(15.3± 3.49)mL,手术分离皮瓣的面积(118.6±8.74)cm2。术后无并发症,术后第1天引流量(89.5± 62.36)mL。术后住院时间2~3 d,术后疼痛评分0~2分。术后随访4~20个月,无复发,对美容效果 满意。 结论:BAIBA内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具有美观、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诊治

      2013, 22(11):1446-14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5

      摘要 (190) HTML (0) PDF 1.04 M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外科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间收治的8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发症状表现为骨骼系统病变45例,泌尿系统症状21例,消化道症状14例;无症状者6例。术前86例患者平均血钙浓度(3.13±0.46)mmol/L,甲状旁腺素(PTH)中位浓度864.6 pmol/mL。B超检出率90.3%,99mTc-MIBI检出率95.0%,CT检出率78.6%。58例单纯单发甲状旁腺瘤(其中包括异位甲状旁腺腺瘤5例)行单侧颈部探查术;11例双侧甲状旁腺腺瘤,15例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颈部探查术。术后成功随访80例,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结论:血钙、血PTH是PHPT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99mTc-MIBI是PHPT主要定位手段。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单侧颈部探查术是常用术式。

    • 不同碘营养水平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3, 22(11):1450-14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6

      摘要 (232) HTML (0) PDF 1.29 M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碘营养水平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碘与甲状腺癌(TC)之间的关系。 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预调查,选择福州市平潭县和永泰县作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采集2011年两地三年级学生清晨空腹尿标本,运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值;收集福建省肿瘤防治中心记录的两地全民补碘以后TC发病的详细资料,分析两地DTC的发病情况及TC病理类型构成比的变化。 结果:2011年平潭县碘营养水平高于永泰县[(281.3±171.9)μg/L vs.(151.4±77.2)μg/L,t=18.44,P=0.00];与往年比较,平潭县碘摄入不足的比例逐渐减少,但摄入超足量和过量的比例则逐渐增高,永泰县碘摄入不足的比例逐渐减少,碘摄入超足量和碘过量的比例趋于稳定,而碘摄入足量的比例逐渐增高。2001—2011年,平潭县DTC的平均年发病率52.725/10万,标化发病率50.945/10万,永泰县平均年发病率1.837/10万,标化发病率1.7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无论是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女性DTC发病率均比男性高,且高碘地区女性 比例更高(5.34:1 vs. 2.74:1,χ2=6.15,P=0.02)。与永泰县比较,平潭县DTC比例更高(98.5% vs. 91.0%,χ2=23.95,P=0.00),乳头状癌(PTC)占绝大多数(95.0% vs. 83.3%,χ2=4.76,P=0.03),未分化癌(ATC)更为罕见(0.1% vs. 1.3%,χ2=8.49,P=0.00)。 结论:高碘地区及适碘地区DTC的发病率均在增高,但高碘地区发病率远高于适碘地区,并以女性多见。TC增高的趋势主要见于DTC,尤其见于PTC,而ATC则变得更为罕见,这种趋势在高碘地区尤为明显。

    • 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规范化诊疗中的应用

      2013, 22(11):1456-14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7

      摘要 (253) HTML (0) PDF 1.05 M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5例患者共计432个甲状腺结节(良性299个,恶性133个)的常规超声图像资料。筛选对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根据结节的超声特征,用TI-RADS分级标准将其分为1~5级,再将分级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实性、边缘不平滑、低回声、微钙化、血管走形不规则、纵横比≥1、异常淋巴结为结节的恶性超声特征(均P<0.05)。以3级作为良恶性分界,TI-RADS的敏感性83.5%,特异性91.0%,准确性88.7%;去除不确定性较大的3级,只对代表良性的1~2级和代表恶性的4~5级进行统计,TI-RADS的敏感性90.1%,特异性98.9%,准确性96.2%。 结论:TI-RADS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TI-RADS的应用有助于医生对超声诊断意见的判读,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基础研究
    • siRNA干扰叉头框C2对乳腺癌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的影响

      2013, 22(11):1461-14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8

      摘要 (361) HTML (0) PDF 1.44 M (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iRNA干扰叉头框C2(FOXC2)对乳腺癌中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CD4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再通过乳腺球形成实验培养、筛选乳腺癌CSC;将FOXC2-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乳腺癌CSC,同时将转染载体的CSC作为空白对照。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C2-siRNA对FOXC2的干扰效应,再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44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均以空白对照的表达量作为参照进行分析。 结果:从MCF-7细胞株中成功培养出乳腺癌CSC。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乳腺癌CSC比较,转染FOXC2-siRNA的乳腺癌CSC中FOXC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509;P=0.00001),同时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降低(P=0.00848;P=0.00218)。 结论:干扰乳腺癌CSC中FOXC2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CSC中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FOXC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控CD44来介导乳腺癌CSC的增殖、分化。

    • 甘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2013, 22(11):1466-14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19

      摘要 (300) HTML (0) PDF 2.85 M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甘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凋亡及自噬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5,0.10,0.20,0.40 mmol/L)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上浓度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吖啶橙(AO)染色,观察细胞自噬。结果: 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CF-7细胞的存活率不断降低,部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草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不断增高,从0.20 mmol/L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浓度的甘草素作用下,MCF-7细胞均产生自噬现象,但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自噬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甘草素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该作用与其促进凋亡及诱导自噬有关。

    • 肥胖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及意义

      2013, 22(11):1471-14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0

      摘要 (324) HTML (0) PDF 2.57 M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肥胖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 方法:选取45例肥胖乳腺癌患者(肥胖组)与37例正常体质量乳腺癌患者(对照组)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分别用RT-PCR法检测两组乳腺癌组织中PI3K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RT-PCR结果显示,肥胖组乳腺癌组织中PI3K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肥胖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PI3K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种组织中均呈正相关(r=0.76,r=0.81,均P<0.05)。 结论:肥胖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故推测这可能是导致肥胖者乳腺癌风险增高的原因之一。

    • 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2013, 22(11):1475-14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1

      摘要 (398) HTML (0) PDF 1.14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乳腺癌肿瘤切片CD8+ TIL的表达;根据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8+ TIL阳性组与CD8+ TIL阴性组,分析CD8+ TIL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标本中CD8+ TIL阳性率为32.14%(36/112)。统计分析显示,CD8+ TIL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类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7,P=0.043;χ2=3.963,P=0.047;χ2=4.299,P=0.038);CD8+ TIL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88.89% vs. 71.05%;χ2=4.360,P=0.037);Log-rank检验表明CD8+ TIL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P=0.043)。 结论:乳腺癌组织CD8+ TIL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CD8+ TI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 Wnt5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 22(11):1479-148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2

      摘要 (293) HTML (0) PDF 2.71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Wnt5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石蜡标本47例,包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以及手术切除的PTC新鲜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eal-time PCR检测Wnt5a在PT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47例患者的石蜡标本中,PTC及癌旁组织中,Wnt5a在PT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8.09%(32/47),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为6.38%(3/4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显示,Wnt5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10例手术标本检测显示,PTC中Wnt5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的癌旁甲状腺组织(6.43±1.38 vs. 1.12±0.59,P<0.01)。 结论:PTC组织中Wnt5a表达水平增高,这可能对PT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文献综述
    •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3, 22(11):1484-14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3

      摘要 (337) HTML (0) PDF 1.04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治疗是继传统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方法,其作为一种乳腺癌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笔者就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microRNA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3, 22(11):1490-14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4

      摘要 (256) HTML (0) PDF 1.03 M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应激等生物过程有广泛的调节作用。miRNA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进展,笔者就其在三阴型乳腺癌(TNB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2013, 22(11):1495-14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5

      摘要 (246) HTML (0) PDF 1011.80 K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化疗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至少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化疗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 结果:该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7.50%,完全缓解10.71%,部分缓解76.78%,疾病稳定12.5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化疗反应可耐受。 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化疗副反应可控制。

    • 原发性乳腺骨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3, 22(11):1498-15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6

      摘要 (255) HTML (0) PDF 2.30 M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 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乳腺骨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示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伴有不同比例的骨样或骨组织,部分有软骨分化;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Ki-67增值指数约15%,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和 CD68阳性,软骨肉瘤细胞S-100阳性;CK无表达。 结论:原发性乳腺骨肉瘤极罕见,预后较差,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化疗或放疗效果不明确。

    • 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慢性甲状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2013, 22(11):1501-15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7

      摘要 (220) HTML (0) PDF 1015.32 K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慢性甲状腺炎(CLT)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收治的3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在3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45例(15.0%)合并CLT。女性患者中合并CLT占据优势,合并CLT者肿瘤的大小明显小于未合并者(P=0.02)。 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CLT患者肿瘤的大小<单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示前者的预后可能好于后者。

    •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2013, 22(11):1504-15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8

      摘要 (309) HTML (0) PDF 2.26 M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探讨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做颈淋巴结清扫的过程中,同时行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取样进行临床研究,比较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有无淋巴血管侵犯,第6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直径>4 cm、肿瘤有血管淋巴侵犯、6区淋巴结转移>3个,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无关(P>0.05)。 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关,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及意义

      2013, 22(11):1508-15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29

      摘要 (320) HTML (0) PDF 1.45 M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中TGF-β1及COX-2表达及分布。 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GF-β1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值分别为(67.20±11.08)%和(15.32±8.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病例阳性率分别为83.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OX-2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值分别为(84.17±10.80)%和(11.53±6.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病例阳性率分别为7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甲状腺癌细胞。 结论:TGF-β1及COX-2表达增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成有关,TGF-β1可能通过调节COX-2表达,共同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形成。

    • >临床报道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

      2013, 22(11):1511-15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0

      摘要 (197) HTML (0) PDF 1013.67 K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早期84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好,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发展趋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对患者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 22(11):1514-15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1

      摘要 (252) HTML (0) PDF 1011.99 K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和改良组(n=75)。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前、术后联合化疗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根治手术。随访5年,比较两组复发、病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结果:5年随访,改良组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6.7% vs. 6.0%,2.7% vs. 3.0%,10.7% vs. 11.0%,92.0% vs. 91.0%)(均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对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与乳腺癌标准根治术相当,而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2013, 22(11):1517-15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2

      摘要 (177) HTML (0) PDF 1013.36 K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手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乳腺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常规组,腔镜组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常规组行常规手术,手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和转移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低于常规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访至2012年12月。 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解剖更清晰,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

    • 乳腺癌腔镜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分析

      2013, 22(11):1520-15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3

      摘要 (223) HTML (0) PDF 1013.04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ESLNB)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首先行ESLNB,所获前哨淋巴结送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病理检查,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所获淋巴结送术后病理检查。评价ESLNB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将ESLNB与ALND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43例,成功率为95.6%。ESLNB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灵敏度为90.1%,准确率为88.4%,假阴性率9.1%,假阳性率6.06%;ESLNB术后病理检查的灵敏度为93.9%,准确率为90.1%,假阴性率6.06%,假阳性率6.06%。ESLNB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检查与ALND术后病理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亚甲蓝染色法行乳腺癌腔镜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安全可行,为缩小乳腺癌的手术范围开辟了新的途径。

    • 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多发性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3, 22(11):1523-15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4

      摘要 (295) HTML (0) PDF 1012.30 K (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多发性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共146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旋切组100例,采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果:旋切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应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微创切除乳腺多发性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技术改进
    • 带吸引管悬吊拉钩在改良Miccoli式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2013, 22(11):1526-15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11.035

      摘要 (304) HTML (0) PDF 1.88 M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带吸引管的悬吊拉钩,并探讨其在改良Miccoli式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采用简单悬吊建腔法完成改良Miccoli式完全内镜良性甲状腺手术273例,试验组用应用本拉钩完成142例,对照组用不带吸引管的普通悬吊拉钩完成131例。 结果:试验组在该拉钩的帮助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1.85 min。平均术中出血5.32 mL,术后并发症3例;对照组成131例,2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68.33 min。平均术中出血20.57 mL,手术并发症12例。 结论:带吸引管的悬吊拉钩的应用增加了改良Miccoli式内镜甲状腺手术中术野的清晰度,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明显减少术中器械更换次数,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并发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