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国际在线·手术视频
    • 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根治术使用Minilap抓持器减少腔镜通道

      2013, 22(4):395-3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1

      摘要 (464) HTML (0) PDF 896.14 K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应用线性吻合器进行功能性食管空肠端端吻合术

      2013, 22(4):396-3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2

      摘要 (638) HTML (0) PDF 928.96 K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应用内镜直线型缝合器的腹腔镜食道空肠吻合术:293例经验分析

      2013, 22(4):398-4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3

      摘要 (237) HTML (0) PDF 922.68 K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胃肿瘤专题研究
    • 腹腔镜与开腹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

      2013, 22(4):401-4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4

      摘要 (546) HTML (0) PDF 1.13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 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附11例报告

      2013, 22(4):409-4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5

      摘要 (612) HTML (0) PDF 981.71 K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6月期间11例因侵及胰头或十二指肠而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右半结肠切除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胆瘘1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34.1%,22.7%。 结论:对能达到R0切除的胃癌侵犯胰头或十二指肠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全胃切除横结肠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3, 22(4):413-4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6

      摘要 (469) HTML (0) PDF 972.31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横结肠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空肠Schlatter吻合术或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观察组以横结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9天T细胞亚群和IL-2及急性炎症介质的变化、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细胞比例,CD4+/CD8+,IL-2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IL-6, 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横结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新术式,对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 β-微管蛋白的表达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13, 22(4):418-4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7

      摘要 (367) HTML (0) PDF 1018.53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根治术后紫杉醇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并术后进行紫杉醇辅助化疗的332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样本,采用 RT-PCR法检测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β-微管蛋白mRNA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法比较β-微管蛋白高、低表达组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β-微管蛋白的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比低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根治术及术后紫杉醇辅助化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 >结直肠肿瘤专题研究
    • 术前Glasgow预后分数对判断直肠癌预后的价值

      2013, 22(4):423-4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8

      摘要 (466) HTML (0) PDF 1.02 M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格拉斯哥预后分数(GPS)对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6年半内经手术治疗的21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以术前GPS分值将患者分为GPS 2分组,GPS 1分组和GPS 0分组,分析术前GPS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癌胚抗原(CEA),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水平,TNM分期,GPS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GPS与术前CEA,CA19-9,CA724,CRP,清蛋白水平,Dukes,TNM分期有关(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EA,CA19-9,CA724,CRP,清蛋白水平,肿瘤分化程度,Dukes及TNM分期和GPS与术后死亡有关(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清蛋白浓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GPS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PS 2分组,GPS 1分组与GPS 0分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3.8%,59.9%,88.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GPS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指标。

    • 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的比较

      2013, 22(4):429-4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09

      摘要 (420) HTML (0) PDF 1.00 M (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解放军总医院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5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均P<0.01),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组(P=0.0479)。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镇痛泵使用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能有效减少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对治疗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首选术式。

    • 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的疗效比较

      2013, 22(4):434-4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0

      摘要 (1191) HTML (0) PDF 942.36 K (133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同时切除肝转移病灶(同期手术组);20例先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同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37.5%,18.8%,分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0.0%,0.0%。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均P<0.05)。结论: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2013, 22(4):438-44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1

      摘要 (381) HTML (0) PDF 947.42 K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是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进行根治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远期疗效的关键。

    • >基础研究
    • 生长激素荷人结肠癌裸鼠GH/IGF-I/IGFBP-3轴的影响

      2013, 22(4):442-4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2

      摘要 (436) HTML (0) PDF 1.02 M (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激素(GH)对荷瘤裸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8只荷瘤裸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氟尿嘧啶处理组(FU组)、GH处理组(GH组),FU+GH处理组(FU+GH组)。每组连续给药6 d,在给药结束后24,72 h分别处死每组6只动物,取血及移植瘤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GH,IGF-I,IGFBP-3含量和RT-PCR法检测移植瘤IGF-I,IGF-I受体(IGF-IR),IGFBP-3的mRNA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组和FU+GH组血清GH,IGF-I,IGFBP-3含量较NS组与FU组明显升高(均P<0.05);给药结束后72 h,各组GH,IGF-I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GH组和FU+GH组IGFBP-3水平仍高于NS组和FU组(均P<0.05)。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FU,FU+GH组移植瘤组织IGF-I mRNA与IGF-IR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降低,而IGFBP-3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给药结束后72 h,IGF-I mRNA与IGF-IR mRNA表达各组间无差别,但GH组,FU组和FU+GH组IGFBP-3 mRNA表达量仍明显高于NS组。结论:短期应用外源性GH所致GH/IGF/IGFBP-3轴的变化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无促进作用。

    • microRNA-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3, 22(4):447-4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3

      摘要 (431) HTML (0) PDF 1.04 M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microRNA-451(miR-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的方法在4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切缘正常黏膜标本,以及8种结肠癌细胞株中检测miR-45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比较,miR-45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各种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均呈明显的低表达(均P<0.05);按结直肠癌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比较发现,miR-451的表达差异与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在黏液性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中表达水平最低(均P<0.05)。结论:miR-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降低程度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相关。

    • VEGF-C反义核酸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

      2013, 22(4):452-4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4

      摘要 (404) HTML (0) PDF 1.50 M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VEGF-C反义核酸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种转染反义VEGF-C核酸的LoVo细胞,而对照组接种转染空白质粒的LoVo细胞。观察两组肿瘤的生长情况,21 d后处死动物取移植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两组的成瘤率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接种14 d后的肿瘤体积分别为(382.0±152.8)mm3和(454.2±148.7)mm3,21 d后为(745.0±250.9)mm3和(1 574.4±506.2)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中MLD与MVD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1.75±2.22)/0.72 mm2 vs. (28.50±2.65)/0.72mm2,(47.75±2.99)/0.72 mm2 vs. (53.73±3.50)/0.72 mm2](均P<0.05)。结论:转染VEGF-C反义核酸可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在裸鼠的体内生长,并抑制移植瘤淋巴管与血管的生成。

    • 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13, 22(4):456-4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5

      摘要 (481) HTML (0) PDF 2.14 M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构建靶向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的短发夹小干扰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人CXCR1基因的mRNA序列,按RNA干扰靶位点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靶向CXCR1基因的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确认构建成功后,转染胃癌细胞MKN4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3个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MKN45细胞比较,转染3种shRNA质粒的MKN45细胞,CXCR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XCR1在胃癌中的功能和实验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 E-cadherin和Slu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 22(4):463-4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6

      摘要 (416) HTML (0) PDF 1.54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2例胃癌患者瘤组织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E-cadherin保留表达率为47.6%,Slug阳性表达率为39.0%。E-cadherin的表达率差异与患者的N分期有关,Slug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与患者的性别、T分期及N分期有关(均P<0.05);在E-cadherin表达保留组,Slug的表达与N分期、M分期、静脉侵袭、血行性转移和腹膜复发有关,而在E-cadherin表达降低组,Slug的表达与T分期有关(均P<0.05);E-cadherin表达保留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E-cadherin表达降低患者(79.5% vs. 60.5%),Slug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lug阴性患者(59.4% vs. 74.0%)(均P<0.05);E-cadherin表达保留组中,Slug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48.4% vs. 87.5%)(P<0.05),而E-cadherin表达降低组中,Slug阳性及阴性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58.3% vs. 68.4%)(P>0.05)。结论: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主要与胃癌TNM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保留的患者中Slug的阳性表达对不良预后有预测意义。

    • 肝细胞肝癌中uPA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13, 22(4):469-47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7

      摘要 (536) HTML (0) PDF 1.35 M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uPA及vimentin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其癌旁组织(88例)与正常肝组织(8例)中uPA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HCC组织中uPA及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6/88)和72.7%(64/88),两者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3%和15.9%)和正常肝组织(12.5%和12.5%)(均P<0.0125);uPA和vimentin在HCC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及肝被膜浸润有关(P<0.05),且两者在HCC中的表达互呈正相关(r=0.227,P=0.034)。结论:在HCC中,uPA和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不良临床特征有关。

    • 姜黄素对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13, 22(4):474-4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8

      摘要 (565) HTML (0) PDF 1.26 M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检测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16,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5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均P<0.05);姜黄素作用后,HepG-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姜黄素能浓度依赖性抑制地HepG-2细胞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系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临床研究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广基病变

      2013, 22(4):479-48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9

      摘要 (428) HTML (0) PDF 2.35 M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广基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肠镜发现的较大结直肠广基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手术时间(68±21)min,病变直径(3.0±1.5)cm;术中出血4例,术后延迟性出血3例,均在肠镜下用热活检钳电凝、APC、钛夹等方法成功止血;术中发生穿孔2例,1例肠镜下用钛夹缝合修补成功,另1例行肠修补术。术后病理: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腺瘤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增生性息肉2例,类癌1例,早期癌(T1N0M0)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27个月均无复发。结论:ESD治疗结直肠广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腹壁切口疤痕等优点,故推荐应用。

    •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附21例报告

      2013, 22(4):485-48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0

      摘要 (825) HTML (0) PDF 988.55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2年10月诊断明确的21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62~73)岁。多数患者以突发性急性腹痛就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习惯性便秘史,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全组中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仅4例,误诊率为80.95%。21例患者均行Hartmann术,术后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经过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经过积极抢救及相应处理后治愈1例,死亡2例均为紧贴后腹膜乙状结肠后壁穿孔。19例治愈出院且于术后3~6个月行乙状结肠造瘘口还纳术。结论: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行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肛肠指诊对诊断有所帮助。早诊断、早期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尽早手术及行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 >文献综述
    • mTOR信号通路与胃癌复发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3, 22(4):489-4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1

      摘要 (404) HTML (0) PDF 941.48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mTOR及其信号通路在胃癌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mTOR为靶点的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对于克服胃癌复发及转移治疗胃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mTOR信号通路在胃癌复发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3, 22(4):494-4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2

      摘要 (474) HTML (0) PDF 939.21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即临床一般因素和病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率、阴性淋巴结数、远处转移、TNM分期和脉管浸润。笔者就以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2013, 22(4):498-5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3

      摘要 (343) HTML (0) PDF 943.87 K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FTS)作为一种前沿理念被陆续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大部分胃肠FTS的指标建立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基础上,或以加速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特点,笔者就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3, 22(4):502-5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4

      摘要 (380) HTML (0) PDF 911.01 K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程度对结肠癌根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年余符合筛选标准的82例行结肠癌根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个)36例,N1组(1~3个)31例,N2组(≥4个)15例。比较各组术后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和N1~N4站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N0组,N1组,N2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7.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组及N1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也逐渐升高,且N1站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余站淋巴结转移率。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前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结肠癌患者术后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3, 22(4):506-5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5

      摘要 (310) HTML (0) PDF 891.43 K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null

    • 腹腔镜辅助行II|III期胃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2013, 22(4):509-5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6

      摘要 (448) HTML (0) PDF 901.76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II,III期胃癌根治术可行性、适应证、肿瘤根治性及微创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8个月开展的83例II,III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80例(96.4%)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其中II期23例,IIIa期28例,IIIb期29例。3例(3.6%)IIIb期胃癌中转开腹根治。术后并发症2例(2.4%):胰瘘1例,肺部感染1例,均痊愈。远近切缘术后病理均无癌残留。远切缘距肿瘤边缘6.5~10.0 cm,近切缘距肿瘤边缘8.4~6.4 cm。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20.5(12~34)枚。远端胃癌根治术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5,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5,185 mL。腹部切口长度平均6.2 cm。腹部伤口疼痛时间平均60 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0 h,下床活动时间平均84 h。结论:腹腔镜辅助行II,IIIa,部分IIIb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胃癌根治效果和微创效果良好。

    • 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性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2013, 22(4):512-5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7

      摘要 (295) HTML (0) PDF 916.47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创伤性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7例创伤性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27)和对照组(n=20),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3 天 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第1 天及第3天 CRP水平减低,排便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创伤性消化道穿孔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安全、经济、有效,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软化萎缩剂芍倍液治疗痔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2013, 22(4):516-52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8

      摘要 (475) HTML (0) PDF 3.58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软化萎缩剂芍倍注射液治疗痔病的疗效。方法:以确诊为痔病的20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病情及治疗方法分为4组,每组50例,包括微波治疗组(微波组)、局部芍倍注射液注射组(注射组)、注射+手术组及手术组。其中微波组和注射组患者为痔病Ⅰ或Ⅱ期,注射+手术组和手术组为Ⅲ或Ⅳ期。根据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后不同时期的随访)以及治疗组间的临床及病理学结果综合评价疗效。结果:⑴ 微波组治愈36例,占72.0%;显效10例,占20.0%;好转4例,占8.0%;注射组治愈50例,占10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当日注射组患者出现肛门坠痛不适和小便不畅现象多于微波组,但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局部硬结、痔核坏死、肛门狭窄等不良反应,且3 d后便血及痔核脱出症状完全消失;微波组术后较易出现感染、局部硬结、痔核坏死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⑵注射+手术组治愈率95.7%,手术组治愈率6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在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5)。 ⑶ 术后1年随访186例,有效率100%。 病理学评价:未行药物注射治疗的痔核中黏膜下均可见较多扩张充盈迂曲的静脉,间质水肿,胶原纤维间可见散在弹力纤维。而注射软化萎缩药物芍倍液后,短期内即可见明显的大血管收缩反应,使痔核组织含血量减少,而后部分血管腔完全闭合。同时间质组织呈粉染均质化改变,似蛋白凝固变性,仅保留血管轮廓。在Masson三色及弹力纤维染色(VG)中,发现间质中有不规则的纤维化灶,其周围有大量弹力纤维呈向心性聚集。提示此处经注射芍倍液后大血管管腔和管壁结构消失。结论:⑴ 注射组和注射+手术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微波组和手术组。⑵软化萎缩剂芍倍液局部注射治疗可在短期内即缓解症状,且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 全胃切除与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胃癌的效果评价

      2013, 22(4):522-52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29

      摘要 (318) HTML (0) PDF 1016.50 K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胃癌患者,以21例行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者为A组,27例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营养指标、消化道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营养指标RBC,HGB,TP,ALB及平均体质量变化均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消化道症状及并发症倾倒综合症及腹胀B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临床效果优于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

    • 原发性肝癌淋巴转移治疗方法的选择

      2013, 22(4):524-5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30

      摘要 (525) HTML (0) PDF 861.48 K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1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97例合并腹腔淋巴转移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转移情况的不同,采取原发癌切除后,淋巴结清扫(清扫组)、单纯放疗(放疗组)、清扫+放疗(清扫+放疗组)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术后1年及3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清扫组、放疗组、清扫+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8.6%,88.9%和50.0%,23.5%,61.1%,清扫+放疗组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对转移淋巴结采取清扫、放疗等积极治疗,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临床报道
    • 早期胃肠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防肠道术后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

      2013, 22(4):527-5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31

      摘要 (350) HTML (0) PDF 902.33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肠道术后早期胃肠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胃肠营养组(EN组,25例)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25例)。PN组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EN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1 d和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发热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结果:EN组和PN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营养状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PN相比,肠道术后早期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相当,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方面的效果优于PN。

    • 腹腔镜下生物蛋白胶封堵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附12例报告

      2013, 22(4):530-5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32

      摘要 (328) HTML (0) PDF 813.22 K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生物蛋白胶封堵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2月腹腔镜下用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均获得明确诊断,行蛋白胶封堵治疗12例,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合理使用、严格掌握指征,腹腔镜下生物蛋白胶封堵十二指肠穿孔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比较

      2013, 22(4):532-5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33

      摘要 (228) HTML (0) PDF 976.37 K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OC)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2,6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 、血浆谷氨酰胺(Gln)水平、血浆D-乳酸水平和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 /M,血浆D-乳酸水平,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浆Gln水平显著降低(P<0.01);术后患者L/M,血浆D-乳酸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LC组较OC组低,血浆Gln水平LC组较OC组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LC对行胆囊切除术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病案报告
    • 腹腔多脏器包虫病1例

      2013, 22(4):535-5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34

      摘要 (302) HTML (0) PDF 1.04 M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