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国际在线·专题述评
    • 超声内镜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14, 23(3):269-27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1

      摘要 (390) HTML (0) PDF 1.18 M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胰腺疾病的诊治在临床上一直是一个难点。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见证了放射学和核医学成像的技术进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尝试描述超声内镜(EUS)在胰腺癌(PC)诊断及分期的过程中新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对于PC最准确的成像技术是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EUS。后者在检测微小病灶及评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情况时具有最高的精度,但对于一个可疑的胰腺病变的患者而言,螺旋CT或最新的磁共振成像(MRI)仍是首要的选择。如在CT、MRI扫描为阴性结果而临床上高度怀疑PC,或是CT/MRI扫描后可疑病变需细胞组织学确认时,可应用EUS。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疾病的EUS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病理结果将为其提供最好的应用证据。

    • >胰腺肿瘤专题研究
    • 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附32例报告

      2014, 23(3):278-2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2

      摘要 (317) HTML (0) PDF 1.08 M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MP)治疗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胰腺颈体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MP患者资料(MP组),并与同期因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30例(PD组)和行胰体尾切除术(DP)的36例(DP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MP组、PD组、D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0.8±56.4)、(279.6±79.2)、(190.4±6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6.5±185.7)、(482.6±288.5)、(320.7±240.3)m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6±1.6)、(5.2±2.3)、(4.1±1.9)d;新增糖尿病例数分别为1、5、9例;术后需要补充胰酶例数分别为0、8、5例,以上指标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组、PD组、DP组术后胰瘘发生率(18.8%、12.5%、25.0%)以及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8个月,各组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MP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是一项合理的技术,能更好地保护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 局部切除治疗T1和T2 期Vater 壶腹癌的的临床观察

      2014, 23(3):283-2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03

      摘要 (584) HTML (0) PDF 999.91 K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在Vater壶腹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间收治的63例T1、T2期Vater壶腹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局部切除(观察组),4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生存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 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T1、T2期Vater壶腹癌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满意。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2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2014, 23(3):287-2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4

      摘要 (475) HTML (0) PDF 1.33 M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价值。 方法: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度实施2例DPPHR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近10年中9篇文献报道共66例DPPHR的资料,对所有68例DPPHR的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8例中13例(19.2%)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10例(14.7%),十二指肠瘘1例(1.5%),胃瘫1例(1.5%),胆系感染1例(1.5%),均非手术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1~57 d,平均17 d,无住院期间病死病例。有随访资料4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 结论:DPPHR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 >胰腺肿瘤专题研究
    • 肠系膜上动脉路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4, 23(3):291-2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5

      摘要 (256) HTML (0) PDF 2.31 M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 >胰腺炎专题研究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单中心20年52例分析

      2014, 23(3):297-3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6

      摘要 (433) HTML (0) PDF 1.06 M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P)的发病特点和预后及20年的变迁,探讨其临床诊治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1994—2013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52例AP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2例APP中,孕早期3例(5.8%),孕中期12例(23.0%),孕晚期37例(71.2%);轻型胰腺炎26例(50.0%),中度重症胰腺炎13例(25.0%),重症胰腺炎13例(25.0%)。病因方面: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8例(53.8%),胆源性14例(27.0%),特发性胰腺炎10例(19.2%)。全组孕产妇病死率为0;胎儿病死率为19.2%(10/52),其中2例胎死宫内,4例早产后新生儿窘迫,4例因考虑药物对胎儿影响而行流产或引产。 结论:近20年AP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发生于孕晚期,高脂血症和胆道疾病是其主要病因,其中前者所占比例尤为突出。APP仍伴有较高的胎儿病死率,进一步规范的治疗和加强围产期新生儿的护理对于改善APP总体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及疗效

      2014, 23(3):301-3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7

      摘要 (211) HTML (0) PDF 1.03 M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D8+CD28-T细胞水平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2月—9月收治的确诊为SAP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 h后血清中CD8+CD28-T细胞、炎症因子、淀粉酶水平,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D8+CD28-T细胞水平、抑炎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而促炎因子及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所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提高SAP患者CD8+CD28-T细胞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加快病情恢复。

    • 双重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2014, 23(3):305-30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8

      摘要 (304) HTML (0) PDF 1.07 M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效果。 方法:51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第2、7天的相关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天,观察组血甘油三酯(TG)及血、尿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前白蛋白明显升高,SIRS评分、APACHE II评分、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除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进一步改善,对照组大部分指标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重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TG水平,改善微循环障碍,维持机体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改善HL-SAP患者预后。

    • 暴发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的探讨

      2014, 23(3):310-31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09

      摘要 (392) HTML (0) PDF 1.05 M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AP)的手术指征及最佳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2年8月收治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FAP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2例FAP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在最大限度ICU治疗10~14 d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持续存在无好转;8例在最大限度ICU治疗3~5 d后多器官功能无好转,且迅速恶化;11例腹室高压经过一系列非手术治疗后仍持续维持在30 cmH2O(1 cmH2O=0.098 kPa)以上。全组治愈率为78.1%(25/32),病死率为21.9%(7/32)。19例获随访4~50个月,其中5例患者术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二次手术治疗治愈。 结论:在进行最大限度ICU治疗后多器官功能仍无好转或进一步恶化,或腹室高压经非手术治疗后仍持续不降的FAP患者,应采取积极手术干预。

    • 吴茱萸次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2014, 23(3):314-3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0

      摘要 (396) HTML (0) PDF 2.02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其机制。 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4个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SAP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乌司他丁、吴茱萸次碱、乌司他丁+吴茱萸次碱处理。术后24 h,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浆与胰腺组织和内皮素1(E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实验组大鼠均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炎病理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血浆与胰腺组织ET-1浓度增加,而血浆与胰腺组织CGRP含量在吴茱萸次碱处理组与联合用药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实验组无明显改变(均P>0.05);实验组中,各药物处理组胰腺病变程度、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浆与胰腺组织ET-1浓度均较生理盐水处理的模型组明显降低,且均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均P<0.05)。 结论:吴茱萸次碱对大鼠SAP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CGRP水平从而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有关。

    • 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2014, 23(3):320-3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1

      摘要 (247) HTML (0) PDF 1.48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超声特征及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或尸检证实为SAP患儿的超声声像特征及临床资料。 结果:小儿SAP的超声声像表现: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甚至形态失常,边缘不规整;回声可增强,可减低,或强弱不等;胰周、腹腔各个腔隙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较多见;原发性SAP胰腺可形态失常,无局限性肿大,回声强弱不等或减低,无回声增强,假性囊肿较多见;继发性SAP(外伤性SAP除外)胰腺无形态失常,可局限性肿大,胰腺回声增强,无回声减低,不伴有假性囊肿。65例SAP中,外伤28例(43.1%),感染18例(27.6%),特发性15例(23.2%),全身性非感染性疾病3例(4.6%),术后应激反应1例(1.5%)。 结论:超声能较准确的发现小儿SAP的胰腺声像改变,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因,从而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 >基础研究
    • 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ABCG2表达其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

      2014, 23(3):324-3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2

      摘要 (319) HTML (0) PDF 1.13 M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ABCG2的表达及与其化疗耐药的关系。 方法:吉西他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胰腺癌SW1990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吉西他滨不同作用时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值选择合适浓度的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48、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ABCG2蛋白与mRNA的表达。 结果:吉西他滨作用后,SW1990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并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但IC50值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均P<0.05);3.9 mg/mL吉西他滨作用24、48、72 h后,SW1990细胞总凋亡率逐渐增加,但晚期凋亡率呈降低趋势,ABCG2蛋白与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 结论:吉西他滨能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但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减弱,这可能与其诱导ABCG2上调表达有关。

    • 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2014, 23(3):329-3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3

      摘要 (195) HTML (0) PDF 1.50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高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癌旁非肿瘤组织中均低表达;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9%、30.9%、1.8%;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 结论:survivin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高表达者预后差。

    • p28GANK在胰腺导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4, 23(3):333-3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4

      摘要 (289) HTML (0) PDF 1.37 M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28GANK在胰腺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8GANK在48例胰腺导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28GANK胰腺导管癌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p28GANK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p28GANK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高TNM分期、低级别分化程度、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均P>0.05)。p28GNAK阳性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 结论:p28GANK在胰腺导管癌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患者恶性进展程度密切相关。

    • Grb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4, 23(3):338-3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5

      摘要 (437) HTML (0) PDF 1.77 M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种胰腺癌细胞株中Grb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检测80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胰腺组织中Gr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rb2表达状态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Grb2的mRNA与蛋白在高侵袭力、低分化细胞株PANC-1、MIA-PaCa-2、AsPC-1中呈相对高表达,而在低侵袭力、高分化细胞株BxPC-3、SW1990、capan-2中呈相对低表达;Grb2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癌旁胰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统计分析显示,Grb2的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以及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 结论:Grb2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力密切相关,高表达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临床研究
    • 腹腔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附16例报告

      2014, 23(3):343-3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6

      摘要 (394) HTML (0) PDF 1.69 M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内应用VSD技术引流治疗的16例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AAST损伤分级分别为III级10例,IV级4例,V级2例。 结果:患者的胰腺裂伤仅进行清创和创面止血、十二指肠裂口行单层缝合、合并伤予以相应处理、均在胰腺横断处和十二指肠损伤处行VSD;手术时间65~235 min,平均126 min;术后无1例病死,1例患者因术后腹腔出血转外院治疗,余15例腹部外伤住院时间为16~45 d;III级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5例,胰瘘3例,均经VSD后自行闭合;IV和V级损伤患者术后VSD持续引流出十二指肠液和胰液,待引流管周围瘘道完整后,再次手术行空肠-瘘道间Roux-en-Y吻合;随访 6个月至15年,无腹腔感染、腹腔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病情危重、难以耐受复杂手术的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可优先选择简单胰腺十二指肠创面处理加VSD进行治疗。

    • 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2014, 23(3):348-3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7

      摘要 (226) HTML (0) PDF 1.03 M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5月11 007例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其中胆囊息肉患者764例(男602例,女162例),平均年龄(44.35±10.23)岁。以胆囊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10 243例非胆囊息肉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胆囊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胆囊壁增厚(无症状性胆囊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胆囊息肉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026),胆囊壁增厚(无症状性胆囊炎)(OR=2.078),HBsAg(+)/anti-HBC(+)(OR=2.894)和HBsAg(-)/anti-HBC(+)(OR=2.446)均为胆囊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男性,胆囊壁增厚(无症状性胆囊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胆囊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 十二指肠间质瘤29例的诊治分析

      2014, 23(3):352-3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8

      摘要 (550) HTML (0) PDF 1.18 M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 方法:收集自2000年5月—2012年4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9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见、治疗方法、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9例中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95岁。肿瘤位于球部2例,降部16例,水平部8例,升部3例。首发症状黑便15例,同时呕血及黑便者2例,上腹部胀痛7例,周身乏力2例,无明显症状3例。肿物大小1.5~15.5 cm,平均6.9 cm;1.5~5 cm 19例,5~10cm 7例,10 cm以上3例。术前检查包括CT和/或MRI,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内镜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0例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切除术。10例术后行伊马替尼治疗。Fletcher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险度2例,低度危险11例,中度危险9例,高度危险7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23例,CD117(+)27例。共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6个月,平均54个月,5例复发,其中2例肝转移, 3例局部复发。复发中有2例未行进一步治疗分别于术后30个月和42个月病死。 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位。如能保证切缘阴性,局限性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单通道间置空肠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4, 23(3):357-3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19

      摘要 (325) HTML (0) PDF 1.43 M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等。 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各吻合口黏膜光滑、通畅。患者营养良好,生活质量满意。 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在改善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 >文献综述
    • 胰源性低血糖的外科诊治进展

      2014, 23(3):362-3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0

      摘要 (209) HTML (0) PDF 1.06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胰源性低血糖发病率较低,但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以防止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外科手术仍是胰源性低血糖首选的治疗手段。目前该病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包括无水酒精消融、射频消融、介入栓塞技术等,最近,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术在治疗胰源性低血糖也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胰源性低血糖的外科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 microRNA: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

      2014, 23(3):367-37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1

      摘要 (347) HTML (0) PDF 1.03 M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癌以其与发病率近乎持平的病死率,已成为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胰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microRNA(miRNA)在胰腺癌早期就出现异常表达,并可能成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笔者通过回顾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miRNA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在重要作用。

    • 免疫与炎症调节在腹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2014, 23(3):372-3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2

      摘要 (438) HTML (0) PDF 434.77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腔粘连是临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各种抗粘连药物和材料以及微创设备的应用并不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的形成。为减少与控制粘连的发生,自世界第一台外科手术诞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腹腔粘连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而免疫与炎症在腹腔粘连病理生理过程影响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笔者对国外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腹腔粘连炎症与免疫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靶标与路径。

    • >简要论著
    • 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诊治:附15例报告

      2014, 23(3):376-3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3

      摘要 (199) HTML (0) PDF 1.01 M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系统诊治及分析早期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收治的15例妊娠合并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8例,孕妇死亡1例,胎儿死亡3例,治愈7例;非手术治疗7例,孕妇死亡3例,胎儿死亡2例,治愈4例。 结论:妊娠合并SAP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应及时、合理转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早去除病因,治疗原则首先是保证孕妇的安全。

    •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4, 23(3):379-3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4

      摘要 (377) HTML (0) PDF 1023.99 K (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十年收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收治的4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结果:入组44例,男女比例1.2:1,平均年龄38.5岁,其中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0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手术组)24例,内镜组和手术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5.0%和79.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0%;内镜组和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为(11.0±6.29)、(17.5±4.36)d和(6.39±3.87)、(9.29±1.7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超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内镜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4, 23(3):383-3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5

      摘要 (177) HTML (0) PDF 1022.17 K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及IL-10)的影响。 方法:将拟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45例)及开腹组(n=44例),采集所有患者术前2d及术后4h、1d、2 d、4 d的腹腔冲洗液。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所收集的腹腔冲洗液中IL-6、IL-8及IL-10。采用t检验来统计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来统计计数资料。 结果:术前2d两组腹腔冲洗液IL-6、IL-8及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24,t=1.652, t=1.521,P>0.05);术后4h、1d、2d、4d开腹组腹腔冲洗液IL-6、IL-8水平显著高于腹腔镜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481、2.347、2.132、2.078,P<0.05;t=2.314、2.248、2.041、2.008,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腹腔镜组 (t=2.618、2.358、2.145、1.997,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腹腔局部炎症反应较轻,且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在预防IL-6介导的胃癌腹腔转移方面有价值。

    • >临床报道
    • 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 23(3):386-38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6

      摘要 (152) HTML (0) PDF 471.95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治疗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等。 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双套管引流灌洗治疗胰腺手术后胰瘘:附33例报告

      2014, 23(3):389-3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7

      摘要 (366) HTML (0) PDF 1.02 M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套管引流灌洗对胰腺部分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胰瘘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腺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的胰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除术中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外,在胰腺手术局部表面另行放置黎氏双套管。术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胰瘘分级;观察胰瘘出现时间及腹腔引流情况,胰瘘确诊后行局部灌洗治疗,记录腹腔感染例数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 结果:33例胰瘘患者中,A级胰瘘21例(63.6%),B级8例(24.2%),C级4例(12.1%),其中C级胰瘘均为胰腺损伤手术修复患者;胰瘘出现时间为(5.3±2.8)d;腹腔感染病例共7例,均存在于B、C级胰瘘患者中,B+C级胰瘘患者感染率较A级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19);C级较A级胰瘘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延长(P=0.042),而B级与A级胰瘘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 结论:早期双套管引流灌洗对胰腺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的A、B级胰瘘患者疗效较好,对降低腹腔感染率、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有一定作用,C级胰瘘患者仍需进一步探索积极的治疗方法。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2014, 23(3):392-3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8

      摘要 (273) HTML (0) PDF 491.12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 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5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分析营养支持后1、 2周的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同时比较多器官功能失调综合征(MODS)、胰腺及胰周感染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治疗2周后行APACHE II评分和CT评分。 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升高,血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时 EN 组的CRP和WBC均低于 PN 组(P<0.05);EN组治疗1周后TNF-α、IL-6和IL-1 β的水平低于 PN 组(P<0.05),而 PN 组到入院 2周才有显著降低。MODS、胰腺及胰周感染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APACHE II评分、CT评分显著降低,EN组均低于PN组(P<0.05)。 结论:对于适合给予EN的SAP患者,尽早给予EN较PN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EN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胰十二指肠切除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1例临床分析

      2014, 23(3):395-3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29

      摘要 (223) HTML (0) PDF 1.03 M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预防胰瘘的手术方法及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21例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无胰瘘发生,无消化道大出血;1例因肝肾综合征转内科治疗痊愈出院,1例因二重感染病死。 结论:胰腺断端的合理处理及胰管内置支撑管行胰肠捆绑式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 23(3):398-40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30

      摘要 (268) HTML (0) PDF 1.05 M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套入式吻合保肛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2.23±29.38)min、(64.29±9.27)mL、(4.21±0.38)cm、(4.01±0.33)d、(3.98±0.44)d、 (6.77±0.42)d及(9.39±1.11)d,对照组分别为(205.13±14.40)min、(88.19±11.17)mL、 (6.02±0.79)cm、(5.02±0.59)d、(5.19±0.75)d、(8.03±0.99)d及(8.00±0.89)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P<0.01)。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并应用。

    • >病案报告
    •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2014, 23(3):400-4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31

      摘要 (388) HTML (0) PDF 638.54 K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胰腺癌肝转移长期生存1例

      2014, 23(3):402-4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32

      摘要 (281) HTML (0) PDF 1.04 M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合并感染及脓肿形成1例

      2014, 23(3):403-4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4.03.033

      摘要 (182) HTML (0) PDF 815.74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