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4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述评
    • 分化型甲状腺癌初始手术治疗的争论焦点

      2015, 24(11):1501-150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1

      摘要 (259) HTML (0) PDF 1.11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状腺肿瘤专题研究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隐性转移危险因素

      2015, 24(11):1504-151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2

      摘要 (261) HTML (0) PDF 1.14 M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点及中央区淋巴结隐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250例PTMC患者(肿瘤直径≤1.0 cm)作为研究组,122例普通PTC患者(肿瘤直径>1.0~2.0 cm)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TMC的临床特点及中央区淋巴结隐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8%(82/250)和42.6%(52/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中央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多灶性肿瘤、包膜侵润有关(均P<0.05),而与结节的超声特征及其他因素无关(均P>0.05);对照组中央淋巴结转移与各研究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OR=2.916,95% CI=1.19~4.37)、多灶性肿瘤(OR=1.230,95% CI=0.68~2.75)、包膜侵润(OR=1.923, 95% CI=1.06~3.70) 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普通PTC相似,肿瘤大小、多灶性肿瘤、包膜侵润是cN0期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腔镜辅助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应用

      2015, 24(11):1511-151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3

      摘要 (298) HTML (0) PDF 1.12 M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8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喉返神经监测90例(监测组),非喉返神经监测90例(非监测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结果:监测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非监测组[(90.2±20.2)min vs. (100.2±26.9)min;(16.3±13.2)mL vs. (24.4±9.8)mL;(25.5±8.5)mL vs. (29.7±5.6)mL,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1±1.9)个vs. (4.9±1.2)个;(3.8±2.5)d vs. (3.9±2.7)d,均P>0.05]。术后随访12周,监测组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7.4%(8/105),非监测组19.0%(1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1.0%(1/105),非监测组3.2%(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辅助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可有效减少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治:附28例报告

      2015, 24(11):1516-151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4

      摘要 (669) HTML (0) PDF 1.09 M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并为进一步规范外科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28例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为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28例TMC患者术前彩超检查均发现病灶,15例彩超下细针穿刺确诊者4例(26.7%),术中冷冻切片确诊者27例(96.4%),术后病理确诊者1例(3.6%)。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28.6%)、甲状腺次全切除术7例(25.0%)、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0例(35.7%)、患侧腺叶切除术3例(10.7%)。术后均获随访,无复发、转移或死亡者。 结论:TMC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目前的术前明确诊断仍较为困难,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提高术前诊断率与规范化手术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 甲状腺癌根治术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2015, 24(11):1520-152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5

      摘要 (409) HTML (0) PDF 1.10 M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全年由同一外科医师实施的75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26.67%),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25.3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1.33%)。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患者(46.88% vs. 11.63%,P<0.05);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45.71% vs. 10.00%,P<0.05);同时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未行甲状旁腺移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 vs. 22.22%,P>0.05)。 结论:甲状腺全切和VI区淋巴结清扫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中精细解剖甲状腺后被膜,尤其是尽可能保留下甲状旁腺血运,术后应用预防性药物可能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 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CEACAM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5, 24(11):1525-152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6

      摘要 (597) HTML (0) PDF 1.22 M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黏附分子1(CEACAM1)在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用ELISA法检测76例甲状腺癌患者、4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EACAM1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组样本的癌胚抗原(CEA)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分析外周血CEACAM1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制作ROC曲线,比较CEACAM1、CEA、TG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547.11 ng/mL vs. 469.77 ng/mL、369.04 ng/mL,均P<0.05)。血清CEACAM1水平与甲状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血清CEACAM1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性97.4%,特异性80.3%,CEACAM1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EA和TG。 结论:血清CEACAM1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其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 >乳腺肿瘤专题研究
    • 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2015, 24(11):1530-153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7

      摘要 (388) HTML (0) PDF 1.19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2014年乳腺癌患者1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观察组,102例),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以及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创面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7.06% vs. 51.47%)、FACT总评分(150.89±25.34) vs. (100.24±18.47)、生活质量高水平率(83.33% vs. 5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相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且在术后美学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腋窝进一步处理的探讨

      2015, 24(11):1536-154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8

      摘要 (315) HTML (0) PDF 1.08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阳性的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因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 结果:112例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中,75例(67.0%)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病理结果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前哨淋巴结病理阳性个数、淋巴结外侵犯、HER-2、Ki-67、组织学分级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继续行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有影响(均P<0.05);进一步哑变量分析显示,随着病灶大小与前哨淋巴结理阳性个数的增加,腋窝淋巴结出现阳性结果的风险明显增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前哨淋巴结结果与Ki-67表达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1枚、病灶≤2 cm且Ki-67低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建议免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2015, 24(11):1541-154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09

      摘要 (442) HTML (0) PDF 1.33 M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刀与传统电刀用于乳腺癌术中乳房组织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疗效。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应用RevMan 5.2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8个RCT,总样本量604例,其中超声刀组300例,电刀组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电刀组比较,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WMD=6.20,95% CI=-5.02~17.41,P=0.28),但术中出血量(WMD=-61.42,95% CI=-83.76~-39.09)、术后引流量(WMD=-374.92,95% CI= -453.90~-295.95)、引流时间(WMD=-3.30,95% CI=-5.10~-1.49)、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RR=0.51,95% CI=0.38~0.68)均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乳腺癌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在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降低术后皮下积液方面优于电刀。

    • 7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15, 24(11):1547-155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0

      摘要 (873) HTML (0) PDF 1.14 M (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7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03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 结果:203例患者中,临床TNM I期患者67例(33.0%),II期患者117例(57.6%);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92例(53.5%);浸润性导管癌166例(81.8%),为主要病理类型;177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ER、PR阳性与HER-2过表达患者分别为123例(69.5%)、114例(64.4%)、23例(13.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3例(75.4%),为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111例(54.7%),化疗患者28例(1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状态、ER、PR、组织学分级与内分泌治疗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有关,淋巴结状态、ER、PR、HER-2、内分泌治疗与化疗与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状态和PR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状态为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年龄、淋巴结状态和PR是老年女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乳腺癌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5, 24(11):1553-155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1

      摘要 (385) HTML (0) PDF 1.49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经病理确诊的19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钙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196例患者中,钙化140例(71%),非钙化56例(29%)。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类型、HER-2与钙化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OR=0.299, 95% CI=0.134~0.665)、肿瘤直径(OR=2.436,95% CI=1.108~5.357)、HER-2(OR=2.827,95% CI= 1.363~5.864)是乳腺癌钙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浸润性导管癌钙化的风险是导管原位癌的0.299倍,肿瘤直径>2 cm钙化的风险是≤2 cm的2.436倍,HER-2阳性患者钙化风险是HER-2阴性患者的2.827倍。单纯性钙化在肿瘤直径≤2 cm、导管原位癌和HER-2阳性患者中构成比增高,而钙化合并肿块在浸润性导管癌和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中的构成比高于其他钙化类型(均P<0.05)。 结论:导管原位癌、肿瘤直径>2 cm和HER-2阳性是乳腺癌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2015, 24(11):1559-156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2

      摘要 (195) HTML (0) PDF 1.79 M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乳腺腺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 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与CD4+T细胞百分数与腺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腺病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CD4+T细胞百分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8+T细胞百分数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与异时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差异的Meta分析

      2015, 24(11):1565-157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3

      摘要 (637) HTML (0) PDF 1.16 M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BBC)与异时性双侧乳腺癌(ABBC)预后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共711例患者,其中SBBC患者225例,ABBC患者4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BBC患者组1、5、10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ABBC患者(OR=0.41,95% CI=0.22~0.77,P=0.005;OR=0.52,95% CI=0.39~0.69,P<0.00001;OR=0.43,95% CI=0.25~0.74,P=0.003)。 结论:在同等医疗条件下,SBBC的预后可能差于ABBC,但仍需作进一步的完整评估。

    • >基础研究
    • 活化细胞黏附分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 24(11):1571-157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4

      摘要 (501) HTML (0) PDF 1.49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活化细胞黏附分子(ALCAM)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甲状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LCAM的表达,比较ALCAM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CAM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71.2% vs. 34.6%,P<0.05),但在ALCAM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越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越低,患者5年总生存率越低(均P<0.01)。结论:ALCAM表达增高可能参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进程,然而,在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甲状腺癌的肿瘤组织中ALCAM表达反而降低的原因推测可能与其脱落释放入血有关。

    • 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 24(11):1577-158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5

      摘要 (822) HTML (0) PDF 1.43 M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qRT-PCR方法检测3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0例乳腺癌细胞组织石蜡标本中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XCL12、CXCR4、CXCR7的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12、CXCR4、CXCR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85/120)、65.8%(79/120)和63.3%(76/120),三者在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较高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 乳腺癌组织中Skp2和p27Kip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015, 24(11):1583-158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6

      摘要 (242) HTML (0) PDF 1.19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两步检测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ADH)以及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Skp2 与p27Kip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结果:Skp2阳性表达率在正常乳腺组织、ADH组织、IDC组织依次升高,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中Sk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而p27Kip1的表达则与Skp2的表达呈反向变化(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IDC组织间Skp2阳性率、p27Kip1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Skp2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492,P<0.05),而p27Kip1的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27,P<0.05)。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kp2表达上调而p27Kip1表达下调,两者的变化程度与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

    • CTHRC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5, 24(11):1587-159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7

      摘要 (591) HTML (0) PDF 1.37 M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THRC1的表达。胰腺癌Panc28细胞转染pcDNA3.1-CTHRC1或CTHRC1 siRNA后,以未转染的Panc28细胞为对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HRC1对胰腺癌Panc28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实验和Boyden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THR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Panc28细胞比较,转染pcDNA3.1-CTHRC1上调CTHRC1后,Panc28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增加、伤口宽度百分比明显减少、侵袭的细胞数明显增多,而转染CTHRC1 siRNA下调CTHRC1表达后,Panc28细胞以上指标呈反向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胰腺癌组织在CTHRC1表达升高,CTHRC1可能通过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 >临床研究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附8例临床分析

      2015, 24(11):1592-159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8

      摘要 (697) HTML (0) PDF 1.08 M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共3 41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8例发生术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8例患者中有2例为皮瓣出血,2例为颈前静脉的出血,2例为甲状腺上动脉的出血,1例为甲状腺下动脉的出血,1例为颈前肌肉出血。8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均未出现窒息等严重后果,切口甲级愈合出院。 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处理是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关键,不能忽略传统丝线的结扎或缝扎。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与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5, 24(11):1596-160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19

      摘要 (441) HTML (0) PDF 1.08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与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NPBL)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行手术治疗的NPB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3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手术(旋切组),69例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开放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切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开放组,手术费用明显多于开放组(均P<0.05),旋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到100%。两组随访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开放组有长短不等的瘢痕,而旋切组瘢痕微小或不可见。结论: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切除NPBL安全有效,较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好,但手术费用较高。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深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2015, 24(11):1601-160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0

      摘要 (377) HTML (0) PDF 1.20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深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81例乳腺深部脓肿患者,35例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置管引流(观察组),46例行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患者满意度、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长度、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5.71% vs. 58.33%,P<0.05),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 vs. 19.57%;5.71% vs. 28.26%,均P<0.05)。 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深部脓肿,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文献综述
    •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与进展

      2015, 24(11):1605-160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1

      摘要 (708) HTML (0) PDF 1.09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较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复杂甲状腺手术及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因解剖层次不清、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等所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机会加大。术中神经监测(IONM)是应用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一种技术,近年来研究显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IONM较常规暴露喉返神经能明显降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笔者就有关喉返神经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 EMILIN蛋白家族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2015, 24(11):1609-161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2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06 M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EMILIN蛋白家族是一类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参与维持机体组织器官形态与功能的稳态。新近研究表明,EMILIN可能通过激活某些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笔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015, 24(11):1613-161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3

      摘要 (492) HTML (0) PDF 1.12 M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而近年来推广的腹腔镜技术因其切口美观、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越来越受到青睐。同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如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也时有报道。如何预防、减少及处理其并发症是决定手术成功与术后恢复的关键。笔者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Smad4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2015, 24(11):1618-162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4

      摘要 (321) HTML (0) PDF 1.25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病变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及其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组织8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瘤50例组织及相应的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Smad4进行检测。 结果:Smad4蛋白在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 38%、74.00%、82.50%,甲状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低于甲状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阳性表达率(P<0.05或P<0.01)。Smad4蛋白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5%、58.33%、23.08%,未分化癌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者表达率(P<0.05)。 结论:检测Smad4蛋白表达对阐述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及评估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低级别乳腺腺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5, 24(11):1622-162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5

      摘要 (522) HTML (0) PDF 2.03 M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低级别乳腺腺鳞癌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 结果:该患者经临床检查、乳腺彩超、磁共振和肿块活检诊断为乳腺癌,行乳腺癌保乳整形术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手术顺利,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GP方案(吉西他滨1.4 g,d1,d5;顺铂40 mg,d1-3)化疗。 结论:低级别乳腺腺鳞癌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其他乳腺癌无特殊,但高低级别的病理类型决定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化疗有一定争议。

    • 乳腺癌患者可溶性Endoglin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5, 24(11):1626-162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6

      摘要 (185) HTML (0) PDF 1.07 M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Endoglin水平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55例健康女性、123例乳腺癌患者以及其中84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可溶性Endoglin水平。 结果: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女性的可溶性Endoglin水平分别为(5.07±1.23)、(3.27±0.47)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t=10.76);乳腺癌患者临床I、II、III、IV期分别为(4.23±0.26)、(4.85±0.34)、(5.37±0.37)、(6.21±0.51)p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V期乳腺癌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0,t=9.63)。Endoglin水平随临床分期升高而上升。Endoglin水平在不同年龄层无统计学差异(P=0.589,t=0.314)。Endoglin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3,t=0.254)。84例手术患者Endoglin水平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t=9.35)。 结论:乳腺癌患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间以及手术前后有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与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临床报道
    • 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III组淋巴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附30例报告

      2015, 24(11):1630-163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7

      摘要 (224) HTML (0) PDF 511.78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III组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30例II期乳腺癌行保留胸大小肌、经胸大小肌间隙清扫水平III组淋巴结的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了解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及术后的效果。 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臂丛等的副损伤;发生胸肌间动脉损伤行动脉结扎2例(6.67%);发生胸前神经牵拉损伤3例(10.0%);术后患侧上肢活动功能整体良好;有轻度上肢水肿2例(6.67%);术后病检淋巴结均15~45枚(直径最小3 mm),平均26枚;手术时间平均为170 min。 结论: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III组淋巴结是安全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是足够的,术后的效果较好。

    • 手辅助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015, 24(11):1632-163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8

      摘要 (142) HTML (0) PDF 1.07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的效益与风险。 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3年7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50例,按入院后手术顺序先后随机分为HALS组(24例)和腹腔镜辅助(LAS)组(2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数、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随访患者术后2年内生活质量评分、肛门不适例数、肿瘤复发数及病死率。 结果:手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数及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年生活质量评分及肛门不适数方面HALS组均优于LAS组(P<0.05)。 结论:与LAS下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相比,HALS术在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中转开腹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效益,同时可以达到LAS术同样肿瘤根治效果。

    • 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研究

      2015, 24(11):1636-163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29

      摘要 (566) HTML (0) PDF 1.57 M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即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共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等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近切缘、远切缘距肿瘤的距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也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状况良好。

    • >病案报告
    • 桥本氏病伴甲状腺腺脂肪瘤1例

      2015, 24(11):1639-164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30

      摘要 (216) HTML (0) PDF 681.26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旁疝1例

      2015, 24(11):1641-164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11.031

      摘要 (141) HTML (0) PDF 1.03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