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甲状腺癌靶向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2015, 24(5):623-62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1

      摘要 (184) HTML (0) PDF 1.05 M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显著的进展,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将为甲状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将分别从甲状腺癌干细胞、miRNA、甲状腺肿瘤微环境等方面对甲状腺癌的靶向研究进行阐述。

    • >甲状腺肿瘤专题研究
    • 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38例报道

      2015, 24(5):627-63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2

      摘要 (475) HTML (0) PDF 1.11 M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38例分化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29例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而手术的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患者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38例TMC中,微小乳头状癌131例,微小滤泡状癌5例,微小混合型癌2例;49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共存,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与BTN患者比较,TMC患者中TI-RADS分级恶性诊断率明显升高、砂砾钙化率、超声造影检查中的恶性诊断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所有TMC患者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患侧甲状腺全切84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4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3例;85例患者行患侧中央区气管旁淋巴结清扫,3例患者加行患侧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高分辨率彩超、TI-RADS分级及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TMC诊断率,TMC多为分化好的乳头状癌,高钙化率,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

    • 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与复发危险度分层的意义

      2015, 24(5):633-63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3

      摘要 (591) HTML (0) PDF 1.10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分期与复发危险度分层中的意义。 方法:对2014年3月—7月收治的95例cN0 DTC行甲状腺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5例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43例见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5.3%),其中10例(10.5%)肿瘤TNM分期上移,分别为I期→III期8例,II期→III期2例;39例(41.1%)复发危险度提高。 结论: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能提高cN0 DCT患者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术后治疗方案的确定。

    • 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5, 24(5):638-64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4

      摘要 (229) HTML (0) PDF 1.79 M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甲状腺内注入纳米碳混悬液后按黑染淋巴结的范围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对照组常规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癌转移淋巴结数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共清扫461枚,其中黑染淋巴结441枚,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72枚;试验组中发现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为197枚,而对照组中为106枚,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42.73% vs. 38.97%,P>0.05)。试验组术后病理未找到甲状旁腺组织,也未出现低钙血症,而对照组有5例找到甲状旁腺组织,同时5例出现低钙血症,但两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5)。 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能够使VI区淋巴结得到很好的显影,利于淋巴结彻底清扫,同时碳不会黑染甲状旁腺,可以避免甲状旁腺的误切。

    • 131配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对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2015, 24(5):643-64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5

      摘要 (205) HTML (0) PDF 1.18 M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I131配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癌(TC)的疗效和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确诊治疗的TC患者60例,随机分均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与I131治疗,其中又根据I131摄入量均分为高剂量亚组(3 500 mBq)和低剂量亚组(1 000 mBq),分析患者疗效和唾液腺功能指标及术后生存情况。 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唾液腺功能参数方面,手术组优于低剂量亚组,低剂量亚组优于高剂量亚组(均P<0.05);观察组中高、低剂量亚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I131配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对TC手术患者的疗效并改善预后,虽有唾液腺功能方面不良反应,但低剂量治疗症状较轻,在患者接受范围内。

    • 经口腔前庭腔镜NOTES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附6例报告

      2015, 24(5):648-65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6

      摘要 (245) HTML (0) PDF 1.64 M (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腔镜NOTES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 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NOTES手术。甲状腺结节位于右叶3例,左叶3例,均为单发结节;囊性结节1例,实性结节4例,混合性1例;结节直径1~4 cm。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 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NOTES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2(100~150)min;平均术中出血30(10~40)mL。其中甲状腺部分切除5例,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1例,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术后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8.2(8~10)d;随访3~13个月无局部复发。 结论:经口腔前庭腔镜NOTES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且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满意。

    • >乳腺肿瘤专题研究
    • 乳腺癌术后乳房延迟即刻重建临床效果分析:附100例报告

      2015, 24(5):653-65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7

      摘要 (319) HTML (0) PDF 1.23 M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重建术中,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皮肤扩张器植入法(LD+扩张器)39例,胸大肌联合异体真皮下植入皮肤扩张器法(ADM+扩张器)6例,直接植入胸部皮瓣下的扩张器法55例。 结果:全组术后主、客观满意率均为92.0%。术后主、客观满意度优良率LD+扩张器法患者为84.6%、89.7%,扩张器直接植入患者为60%、65.5%,ADM+假体扩张器法患者均为100.0%。统计分析显示(ADM+扩张器法因病例数较少,未纳入比较),LD+扩张器法患者的主观、客观满意度均高于扩张器直接植入法(均P<0.05)。 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采用LD+扩张器法的患者满意度高且成本低于ADM+假体扩张器,建议首选。

    •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2015, 24(5):658-66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8

      摘要 (259) HTML (0) PDF 1.18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吲哚菁绿(ICG)荧光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2月期间6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6例以ICG荧光导航技术进行SLNB(ICG组),32例应用美蓝为示踪剂行SLNB(染料组)。所有患者SLNB结束后行I、II水平腋窝淋巴清扫。 结果: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ICG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97.2%(35/36),染料组为81.3%(26/3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假阴性率与每例患者平均检测SLN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用ICG荧光导航技术行乳腺癌SLNB,其检出率高于染料法,且同时具备核素、染料示踪剂的替代选择。

    • 乳晕下与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Meta分析

      2015, 24(5):663-66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09

      摘要 (295) HTML (0) PDF 2.16 M (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乳晕下与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与准确性。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乳晕下及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定位乳腺癌对比研究的文献,提取数据后,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1 350例患者,其中乳晕下注射总共794例,检出SLN 747例,检出率为94.08%,肿瘤周围注射总共556例,检出SLN 506例,检出率为91.01%,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31)。乳晕下与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定位前哨淋巴结合并后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 (95% CI=0.929~0.983)、0.937(95% CI=0.890~0.968);特异性为1.000(95% CI=0.988~1.000)、1.000(95% CI=0.988~1.000);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3 3、0.956 3。 结论:在确定乳腺癌SLN方面,乳晕下注射法检出率高于肿瘤周围注射法,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均较高。

    • >病案报告
    • 甲状腺术后呼吸性碱中毒误诊为甲状旁腺损伤1例

      2015, 24(5):668-66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0

      摘要 (179) HTML (0) PDF 285.85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乳腺肿瘤专题研究
    • 常规处理方案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乳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

      2015, 24(5):669-67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1

      摘要 (245) HTML (0) PDF 1.30 M (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1月。纳入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处理方案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明显升高患者完全缓解率(OR=2.22)、总有效率(OR=6.73)、患者Karnofsky评分(MD=9.79)及IL-2水平(SMD=1.56),明显降低患者疾病稳定率(OR=0.36)、疾病进展率(OR=0.18)以及缩短患者术后积液消失时间(MD=-7.52)。 结论: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但该结论仍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系统在乳腺肿物诊治中的应用:附1 157例报告

      2015, 24(5):677-68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2

      摘要 (238) HTML (0) PDF 1.48 M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8-gauge麦默通真空辅助活检系统(UVMS)在乳腺肿物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 157例行UVMS处理乳腺肿物患者(共3 702个肿物)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肿物均采用UVMS切除。1 157例患者中,888例(76.75%)无可触及肿物,831例(71.82%)为多发肿物,245例(21.18%)双侧乳腺病变。病灶长径平均11.2(3~35)mm,平均切除时间 15(3~90)min,平均出血量8(1~40)mL,皮肤伤口长度3~5 mm。标本病理诊断大多数为良性病变(99.57%),其中以纤维腺瘤为主(64.61%)。术后出现血肿53例,皮下瘀斑26例,乳头溢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UVMS切除乳腺肿物具有简单安全、微创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乳房多发隐匿性肿物的诊治,但需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较大良性乳腺肿块的临床研究

      2015, 24(5):683-68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3

      摘要 (559) HTML (0) PDF 1.07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乳腺较大良性肿块的可行性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单发的良性肿块(>3.0 cm)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手术(观察组),3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疾病构成、肿瘤大小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0.53±0.04 )cm vs. (3.65±0.46) cm,P<0.05]。两组随访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对照组留有长短不等的瘢痕,而观察组瘢痕微小或不可见。 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直径>3.0 cm良性乳腺肿块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绝经后女性内源性性激素及血脂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

      2015, 24(5):687-69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4

      摘要 (172) HTML (0) PDF 1.30 M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内源性性激素及血脂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274例(乳腺癌组)与同期因其他疾病收治的非乳腺疾病的绝经后患者27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性激素与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可能的乳腺癌预测指标。 结果:乳腺癌组的雌二醇(E2)与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性激素与血脂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随E2与T水平升高,乳腺癌发病率增加,其中E2水平对乳腺癌的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95% CI=0.649~0.811),但T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明显。 结论:E2与T水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有关,其中E2水平可作为预测因子之一,但尚未达到良好或者优秀标准。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男性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5, 24(5):692-69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5

      摘要 (187) HTML (0) PDF 1.15 M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检测在男性乳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HIF-1α与男性乳腺肿瘤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6年 2月—2014年6月。用RevMan 5.1软件对均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475例男性患者和对照组256例女性患者。Meta结果显示,男性乳腺肿瘤患者HIF-1α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乳腺肿瘤患者(OR=1.29,95% CI=0.93~1.79);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无明显统计学异质性(χ2=7.61,P=0.18,I2=34%);合并效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P>0.05);发表偏倚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 结论:HIF-1α表达水平检测对早期男性乳腺肿瘤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参考指标之一,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与例数有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验证。

    • >基础研究
    • 乳腺癌循环miRNA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

      2015, 24(5):696-70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6

      摘要 (307) HTML (0) PDF 1.26 M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寻找可作为乳腺癌敏感生物标志物的循环miRNA。 方法:首先用qRT-PCR方法测定80例乳腺癌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者循环中6个候选miRNA(miR-9、miR-335、miR-205、miR-10b、miR-125b、miR-34a)中表达水平,筛选出改变显著的miRNA;然后再次收集80例乳腺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一步验证筛选出的miRNA,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这些miRNA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并与CA15-3比较。 结果:筛选与验证均显示,与健康对照者比较,乳腺癌患者循环miR-9水平明显升高,而miR-335与miR-205明显降低(均P<0.05);miR-9、miR-335、miR-205的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59 (95% CI=0.814~0.911),0.920(95% CI=0.885~0.959)、0.899(95% CI=0.861~0.939),且miR-9、miR-335和miR-205联合检测的AUC值(0.924,95% CI=0.895~0.953)明显高于CA15-3的AUC值(0.874,95% CI=0.834~0.914)(P<0.05)。 结论:循环miR-9、miR-335、miR-205是乳腺癌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且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 乳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2015, 24(5):701-70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7

      摘要 (220) HTML (0) PDF 2.38 M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简称Foxp3+Treg)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Foxp3+Treg、CD8+CD28+T细胞、NK细胞水平;用Western blot和RT-PCR病变乳腺组织Foxp3蛋白与mRNA表达。 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比例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而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0.05),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Foxp3+Treg水平与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631,r=-0.578,均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Foxp3+Treg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Foxp3+Treg和其标记分子Foxp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增加,且可能通过抑制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而产生肿瘤免疫抑制。

    • NuSA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 24(5):707-71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8

      摘要 (212) HTML (0) PDF 1.87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S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乳腺癌组织50例,与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7例(距癌灶5 cm以上)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20例,分别用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uSAP蛋白与mRNA的表达,分析NuSAP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NuSAP蛋白与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P<0.05);NuSAP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升高(均P<0.05),而与绝经状态、年龄以及ER、PR、Ki-67的表达无关(均P>0.05)。 结论:NuS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密切相关。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HIF-1α及Glut-1的表达及意义

      2015, 24(5):712-71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19

      摘要 (218) HTML (0) PDF 1.98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与708例非BLBC组织中HIF-1α及Glut-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BLB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及Glut-1蛋白在BLB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非BLBC组织(均P<0.05),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68,P<0.05)。结论:HIF-1α和Glut-1的表达在BLBC组织中同时升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评估BLBC患者预后的指标。

    • 热诱导对8HSE修饰的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增强作用

      2015, 24(5):717-72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0

      摘要 (326) HTML (0) PDF 1.21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热诱导对8倍重复串联热休克元件(8HSE)修饰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转录活性及靶向性的影响。 方法:用PCR法从人结肠癌基因组中克隆hTERTp;将单纯的hTERTp或8HSE修饰的hTERTp重组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4.2后,分别与内参质粒pGL4.74(含TK启动子)共转染hTERT高表达的SW480细胞株和hTERT低表达的MKN28细胞株,双荧光素酶法检测hTERTp在37 ℃及43 ℃下的转录活性。 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表明hTERTp克隆、8HSE合成及载体构建成功。37 ℃下,单纯hTERTp在SW480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MKN28细胞(P<0.05),8HSE对hTERTp转录活性无增强作用,且在SW480细胞中8HSE对hTERT转录活性具有抑制作用;43 ℃下,单纯hTERTp的转录活性在两种细胞中无明显改变(P>0.05),但与单纯hTERTp比较,8HSE修饰的hTERTp转录活性在SW480细胞中明显增强(P<0.05),而在MKN28细胞中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热诱导对hTERTp转录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8HSE修饰的hTERTp转录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该调控元件靶向于hTERT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 >文献综述
    • 甲状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015, 24(5):723-72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1

      摘要 (334) HTML (0) PDF 1.07 M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肿瘤干细胞(CSC)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证实在甲状腺癌中存在CSC。甲状腺癌CSC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因此,甲状腺癌CSC的研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甲状腺癌CSC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2015, 24(5):728-73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2

      摘要 (202) HTML (0) PDF 1.09 M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T)是甲状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仍主要依靠钙剂和维生素D对症治疗,但存在很多问题。甲状旁腺激素(PTH)替代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关注,且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快发展。笔者从PTH替代治疗的药物、给药方式及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5, 24(5):733-73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3

      摘要 (206) HTML (0) PDF 1.08 M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基础治疗,可显著减少复发和病死率。然而,并非所有患者能从中获益,如何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乳腺癌间质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具有不同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的促肿瘤特性。CAF可改变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内分泌治疗疗效。近年来,一些以CAF为治疗靶点的研究逐渐开展,并证实可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笔者对CAF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作用以及如何针对CAF改善内分泌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5, 24(5):739-74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4

      摘要 (261) HTML (0) PDF 2.67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 方法:报道1例罕见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男性,84岁。声嘶1个月余,加重伴呼吸困难20 d。扪及双侧甲状腺肿物6 cm×5 cm大小,手术取出灰白灰褐色碎组织大小约为8 cm×4 cm×3 cm,质地中等。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质地嫩,呈鱼肉样外观。镜下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瘤细胞弥漫浸润,并见地图样凝固性坏死和围血管破坏。免疫组化:瘤细胞LCA、CD3、CD43、CD2、CD56、GrB、TiA-1和CD30均为(+),Ki-67阳性指数(90%)。CK、EMA、S-100、Syn、CgA、CD20、CD79a、PAX-5、CD21、Bcl-6、Mum-1和ALK均为(-)。 结论: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指标综合判断。鉴别诊断包括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PNET、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

    • 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2015, 24(5):743-74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5

      摘要 (258) HTML (0) PDF 505.77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和转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大小及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有关(P<0.05)。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减少肿瘤复发、改善存活率、降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准确临床分期、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和判断。

    • 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2015, 24(5):746-74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6

      摘要 (167) HTML (0) PDF 1.05 M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与乳腺癌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25%(45/80 ),而基因扩增率为30%(24/80)。HER-2蛋白的表达和HER-2基因扩增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乳腺癌中CD44v6与CXCR4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 24(5):749-75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7

      摘要 (210) HTML (0) PDF 1.03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拼接变异体-6(CD44v6)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q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6和CXCR4 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癌组织CD44v6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CD44v6和CXCR4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 (34/60)和61.67% (37/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且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99,P<0.05);CD44v6与CXCR4 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 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CD44v6和CXCR与乳腺癌发展和转移密有关,可作为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联合检测两者的mRNA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临床报道
    • 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辨识及原位保护

      2015, 24(5):753-75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8

      摘要 (225) HTML (0) PDF 478.46 K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辨识及原位保护在预防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效果。 方法:对2003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0例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0例采用传统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210例在甲状腺全切术中采用甲状旁腺辨识及原位保护(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含量均较手术前下降,但观察组两者下降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与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38% vs. 7.14%; 5.71% vs. 16.67%,均P<0.05);观察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0% vs. 9.52%,P<0.05)。 结论: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辨识及原位保护对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显露喉返神经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保护作用

      2015, 24(5):756-75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29

      摘要 (154) HTML (0) PDF 1.02 M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受损的临床作用,并分析神经检测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264例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为显露组160例,未显露组104例,对比两组患者喉返神经受损率、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露组160例根据是否实施神经监测分为监测组72例,未监测组88例,对比两组寻找神经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等指标。 结果:显露组手术时间为(132.73±24.67)min,明显长于未显露组的(118.21±19.46)min(t=3.884,P=0.028);显露组与未显露组低钙血症发生率相近(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50%,明显低于未显露组的8.65%(χ2=5.647,P=0.009)。监测组喉返神经定位时间为(4.68±0.84)min,明显短于未监测组的(17.46±2.37)min(t=7.551,P=0.000);监测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与未监测组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P=0.452)。 结论: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降低喉返神经受损率,神经监测可以有效加快神经定位时间,但对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明显效果。

    • 淋巴示踪剂在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和甲状腺全切术的应用效果

      2015, 24(5):760-76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0

      摘要 (271) HTML (0) PDF 643.64 K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示踪剂在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和甲状腺全切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组(47例)、纳米碳组(48例)、对照组(48例),三组患者均进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和甲状腺全切术。亚甲蓝组和纳米碳组分别注射0.2 mL的亚甲蓝注射液和纳米碳混悬注射液。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甲状腺保护情况和低血钙症发生情况。 结果:亚甲蓝组、纳米碳组起始示踪时间平均(36.4±7.2)s和(16.4±6.2)s,(P=0.002);亚甲蓝组的示踪持续时间为(47.2±10.3)min,纳米碳组患者在手术后1 d示踪剂仍没有完全褪色;纳米碳组的起始示踪时间短于亚甲蓝组,示踪剂持续时间长于亚甲蓝组。亚甲蓝组、纳米碳组、对照组平均检出甲状旁腺分别为(2.9±0.5)枚、(3.2±0.4)枚、(2.2±0.5)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P=0.031);亚甲蓝组、纳米碳组、对照组误切率分别为2.94%(4/136),1.31%(2/153),7.62%(8/105),纳米碳组误切率最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P=0.007);亚甲蓝组低血钙发生率为10.6%(5/47);纳米碳组低血钙发生率为12.5%(6/48),均低于对照组低血钙发生率[18.8%(9/48)](χ2=6.413,P=0.035)。 结论:淋巴示踪剂在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及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且纳米碳的效果优于亚甲蓝。

    • 明胶海绵在预防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瘘中的应用

      2015, 24(5):763-76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1

      摘要 (217) HTML (0) PDF 1.01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术中腋窝应用明胶海绵对于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瘘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12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腋窝应用或不应用明胶海绵,比较两组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腋窝淋巴瘘发生率为23.2%(13/56),两组腋窝淋巴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7天24 h腋窝引流量分别为(9.85±5.31)mL、(13.95±6.58)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对于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的预防作用确切有效、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男性乳腺癌16例临床资料分析

      2015, 24(5):766-76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2

      摘要 (130) HTML (0) PDF 1.04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术前均诊断为乳腺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12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87.5%,I期2例,II期4例, III期8例,IV期2例;5年生存率50.0%。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龄大、病程长、预后差、容易发生转移。该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2015, 24(5):770-77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3

      摘要 (197) HTML (0) PDF 1009.35 K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行损伤控制理念救治的13例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均先行简短剖腹损伤控制手术随后行重症监护复苏,其中3例患者复苏后不需再次手术康复出院,8例患者重症复苏后行再次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重症复苏期间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死率15.4%。 结论:损伤控制外科在救治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危重患者中病死率较低,具有较好救治效果。

    • >病案报告
    • 男性乳腺癌行腋窝及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例

      2015, 24(5):773-77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4

      摘要 (199) HTML (0) PDF 918.16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