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ME科研时间专栏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外科思考——由一起医疗纠纷谈起

      2016, 25(4):467-46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1

      摘要 (207) HTML (0) PDF 454.65 K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T4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2016, 25(4):470-47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2

      摘要 (256) HTML (0) PDF 548.92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T4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T4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48例于术后第5~6天开始行HIPEC(1次/d,共3次),术后1个月内行第1次mFOLFOX6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共6疗程(HIPEC组);另48例仅行相同方案的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1、2年复发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HIPEC及全身静脉化疗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IPEC组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2.1% vs. 20.8%;6.3% vs. 31.3%,均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PEC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1.3% vs. 58.3%,P<0.05);HIPEC组生存质量评分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vs. 25.0%,P<0.05)。HIPEC组中,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直肠癌患者(32个月vs. 18个月,P<0.05)。结论:T4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行HIPEC可有效控制腹腔复发、转移,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行。

    • X线辅助内镜置入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梗阻的疗效分析

      2016, 25(4):475-48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3

      摘要 (260) HTML (0) PDF 529.16 K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X线辅助内镜置入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并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75例符合条件的降结肠及直肠癌并梗阻患者,其中37例行 X线辅助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联合组),38例行开腹手术加术中结肠灌洗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有可比性。联合组经肠镜置支架成功率89.19%(33/37),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3.94%(31/33),手术失败的6例患者排除出组。与传统组比较,联合组除治疗费用增加外(3.06万元vs. 2.55万元),术中诊断息肉阳性率(35.48% vs. 7.89%)、根治性切除率(83.9% vs. 71.1%)、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6.45% vs. 23.68%)、手术时间(175.45 min vs. 202.24 min)、切口长度(4.88 cm vs. 16.84 cm)、清扫淋巴结数(16.80枚vs. 11.92枚)、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及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6.13% vs. 39.47%;6.45% vs. 26.32%)、术后住院时间(7.36 d vs. 11.05 d)、二期手术率(6.5% vs. 28.9%)、术后3个月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阳性率(3.23% vs. 23.68%)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辅助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并梗阻安全、可行,且手术根治效果好,能有效降低二期手术率。

    • 自膨胀型金属支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初步研究

      2016, 25(4):481-48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4

      摘要 (193) HTML (0) PDF 943.70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配合X线下置入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永久性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支架组),以 35例接受传统结肠造瘘手术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支架组放置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术后发生1例肠穿孔,2例支架再梗阻),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需人工肛门,随访1年生存率为94.2%;对照组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42%(术后5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随访1年生存率为97.1%。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均完全缓解,但支架组与对照比较,肠道梗阻缓解迅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费用更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镜配合X线下置入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恶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可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生存时间。

    •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III期结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6, 25(4):487-49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5

      摘要 (282) HTML (0) PDF 512.71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EM)治疗III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III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CEM治疗62例(CEM组)、采取传统结肠癌根治术6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复发、生存情况。 结果:与传统组比较,CEM组手术时间(159.4 min vs. 168.9 min)、术后排气时间(4.3 d vs. 4.5 d)、禁食时间(5.4 d vs. 5.7 d)、留置管引流时间(9.4 d vs. 10.0 d)、住院时间(15.3 d vs. 16.0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 vs. 10.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 (126.4 mL vs. 155.1 mL,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增加(32.6枚 vs. 28.3枚,P<0.05);CEM组与传统组术后1、2年的复发率(3.23% vs. 5.97%;14.52% vs. 20.90%)和1、2年的存活率 (98.39% vs. 95.52%;90.32% vs. 83.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CEM治疗III期结肠癌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效果相当,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的优势。

    • 术后早期化疗对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6, 25(4):492-49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6

      摘要 (299) HTML (0) PDF 497.53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化疗对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III期结直肠癌患者21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化疗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化疗组(化疗开始时间≤术后3周,118例)和晚期化疗组(化疗开始时间>术后3周、且≤8周,100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2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晚期化疗组比较,早期化疗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876.4 d vs. 765.4 d,P=0.007),2年生存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0% vs. 80.0%,P=0.091),2年复发率明显降低(17.0% vs. 34.0%,P=0.004);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高(71.9 vs. 64.1,P<0.001)。 结论:术后早期化疗能显著延长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和改善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 手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

      2016, 25(4):497-50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7

      摘要 (182) HTML (0) PDF 1003.87 K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与腹腔镜辅助手术(LA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有关比较HALS与LAS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7篇研究,共3 347例患者,其中HALS组1 626例,LAS组1 7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S组比较,HALS组手术时间短(WMD=-24.18,95% CI=-31.61~-16.75)、中转率(OR=0.57,95% CI=0.41~0.81)和术中损伤率低(OR=0.48,95% CI=0.29~0.78)、使用Trocar少,但切口长度增加(WMD=1.07,95% CI=0.6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肿瘤学指标、随访结果、术后疼痛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HALS结合了LAS微创和开腹手术直观的优点,可作为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一个选择。

    • 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6, 25(4):510-51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8

      摘要 (904) HTML (0) PDF 573.44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及危险因素及诊疗方法。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806例临床资料,对PGS发生的影响因素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PGS的发生率为1.36%(11/806),分别发生于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63.6%),3例左半结肠癌患者(27.3%),1例直肠癌患者(9.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糖水平(P=0.002)、术前电解质紊乱与否(P=0.023)、术前肠梗阻与否(P=0.009)、术后进食时间(P=0.018)与PG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糖水平(P=0.002)与术后进食时间(P=0.028)是PG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GS是多因素引起的胃功能性紊乱,应予以综合治疗措施。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根据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适当延迟进食时间有利于减少大肠癌根治术后PGS的发生。

    • >基础研究
    • miR-124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与TET蛋白家族的关系

      2016, 25(4):518-52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09

      摘要 (306) HTML (0) PDF 631.22 K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24是否通过靶向调节TET蛋白家族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方法: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别检测miR-124对TET家族(TET1、TET2、TET3)的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miR-124模拟物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后TET家族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MTS和Transwell实验观察HT29细胞转染miR-124模拟物及TET siRNA后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各TET mRNA的3'UTR均被miR-124特异性结合,其荧光素酶活性被明显抑制(均P<0.05);转染miR-124模拟物后的HT29细胞TE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均P<0.05);HT29细胞转染miR-124模拟物或TET siRNA后,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miR-124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调控TET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 上调miRNA-34a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2016, 25(4):524-52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0

      摘要 (197) HTML (0) PDF 537.56 K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上调miRNA-34a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 方法:分别用人工合成的miRNA-34a模拟物与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结肠癌HT-29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转染阴性序列的HT-29细胞比较,转染miRNA-34a模拟物的HT-29细胞48 h后增殖能力明显降低;72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miRNA-34a靶基因SIRT1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miRNA-34a可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SIRT1的表达影响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上调miRNA-34a的表达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6, 25(4):529-53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1

      摘要 (189) HTML (0) PDF 1.27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下调CDX2基因其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根据CDX2 mRNA序列设计shRNA,并合成shRNA的互补序列,通过连接酶链接到GV248载体上,用测序方法鉴定阳性克隆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载体用L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用稀释法进行滴度测定。将CDX2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细胞SW480、HT29后,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X2 mRNA及蛋白水平,CCK8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DNA测序鉴定证实,CDX2 shRNA表达片段正确插入GV248载体中,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1×109 TU/mL;SW480、HT29细胞转染CDX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后,CD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改变(均P>0.05)。 结论:成功构建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其转染结肠癌细胞后能有效地抑制CDX2基因的表达;下调CDX2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 柠檬酸钠促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6, 25(4):535-54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2

      摘要 (323) HTML (0) PDF 1.24 M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柠檬酸钠(SCT)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别经SCT(5、10、20 mmol/L)和5-FU(0.5 mmol/L)作用,以未处理的MGC-803为阴性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乳酸含量、磷酸果糖激酶1(PFK-1)活性及三磷酸腺苷(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caspase-3及Cyt-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阴性对照细胞比较,SCT处理的MGC-803细胞G2/M期阻滞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内乳酸含量、PFK-1的活性和ATP水平均明显降低;细胞内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而Bax、caspase-3和Cyt-c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5-FU对MGC-803细胞乳酸含量、PFK-1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其他作用与SCT相似。 结论:SCT可促进MGC-803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FK-1的活性,降低糖酵解效率,并与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有关。

    • GSK-3β在钙黏蛋白17介导的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6, 25(4):541-54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3

      摘要 (254) HTML (0) PDF 618.24 K (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GSK-3β在钙黏蛋白17(CDH17)介导的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分别用CDH17 siRNA转染或GSK-3β抑制剂SB216763处理胃癌MKN-45细胞,以无处理和转染空载体的MKN-45细胞为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检测各组细胞GSK-3β、β-cantenin、NF-κB(p50/p65)的表达以及侵袭力变化。 结果:与空白对照细胞比较,CDH17 siRNA转染后的MKN-45细胞CDH17、磷酸化GSK-3β、β-cantenin与p50/p65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SB216763处理后的MKN-45细胞CDH17与β-cantenin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磷酸化GSK-3β与p50/p65表达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转染空载体的MKN-45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在CDH17介导的胃癌细胞侵袭信号通路中,GSK-3β可能处于β-cantenin下游,通过其磷酸化水平而调节NF-κB活性的关键分子。

    •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 25(4):547-55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4

      摘要 (260) HTML (0) PDF 599.69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Notch1、Notch3及Hes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GIST组织标本以及48例GIST瘤旁胃肠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1、Notch3及下游靶基因He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各蛋白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与瘤旁胃肠组织比较,GIST组织中Notch1(58.33% vs. 29.17%)、Notch3(97.97% vs. 35.47%)、Hes1(35.47% vs. 10.4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将GIST患者按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NIH危险分级分组比较各蛋白的表达阳性率,结果显示,Notch1蛋白表达与GIST的NIH危险分级有关(χ2=16.53,P=0.001);Notch3蛋白的表达与以上各因素级均无关(均P>0.05);Hes1蛋白表达与GIST的大小有关(χ2=7.78,P=0.02)。 结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GIST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可能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小肠代谢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2016, 25(4):552-55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5

      摘要 (228) HTML (0) PDF 657.72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方法:将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T2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DJB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观察2组大鼠手术前后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变化;于术后8周取DJB组大鼠Roux肠袢以及假手术组大鼠相应的肠组织标本,称重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参与糖代谢和脂代谢关键酶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术前两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DJB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与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oux肠袢质量明显增加(2.025 g vs. 0.702 g),肠组织参与糖代谢和脂代谢关键酶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DJB能有效降低T2DM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该作用可能与术后小肠自身代谢的改变有关。

    • >临床研究
    • 全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6, 25(4):558-56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6

      摘要 (203) HTML (0) PDF 660.52 K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8例远端胃癌患者。38例采取全腹腔镜下D2根治术(TLDG组),40例采取开腹D2根治术(OD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与ODG组比较,TLDG组手术时间(229.3 min vs. 197.7 min)与消化道重建时间(27.6 min vs. 18.5 min)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99.5 mL vs. 175.3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 d vs. 4.7 d)、术后理论出院时间(10.7 d vs. 14.7 d)均明显减少(均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近切缘距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率、复发转移率、2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7 d所测白细胞、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 既往腹部手术史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影响的Meta分析

      2016, 25(4):565-57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7

      摘要 (261) HTML (0) PDF 655.74 K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有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收录的关于有既往腹部手术史与无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对比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计6个研究,982例患者,其中有既往腹部手术史286例,既往无腹部手术史6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比较,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手术时间延长(WMD=15.51,95% CI=12.74~18.28,P<0.05),但术中出血量(WMD=-0.36,95% CI=-9.65~8.92)、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WMD=1.78,95% CI=-2.36~5.92)、住院时间(WMD=0.65,95% CI=-0.33~1.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63,95% CI=0.97~2.75)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明显影响,该手术安全、可行。

    • 胃双重超声造影结合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2016, 25(4):573-58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8

      摘要 (244) HTML (0) PDF 640.83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DCEUS)联合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检测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68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胃镜和DCEUS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术前血清MIP-1与VCAM-1水平,根据术后病理分期,比较DCEUS与DCEUS联合MIP-1与VCAM-1检测对胃癌术前分期判断准确性。结果:DCEUS对胃癌T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T1 93.10%(92.05%)、T2 67.47%(65.50%)、T3 78.62%(80.47%)、T4 91.41%(90.70%),总准确率为80.15%;对N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N0 90.55%(80.99%)、N1 63.57%(73.87%)、N2 88.40%(92.50%)、N3 82.35%(73.68%),总准确率为82.92%;对M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M0 99.29%(84.82%)、M1 71.48%(98.43%),总准确率为88.61%。血清MIP-1和VCAM-1水平与胃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期均有关(均P<0.05)。DCEUS联合MIP-1、VCAM-1检测对T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T1 93.10%(92.05%)、T2 87.95%(94.19%)、T3 95.07%(92.33%)、T4 91.41%(90.70%),总准确率为92.41%;对N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N0 98.43%(96.90%)、N1 89.15%(94.26%)、N2 95.22%(95.22%)、N3 92.65%(89.36%),总准确率为94.16%;对M分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M0 99.76%(97.68%)、M1 96.20%(99.61%),总准确率为98.39%。DCEUS联合MIP-1、VCAM-1检测对判断胃癌T、N、M分期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CEUS(均P<0.05)。结论:胃癌的病理分期与血清MIP-1和VCAM-1表达密切相关,DCEUS联合术前检测MIP-1和VCAM-1血清水平,有利于提高胃癌术前分期判断的准确性。

    •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肿瘤位置匹配对照研究

      2016, 25(4):581-58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19

      摘要 (385) HTML (0) PDF 484.67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胃间质瘤手术切除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资料,将行腹腔镜手术与行开腹手术肿瘤位置相同的患者作1:1匹配,最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纳入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肿瘤位于近贲门处各5例,胃体小弯侧各12例,胃体(或胃底)各13例,近幽门处各6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切除方式(楔形切除:26例vs. 23例;胃部分切除:8例vs. 10例)无明显差异(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 (114 min vs. 140 min;90 mL vs. 138 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减少 (2.6 d vs. 3.1 d;4.1 d vs. 5.3 d;6.0 d vs. 8.3 d);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0.0% vs. 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病理指标、复发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于原发性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且在肿瘤位置相同的条件下,比开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2016, 25(4):587-59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0

      摘要 (248) HTML (0) PDF 523.61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膜前(TAPP)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资料,其中53例行腹腔镜TAPP术(TAPP组),67例行Lichtenstein术(Lichtenstein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与Lichtenstein组比较,TAPP组手术时间(52.2 min vs. 79.6 min)、术后进食时间(12.2 h vs. 20.5 h)、下床活动时间(9.6 h vs. 21.8 h)、住院时间(3.9 d vs. 6.1 d)均减少(均P<0.05);但治疗费用(6 632.7元vs. 3 853.7元)增加(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与Lichtenstein术相比,腹腔镜TAPP术治疗腹股沟疝创伤更小,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较佳的治疗选择之一。

    • >文献综述
    • miR-10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6, 25(4):592-59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1

      摘要 (302) HTML (0) PDF 545.32 K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个多因素、多步骤,并同多种基因相关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与CRC的发病中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关系密切,miRNA可以通过靶基因进而调控蛋白,这些受其调控的蛋白也能反过来调控miRNA的表达,从而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iR-101在CRC中表达水平下调,并且通过多个靶向位点及通路调控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笔者就miR-10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全肛门直肠重建的研究进展

      2016, 25(4):598-60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2

      摘要 (231) HTML (0) PDF 498.21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避免腹壁永久造口、改善生活质量一直是患者的渴望,也是对外科医师的巨大挑战。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全直肠肛门重建就是应用各种重建手术重建肛门及内外括约肌功能,避免永久腹壁造口而产生的身体外形及排便功能方面的改变。笔者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在热疗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6, 25(4):604-60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3

      摘要 (166) HTML (0) PDF 501.45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热疗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热疗能有效防止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热疗抗肿瘤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为探讨热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笔者整理总结并综述近几年有关热疗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的研究,结果显示,eIF5A在结直肠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较高,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经热疗处理后胃癌细胞及结肠癌细胞中的eIF5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eIF5A可能在热疗治疗恶性肿瘤中起了重要作用。

    • 肿瘤蛋白D5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其在肿瘤诊疗中潜在应用价值

      2016, 25(4):609-61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4

      摘要 (396) HTML (0) PDF 553.72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肿瘤蛋白D52(TPD52)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卵巢癌和血液系统恶性病变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可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抑制DNA修复等生物学行为,并诱导机体产生对肿瘤的保护性免疫,是肿瘤诊断与分子靶向治疗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蛋白之一。笔者对TPD52在肿瘤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疗中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TPD52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更好实现其临床价值。

    • >简要论著
    • 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 25(4):615-61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5

      摘要 (296) HTML (0) PDF 438.63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103例T2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T2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分型、脉管癌栓、分化程度与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ormann分型及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依据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初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T2期胃癌治疗方案和手术范围的选择,对于无高危因素的T2期胃癌患者,可以适当缩小手术范围。

    • 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的远期生存状况研究

      2016, 25(4):618-62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6

      摘要 (218) HTML (0) PDF 517.05 K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的远期生存状况,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大肠癌且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期外科切除治疗。详细记录患者信息,记录患者随访3年远期生存状况,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80例大肠癌肝转移同期外科治疗患者中有30例(37.5%)死亡。生存组转移灶最大直径为(3.21±0.90)mm,转移灶个数>4个者11例(22.0%),双叶转移10例(20.0%);分化程度III级 9例(18.0%),IV级5例(10.0%),均低于病死组的(3.56±0.82)mm、17(56.7%)、16(53.3%)、9(30.0%)、1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转移灶个数>4个、淋巴结转移、双叶肝转移、分化程度(III~IV级)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同期外科治疗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转移灶个数>4个、淋巴结转移、双叶肝转移、分化程度(III~IV级)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同期外科治疗疗效,但同期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肝转移有较好远期生存疗效。

    • >临床报道
    • 3D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观察

      2016, 25(4):622-62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7

      摘要 (254) HTML (0) PDF 482.31 K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3D和2D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近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行Miles及Dixon术根治性切除直肠癌患者35例临床资料。根据所用腹腔镜类型分为3D腹腔镜组(18例)和2D腹腔镜组(1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 结果:3D和2D腹腔镜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术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2D腹腔镜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3.28±2.15)个月。 3D腹腔镜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4.44%和16.67%,2D腹腔镜组分别为41.18%和17.65%(P>0.05)。 结论: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缩短了手术时间;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 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2016, 25(4):627-63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6.04.028

      摘要 (169) HTML (0) PDF 447.22 K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1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1例作为腹腔镜组;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者30例作为开放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术中对侧隐疝发现率。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或阴唇血肿发生率、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和3.3%(P>0.05),两组的对侧疝发生率分别为0%和11.5%,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