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用于胰头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术前血清标志物筛选

      2017, 26(3):265-27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1

      摘要 (164) HTML (1035) PDF 1.06 M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与胰头癌可切除性相关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可切除54例(可切除组),不可切除50例(不可切除组)。两组术前血清CA50和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可切除组CA19-9、CA242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可切除组(317.99 kU/L vs. 152.98 kU/L;67.81 kU/L vs. 39.36 kU/L;71.53 kU/L vs. 29.22 kU/L,均P<0.05)。ROC分析得出CA19-9和CA125对胰头癌可切除性均具有判断价值,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36.13 kU/L和16.44 kU/L,AUC值分别为0.667和0.678(均P<0.05),而单项检测CA242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无明显判别价值(AUC=0.609,P=0.085)。CA19-9、CA125联合诊断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CA125水平可作为辅助指标应用于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评估,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循环肿瘤细胞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7, 26(3):271-28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2

      摘要 (274) HTML (855) PDF 1.53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已发表关于CTCs在胰腺癌患者与非胰腺癌人群中检测的研究,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31日。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含693例胰腺癌患者和406例非胰腺癌对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量,得到CTCs检测对胰腺癌检出的合并敏感性为0.67(95% CI=0.63~0.60),合并特异性为 0.94(95% CI=0.91~0.96),合并诊断优势比DOR为50.47(95% CI=20.13~126.55),合并诊断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1.15(95% CI=5.42~22.95)、0.36(95% CI=0.28~0.45);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Q*值为0.03,诊断性试验Deek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目前CTCs尚不足以单独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但可作为胰腺癌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

    • 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手术疗效分析

      2017, 26(3):281-28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3

      摘要 (812) HTML (1278) PDF 1.13 M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行FOLFIRIN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切除率及临床结局。 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LAPC患者行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采用STATA 12.0对纳入的研究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4项临床研究,714例LAP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接受FOLFIRINOX为基础治疗的LAPC患者手术切除率为59%(95% CI=0.46~0.72,P=0.0001),其中R0切除率为70.0% (95% CI=0.51~0.88,P=0.001);同时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63个月(95% CI=16.54~24.73,P=0.001),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13.54个月(95% CI=10.54~16.54,P=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 CI=0.05~0.11,P=0.0001)。 结论: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提高LAPC手术切除率,增加R0切除机会,改善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LAPC降期治疗的较优方案。

    •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 26(3):289-29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4

      摘要 (139) HTML (962) PDF 1.01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方法:回顾2010年2月—2016年5月所实施的10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中32例(32%)发生术后胰瘘,包括A级胰瘘(无临床意义)18例(18%),有临床意义的胰瘘14例(14%),其中B级胰瘘8例,C级胰瘘6例。单因素分析中,高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术后胰瘘发生有关(χ2=4.128,P=0.042),但与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无关(χ2=1.545,P=0.214),软胰腺质地与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均明显有关(χ2=4.569,P=0.033;χ2=11.374,P=0.001)。多因素分析中软胰腺质地是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2.476,P=0.043;OR=8.012,P=0.003)。 结论:胰腺质地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胰腺质地软者,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 >基础研究
    • 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异常表达基因的研究

      2017, 26(3):294-30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5

      摘要 (159) HTML (967) PDF 2.40 M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胰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10例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后采用含49 395个基因探针的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行GO分析和pathway分析,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行实时定量PCR法验证表达情况。 结果:样本总RNA检测合格,基因芯片质量评估良好,检测结果可靠且可重复性高。经芯片降噪处理后共检测38 079个基因,其中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512个,表达上调的基因41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93个;共287个差异表达基因编码与3个GO分类(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相关的蛋白;共29条信号通路存在明显基因差异表达,涉及126个基因。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CPB1、CELA3B、CPA1、POSTN、PLA2G1B、CTRC及SPINK1的表达情况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吻合。 结论: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间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分相关,且参与了多个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

    • 长链非编码RNA XIS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 26(3):304-31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6

      摘要 (110) HTML (2) PDF 1.11 M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IST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56对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XIST的表达,以及XIST在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及7种胰腺癌细胞系(sPC-3、BxPC-3、Capan-1、CFPAC-1、Hs766T、Panc-1、SW1990)中的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在XIST siRNA干扰XIST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后,分别用MTT法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Ki-67、PCNA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XIST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452 vs. 0.9729,P<0.001),且XIST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P=0.016)、淋巴结转移(P=0.032)有关。7种胰腺癌细胞系中XIST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PDE细胞(均P<0.05),其中SW1990细胞XIST表达量约为HPDE细胞的2.5倍。XIST siRNA干扰SW1990细胞48 h后,与未处理的SW1990细胞比较,细胞的活力(0.812 vs. 1.215)和增殖能力(0.708 vs. 1.007)均明显降低,Ki-67(0.467 vs. 1.027)与PCNA(0.600 vs. 0.997)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XIST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机制可能与其上调Ki-67、PCNA表达有关。

    • GPSM2过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017, 26(3):311-31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7

      摘要 (162) HTML (858) PDF 1.42 M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GPSM2)稳定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探讨GPSM2与人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 方法:构建GPSM2基因过表达质粒(pCMV-Tag 3B-GPSM2)并鉴定,将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分别转染pCMV-Tag 3B-GPSM2(GPSM2转染组)或pCMV-Tag 3B空载体(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MIA-PaCa-2细胞为空白对照,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GPSM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PSM2、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 结果:成功构建了GPSM2稳定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株。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PSM2转染组细胞GPSM2 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达前者73.3倍、GPSM2、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迁移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均P<0.05)。此外,胰腺癌细胞中GPSM2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上调胰腺癌细胞中GPSM2的表达能增加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 清胰II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免疫损伤的影响

      2017, 26(3):317-32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8

      摘要 (482) HTML (734) PDF 3.00 M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清胰II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损伤的影响。 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组)、SAP模型+清胰II号治疗组(清胰II号组)、SAP模型+阳性药物对照组(谷氨酰胺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组各24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清胰II号组与谷氨酰胺组术后分别用清胰II号(10 mL/kg,1次/6 h)和谷氨酰胺灌胃(0.15 g/100 g,1次/6 h)灌胃,另两组以相同的方式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6 h采集标本外,其余各组均分别在术后6、12、24 h各取 8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胰腺与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10浓度;RT-PCR检测回肠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肠Peyer结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胰腺与回肠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且逐渐加重,但两个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胰腺与回肠组织损伤程度均轻于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术后血清IL-1、IL-10水平、回肠HMGB1 mRNA表达量均明显逐渐升高(均P<0.05),但两个治疗组IL-1、IL-10的升高幅度均低于SAP组(均P<0.05);其余各组术后回肠组织CD3+、CD4+、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在SAP组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在两个治疗组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两个治疗组各时间点的各T细胞的凋亡率均小于SAP组(均P<0.05)。两个治疗组间同时间点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清胰II号可减轻SAP时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回肠HMGB1表达,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有关。

    • 甲基莲心碱逆转人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的体外研究

      2017, 26(3):325-33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09

      摘要 (477) HTML (1029) PDF 1.54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对人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OXA)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OXA浓度逐步递增法(2、4、8、12、24、48 μmol/L)孵育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诱导构建OXA耐药株HCT116/OXA;检测Nef对HCT116/OXA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Nef的最适作用浓度和时间;分析并比较OXA(IC50浓度)单独处理、Nef(最适作用浓度)单独处理、OXA(IC50浓度)联合Nef(最适作用浓度)处理后,HCT116/OXA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ARP,p-PARP)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亲本HCT116细胞比较,HCT116/OXA细胞较对OXA的耐药性明显增高(IC50:21.00 μmol/L vs. 112.00 μmol/L,P<0.05),耐药指数为5.33。Nef能明显抑制HCT116/OXA的增殖有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最适作用浓度、时间分别为5 μmol/L、24 h(细胞存活率为90%)。与OXA单独处理比较,HCT116/OXA细胞对OXA联合Nef处理的耐受性明显降低(IC50:112.00 μmol/L vs. 45.47 μmol/L,P<0.05),逆转倍数为2.46;Nef单独作用对HCT116/OXA细胞的凋亡影响不明显(P>0.05),但其与OXA联合作用对HCT116/OXA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强于OXA单独作用(P<0.05);与OXA或Nef单独作用比较,OXA联合Nef作用后,HCT116/OXA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降,Bax、p-PARP等凋亡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 结论:Nef可逆转HCT116/OXA对OXA的耐药,机制可能与其调节Bcl-2/Bax表达水平,从而与OXA产生协同作用有关。

    • 过表达Tg737基因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2017, 26(3):333-34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0

      摘要 (266) HTML (1030) PDF 4.20 M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g737基因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肝癌HepG2和MHCC97-H细胞分别用脂质体法转染pcDNA3.1-Tg737质粒(Tg737过表达组)或pcDNA3.1空载体(空载体组),或单纯脂质体孵育(脂质体组),以各自未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48 h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Hoechst33342染料法检测细胞核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A、Bax、Bcl-2表达。 结果:与各自的空白对照组比较,Tg737过表达组HepG2和MHCC97-H细胞的S期细胞数量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细胞核均出现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同时伴随cyclin A、Bax的表达上调和Bcl-2的下调(均P<0.05);空载体组、脂质体组HepG2和MHCC97-H细胞镜下未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Tg737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Tg737参与调节cyclin A、Bax、Bcl-2有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 >临床研究
    • Budd-Chiari综合征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 26(3):341-34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1

      摘要 (143) HTML (954) PDF 1.08 M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的28例BCS并发PVT患者(PVT组)与随机选取同期确诊的40例BCS未并发PVT的患者(非PVT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最佳临界点。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VT组患者在门静脉血流速度、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PVT组,D-二聚体(DD)、脾脏厚度水平明显高于非PVT组(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DD、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7、0.61、1.23,均P<0.05)。ROC曲线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对BCS并发PVT无诊断价值(AUC<0.5),而DD、脾脏厚度的AUC分别为0.724、0.673,诊断BCS并发PVT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283 μg/L、49.5 mm。结论:血浆DD水平、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DD>0.283 μg/L、脾脏厚度>49.5 mm的BCS患者,PVT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 颈部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57例临床分析

      2017, 26(3):347-35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2

      摘要 (362) HTML (1060) PDF 1.50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部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9月经颈部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的57例患者资料和手术结果。 结果:57例患者(包括2例异位胸骨后甲状腺肿)中,2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5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和声嘶等压迫症状;根据Randolph分型,I、IIA、IIB、III型分别为34、16、5、2例,根据CT分级,1、2、3级分别为30、18、9例。患者均经单纯颈部入路切除,其中6例(10.5%)为再次甲状腺肿手术。病理结果显示49例为良性,8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声带麻痹1例(1.8%)和暂时性低钙血症5例(8.8%)。 结论:经充分的术前评估,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部入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熟练的操作技巧、术者丰富的经验和具备开胸条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前提保证。

    • >MDT园地
    • 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死亡病例的多学科讨论

      2017, 26(3):352-35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3

      摘要 (344) HTML (742) PDF 1.98 M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的意义。 方法:对2例SAP死亡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复习相关文献,总结2例患者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 结果:SAP患者急性期需在ICU进行器官功能的支持治疗,出现感染性坏死时推荐升阶梯方案行微创治疗。 结论: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模式可提高SAP的救治水平。

    • >文献综述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2017, 26(3):359-36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4

      摘要 (184) HTML (1143) PDF 480.67 K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且一旦发生恶变,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针对IPMN的研究较少,因此,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已发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通路等分子参与了IPMN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笔者着重对IPMN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疗进展

      2017, 26(3):367-374.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5

      摘要 (125) HTML (1346) PDF 1.15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假性囊肿(PPC)多由急慢性胰腺炎症和胰腺外伤等引起的局部并发症,胰液和胰酶外漏聚集在胰周脏器间,并由其刺激产生不含上皮细胞的纤维和肉芽组织构成囊壁。不合并感染、无症状、直径在6 cm以内的PPC多可经过饮食控制、营养支持和药物等保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高分辨率影像设备及由其引导的介入技术的广泛发展应用,使其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治疗方法突破原有的开放式手术而更趋多样化,疗效和安全性也得以提高。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对PP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胰胆管汇合异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 26(3):375-37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6

      摘要 (118) HTML (1044) PDF 1.02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胆管汇合异常(PBM)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是指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PBM因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被广泛关注。笔者就其分型、病理及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术前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敏感性预测研究进展

      2017, 26(3):380-38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7

      摘要 (142) HTML (941) PDF 1.03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胃肠道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耐受性较低,治疗风险以及复发可能性较大,一般通过化疗等进行治疗。术前放化疗通过有效缩小肿块、及早杀灭转移细胞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前放化疗并不适宜所有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的应用中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需要确定其患者的敏感性。笔者对术前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研究以及敏感性预测新进展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治疗理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简要论著
    • 生大黄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2017, 26(3):386-38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8

      摘要 (238) HTML (713) PDF 1011.60 K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生大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共800例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行ERCP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外,观察组于ERCP术后口服生大黄浸泡液 (1次/3 h)至通便为止。比较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EP(2.0% vs. 7.5%)、高淀粉酶血症(5.0% vs. 16.3%)、术后腹痛发生率(15.0% vs. 51.3%)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且术后排便时间明显缩短(10.61 h vs. 19.51 h)(P<0.01)。 结论:生大黄可降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腹痛的发生率。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

      2017, 26(3):390-39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19

      摘要 (293) HTML (657) PDF 1.03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饮食恢复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治疗费用低廉,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miR-2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的关系

      2017, 26(3):395-40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7.03.020

      摘要 (231) HTML (599) PDF 1.04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2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的关系。 方法:用RT-PCR检测119例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1与PTEN的表达情况;双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1对PTEN转录水平的影响;分析miR-21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在肝癌细胞中分别过表达及抑制miR-21的表达之后,检测细胞增殖与PTEN及其下游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肝癌组织中miR-2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PTEN则相反(均P<0.05);miR-21与PTEN的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2=0.6767,P<0.05);miR-21可并抑制PTEN转录活性;miR-21的表达与肝癌患者AFP水平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肝癌细胞过表达miR-21后,肝癌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TEN表达明显调,并影响其下游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iR-21则相反(均P<0.05)。 结论:miR-21在肝癌中表达升高,且miR-21可以通过下调PTEN表达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