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7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2018, 27(10):1211-12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1

      摘要 (525) HTML (1013) PDF 502.28 K (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孔腹腔镜技术是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随着外科医师对这一技术的不断认识和掌握,其在腹部外科领域特别是结直肠外科应用逐渐增多,笔者就单孔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做一述评。

    • 关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思考

      2018, 27(10):1215-12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2

      摘要 (323) HTML (1159) PDF 515.88 K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腹股沟疝在老年群体中高发。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给老年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尽管我国疝外科发展迅速,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但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目前我国关于腹股沟疝诊疗的指南已历经多次更新,但其中关于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尿潴留、术后瞻望的内容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尚需添加相关内容,引起广大疝专科医生的重视。

    • >专题研究
    • 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直肠癌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的安全性Meta分析

      2018, 27(10):1220-12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3

      摘要 (413) HTML (1077) PDF 1.24 M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采取“等待观察”(W&S)策略的安全性。 方法:检索多个国外数据库并收集比较直肠癌患者NCRT后达到cCR采用W&S策略与根治性手术(RS)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SE 12.0统计软件对局部复发(LR)、远处转移(DM)、肿瘤相关死亡(CRD)、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OS)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总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中-高质量文献;共计直肠癌患者847例,其中W&S组378例,RS组4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W&S组LR(RR=6.20,95% CI=2.68~14.30,P=0.000),2年OS(RR=1.05,95% CI=1.01~1.10,P=0.029)及3年OS(RR=1.09,95% CI=1.03~1.15,P=0.004)方面明显优于RS组,而两组在DM,CRD,2、3、5年DFS及5年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于部分NCRT后达到cCR的直肠患者采用W&S策略是安全可行的,但需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规范的随访体系。亟待未来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W&S策略加以验证。

    • 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与经腹膜途径结肠造瘘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018, 27(10):1231-12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4

      摘要 (416) HTML (1114) PDF 1.25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与经腹膜途径结肠造瘘术的疗效。 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17年8月以前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与经腹膜途径结肠造瘘术疗效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 162例患者,其中经腹膜外途径造瘘组615例,经腹膜途径造瘘组547例。 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经腹膜外途径造瘘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造瘘组术后除造口水肿发生率升高外(OR=5.19,95% CI=2.15~12.53,P=0.0002),造口旁疝发生率(OR=0.10,95% CI=0.04~0.22,P<0.00001),造口坏死发生率(OR=0.37,95% CI=0.16~0.86,P=0.02),造口脱垂发生率(OR=0.22,95% CI=0.09~0.57,P=0.002),内疝发生率(OR=0.23,95% CI=0.06~0.81,P=0.02),造口回缩发生率(OR=0.25,95% CI=0.07~0.81,P=0.02),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OR=0.30,95% CI=0.12~0.76,P=0.01)均明显降低,且术后住院时间短(MD=-0.70,95% CI=-1.14~-0.27,P=0.002),更易获得排便感(OR=20.32,95% CI=9.05~45.62,P<0.00001);两组之间术后造口感染、手术时间、造口时间、造口狭窄、肠梗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口出血及造口周围炎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途径造瘘较经腹膜外途径造瘘具有更好的疗效。

    • 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结肠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018, 27(10):1245-12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5

      摘要 (426) HTML (1179) PDF 1.59 M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 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 直肠上动脉亚甲蓝灌注在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8, 27(10):1253-12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6

      摘要 (378) HTML (969) PDF 1.08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直肠上动脉亚甲蓝灌注对淋巴结检出数及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湘潭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和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及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手术的96例男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根治术前经直肠上动脉内注射1%亚甲蓝8 mL,对照组直接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及术后性功能(包括射精功能和勃起功能)、排尿功能的变化。 结果:两组间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408);试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15.04±4.063)枚vs.(12.23±2.991)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I、II、III级射精功能例数分别为41(85.4%)、7(14.6%)、0(0)与31(64.6%)、13(27.1%)、4(8.3%);术后1年I、II、III级勃起功能例数分别为42(87.5%)、6(12.5%)、0(0)与32(66.7%)、15(31.3%)、1(2.1%);术后I、II、III、IV级排尿功能例数分别为35(72.9%)、12(25.0%)、1(2.1%)、0(0)与26(54.2%)、13(27.1%)、5(10.4%)、4(8.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年的射精功能、勃起功能、排尿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直肠上动脉灌注亚甲蓝能清晰区分手术界面,能增加淋巴结检出率,减少盆神经的损伤,降低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附118例分析

      2018, 27(10):1260-12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7

      摘要 (449) HTML (945) PDF 1.59 M (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在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TAPP手术的118例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手术及随访资料。
      结果:118例患者中,90例(76.3%)行标准TAPP手术,28例(23.7%)行小切口辅助TAPP手术。全组患者手术时间50(40~65)min、术中出血量5(3~10)mL、术后住院时间2(1~3)d、住院费用9 696(9 012~11 456)元。术中并发症4例(3.4%),包括输精管损伤1例(0.8%),精索血管损伤2例(1.7%),腹壁下血管损伤1例(0.8%)。围手术期并发症例31例(26.3%),包括排尿困难8例(6.8%),阴囊血肿1例(0.8%),伤口疼痛21例(17.8%),认知功能障碍1例(0.8%)。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无复发、感染的病例,随访期内发生并发症48例(40.7%),包括血清肿33例(28.0%),异物感3例(2.5%),慢性疼痛1例(0.8%)。小切口辅助TAPP的患者围手术期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标准TAPP患者(46.4% vs. 8.9%,P<0.05),两者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TAPP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但应视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 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腹外疝的外科治疗:附35例报告

      2018, 27(10):1266-12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8

      摘要 (446) HTML (883) PDF 1.05 M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16例(45.7%), 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 II级11例(31.4%),III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 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 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 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附51例报告

      2018, 27(10):1273-12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09

      摘要 (359) HTML (1626) PDF 1.62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51例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裂孔缝合修补后均采用补片加强固定。对无明显禁忌证患者,同时行Dor胃底折叠术。平均时间(100±1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15.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 d。术后胸痛、进食后哽噎等疝囊压迫症状明显缓解,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饮食。平均随访32个月,未见裂孔疝复发及补片相关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食道裂孔缝合关闭后使用补片加强修补可以降低裂孔疝的复发率。

    • >基础研究
    • miR-124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对结肠癌肺转移的调控作用

      2018, 27(10):1279-12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0

      摘要 (740) HTML (980) PDF 1.70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2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用qRT-PCR检测miR-124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上调miR-124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用不同miR-124表达水平的结肠癌细胞对裸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肺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24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以及体外、体内实验进行鉴定和验证。 结果:miR-12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miR-124表达水平随着结肠癌细胞恶性度的增加而降低,上调miR-124的表达后,结肠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裸鼠的肺转移明显抑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均P<0.05)。ITGB1是miR-124的潜在靶基因,下调结肠癌细胞ITGB1表达后,其作用与上调miR-124表达相一致。结肠癌组织中,miR-124与ITGB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936,P=0.002)。 结论:在结肠癌中miR-124表达下调,其靶基因ITGB1表达相应增加,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 FH535对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及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2018, 27(10):1288-12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1

      摘要 (469) HTML (1077) PDF 1.92 M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FH535对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CRC-CSCs)自我更新、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从人结直肠癌DLD-1细胞中分选CD133+CD44+的CRC-CSCs,不同浓度(20、30、40 μmol/L)FH535作用CRC-CSCs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用IC50浓度作用CRC-CSCs,以无处理的CRC-CSCs为对照组,然后分别采用成球实验及有限浓度稀释法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及实时迁移侵袭实验(RTCA)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下游分子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 结果:FH535对CRC-CSCs的IC50为40 μmol/L。与对照组细胞比较,40 μmol/L FH535作用后的CRC-CSCs成球能力明显减弱(57.33 vs. 313.67,P<0.01),CSCs比例明显下降(11.60/100 vs. 75.50/100,P<0.05),迁移(Transwell:10.66 vs. 90.00;RTCA:0.17 vs. 0.37)及侵袭(Transwell:8 vs. 20;RTCA: 0.14 vs. 0.37)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均P<0.0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LEF1、AXIN1及下游分子c-myc、VEGF、cyclin D1、survivin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1)。 结论:FH535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活性而削弱CRC-CSCs的自我更新、侵袭迁移能力。

    • 肝X受体α与蛋白酶体激活因子28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8, 27(10):1295-13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2

      摘要 (255) HTML (950) PDF 1.80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X受体α(LXRα)与蛋白酶体激活因子28γ(PA28γ)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XRα与PA28γ的mRNA与蛋白在3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XRα与PA28γ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分别用流式细胞术、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LXRα对胃癌AGS细胞的细胞周期、裸鼠体内生长以及细胞中LXRα对PA28γ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LXR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PA28γ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两者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LXRα与PA28γ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6)。过表达LXRα后,AGS细胞的LXRα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PA28γ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周期进程受到明显阻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明显抑制,且移植瘤组织中的LXR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A28γ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LXRα在胃癌中表达下调,同时伴随PA28γ表达上调,两者之间的消长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而调节胃癌细胞的生长。

    • >临床研究
    •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近期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8, 27(10):1304-13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3

      摘要 (700) HTML (990) PDF 1.02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胃切除术(RAG)治疗胃癌的可行性与近期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235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00例行RAG,13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LAG)。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匹配。无论是全组或按BMI、切除类型和年龄所分的亚组中,RAG组均较LAG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RAG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主要在于第6、7、10、11p、14v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增加(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进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RAG治疗胃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远期结果及预后还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8, 27(10):1312-131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4

      摘要 (846) HTML (1091) PDF 1.08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G)后发生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的156例临床病历完整行LAG的患者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于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Clavien-Dindo分级的影响因素。 结果:156例患者中,共27例(17.3%)出现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I级3例、II级15例、III级8例、Ⅴ级1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性别、BMI、术前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CRP)值与LAG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吻合方式 (Billroth II和Roux-en-Y法)、术后第3天CRP水平(≥170 mg/L)是影响LAG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吻合方式、术后3 d CRP的也是影响患者术后Clavien-Dindo分级的因素(均P<0.05)。 结论:LAG后常见的并发症为Clavien-Dindo II级,BMI、吻合方式、术后第3天CRP水平是影响LAG术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 完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 27(10):1320-13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5

      摘要 (422) HTML (957) PDF 2.23 M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实施完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7±13.3)岁;胃上部癌19例,胃中部癌17例。3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联合脾脏等脏器切除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28.6±45.9)min,术中出血量(82.7±25.5)mL。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35.5±6.2)枚,其中淋巴结阳性数目为(3.9±2.1)枚;肿瘤分期为IIA期4例(8.3%),IIB期7例(16.7%),IIIA期10例(33.3%),IIIB期9例(25.0%),IIIC期6例(16.7%)。术后 2例(5.6%)切口感染,2例(5.6%)炎性肠梗阻,1例(2.8%)发生肺部感染,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 结论:完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同胶囊内镜系统的比较

      2018, 27(10):1326-13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6

      摘要 (306) HTML (1045) PDF 1.10 M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检查系统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同CE检查系统的优劣。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2月因消化系统症状于湘雅二医院就诊并行CE检查的患者417例临床资料。比较进口CE检查系统与国产CE检查系统间体内工作时间、胃及小肠运行时间、检查完成率、诊断阳性率、病变检出率及胶囊滞留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检查原因的小肠疾病诊断构成情况。 结果:进口CE组与国产CE组比较,体内工作时间、胃转运时间、胃及小肠转运时间延长,检查完成率升高(88.8% vs. 84.0%)(均P<0.05),诊断阳性率(76.6% vs. 70.5%)、病变检出率(89.8% vs. 90.1%)及胶囊滞留率(0.5% vs. 1.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E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均以血管性病变检出最多,在未成年组(<18岁以内)、中青年组(18~59岁)以及老年组(≥60岁)分别为44.5%、22.7%及34.3%,其次在未成年组为非特异性炎症(22.2%),在中青年组为克罗恩病(17.6%),在老年组为肿瘤(22.9%)。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病变主要为血管性病变(43.0%)、肿瘤(14.8%)、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胃肠黏膜病(6.3%)、克罗恩病(6.3%)、憩室(7.0%)、急性胃黏膜病变(3.1%)、非特异性炎症(7.0%);不明原因腹痛患者检出的疾病主要为功能性胃肠病(27.5%)、克罗恩病(19.6%)、非特异性炎症(15.7%)、肠结核(9.8%)、肿瘤(9.8%)、肠易激综合征(7.8%)、血管性病变(2.0%)。 结论:CE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且适用人群广、安全性高。进口CE检查系统与国产CE检查系统的诊断价值相似。

    • >文献综述
    • DNA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2018, 27(10):1334-13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7

      摘要 (892) HTML (1076) PDF 1.06 M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癌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有关,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DNA甲基化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治疗等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阔前景。笔者主要就DNA甲基化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 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研究进展

      2018, 27(10):1341-13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8

      摘要 (245) HTML (1194) PDF 1.06 M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主要源自于KIT基因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的突变。但约10%~15%的GISTs不存在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被称为野生型GISTs,主要包括琥珀酸脱氢酶功能缺失型GISTs、BRAF突变型GISTs,以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型GISTs。GISTs相关的基因研究可以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就GISTs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主要源自于KIT基因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的突变。但约10%~15%的GISTs不存在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被称为野生型GISTs,主要包括琥珀酸脱氢酶功能缺失型GISTs、BRAF突变型GISTs,以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型GISTs。GISTs相关的基因研究可以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就GISTs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变化

      2018, 27(10):1348-13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19

      摘要 (811) HTML (660) PDF 946.72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与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相关位点的变化。 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肠段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和非肿瘤部位(正常结肠上皮组织)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 结果:与NCM460比较,SW480细胞的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与正常结肠上皮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下调,且可能与结肠的发生发展有关。

    • 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 27(10):1352-13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20

      摘要 (242) HTML (570) PDF 1.03 M (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7年6月—12月收治的109例H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脐组51例(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和常规组58例(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结果:经脐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2天的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84.6±41.3)min vs. (229.8±53.2)min、(62.9±18.4)mL vs. (79.3±20.1)mL、(5.8±1.3)分vs. (6.6±1.5)分、(4.3±1.5)分vs. (5.2±1.4)分、(13.4±3.5)d vs. (15.0±4.2)d,均P<0.05];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3.9±1.3)vs.(4.2±1.5),P>0.05];经脐组与常规组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控制能力、粪污、排便困难、排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脐组患儿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7.84% vs. 24.14%,P<0.05)。 结论: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 小儿腹外疝的腹腔镜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2018, 27(10):1357-13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0.021

      摘要 (480) HTML (789) PDF 1008.95 K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疗效及患儿应激反应变化。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治疗的腹外疝患儿8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1.84±2.40)min vs. (23.01±2.15)min,(1.05±0.26)cm vs. (2.24±0.18)cm和(1.61±0.22)mL vs. (7.66±0.69 )mL,均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13.44±1.87)h vs. (13.44±1.87)h和(2.01±0.46)d vs. (2.01±0.46)d, P<0.05];观察组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 [(3.42±0.68)千元vs. (2.67±0.70)千元,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丙二醛均低于对照 组[(90.43±9.22)ng/mL vs. (130.03±10.15)ng/mL,(104.41±12.25)ng/mL vs. (128.87±14.42)ng/m和(4.84±1.06)μmol/L vs. (6.15±1.00)μmol/L,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5±21.15)nU/mL vs. (89.44±19.56)nU/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12% vs. 28.13%,P<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外疝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患儿应激反应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