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指南与共识
    • 湖南省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实施方案专家共识

      2018, 27(11):1361-136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1

      摘要 (229) HTML (2) PDF 1.13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一直是肿瘤生殖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为更好地给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生育力保存医疗服务,湖南省来自乳腺科、生殖科、遗传科的专家,汇总国内外相关重要研究结果和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充分讨论后,制定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实施方案共识。内容包括:阐述疾病及治疗与生育之间的关系;介绍目前可及的生育力保存方案;形成患者筛选、评估、适应证临床指南;建议实施跨学科就诊的临床流程。

    • >述评
    • 鉴往知来: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模式探索

      2018, 27(11):1370-13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2

      摘要 (483) HTML (1026) PDF 646.01 K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术后随访是整体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相关领域学者对其随访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级学会也为之不断探索,但截至目前,仍缺少清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笔者以临床视角,分析DTC术后管理现状,结合国外随访模式和团队随访工作中的困境,对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DTC术后随访模式进行探讨。

    • >专题研究
    •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8, 27(11):1377-13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3

      摘要 (406) HTML (1247) PDF 1.10 M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与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MTC患者资料,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患者的术后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78例患者中,74例患者获得随访3~189个月,10例死于疾病,其余患者均存活,其1、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93.5%、88.4%、73.2%、73.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6.873,P=0.009)、颈部淋巴结转移(χ2=4.047,P=0.048)、远处转移(χ2=23.530,P<0.001)、肿瘤临床分期(cTNM分期)(χ2=16.067,P<0.001)影响患者预后;而多因素分析表明仅远处转移(HR=54.956,95% CI=6.341~476.257,P<0.001)及肿瘤cTNM分期(HR=2.214,95% CI=1.061~4.619,P=0.034)是影响MTC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远处转移与高cTNM分期是MTC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患者长期生存。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联合冷冻病理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8, 27(11):1387-13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4

      摘要 (566) HTML (1329) PDF 1.46 M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中喉前淋巴结(DLN)及气管前淋巴结(PLN)联合冷冻病理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术前经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并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24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DLN与PLN术中冷冻病理检测,并根据DLN与PLN转移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结果:245例患者术中冷冻病理均发现DLN与PLN,淋巴结数目2~11枚,126例(51.43%)发现DLN与PLN转移。术后病检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65例,侧颈区淋巴结转移62例。76例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0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6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侧颈区清扫。统计分析表明包膜侵犯是DLN与PLN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OR=9.62,P=0.021)。
      结论:DLN与PLN可作为PTC前哨淋巴结,其转移与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中行DLN与PLN联合冷冻病理检测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实现对PTC更加精准的治疗。

    • 纳米炭示踪与改良Miccol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比较

      2018, 27(11):1393-14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5

      摘要 (280) HTML (985) PDF 1.09 M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纳米炭示踪技术与改良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采用纳米炭标记(纳米炭组),56例采用改良Miccoli手术(Miccoli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常规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血钙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数字评分系统(NSS),以及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喉上神经(SLN)损伤、喉返神经(RLN)损伤、甲状旁腺功能降低、低钙血症及甲状腺癌复发情况。
      结果:各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Miccoli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另两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各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纳米炭组淋巴结受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h至7 d,纳米炭组和Miccoli组血钙及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但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iccoli组VAS明显低于另两组,且纳米炭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1个月,各组血钙和PTH水平及VAS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Miccoli组的NSS明显低于另两组,而纳米炭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1个月。各组SLN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RLN损伤、甲旁减、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但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米炭与改良Miccoli术用于PTC全甲状腺切除术均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纳米炭技术的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更好,而改良Miccoli技术更为微创。

    • 组织蛋白酶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8, 27(11):1402-14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6

      摘要 (446) HTML (1056) PDF 1.38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H(CTS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50例PTC及其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TSH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TS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PTC组织中CTSH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TC患者中,有被膜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被膜浸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
      结论:PTC组织中CTSH表达升高,且CTSH的高表达可能与PT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 甲状腺癌非编码RNA与mRNA差异表达谱及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分析

      2018, 27(11):1409-141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7

      摘要 (482) HTML (1005) PDF 3.22 M (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非编码RNA与mRNA及信号通路。
      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56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组织样本的非编码RNA(lncRNA、miRNA)与mRNA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与mRNA,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分析;构建lncRNA-miRNA-mRNA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生存分析获取与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非编码RNA与mRNA。
      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497个(上调93个,下调404个),miRNA 72个(上调5个,下调67个),mRNA 1 097个(上调233个,下调864个)。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单组织过程、单组织细胞过程、刺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受体结合、分子功能调节、钙离子调节等细胞功能以及细胞、细胞膜、细胞外组件等细胞构成过程。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神经反应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肿瘤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的调节。构建的lncRNA-miRNA-mRNA ceRNA互作网络中,有2个差异表达lncRNA(MIR181A2HG、OPCML-IT1),1个差异表达miRNA(miRNA-184)和2个差异表达mRNA(E2F1、SALL3)与甲状腺癌的总体生存期明显有关(均P<0.05)。
      结论:所筛选的非编码RNA与mRNA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并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基础研究
    • 下调泛素蛋白连接酶E3A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8, 27(11):1417-14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8

      摘要 (342) HTML (1091) PDF 1.72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的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分别将构建的3条UBE3A shRNA序列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检测干扰效率后,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用于实验。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流式细胞术观察MDA-MB-231细胞经所选用的UBE3A shRNA序列转染后侵袭能力、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变化,以转染阴性对照组序列和无处理的MDA-MB-231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
      结果:成功构建UBE3A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干扰率最高的UBE3A shRNA序列(UBE3A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9.5%、45.3%)。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下调UBE3A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S期阻滞(均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下调UBE3A表达能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与侵袭能力,提示UBE3A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汇聚征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18, 27(11):1424-14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09

      摘要 (1159) HTML (1476) PDF 2.46 M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BC)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与肿瘤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
      方法:收集160例经病理证实的IDBC患者(160个肿块)的超声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BVS冠状切面的汇聚征的出现与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
      结果:160例中,有汇聚征56例(35.0%),无汇聚征104例(65.0%)。汇聚征在不同年龄、不同肿块大小、不同绝经状态组中出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汇聚征在组织学I~II级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以及在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Ki-67阴性组中出现的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汇聚征在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状态组中出现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IDBC肿块在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可为临床选择乳腺癌个性化诊断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乳酸脱氢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TIMER数据库分析

      2018, 27(11):1432-14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0

      摘要 (372) HTML (1021) PDF 2.41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乳酸脱氢酶(LDHA)在胰腺癌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运行TIMER(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数据库,获取17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及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LDHA、胰腺癌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以及各亚群免疫细胞浸润数据,通过人类蛋白表达图谱,搜索EGFR、LDHA以及胰腺癌相关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丰度。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GFR与LDHA表达以及各亚群免疫细胞与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EGFR与LDHA与两者与胰腺癌相关信号分子的关系。
      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GFR与LDHA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EGFR和LDHA mRNA呈正相关(P<0.001)。EGFR mRNA高表达、LDHA mRNA高表达、低水平CD4+T细胞的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均P<0.05)。LDHA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EGFR与胰腺癌相关信号分子P38、FOXM1、PD-L1、CSF1、CSF1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而LDHA与FOXM1、CSF1、CSF1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均P<0.001)。EGFR、LDHA、P38、FOXM1和CSF1R蛋白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丰度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EGFR与LDHA的表达升高,两者尤其是LDHA,可能通过对胰腺癌相关信号分子表达及局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从而影响患者预后。

    • >临床研究
    • 加速康复在甲状腺日间手术中的应用:附1 023例报告

      2018, 27(11):1439-14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1

      摘要 (706) HTML (1155) PDF 1.11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日间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病房经过严格筛选后接受手术治疗的1 0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均贯彻ERAS理念。
      结果:1 023例患者中,女806例(78.8%),男217例(21.2%),平均年龄(40±10)岁;腔镜手术275例(26.9%),开放手术748例(73.1%)。平均住院时间(20.6±6.9)h,平均手术时间(114.32±38.4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6.62±31.31)mL。1例经全乳晕腔镜甲状腺术后4 h由于胸部隧道出血出现伤口肿胀和颈部压迫症状,经穿刺引流和局部压迫后好转。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335例(32.7%),症状性低钙血症123例(12.0%),腔镜与开放手术后低钙血症和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均分别为29.45%、8.73%与33.96%、13.23%;28例(2.7%)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包括腔镜手术7例,开放手术21例),术后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伤口出现局部感染在腔镜与开放手术分别为2例(0.73%)、1例(0.13%);术后无食管漏、气管漏、乳糜漏、呼吸困难及窒息患者。
      结论:术前严格筛选患者,治疗全程在ERAS理念指导下,日间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方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 穿刺洗脱液的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在甲状腺术中鉴别甲状旁腺的应用

      2018, 27(11):1446-14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2

      摘要 (1311) HTML (1073) PDF 1.17 M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结合洗脱液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在甲状腺手术中鉴别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5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1例,术中行细针穿刺,并通过肉眼判断组织性质(甲状旁腺、甲状腺、脂肪、淋巴结、胸腺、肌肉)后,检测组织洗脱液的PTH浓度,同时将相对应组织送病理学检测。比较不同穿刺组织洗脱液的PTH浓度差异,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通过穿刺洗脱液的PTH检测对鉴定甲状旁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术中共穿刺186份组织,其中甲状旁腺28份,非甲状旁腺组织158份。甲状旁腺穿刺洗脱液PTH浓度为1 431.83(214~5 000) pg/mL,甲状腺为20.26(10.36~30.57)pg/mL,肌肉为22.26(13.38~ 31.24)pg/mL,脂肪为22.51(13.25~29.83)pg/mL,淋巴结为20.67(10.23~31.60)pg/mL。甲状旁腺组织穿刺洗脱液的PTH浓度远高于非甲状旁腺组织(P<0.001),非甲状旁腺组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穿刺洗脱液的PTH浓度大于37.92 pg/mL时,确定穿刺组织为甲状旁腺的敏感度和特意性均为100%。所有穿刺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结论:细针穿刺洗脱液的PTH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术中安全、可靠、简单的区分甲状旁腺和非甲状旁腺的方法。

    • 经胸大肌外下方前锯肌筋膜切口在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2018, 27(11):1452-14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3

      摘要 (300) HTML (1179) PDF 1.60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大肌外下方前锯肌筋膜切口在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2014年2月—2015年1月124例行乳腺切除加假体植入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例,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22例,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79例,患者均应用胸大肌外下方前锯肌筋膜切口行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1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5~120 min,平均(83.62±14.18)min;术中出血量为45~105 mL,平均(78.14±17.47)mL。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为82.25%(102/124)。术后血清肿7例,经引流后好转;切口愈合不佳,伤口裂开5例,经抗炎,换药,再次缝合后好转;无假体取出患者。随访22~50个月,失访9例,失访前均无瘤生存;骨转移5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患者。
      结论:胸大肌外下方前锯肌筋膜切口在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中安全有效,操作简便,适合推广。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 27(11):1458-14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4

      摘要 (1098) HTML (1259) PDF 1.11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完全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并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51例患者资料,分析残腔边缘肿瘤残留情况及残腔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
      结果:51例患者中15例(29.4%)有肿瘤残留。确诊为乳腺癌后,37例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14例患者接受保乳根治术并切除针道,病理提示14例患者的针道中均未见癌细胞残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病史,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及腋窝淋巴结状态对肿瘤残留无影响(均P>0.05);肿块直径(P=0.046),年龄(P=0.036)和Ki-67高表达(P=0.039)与肿瘤残留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Ki-67高表达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83,P=0.038)。
      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切除早期乳腺癌存在较高的肿瘤残留率,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来降低残留率,但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进一步评估。

    • >文献综述
    • 第8版AJCC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的更新要点及应用价值

      2018, 27(11):1464-14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5

      摘要 (1771) HTML (1475) PDF 489.21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精准的肿瘤分期和风险分层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决策及术后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系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2016年发布的第8版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用于临床。相较于第7版,第8版进行了多处修改。笔者将第8版主要的更新要点及评估效果分别阐述,并综述学术界对其整体应用价值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旨在系统全面地评估第8版,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对该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 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2018, 27(11):1471-14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6

      摘要 (314) HTML (1224) PDF 464.74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及患者美容要求的提高,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SSET)应运而生。该技术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兼具微创、美容的特点,顺应当代外科学发展趋势。近年来,该技术在东亚地区迅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达成共识的问题,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操作技巧的提高、意识观念的更新、器械设备的研发等。当前,要根据医生技术与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SSET治疗方案。

    • 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8, 27(11):1477-14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7

      摘要 (282) HTML (1299) PDF 1.04 M (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上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具有高效、经济、无创的优势,是甲状腺疾病定性、定量、定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和细针穿刺适应证的参考依据。为更好地评估结节良恶性,规范甲状腺结节超声应用与管理,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应运而生,现已历经10年发展。TIRADS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的分级管理,不仅改变了学界对甲状腺结节非“良”即“恶”的传统认识,也将成为推进甲状腺疾病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的重要手段。

    • >简要论著
    • 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8, 27(11):1483-14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8

      摘要 (322) HTML (599) PDF 1007.97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拟实施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30 min(T2)时刻的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结果:T0时刻,A、B组患者的血清Cor、E、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清Cor、E、NE水平均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升高(P<0.05),A组在对应时间点的Cor、E、NE水平均低于B组(P<0.05);T0时刻,A、B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B组患者的CD4+水平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降低(P<0.05),而CD8+水平较本组T0时刻显著的升高(P<0.05);T1、T2时刻,A组患者的CD4+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CD8+水平低于B组(P<0.05)。
      结论:乳腺手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更小。

    • 高频B超与钼靶X线及不同生物学指标检测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性探讨

      2018, 27(11):1487-14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19

      摘要 (375) HTML (869) PDF 1009.20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B超、钼靶X线摄影联合检测LOX、Ki-67、RSK4蛋白表达水平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性。
      方法:对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测,统计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及不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高频B超、钼靶X线摄影联合使用对诊断的准确性较两者单独使用明显提高。LOX、Ki-67、RSK4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频B超与钼靶X线摄影联合检查以及LOX、Ki-67、RSK4蛋白水平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吻合度均较高(均к>0.4,P<0.05)。
      结论:高频B超与钼靶X线摄影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LOX、Ki-67、RSK4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2018, 27(11):1491-14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11.020

      摘要 (265) HTML (675) PDF 999.40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7例]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证实非胰腺炎、胰腺正常的4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根据AP患者病情进行分层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的临床价值。
      结果:AP组BV、BF、MTT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组的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的BV、BF测定值均显著低于MAP组患者(P<0.05);SAP组和MAP组的PS值、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患者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92.50%、漏诊率为8.89%,误诊率为7.50%。
      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BV、BF参数较正常胰腺组织降低,并且与胰腺炎病情有关,对AP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