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8, 27(7):803-80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1
摘要:纵观全球腹股沟疝的有关病因、病理、分类及分型,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在上一版指南的基础上,经国内50余位专家学者的共同讨论协商,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对腹股沟疝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指出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观点、措施及方法。请国内有关医疗机构和同行依据临床实际参照执行。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8, 27(7):808-81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2
摘要: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是复杂的,属于医源性疾病。它涉及到病因、病理生理、分类及分型、手术方法等方面。结合我国近4年的临床实际情况,在《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版)》的基础上,经国内50余位专家学者的共同讨论、修订,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的撰写。对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指出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观点、措施及方法。请国内有关医疗机构和同行依据临床实际参照执行。
2018, 27(7):813-817.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3
摘要:鉴于欧洲乃至全球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不断攀升,增强早期监控力度、提高早期诊断率、精准分期指导个体化治疗是目前HCC管理的关键。2018年4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更新发布了HCC临床实践指南,聚焦HCC的监测、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对HCC分期系统以及各期患者治疗策略的推荐进行全面更新。基于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重要观点、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笔者对指南更新要点作一解读,旨在为临床决策者对HCC管理指南的灵活应用提供帮助。
2018, 27(7):818-825.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4
摘要:目的:探讨3D可视化技术在中央型肝肿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28例采用3D可视化技术行术前评估的中央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获取二维CT图像,导入3D可视化软件中,分别对肝脏、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及肿瘤行图像分割和3D重建,随后进行肝脏分段及中央型肝肿瘤分型、个体化体积计算;依据3D重建结果进行手术规划,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及方式。 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3D可视化模型的建立,3D技术可显示肝内各血管系统解剖、肿瘤具体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进行肝脏个体化分段及肝中叶肿瘤分型。患者全肝体积中位数为1 532(1 025~ 1 864)mL,肝肿瘤体积466(45~558)mL,拟切除肝体积为595(108~806)mL。28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实际手术路径及方式与术前手术规划符合率100%。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700(100~2 000)mL和600(0~1 400)mL,输血率为71.42%(20/2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术后无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例,住院病死率为0。 结论:3D可视化技术可以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并可提高中央型肝肿瘤肝切除手术前规划的准确率及帮助术中精确操作。
2018, 27(7):826-83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5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精准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5 cm)患者,术前行肝脏CT平扫加增强检查,利用Myrian三维重建软件对肝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对患者肝内血管,肿瘤位置、大小及两者的毗邻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全肝体积(TLV)、标准肝体积(SLV)、功能性肝体积(FLV)、肿瘤体积(TuV)、拟切除肝体积(vRLV)、拟切除标本体积(vRSV)及残肝体积(RLV),并测量术中实际切除标本重量(aRSW)及标本体积(aRSV),检验vRSV的准确性并对vRSV、aRSV及aRSW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21例患者TLV为(1 827.9±314.8)cm3,TuV为(593.4±283.2)cm3,vRLV为(511.2± 180.0)cm3,vRSV为(1 104.6±292.3)cm3。术后测量aRSW为(1 212.9±278.46)g,用排水法测量aRSV为(1 101.0±280.4)cm3。vRSV与aRS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SV与vRSV、aRSW与vRSV、aRSW与aRSV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964、0.9201、0.9345,均P<0.0001)。术前虚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均吻合,术后21例均未出现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 结论: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结合肝功能评估,对肿瘤精确定位、自动化分割、定量分析,特别是肝体积计算和虚拟肝切除术对肝癌精准肝切除术的手术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
2018, 27(7):834-83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6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小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50例腹腔镜小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围手术期采用ERAS方案(ERAS组),26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ERAS组术后1、3、5 d的QoR-15恢复质量评分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腹腔镜小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2018, 27(7):840-84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7
摘要:
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MVI)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50例小肝癌并发MVI患者与随机选取同期确诊的90例小肝癌未并发MV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诊断MVI的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危险因素。
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到NLR诊断MVI的临界值为3.27,对应的敏感度为0.480,特异度为0.767,曲线下面积(AUC)为0.613(95% CI=0.511~0.715,P=0.0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MVI患者中,AFP>25 ng/mL、肿瘤最大直径>3 cm、NLR>3.27的比例明显高于在未并发MVI患者中的比例(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分析显示NLR、AFP、肿瘤最大直径是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此外,NLR≤3.27的患者AF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及肿瘤最大直径方面均优于NLR>3.27患者(均P<0.05)。
结论:术前NLR值是影响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一种临床上简便易行的预测指标,NLR>3.27者发生MVI的可能性大。
2018, 27(7):847-85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计算机系统性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Disc1.4软件汇总诊断准确性指标,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采用Stata 14.0软件计算验后概率,并绘制Fagan图来评估GP73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 953例。血清GP73诊断HBV相关性肝癌的总敏感度为 0.70(95% CI=0.68~0.73),总特异度为0.75(95% CI=0.73~0.77),总阳性似然比为3.37(95% CI= 2.75~4.13),总阴性似然比为0.36(95% CI=0.29~0.45),诊断比值比(DOR)为9.67(95% CI= 6.72~13.91),AUC和Q*指数分别为0.826和0.759。当设定验前概率为50%时,阳性、阴性GP73的验后概率分别为78%和26%。 结论:血清GP73对HBV相关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其单独应用于确诊或排除该病的价值有限,尚需结合其他检查。
2018, 27(7):857-861.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09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儿童肝细胞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切除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儿童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儿,男,10岁,因肝内肿块破裂于外院行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治疗,6 d后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囊切除+左半肝切除+ HIPEC(5%葡萄糖溶液3 000 mL+吡柔比星10 mg,41 ℃循环灌注40 min),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肝细胞肝癌III级及R0切缘。患儿随后转儿童血液肿瘤科,以FOLFOX4方案化疗。术后11个月复查示,甲胎蛋白9.56 ng/mL,HBV-DNA<100 IU/mL,上腹部MRI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手术联合HIPEC治疗儿童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满意。
2018, 27(7):862-86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0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miR-11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下载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和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相关数据集,比较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180表达量,并分析miR-1180表达量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180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并结合预后分析结果筛选miR-1180关键靶基因。 结果:miR-1180在HCC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且对于HCC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均P<0.05);miR-1180的表达量与患者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瘤分化程度以及AFP等指标明显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表明HCC组织中miR-1180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富集分析提示miR-1180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细胞迁移、转录调控等功能和脂肪酸降解等通路。PPARGC1A、ALDH2、SARDH、HMGCS2、ESR1、ETS2等为miR-1180关键靶基因,在HCC组织中均表达下调(均P<0.05),且相对低表达者预后较差(均P<0.05)。 结论:miR-1180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其可能作为一种促癌miRNA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并具有成为HCC诊断标志物、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
2018, 27(7):870-87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1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乙醇脱氢酶1C(ADH1C)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硬化(ALC)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搜索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0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14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1 457例,对照组2 715例。全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模型(OR=1.17,95% CI=1.02~1.34,P=0.013)、杂合子模型(OR=1.39,95% CI=1.16~1.66,P=0.035)、纯合子模型(OR=1.27,95% CI=1.02~1.58,P=0.036)及显性模型(OR=1.37,95% CI= 1.16~1.63,P=0.027)中ALC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而在隐性模型(OR=1.19,95% CI=0.98~1.44,P=0.052)中ALC发病风险无明显变化。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在等位基因模型(OR=1.43,95% CI= 1.07~1.90,P=0.037)、杂合子模型(OR=1.53,95% CI=1.14~2.04,P=0.034)、纯合子模型(OR=1.52,95% CI=1.05~2.18,P=0.036)、显性模型(OR=1.52,95% CI=1.14~2.03,P=0.039)及隐性模型(OR=1.51,95% CI=1.08~2.11,P=0.016)中ALC发病风险均升高,而高加索人群仅在杂合子模型(OR=1.31,95% CI=1.04~1.64,P=0.038)及显性模型(OR=1.30,95% CI=1.05~1.60,P=0.022)中ALC发病风险升高。 结论:ADH1C基因多态性与ALC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突变杂合子、突变纯合子基因型及突变等位基因型的人群罹患ALC的风险可能增加。
2018, 27(7):880-8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8.07.012
摘要:目的:比较肝下下腔静脉(IIVC)阻断与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2月行复杂肝切除术的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Pringle法控制入肝血流,其中56例行IIVC阻断(IIVC阻断组),47例行CLCVP技术(CLCVP组)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切肝过程中CVP的变化、切肝过程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中尿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与肾功能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切肝前对比,两组患者在切肝过程中CVP均明显下降,但IIVC阻断组CVP较CLCVP降低更明显,且IIVC阻断组切肝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第3天ALT和术后第3、7天TBIL均明显低于CLCVP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IIVC阻断联合Pringle法操作简单方便,相对于CLCVP技术,其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肝功能恢复更快,且更容易降低CVP,减少术中肝脏断面出血,有利于提高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2018, 27(7):886-89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3
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感染类型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行肝切除术后继发腹腔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 结果:95例患者共培养得到非重复菌株170株,单独感染55例(57.9%),混合感染40例(42.1%);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0株(47.1%),革兰氏阳性菌83株(48.8%),真菌7株(4.1%)。排名前5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5.3%),屎肠球菌(14.7%),肺炎克雷伯菌(12.4%),粪肠球菌(11.2%),表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2%)。耐药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6.9%、37.5%,两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度分别为66.7%、70.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79.2%。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保持100.0%敏感外,其余主要抗生素敏感度均在30.0%以下。44株屎/粪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92.0%、89.5%。14株表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全部表现为耐甲氧西林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100.0%敏感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腹腔内并发症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 结论: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较高,以肠球菌属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比例有增加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术后腹腔内并发症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少波|艾克拜尔·尔肯|阿迪力江·阿不力克木|合贝尔江·力提甫|褚亮
2018, 27(7):893-89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4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56例行外囊剥除术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其中31例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阻断入肝血流(Glisson蒂阻断组),25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ringle组(均P<0.05);肝功能指标方面,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均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HOMA-IR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Pringle法比较,Glisson蒂阻断法有利于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2018, 27(7):899-90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5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并高居全球癌症死因的第3位,现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之一。深入研究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筛选与其紧密相关的核心分子,对于其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调控RNA,miRNA可调控人类1/3的基因表达,并参与了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行综述。
2018, 27(7):910-92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6
摘要:肝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迄今为止,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笔者综述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望为肝癌提供更好诊断及治疗的策略。
2018, 27(7):924-929.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7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治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查阅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3例诊断为肝恶性肿瘤,2例诊断为肝脓肿。4例行手术切除,1例行穿刺活检,病检均诊断为炎性假瘤。 结论:肝脏炎性假瘤为临床少见疾病,因其真正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无特殊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而难以从病因学、症状学以及影像学的角度准确诊断,明确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效果良好。
2018, 27(7):930-933.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8
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肝癌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30例肝细胞癌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及空白对照观察。 结果: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试验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显著(P<0.05),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两组GGT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可加速术后胆汁排泄,改善胆汁淤积,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2018, 27(7):934-938.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8.07.019
摘要:目的:探讨Smad4和NF-κBp65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肝癌患者100例肝组织标本(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肝组织标本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mad4和NF-κBp65蛋白表达。 结果:观察组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9%(P<0.05);而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8.59%(P<0.05);肿瘤直径>5 cm者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7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的47.37%(P<0.05);Smad4和NF-κBp6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50,P<0.05)。 结论:肝癌组织中Smad4表达降低,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相关表达异常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