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2019, 28(10):1171-11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1
摘要:随着国家医改层面促进日间手术的发展,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逐步提高。由于日间手术住院时间短、病种多、周转快,病历书写工作量较大,普通病历模板很难适用于日间手术发展的临床需要。目前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的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为促进和规范日间手术的发展,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组织专家,依据原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2018)》的基础上制订《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专家共识》。
宁彩虹 , Bonsu Abdul Aziz , 黄耿文
2019, 28(10):1177-11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2
摘要: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 000万台腹股沟疝手术。为了进一步标准化、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结果,5个洲际疝协会(欧洲疝协会、美国疝协会、亚太疝协会、非洲中东疝协会、澳洲疝协会)、国际内镜疝协会以及欧洲内镜外科协会共同签署发布了腹股沟疝治疗国际指南(2018版)。笔者重点对其中有关日间手术的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2019, 28(10):1181-11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3
摘要:磁压榨吻合技术极大改善了传统吻合的效率和效果,是磁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得到验证,现已广泛用于胃肠、肝胆胰、食管、血管等,形成了磁压榨胃肠吻合、空肠吻合、胆肠吻合、食管吻合、血管吻合等。追踪其在外科手术中用于吻合重建的情况,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 28(10):1186-11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4
摘要:食管裂孔疝(HH)是临床高发病,与腹内压力升高、食管相对短缩、裂孔周围支撑结构薄弱有关,能引起胃食管反流、吞咽异常、食管外症状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HH手术在我国不同级别医院逐渐开展。由于对疾病解剖、病理生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手术培训的欠缺,我国HH修补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为规范HH腹腔镜修补操作、同质化HH腔镜手术水平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循照共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容易掌握、推广的HH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操作七步法。
2019, 28(10):1197-12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6
摘要:目的:探讨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92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术中采用捆绑式反穿刺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观察组),46例采用荷包钳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229.2 min vs. 196.2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83.26 mL vs. 56.18 mL)、切口长度缩短(9.08 cm vs. 3.89 cm)、食管近切缘长度增长(2.42 cm vs. 3.78 cm)、自抵钉座置入至食管空肠吻合完成时间缩短(32.1 min vs. 1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6.52%,P<0.05)。两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对照组复发2例,观察组未发现复发病例。
结论:捆绑式反穿刺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以及可减小腹壁辅助切口、获得更大的切缘、降低吻合口瘘及复发风险等优越性。
2019, 28(10):1205-12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7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环周清扫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一区169例行腹腔镜下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资料,其中92例仅清扫脾门前方淋巴结(对照组),另77例行脾门环周清扫,即在常规清扫脾门前方淋巴结的同时加做脾门后方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具可比性。两组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阳性淋巴结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时间显明显延长,但淋巴结清扫总数、收获脾门淋巴结阳性患者例数、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增加(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结论: 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环周清扫术安全可行,同时能够避免脾门阳性淋巴结的遗漏。
王刚 , 郑良璐 , 李刚刚 , 于鹏杰 , 曹洪涛 , 储怀祝 , 张成武
2019, 28(10):1212-12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8
摘要: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残胃癌(G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的102例GSC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102例GSC患者中,首次疾病为良性者20例(19.6%),首次疾病为恶性者82例(80.4%)。首次术后至GSC发生的时间间隔,首次疾病为良性者为204(108~481)个月,首次疾病为恶性者为38(5~204)个月,前者GSC均发生于首次术后60个月后,后者大多数(84.2%)发生于首次术后
60个月以内,且两者在首次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构成比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首次疾病为良性者GSC主要发生于非吻合口(60.0%),而首次疾病为恶性者主要发生于吻合口(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1例(10.8%),姑息性手术19例(18.6%),未手术72例(70.6%)。83例获随访1~50个月,全组GS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25.5%,患者的生存率与首次疾病的良、恶性无关(P=0.086),而与GSC的病理组织分型、有无合并症以及CEA、CA19-9水平有关(均P<0.05)。
结论:GSC的发生与首次手术方式及首次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关,不同首次疾病性质患者GSC发生的间隔时间及发生部位不同;GSC预后差,GSC的病理组织分型、合并症及部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对GSC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周潮平 , 汤代彬 , 汪大田 , 高斌 , 马军 , 袁建伟 , 蒋鹏 , 黄利娟 , 张亚铭
2019, 28(10):1221-122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EG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6例EGC患者中,17例(9.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T1b)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患者(T1a)(15.1% vs. 4.2%,χ2=5.177,P=0.023);病灶最大径>2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最大径≤2 cm患者(14.3% vs. 5.5%,χ2=4.190,P=0.041);伴有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50.0% vs. 6.8%,χ2=21.247,P=0.000);总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12.5% vs. 0,χ2=6.879,P=0.009);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脉管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6.886,95% CI=1.399~33.898,P=0.018)。173例(93.0%)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EGC患者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92.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7.1%、95.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87.5%、65.6%,尽管前生存率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8,P=0.115)。
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灶最大径>2 cm、伴有脉管浸润的EGC患者有更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对EGC要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以准确的判断术后病理分期及决定后续治疗。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确定。
程康文 , 王贵和 , 束宽山 , 郑明 , 刘红霞 , 唐爱平 , 左伯海 , 王振兴 , 王亚娟 , 胡文君 , 马冬花
2019, 28(10):1228-12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营养及应激指标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期手术方法,ERAS组患者应用ERAS围手术期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体质量比值(BWR)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术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患者术中补液总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均P<0.05)。ERAS组术后第7天ALB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ERAS组术后第1、3、7天CRP、IL-6、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ERAS组术后第7天BWR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ERAS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且相对于传统模式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术后近期营养状况、减轻应激反应。
2019, 28(10):1237-12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1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梳蛋白4(Cbx4)和含FERM结构域蛋白4A(FRMD4A)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及临床病理资料,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法中检测标本中Cbx4、FRMD4A 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bx4和FRMD4A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
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bx4和FRMD4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Cbx4及FRMD4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Cbx4、FRMD4A蛋白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各自阴性表达组患者(χ2=15.42,P=0.000;χ2=21.55,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bx4(HR=2.754,95% CI=1.827~4.151,P=0.000)和FRMD4A(HR=3.129,95% CI=2.282~4.290,P=0.000)蛋白表达水平以及T分期(HR=1.432,95% CI=1.241~1.652,P=0.005)、远处转移(HR=1.257,95% CI=1.208~1.308,P=0.032)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bx4及FRMD4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对胃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刘蒙 , 黄晓东 , 韩峥 , 朱庆曦 , 谭洁 , 刘维洁 , 陈巍 , 邹艳丽 , 田霞
2019, 28(10):1245-12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2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多种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人结肠癌细胞株,探讨耐药的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耐药机制。
方法:选用人结肠癌HT-29、LoVo和SW480细胞,通过高浓度5-FU反复接触结合药物浓度递增法建立耐药株HT-29/5-FU、LoVo/5-FU和SW480/5-FU。不同浓度5-FU作用所建立的耐药细胞株及其亲本细胞后,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周期分布、耐药相关分子[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ATP结合盒超家族G成员2(ABCG2)]及第十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与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Ak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kt活性。
结果:与各自的亲本细胞比较,构建的HT-29/5-FU、LoVo/5-FU和SW480/5-FU对5-FU的IC50均明显升高(均P<0.05),耐药指数分别为7.213、5.849和15.940。随着5-FU处理浓度的升高,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同一浓度5-FU处理下,各耐药株G0/G1期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其对应亲本株(均P<0.05)。与各自的亲本细胞比较,对应耐药株的P-gp、MRP1、ABCG2、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TEN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Akt活性均明显提高(均P<0.05)。
结论:成功建立了结肠癌5-FU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机制可能与PTEN下调所致的PI3K/Akt降低PI3K/Akt通路活化有关。
侯松林 , 蒋先虹 , 周国俊 , 李利发 , 张广军 , 周彤
2019, 28(10):1253-12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3
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与自噬发生的关系。
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获取HCT116球细胞(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分别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成球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球细胞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种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B的荧光表达,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LC3B及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的mRNA与蛋白表达。
结果:HCT116球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新成球能力以及侵袭与迁移能力均较HCT116细胞明显增强(均P<0.05)。HCT116球细胞中LC3B的荧光表达强度较HCT116细胞明显增高(P<0.05);HCT116球细胞中LC3B、ATG5、ATG7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HCT116细胞均显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较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体外增殖能力,以及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该生物学特性可能与其高自噬活性密切相关。
2019, 28(10):1261-12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4
摘要: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ANXA7)水平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0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XA7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ANXA7水平,分析胃癌组织及血清中ANXA7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7水平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ANXA7 mRNA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17.361,P<0.01;t=15.368,P<0.01);胃癌患者血清ANXA7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t=12.823,P<0.01)。ANXA7 mRNA和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及血清ANXA7水平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且ANXA7 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与血清ANXA7水平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胃癌组织与外周血中ANXA7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89,P<0.01)。血清ANXA7蛋白浓度以67.21 ng/L为临界值,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6.59%,特异性为70.15%,阳性预测值为80.95%,阴性预测值为94.00%。
结论:胃癌组织中ANXA7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恶性程度与进展密切相关;胃癌患者外周血液中ANXA7水平能较好反映其在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故ANXA7有望成为胃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2019, 28(10):1269-12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5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HMGB2表达,分析HMGB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HMGB2高表达者比例为60.9%(50/82),HMGB2低表达者比例为39.1%(32/82)。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有关(均P<0.05)。HMGB2高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HMGB2低表达患者(27.7% vs. 38.7%,P<0.05;32.1% vs. 41.5%,P<0.05)。多因素分析及结果显示,HMGB2与M分期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HR=1.771,95% CI=1.146~4.923,P=0.027;HR=3.874,95% CI=1.886~7.824,P=0.002)与总生存率(HR=1.823,95% CI=1.035~3.198,P=0.005;HR=3.865,95% CI=1.770~8.2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 28(10):1275-12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6
摘要: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补片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治疗青壮年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采用SIS补片行疝修补术的268例青壮年腹股沟疝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2例行Lichtenstein手术(Lichtenstein组),116例行TAPP手术(TAPP)。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APP组,但围术期疼痛评分明显高于TAPP组(均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chtenstein组术后1周及1、3个月血清肿的发生率均低于TAPP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异物感、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
结论:SIS补片应用于青壮年腹股沟疝的开放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均有确切的效果,但该补片用于两种术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吴安健 , 金露佳 , 董光龙 , 曹李 , 徐晓 , 吴安芹
2019, 28(10):1288-12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8
摘要: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袖状胃切除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而被广泛接受,但单一的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及糖尿病缓解效果低于胃旁路术,并且存在术后复胖及糖尿病缓解率下降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在袖状胃切除术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旨在提高袖状胃切除疗效的附加术式,主要包括袖状胃切除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袖状胃切除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袖状胃切除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ADJB-SG)、袖状胃切除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SG-MJIB)、SIPS术、袖状胃切除加空回肠侧侧吻合术(JI-SG)、袖状胃切除加空肠旁路术(SG-JJB)等。虽然有文献对个别这类术式进行过描述,但未发现有综合描述这一类手术的综述,故笔者对这类新术式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助益。
唐伟森 , 廖明媚 , 屈展 , 张珂 , 张宇 , 周建华 , 刘蔚东
2019, 28(10):1297-130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19
摘要: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肿瘤组织PMS2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1 023例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MS2蛋白表达状态;并收集相应患者的血清检测CEA、CA19-9、CA125,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PMS2蛋白表达状态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 结肠癌和直肠癌肿瘤组织的PMS2蛋白阴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4.0%(73/520)、2.9%(13/503),前者PMS2蛋白阴性表达明显高于后者(P<0.000 1)。结肠癌肿瘤组织PMS2蛋白阴性表达的周围神经侵犯阳性率明显低于PMS2蛋白阳性表达者(P<0.001),但前者的肿瘤最大径≥5 cm的比例和肿瘤细胞低分化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0.001)。直肠癌肿瘤组织PMS2蛋白的阴性表达患者的T3+T4分期比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PMS2蛋白表达状态和血清CA19-9水平呈负相关(r=-0.162 3,P<0.01)。
结论: 结肠癌肿瘤组织中PMS2蛋白阴性表达者在神经侵犯阳性率、肿瘤最大径≥5 cm的比例及肿瘤细胞低分化比例均较PMS2蛋白阳性表达者明显增高;直肠癌肿瘤组织中PMS2蛋白阴性表达者T3+T4期比例较阳性表达者亦明显增高。
2019, 28(10):1302-130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20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治疗组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后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分析联合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R0切除率。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
结果: 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未出现治疗中断或停止现象。化疗结束后客观有效率(ORR)为45.83%,临床获益率(CBR)为93.75%。化疗不良反应多数为I~II级,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可耐受。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下肢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等,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R0切除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5)。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R0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对腹腔镜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