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对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的再认识

      2019, 28(12):1445-14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1

      摘要 (247) HTML (689) PDF 1.05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临床灾难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防止瘤体的破裂以及保持血流通道。尽早足疗程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原位重建及腋股旁路术的传统外科手术符合外科治疗原则,但清除感染病灶后的原位重建术后移植物感染率较高,腋股旁路术后有可能出现移植物阻塞及主动脉残端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腔内治疗与外科处理原则不尽相符,但临床现有的资料证实高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例仍然适用。后腹膜旁路术能有效减少移植物感染并保持移植物通畅,是较合理的IAAA的手术方式。

    • >专题研究
    • 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TEVAR术的应用

      2019, 28(12):1449-14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2

      摘要 (304) HTML (766) PDF 2.18 M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4月23例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联合TEVAR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3例患者中,覆膜支架近端放置Z0区3例,Z1区6例,Z2区14例。重建40条分支血管,包括无名动脉3条,左颈总动脉9条,左锁骨下动脉23条,迷走左椎动脉3条,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条;开槽技术重建15条,开窗技术25条。9条左锁骨下动脉被遮盖,技术成功率77.5%。31条分支血管术后通畅,随访中1条分支血管血栓形成,6条失访。4例(17.4%)内漏,2例随访中消失,1例减少。围手术期2例缺血性脑卒中(8.7%),1例死亡(4.3%),无截瘫发生。
      结论:主动脉弓部疾病TEVAR治疗中应用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 大动脉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 28(12):1455-14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3

      摘要 (224) HTML (564) PDF 1.10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大动脉炎(TA)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行开放血管重建治疗的TA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36例患者共行开放手术141例次,涉及病变257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发生36例次(25.5%),其中5例患者(3.7%)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史、术前CRP升高、颈动脉受累、围手术期输血、血管受累数量、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3.141,95% CI=1.062~9.288,P=0.039)、血管受累数量(OR=1.280,95% CI=1.016~1.612,P=0.036)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OR=1.045,95% CI= 1.007~1.084,P=0.019)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脑梗死病史,血管受累数量多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长会增加TA患者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 腔内减容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复杂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

      2019, 28(12):1462-146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4

      摘要 (228) HTML (672) PDF 1.55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复杂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21例股腘动脉ISR的患者采用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DCB治疗。其中男13例(61.9%),女8例(38.1%);术前ABI为0.45±0.14;Rutherford分级为2级1例(4.7%),3级3例(14.3%),4级7例(33.3%),5级8例(38.1%),6级2例(9.5%);Tosaka I级2例(9.5%),II级7(33.3%),III级12(57.1%)。
      结果:21例患者均获技术与程序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Rutherford分级为0级2例(9.5%),1级9例(42.8%),2级3例(14.2%),3级1例(4.7%),4级3例(14.2%),5级3例(14.2%)。1例(4.7%)术后9个月因冠心病而死亡,1例失访。18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ABI为0.69~1.45,平均0.84±0.12,一期通畅率为83.3%,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8.9%。
      结论: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DCB治疗复杂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较为满意。

    • 颈动脉体瘤诊治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2019, 28(12):1469-14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5

      摘要 (595) HTML (885) PDF 1.74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38例CBT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单侧36例,双侧2例;40个瘤体中,Shamblin I型6个、II型12个、III型22个。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A或MRA明确诊断。38例患者中,3例单侧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余35例患者共37个瘤体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1例手术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并行双侧颈外动脉栓塞术。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140±4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4±148)mL;Shamblin I型病变均行单纯CBT切除,Shamblin II、III型病变行单纯CBT切除或CBT切除+其他手术(颈部动脉离断、重建、结扎)。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颈部良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发生短暂脑神经损伤8例,永久脑神经损伤2例,死亡1例。单纯CBT切除患者的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CBT切除联合其他手术患者(P<0.05)。随访半月至10年,手术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及其他并发症。3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带瘤生存。
      结论:CTA或MRA为诊断CBT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是CBT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还需根据瘤体的大小形态以及分型决定。

    • 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腔内治疗:附32例报告

      2019, 28(12):1476-14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6

      摘要 (258) HTML (869) PDF 1.48 M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3年4月—2019年6月32例行腔内治疗的完全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分别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7例)、肱动脉入路(1例)、股–肱联合入路(14例)对32例患者行腔内手术,最终成功植入支架26例(81.25%),包括球扩式支架15例,自膨式支架11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闭塞处开通失败,行搭桥术或保守治疗。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夹层2例,迷走反射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26例支架植入患者中,24例获随访(34.6±4.2)个月,术后1、3、5年支架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31%、80.77%、73.08%。
      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中远期通畅率较高;累及椎动脉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尽量选择自膨式支架。

    • >基础研究
    • 药物诱导联合流出道缩窄构建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2019, 28(12):1482-14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7

      摘要 (244) HTML (645) PDF 3.61 M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诱导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构建兔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将2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两组分别采用含CaCl2(0.75 mol/L)或胰蛋白酶(0.04 g/mL)溶液的棉条包裹浸润血管30 min诱导AAA,另两组分别在CaCl2或胰蛋白酶浸润的基础上行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术(缩窄50%~60%)造模。术后使用兽用彩超诊断仪监测受累血管管径变化,术后2周,收集损伤段腹主动脉制作组织切片行HE与EVG染色。用计算机模拟评估流出道缩窄对AAA形成的影响。
      结果:术后2周,超声检查显示,两个单纯药物浸润组受累血管扩张不明显,均未达到AAA形成标准,两个药物联合缩窄组受累血管明显扩张,其中CaCl2+缩窄组成瘤率66.67%(4/6),血管平均扩张1.61倍;胰蛋白酶+缩窄组成瘤率83.33%(5/6),血管平均扩张1.89倍。与正常腹主动脉比较,CaCl2浸润的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均P<0.05),而胰蛋白酶浸润后的血管内膜厚度变化不明显(均P>0.05);各组中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其中CaCl2+缩窄组的变化最为明显(均P<0.05)。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流出道缩窄后血管壁应力增大,成瘤率增加。
      结论:药物损伤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能成功构建兔AAA模型,缩短造模时间,且胰蛋白酶浸润损伤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造模方法优于CaCl2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造模方法。

    • 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差异表达microRNA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 28(12):1490-14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8

      摘要 (195) HTML (619) PDF 2.49 M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大鼠自体移植静脉microRNA(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调控机制。
      方法:将SD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到肾下腹主动脉制作静脉移植模型,分别术后3、14 d取移植静脉,以正常SD大鼠颈外静脉为对照,提取总RNA后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其靶基因,进行靶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结果:与正常静脉比较,术后14 d的移植静脉差异表达miRNA总数为265,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有183个,表达下调的miRNA有82个;术后14 d与术后3 d的移植静脉间比较,差异表达的miRNA总数158,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有94个,表达下调的miRNA有64个。miRNA靶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富集的基因主要参与了DNA转录过程的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的调控和蛋白质磷酸化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显示,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紧密连接、cGMP-PKG信号通路。
      结论:miRNA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生物学过程。所发现的miRNA及其调控网络可能为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与干预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狭窄或闭塞的疗效

      2019, 28(12):1497-15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09

      摘要 (228) HTML (784) PDF 5.25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术后狭窄和闭塞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66例AVG狭窄或闭塞行PTA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6例患者共进行105次PTA,技术成功率为96.2%。全组PTA术后的AVG初级通畅时间为(12.1±1.20)个月,其中狭窄病变患者为(16.3±1.95)个月,闭塞病变患者为(10.3±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P=0.037);全组PTA术后的AVG累计通畅时间为(19.7±1.46)个月,其中狭窄病变患者为(21.0±2.45)个月,闭塞病变患者为(19.0±1.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全组术后AVG的6个月、1年的初级通畅率为62.7%、38.8%,其中狭窄病变患者为78.1%、48.9%,闭塞病变患者为53.5%、33.1%;全组术后AVG的6个月、1年的累计通畅率分別为80.9%、74.1%,其中狭窄病变患者为86.9%、79.6%,闭塞病变患者为77.8%、71.4%。
      结论:PTA治疗AVG狭窄或闭塞创伤小、安全有效,患者体验好,具有较好的干预后通畅率;AVG狭窄病变PTA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规律随访监测;狭窄性病变若达到再次干预指征需及时处理,尽量避免瘘管闭塞的发生。对于PTA术中出现血管显著弹性回缩或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球囊压迫无法止血的情况,可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进行处理。

    • 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2019, 28(12):1507-15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0

      摘要 (573) HTML (676) PDF 1.08 M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经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行CDT治疗的66例急性髂股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rhPro-UK行CDT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尿激酶(UK)行CDT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栓溶解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0.6%,χ2=4.889,P<0.05),但在出院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81.8% vs. 75.7%,χ2=4.889,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出血、过敏等并发症。
      结论:rhPro-UK和UK都是治疗急性髂股DVT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rhPro-UK在血栓溶解率方面明显优于UK,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胰腺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9, 28(12):1513-15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1

      摘要 (208) HTML (749) PDF 1.08 M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胰腺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例拟行胰腺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顺序依次入选ERAS组或对照组,ERAS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ERAS策略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腺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流程。最终纳入ERAS组
      97例,对照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及术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在麻醉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重新留置导尿管、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重返手术、非计划重返住院方面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ERAS策略可安全应用于胰腺手术,促进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 开放与腔内腹主动脉暂时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2019, 28(12):1519-15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2

      摘要 (188) HTML (576) PDF 1.75 M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腹主动脉暂时阻断(TAL)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LABO)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中的预防出血的优劣。
      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8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开放TAL止血,36例采用LABO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及新生儿情况等各项参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分娩间隔时间、分娩孕周、术前胎盘超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浓缩红细胞量、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L组剖宫产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ABO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LABO组(19.4% vs. 0;40 278 元 vs. 29 100元,均P<0.05)。
      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中,TAL与LABO止血效果及子宫切除率相似,但前者更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文献综述
    • 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9, 28(12):1526-15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3

      摘要 (271) HTML (607) PDF 1.10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腔内治疗以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ASO治疗的首选。近年,腔内减容(leave nothing behind)理念的提出以及腔内器具的快速更新,使得ASO的治疗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以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应用为代表的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新兴的腔内减容术是近年来ASO腔内治疗发展的热点。斑块旋切术(DA)作为ASO腔内减容治疗的重要技术,联合DCB治疗,能够在扩大管腔容积基础上,应用抗细胞增殖药物持续抑制内膜增生,从而最大程度提高中远期管腔通畅率。两者联合应用可能是目前治疗下肢ASO的最优策略,也将是未来1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主要措施之一。笔者基于DA技术和DCB的特点对两者联合治疗下肢ASO,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膝下动脉硬化病变、下肢动脉跨关节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等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下肢功能不全穿通静脉的治疗进展

      2019, 28(12):1534-15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4

      摘要 (359) HTML (710) PDF 1.13 M (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肢功能不全穿通静脉(IPV)是下肢静脉性溃疡迁延不愈和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简要阐述下肢IPV的发病机制,对开放性穿通静脉离断手术、筋膜下经腔镜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和经皮穿通静脉闭合术(PAPS)的手术方式、优缺点做一描述,并提出微创化已成为IPV手术治疗的趋势,期望为临床上治疗IPV提供借鉴。 

    • 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2019, 28(12):1541-15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5

      摘要 (402) HTML (553) PDF 521.50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对重症AP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钙超载、酶原异常活化、内质网应激、自噬、线粒体损伤及炎症反应与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关系密切,现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APRI、FIB-4、BP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19, 28(12):1547-15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6

      摘要 (170) HTML (446) PDF 1.15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谷丙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BPRI)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为肝癌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6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检测APRI、FIB-4、BPRI,肝癌组在术后随访
      18个月复发情况,分析APRI、FIB-4、BPRI与复发的关系。
      结果:肝癌组APRI(1.82±1.02)、FIB-4(6.21±2.64)、BPRI(75.12±7.6)明显高于健康组(0.98±0.58,3.33±1.61,32.21±4.65)(P<0.05);肝癌组术后随访18个月,复发21例(35%),复发者APRI(1.37±0.53)、FIB-4(4.11±1.24)、BPRI(70.11±7.23)明显高于无复发者(0.41±0.49,2.14±1.30,51.13±5.5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评估HCC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方面,APRI>1.42时为61.90%、71.79%、68.33%,FIB-4>4.21时为66.67%、74.35%、71.67%,BPRI>36.25(U/L)时为71.42%、74.35%、73.33%,三者联合时为85.71%、97.43%、93.33%,三者联合明显高于三者单独(P<0.05)。
      结论:APRI、FIB-4、BPRI可作为评估患者复发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评估价值。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 28(12):1552-15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7

      摘要 (107) HTML (353) PDF 1.05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观察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分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补体(C3、C4)及T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4+、CD8+)等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6.45%(4/62) vs. 5.45%(3/5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肛率[80.65%(50/62) vs. 65.45%(36/55)]、根治率[83.87%(52/62) vs. 
      70.91%(39/55)]、回肠末端造口率[61.29%(38/62) vs. 23.64%(13/55)]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6% vs. 18.18%)(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IgG、IgA、C3及C4水平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均低于术前1 d,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恢复较快,且于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恢复较慢,与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CD3+、CD4+、CD8+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P<0.05),组间比较,术后1 d观察组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 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与单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其手术效果相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肛率及根治率较高,且可明显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犬尿氨酸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作用及其与突变型P53的关系

      2019, 28(12):1558-156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8

      摘要 (227) HTML (313) PDF 1.76 M (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犬尿氨酸酶(KYNU)与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DC组织中KYNU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的情况,分析KYNU与ID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突变型P53的关系。
      结果:KYNU在IDC中的高表达率为51.9%,突变型P53蛋白在IDC中的阳性率为45.1%。KYNU的表达与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1)、分子亚型(P=0.032)、突变型P53表达(P=0.02)有关,高KYNU表达多存在于低T分期、低组织学分级、luminal型、突变型P53蛋白阴性IDC组织。
      结论:KYNU在IDC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瘤作用,其表达量的高低可能受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病案报告
    • 右位降主动脉合并右侧喉不返神经1例

      2019, 28(12):1563-15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2.019

      摘要 (171) HTML (493) PDF 1.03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