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2019, 28(2):127-13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1

      摘要 (961) HTML (1510) PDF 506.29 K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
      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长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8.89% vs. 2.34%,P=0.030),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1.11% vs. 7.03%,P=0.040)。统计分析显示,一期缝合是术后胆汁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管引流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T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发生。两者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把握严格的手术指征。

    • 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2019, 28(2):135-14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2

      摘要 (424) HTML (1230) PDF 2.33 M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0月324例行LC的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即在分离出认为的“胆囊管”后,紧贴该“胆囊管”向胆囊方向逆行游离,如游离后证实为真胆囊管,即可断夹,并切除胆囊,否则改变解剖路径,重新寻找胆囊管,以避免BDI,直至胆囊切除。
      结果:324例患者中,319例“胆囊管”证实为实际胆囊管或其安全部位,3例发现实际为肝(胆)总管,2例为变异的肝外右后叶胆管汇入胆囊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手术时间64.3(25~210)min,平均出血量7.3(2~150)mL。术后并发轻微胆汁漏、胆囊区少量积液1例,穿刺孔感染2例,经穿刺引流、伤口换药而愈。其余患者未发现BDI。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6(1~13)d。随访1个月未见黄疸、腹痛等异常。
      结论: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LC术中BDI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其他预防方法的补充。

    • 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 

      2019, 28(2):142-1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3

      摘要 (396) HTML (1208) PDF 875.36 K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采用单向倒刺线(UBS)与传统缝线(TS)的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比较UBS与TS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最后为2018年9月。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3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和7个观察性研究,共848例患者。整体分析显示,与TS组比较,UBS组胆管缝合时间(WMD=-11.38,95% CI=-14.81~-7.94,P<0.001),手术时间(WMD=-20.55,95% CI=-30.63~-10.46,P<0.001)和住院时间(WMD=-0.78,95% CI=-1.47~-0.09,P<0.05)均明显缩短,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3,95% CI=0.10~0.55,P<0.001)。基于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除住院时间在RCT研究中无统计学差异(WMD=-0.06,95% CI=-0.61~0.49,P=0.83),其余均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
      结论:UBS不仅为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且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予以验证。

    • 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附8 例报告

      2019, 28(2):153-1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4

      摘要 (355) HTML (1028) PDF 1.42 M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例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手术,部分患者加用胆道镜辅助操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24个月。
      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操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5±24.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9±8.2)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0±1.3)d、术后住院时间(5.3±1.5)d。患者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胆汁漏1例、保守治愈。随访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
      结论: 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避免结石残留或者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确证。

    • >基础研究
    • 脂质体华卟啉钠的制备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杀伤效应研究

      2019, 28(2):159-1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5

      摘要 (872) HTML (1087) PDF 742.30 K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脂质体华卟啉钠(DVDMS-L)的制备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
      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DVDMS-L,并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包封率。分别用相同浓度梯度(0、0.06、0.12、0.25、0.5、1 μmol/L)的DVDMS-L与游离华卟啉钠(DVDMS),光照强度10 J/cm2条件下,作用于胆管癌HICC-9810细胞4 h后,用CCK8法检测两者对人胆管癌HICC-9810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
      结果: 所制得的DVDMS-L平均粒径为(113.7±14.2)nm,Zeta电位为-(24.5±3.2)mV,包封率为(61.74±1.49)%;在光照条件下,HICC-9810细胞在DVDMS-L与DVDMS处理后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并浓度依赖性,但相同浓度(0.12~1 μmol/L)下的DVDMS-L的作用明显强于DVDMS,两者的IC50分别为0.11、0.29 μmol/L(均P<0.05)。
      结论: 成功制备DVDMS-L,其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杀伤效应优于游离DVDMS。

    • 核受体基因在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2019, 28(2):166-1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6

      摘要 (373) HTML (883) PDF 497.03 K (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受体(NRs)基因在汉族人群中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HCGD)患者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方法: 收集9例HCGD患者(HCGD组)、9例散发性胆固醇结石患者(SCGD,SCGD组)和7例无胆石病肝血管瘤患者(对照组)血液与手术肝组织标本。用酶法检测血清脂代谢相关指标,用
      qRT-PCR测定肝组织肝NRs:肝X受体(LXRα)、法尼醇X受体(FXR)、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雌激素受体α/β(ERα/β)、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
      结果: HCGD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较对照组与SCGD组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脂代谢相关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HCGD组ERα/β、SREBP2、PPARγ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SCGD组FXR mRNA明显升高(均P<0.05);LXRα和GPR30 mRNA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CGD组中ERα、ERβ mRNA表达与患者血清TBA水平呈负相关(r=-1.000,P=0.000;r=-0.989,P=0.011)。
      结论: ERα/β、SREBP2、PPARγ基因在HCGD患者肝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能参与了HCGD的发生发展。

    •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 28(2):173-1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7

      摘要 (289) HTML (973) PDF 1.13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Nusap1 mRNA在胆管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1例配对的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Nusap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胆管癌患者临床参数、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织比较,Nusap1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中Nusap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47.5% vs. 14.8%,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11)及术后生存状态(P=0.010)明显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usap1蛋白阳性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阴性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前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00)。
      结论:Nusap1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并与胆管癌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胆管癌的预后指标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 28(2):179-1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8

      摘要 (517) HTML (982) PDF 2.10 M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从Ualcan数据库获取正常肝组织及原发性肝癌组织GPX1表达数据,在LinkedOmics中检索GPX1的共表达基因,并通过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确定这些基因的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网络。最后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GPX1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不同分期(IV期除外)、不同年龄患者肝癌组织中GPX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男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GPX1表达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GPX1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基因转录、翻译、蛋白泛素化、蛋白质磺酰化、mRNA稳定性调节、蛋白酶体复合体、线粒体翻译等分子生物学过程,并参与TGF-β、mTOR、WNT、MAPK、HIF-1α、NF-κB、VEGF、Notch等信号通路及各种癌症疾病通路。10个肝癌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与GPX1所编码的蛋白存在互作关系。GPX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GPX1低表达患者(P=0.048、P=0.035)。
      结论:GPX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肝癌筛选、预后预测的标志物之一。

    • >临床研究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门静脉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 28(2):188-1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09

      摘要 (587) HTML (1027) PDF 539.20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9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TACE治疗及通过门静脉化疗泵行PVC(TACE+PVC组),55例术中未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单纯TACE(TACE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TACE+PVC组与TACE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vs. 6.8个月、19.5个月vs. 12.5个月;术后0.5、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71.9% vs. 52.9%、57.5% vs. 26.7%、16.4% vs. 8.2%、6.9% vs. 2.1%,总生存率分别为90.5% vs. 89.1%、69.5% vs. 50.4%、37.9% vs. 12.1%、22.4% vs. 8.1%, TACE+PVC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组(P=0.004、P=0.001)。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治疗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科学意义(均P>0.05)。
      结论: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合并PVTT的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 快速康复外科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2019, 28(2):195-2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0

      摘要 (399) HTML (958) PDF 671.44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在开腹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开腹肝癌肝切除中应用ERAS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RCT研究16篇,1 770例患者,其中ERAS组888例,对照组882例。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MD=0.47,95% CI=0.35~0.63,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SMD=-3.64,95% CI=-4.72~2.56,P<0.001);术后第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50.23,95% CI=-59.35~-41.11,P<0.001;MD=-37.48,CI=-42.19~-32.78,P<0.001)与术后第1、3天C-反应蛋白水平(MD=-38.64,95% CI=-61.14~-16.14,P<0.001;MD=-26.75,95% CI=-46.03~-7.47,P<0.01)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MD=-2.71,95% CI=
      -3.86~-1.55,P<0.001)和总住院时间(MD=-2.86,95% CI=-4.11~-1.62,P<0.001)及住院费用(MD=-1.20,95% CI=-1.84~-0.57,P<0.05)均明显减少。
      结论:开腹肝癌切除术围术期实施ERAS方案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

    • 纳米炭注射液在壶腹部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019, 28(2):206-2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1

      摘要 (315) HTML (1087) PDF 491.69 K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纳米炭注射液在壶腹部癌术中指导淋巴结清扫的作用。
      方法: 选择壶腹部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暴露术野后,取纳米炭注射液1 mL,在癌旁周缘的十二指肠降段浆膜及胰头包膜下分上、下、左、右4点注射,对照组则以相同的方式注射取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为468枚,其中416枚黑染(88.9%);对照组总淋巴结清扫数为268枚;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2.13)枚/例vs.(9.77±1.33)枚/例,P<0.01],差异主要在于N1站淋巴结(P=0.002),两组N2、N3淋巴结清扫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18±30)mL vs.(592±60)mL,P<0.05)。
      结论: 纳米炭注射液在壶腹部癌根治术中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示踪剂。

    • 造口治疗师主导多学科合作伤口处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2019, 28(2):212-2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2

      摘要 (445) HTML (912) PDF 511.64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造口治疗师(ET)主导多学科合作伤口处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7年4月4年来湘雅医院伤口中心接诊的患者资料,从2015年5月开始,接诊的患者均采用ET主导多学科合作的伤口处理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将确认有治疗和操作难度、潜在纠纷的患者作为风险管理重点对象,联动多学科合作团队,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比较该流程实施前后的患者人数、结构、来源及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接诊患者总例次增加27.74%,医生转诊例次增加54.76%,慢性伤口例次增加51.34%,病房会诊例次增加52.6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0.05% vs. 0.12%,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95.36±0.52)% vs.(90.34±0.45)%,P<0.05]。
      结论:ET主导多学科合作的伤口处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提升伤口处理水平,推荐临床采用。

    • >文献综述
    • 肝内胆管癌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2019, 28(2):219-2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3

      摘要 (618) HTML (1066) PDF 523.56 K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位于2级胆管以上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术后易复发、化疗效果不明确,远期生存率不高。ICC目前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或者晚期。随着对ICC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关键调节子如抑癌基因p53、p16,原癌基因Ras以及miRNA和组蛋白的修饰等,这些调节因子可能成为治疗靶点。笔者就DNA-RNA-蛋白质中心法则为线索对ICC分子水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9, 28(2):227-2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4

      摘要 (413) HTML (1154) PDF 561.13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历3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替代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成为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金标准术式。然而,LC相关并发症尤其胆管损伤(BDI),因其后果的严重性而引起广泛关注。笔者从BDI的病因、诊断、分类、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深入阐述BDI的病情演变特征,并着重于手术方式发展情况以便服务于临床,为BDI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 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 28(2):234-2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5

      摘要 (519) HTML (1143) PDF 496.22 K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过去10年中,HCC的发病率呈现着显著增加趋势。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仅适用于不到30%的病例。索拉非尼是晚期HCC患者一线治疗药物,但伴随着高频率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而近年来随着对肝脏组织免疫微环境的研究深入,免疫疗法正在成为全球晚期HCC治疗的新标准。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比,具有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和更少的副作用,免疫治疗剂可能会从标准的一线治疗中取代索拉非尼。笔者就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加速康复理念和疼痛管理在行胆囊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19, 28(2):241-24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6

      摘要 (262) HTML (626) PDF 432.50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疼痛管理在胆囊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3月行胆囊癌切除术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和疼痛管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应激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应用镇痛药的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疼痛VAS评分及出院时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WBC、CRP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术后第3天均回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前降低,于术后第3天均回升,且第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对照组早,应用镇痛药的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出院时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胆囊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疼痛管理优势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 加速康复外科在儿童择期性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2019, 28(2):247-2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7

      摘要 (611) HTML (619) PDF 421.76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 ERAS)在儿童择期性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制定单中心儿科专用结直肠手术ERAS方案,并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回顾性分析应用ERAS结直肠手术42例患儿(ERAS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执行结直肠手术ERAS方案之前(2012—2014年)50例患儿(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麻醉药品用量、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住院等指标。
      结果: ERAS组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3.26±0.20)d vs.(4.40±0.35)d,P=0.000],同时ERAS组术中液体量[(7.59±1.50)mL/(kg·h)vs.(9.15±1.68)mL/(kg·h)]、术中麻醉药量[(0.34±0.06)mg/kg vs.(0.49±0.11)mg/kg]、术后麻醉药量[(0.18±0.05)mg/kg vs. (1.21±0.19)mg/kg]、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5.65±3.90)h vs.(51.09±2.51)h]均优于较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ERAS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 d再入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6.0% vs.19.0%,P=0.429;22.0% vs.14.3%,P=0.342)。
      结论: 结直肠手术患儿中实施小儿特异性ERAS可行、安全。

    • >病案报告
    • 戈谢氏病脾切除术1例报告

      2019, 28(2):252-2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2.018

      摘要 (254) HTML (631) PDF 1001.89 K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