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甲状腺日间手术模式涉及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9, 28(5):519-5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1

      摘要 (522) HTML (478) PDF 1.15 M (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与手术量急剧增加,对24 h内完成入、出院的甲状腺日间手术的需求也日益升高。目前日间手术已在国内外少数先进医疗单位实施,并认为是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情况下,具有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特点,能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先进管理模式。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和医患环境下,真正建立和推广日间手术模式尚面临手术并发症、医保政策、医院管理制度、术后康复管理、医疗文书书写以及医学伦理等诸多问题。现阶段日间手术仅适合在有丰富外科经验的甲状腺诊疗中心进行有条件的临床探索。

    • >专题研究
    • 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比较:附538例报告

      2019, 28(5):524-53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2

      摘要 (696) HTML (694) PDF 537.82 K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为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给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538例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3例行腔镜手术(腔镜组),295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总体比较还是按切除范围分层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在术后出血、声音嘶哑、皮下血肿、饮水呛咳、低钙抽搐、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颈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第1、2、3天进行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年存活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效果等级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均P<0.05)。
      结论:腔镜手术治疗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安全有效的,且相对传统开放手术能降低颈部不适感,美容效果上更能符合患者需求,可以考虑作为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首选手术方式。

    • 腔镜免缝合肌间隙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2019, 28(5):532-5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3

      摘要 (397) HTML (632) PDF 1.62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免缝合肌间隙入路(SISA)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0月2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实施腔镜SISA甲状腺切除术,即通过打开颈部带状肌肉自然间隙显露甲状腺进行手术。
      结果: 2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3例为甲状腺腺瘤,行单侧腺叶大部分切除术;1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5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8例;4例为原发性甲亢,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65±23.3)min;术中出血量(5.5±1.9)mL;显露喉上神经外支26侧(81.2%,26/32),喉返神经30侧(93.7%,30/32)。术后无并发症,术后第1天引流量(54.5±32.5)mL,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0~1分,术后住院时间2~3 d。术后随访3个月,1例患者出现颈部感觉异常及吞咽时颈部皮肤牵拉联动现象,无复发,美容效果满意。
      结论: 腔镜SISA甲状腺手术是安全的、可行的,且具有不切开颈白线、免缝合、疼痛轻、易显露神经、术后颈部粘连轻的优点。

    • 甲状旁腺鉴定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快速鉴定甲状旁腺的临床价值

      2019, 28(5):537-5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4

      摘要 (353) HTML (561) PDF 1.23 M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鉴定(PGI)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快速鉴定甲状旁腺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
      25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用细针对可疑甲状旁腺组织进行穿刺,使用PGI系统通过检测穿刺组织液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来鉴别是否为甲状旁腺,同时将穿刺的组织切少许送冷冻病理检查,以冷冻病理检测结果为对照标准,统计分析该鉴定系统鉴别甲状旁腺的准确性。
      结果: PGI系统共检测434份组织,其中无效检测16份,有效检测418份。在有效检测的组织中,PGI系统鉴定为甲状旁腺组织311份,非甲状旁腺组织组织107份;冷冻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旁腺组织314份,非甲状旁腺组织104份。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一致性(к=0.969,P<0.001)。使用PGI系统识别甲状旁腺的敏感度99.0%(309/312),特异度98.1%(104/106),阳性预测值99.4%(309/311),阴性预测值97.2%(104/107),误诊率1.9%(2/104),漏诊率1.0%(3/312),准确率98.8%(413/418)。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或感染,均未出现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麻痹。
      结论: PGI系统可用于甲状腺手术中鉴别甲状旁腺组织,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等特点。

    • 穿刺针型号及甲状腺结节血供类型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的关系

      2019, 28(5):543-55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5

      摘要 (495) HTML (783) PDF 1.69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取材满意率的因素,以及不同穿刺针型号与不同血供类型甲状腺结节类型对取材满意率的影响。
      方法:分析2015年6月—2017年9月行US-FNAB的3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37例结节)的临床资料。分析取材满意率与穿刺针型号、结节血运类型及其他各因素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血管类型结节采用不同型号穿刺针满意率的差异。
      结果:337例甲状腺结节中,标本满意295例(87.5%),不满意42例(12.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富血供结节标本不满意率升高(P=0.001),而穿刺针型号与其他因素均与取材满意率无明显关系(均P>0.05)。161例富血供结节中,采用23G与25G穿刺针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73.3%和88.4%(P<0.05);176例乏血供结节中,采用23G与25G穿刺针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96.8%和88.9%(P<0.05)。170例采用23G穿刺针的结节中,富血供与乏血供结节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73.3%和96.8%(P<0.05);167例采用25G穿刺针的结节中,富血供与乏血供结节标本满意率分别88.4%和88.9%(P>0.05)。
      结论:富血供类型结节更易造成取材不满意,细针型号对FNAB标本满意率没有明显影响,23G与25G均能满足US-FNAB检查需求,但23G穿刺针更宜应用于乏血供甲状腺结节,而25G穿刺针更宜应用于富血供甲状腺结节。

    • 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19, 28(5):551-5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6

      摘要 (319) HTML (678) PDF 1.06 M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PTMC患者的术前彩超及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中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5%,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7.312,P<0.05)、肿瘤直径(χ2=14.321,P<0.001)、包膜受侵(χ2=21.689,P<0.001)、多灶癌(χ2=13.086,P<0.001)、中央区淋巴结阳性(χ2=69.421,P<0.001)、肿瘤位置(χ2=19.028,P<0.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758)、肿瘤直径≥7 mm(OR=1.710)、包膜受侵(OR=3.337)、多灶(OR=1.778)、中央区淋巴结阳性(OR=7.504)、肿瘤位于上极(OR=4.084)是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区淋巴结的转移风险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加(≥3枚:OR=19.957)。
      结论:cN0期PTMC的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多个因素有关,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首次手术治疗时应考虑行患侧侧颈区淋巴结探查。

    • 甲状腺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9, 28(5):558-5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7

      摘要 (470) HTML (583) PDF 1.09 M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 662例T2DM患者(T2DM)以及同期604例行健康体检并排除糖尿病的体检者(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与对照组之间TC患病率的差异,并比较T2DM并TC患者与T2DM无TC患者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T2DM组TC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6% vs. 1.32%),且TC患病率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54.0% vs. 46.0%),≥45岁患者高于<45岁患者(77.4% vs. 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TI-RADS分级甲状腺结节术后诊断为TC的比例,T2DM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升高趋势(因对照组样本量过少,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T2DM组中,并TC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甘油三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明显高于无TC患者(均P<0.05)。T2DM组124例TC的病理类型均为乳头状癌。
      结论:T2DM患者的TC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女性与≥45岁者。T2DM患者良好的血糖、血脂控制以及正常甲状腺功能维持可能对预防TC有一定意义。建议对T2DM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9, 28(5):565-5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8

      摘要 (314) HTML (552) PDF 1.33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
      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中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TMC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2018年8月,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QUADAS-2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使用Stata 12.0软件和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包含2 826个病灶。因纳入研究有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做相应的Meta分析。所得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检测方法检测甲状腺微小癌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91(95% CI=0.89~0.92)、0.90(95%CI=0.89~0.92)、
      8.94(95% CI=5.45~14.65)、0.09(95% CI=0.05~0.16)和103.05(95% CI=52.06~203.98),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7(Q指数为0.9130)。Deek漏斗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485)。
      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TMC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为PTMC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基础研究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胞浆转位介导的旁分泌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9, 28(5):573-5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09

      摘要 (259) HTML (584) PDF 1.76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微环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活化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诱导的旁分泌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独培养及与ER+乳腺癌MCF-7与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共培养条件下CAFs和GPER突变型CAFs中GPER的表达定位。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分别检测17-β雌二醇(E2)或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后单独培养或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CAFs细胞以及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GPER突变型CAFs的FGF2 mRNA表达和FGF2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与CCK-8法检测与CAFs共培养的两种乳腺癌细胞经E2和G1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及FGF2中和抗体的干预作用。
      结果:单独培养下,GPER定位于CAFs及GPER突变型CAFs的细胞核,与两种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后,CAFs细胞中GPER出现明显胞浆转位,而GPER突变型CAFs无此现象。E2和G1处理后,共培养条件下的CAFs中FGF2的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的FGF2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单独培养的CAFs与共培养条件下的GPER突变型CAFs无上述变化(均P>0.05)。E2和G1处理后,共培养条件下的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但该作用均被FGF2中和抗体取消。
      结论:在乳腺癌微环境下,CAFs中GPER有明显的胞浆转位,这有利于雌激素/GPER/FGF2通路的活化,从而可能促进在乳腺癌的进展。

    • 乳腺癌组织中cIAP1、XIAP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 28(5):581-5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0

      摘要 (382) HTML (634) PDF 2.81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IAP1、XIAP、caspase-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IAP1、XIAP、caspase-3蛋白分子在99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3种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cIAP1、XIAP、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各自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但3种蛋白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在接受过与未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IAP1的表达与患者的月经状态、年龄明显有关,而XIAP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强度明显有关(均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IAP1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关系不明显(P>0.05),XIAP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长于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而caspase-3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短于caspase-3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均P<0.05)。
      结论: cIAP1、XIAP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XIAP和caspase-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 泛素蛋白连接酶E3A在乳腺癌细胞中作用的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 28(5):590-59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1

      摘要 (285) HTML (557) PDF 1.71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转染shRNA-UBE3A片段(UBE3A敲低组)与阴性对照shRNA片段(对照组)后,采用双向电泳(2-DE)法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MS)对两组细胞的差异蛋白质分离和鉴定;采用DAVID Functional Annotation及String在线工具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2-DE及MALDI-TOF-TOF-MS/MS分离和鉴定出28个差异蛋白,其中UBE3A敲低组相对于对照组有4个表达上调,24个表达下调。与DAVID数据库有23个相匹配,其中能够进行生物学途径、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注释分类的蛋白质分别为23个(100%)、20个(87.7%)和23个(100%),而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糖代谢方面分类比较明确;Strin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中有23个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结论: UBE3A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与糖代谢途径参与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 >临床研究
    • 微管相关蛋白tau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 28(5):597-60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2

      摘要 (278) HTML (802) PDF 1.54 M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从TCGA、bc-GenExMiner、GEO、Kaplan Meier Plotter等公共数据库当中下载乳腺癌中MAPT表达的数据资料,分析MAP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类型、治疗、预后的关系。
      结果:总体分析结果显示,MAPT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但分组分析显示,MAPT在恶性程度低、临床分期早、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反之则相反。MAPT高表达乳腺癌对他莫昔芬敏感性更高但容易对紫杉醇耐药(P<0.01)。总体分析结果显示,MAPT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均长于其低表达乳腺癌患者(HR=0.65,95% CI=0.48~0.89,P<0.05;HR=2.91,95% CI=1.54~5.51,P<0.05),但分组分析显示,仅Luminal A型患者与总体结果一致,其余类型或无关或相反。
      结论:MAPT的表达在不同类型的乳腺癌中存在差异,且与乳腺癌的耐药与预后密切相关,在指导乳腺癌治疗和评估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前哨淋巴结宏转移的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19, 28(5):606-6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3

      摘要 (679) HTML (801) PDF 1.03 M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的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196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
      结果:196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53例(25.5%)。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年龄、月经状况、原发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Ki-67表达、HER-2表达、免疫组化分型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阳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2.355)。
      结论: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是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重要因素,对于原发肿瘤>2 cm,尤其阳性SLN数超过2枚的患者,建议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 >文献综述
    • 术中甲状旁腺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2019, 28(5):612-6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4

      摘要 (261) HTML (423) PDF 1.05 M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旁腺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内分泌腺,分别位于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或埋在其中。甲状旁腺损伤可导致以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甲状腺等颈部手术过程中,对于甲状旁腺的术中定位极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笔者主要从术中甲状旁腺激素快速检测、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纳米炭负显影技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显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这5个方面介绍了甲状旁腺术中定位技术进展,更好的为临床甲状旁腺术中保护提供帮助。    

    •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9, 28(5):618-6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5

      摘要 (415) HTML (674) PDF 495.17 K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T)主要发生于甲状腺全切术后或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低钙血症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笔者就HypoPT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式,对HypoPT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其临床正确处理提供借鉴。

    • 男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019, 28(5):624-6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6

      摘要 (333) HTML (662) PDF 1.04 M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男性乳腺癌在临床上少见,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腺癌,与乳腺癌家族史、BRCA2基因突变及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以手术、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为主的多种治疗手段在治疗中综合应用,使该病疗效明显提高。现就男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原发肿物超声特征与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19, 28(5):630-6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7

      摘要 (240) HTML (448) PDF 1.07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原发肿物超声特征与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101例)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组(116例)。计算术前超声表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统计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术前超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1.1%(92/101)、94.8%(110/116)、93.1%(202/217)、93.9%(92/98)、92.4%(110/119)、8.9%(9/101)、5.2%(6/116)。转移组患者淋巴结收缩期最高流速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原发肿物的部位、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回声的均匀性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原发肿物的数目、大小、纵横比、与被膜接触面积、微钙化、内部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原发肿物数目、大小、纵横比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P>0.05)。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术前超声医生应更仔细地寻找淋巴结转移征象,外科医生应据此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安全性的影响

      2019, 28(5):636-6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8

      摘要 (529) HTML (423) PDF 1.03 M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SCAVB6)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安全性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接受SCAVB6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SCAVB6组),未接受SCAVB6治疗的晚期乳腺癌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SCAVB6组高于对照组(61.67% vs. 41.67%,P<0.05); SCAVB6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48.2% vs. 24.4%,P<0.05);SCAVB6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食欲下降、骨髓抑制均低于对照组(63.33% vs. 35.00%,58.33% vs. 39.17%,63.33% vs. 45.83%,60.00 vs. 41.67%,66.60% vs. 37.5%,均P<0.05),其中SCAVB6组白细胞下降和骨髓抑制III-IV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随访36个月,SCAVB6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6例,SCAVB6组生存率50.8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41.67%;SCAVB6组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Mantel-Cox)=2.948,P=0.086>0.05]。
      结论:SCAVB6治疗能增加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2019, 28(5):641-64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19

      摘要 (508) HTML (410) PDF 1.34 M (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PAM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PAMM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 该患者术前肠镜提示距肛缘4 cm处肿块,肠镜下活检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行腹部会阴切除术,术后病理再次证实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顺利出院。
      结论: PAMM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病理诊断。预后差,手术切术是治疗原发性肛管直肠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 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9, 28(5):645-6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5.020

      摘要 (344) HTML (435) PDF 1.52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女,49岁。因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行腹部彩超:左肝内探及范围80 mm×50 mm的囊状液暗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透声欠佳,可见多条分隔光带,该液暗区似与胆总管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囊状液暗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另于左肝内可见扩张的胆管,较宽处内径8 mm,右肝内可见扩张的胆管,较宽处内径5 mm,肝内胆管未见明显结石。胆囊大小59 mm×
      18 mm,形态正常,内透声可,内未见明显结石,囊壁毛糙,胆总管较宽处内径12 mm,内透声欠佳,内可见多条分隔光带。行胆管病损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病理结果:(左肝及肝门)间叶性错构瘤。
      结论: 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在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掌握其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有利于临床医生对这一良性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