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8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肝内胆管癌的综合治疗

      2019, 28(8):903-90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1

      摘要 (394) HTML (1167) PDF 1.10 M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内胆管癌(ICC)具有恶性程度高,发现晚,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润及肝内播散等特点,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式,但存在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容易复发等诸多难题以及肝切除范围和切缘宽度确定、淋巴结清扫与否等诸多争议。辅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化疗尚无规范、有效的方案,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发现ICC在基因突变、信号传导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上展现出高度的异质性。笔者从ICC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的异质性出发,结合ICC治疗策略和新的综合治疗理念,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 >专题研究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Meta分析

      2019, 28(8):910-9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2

      摘要 (404) HTML (1357) PDF 1.43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E)与传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9—2019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预先制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后,用Stata12.0 SE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共3 804例患者,其中LTCBDE组1 939例,LCBDE组1 8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TCBDE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LCBDE组(OR=1.51,95% CI=1.02~2.25,P=0.038),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MD=-54.16,95% CI=-101.07~-7.26)、手术时间(MD=-27.27,95% CI=-35.20~-19.33)、术后带管时间(MD=-1.97,95% CI=-2.32~-1.63)、住院时间(MD=-3.04,95% CI=-3.58~-2.51)、住院费用(MD=-3 554.99,95% CI=-4 209.66~-2 900.32),LTCBDE组均较LCBDE组有明显优势(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OR=0.28,95% CI=0.19~0.40)、胆管炎(OR=0.33,95% CI=0.14~0.80)、胆道狭窄(OR=0.32,95% CI=0.11~0.91)及总体并发症(OR=0.33,95% CI=0.25~0.43)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CBDE组(均P<0.05);在术后胰腺炎(OR=0.56,95% CI=0.24~1.32)及胆道损伤及出血(OR=0.64,95% CI=0.24~1.71)方面,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 采用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较LCBDE更为安全有效,推荐临床上使用。

    •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与时机

      2019, 28(8):923-9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3

      摘要 (549) HTML (1291) PDF 1.04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AC)患者进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序贯治疗的疗效与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8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82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6例直接行LC(LC组),126例经PTGBD治疗后行LC(序贯治疗组)。根据起病至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初期AC患者(≤7 d)和后期AC患者(>7 d),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共115对病例,其中初期AC患者62对,后期AC患者53对。分别比较LC组与序贯治疗组早期与晚期AC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初期AC患者中,LC组较序贯治疗组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均P<0.05),而两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期AC患者中,LC组较序贯治疗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高,但住院费用低(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起病至手术≤7 d的AC患者,单纯行LC的疗效优于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而对于起病至手术>7 d的AC患者,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更安全、可行。

    • 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道引流中应用

      2019, 28(8):925-9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4

      摘要 (362) HTML (1161) PDF 1.75 M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应用自制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行胆道引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4例的胆管结石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口(EST)+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内引流术(C/S-J组,104例),ERCP+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ENBD组,40例),ERCP+EST+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ERBD组,40例)。比较各组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发生情况,并记录C/S-J组支架排出情况。
      结果: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术前胆囊切除情况、术前胆管炎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C/S-J组、ENBD组、ERBD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是6.73%(7/104)、7.50%(3/40)、10.00%(4/40),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是0.96%(1/104)、0.00%(0/40)、2.50%(1/4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S-J组2例术后第1天支架从胆道排出,1例术后3个月支架未排出,后经十二指肠镜成功取出,其余患者支架在9~14 d内脱落并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体外,平均为10.2 d。无消化道梗阻、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自制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行胆道引流安全、有效,能弥补ENBD与ERBD的不足之处。

    • 年龄对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2019, 28(8):936-9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5

      摘要 (424) HTML (1647) PDF 1.07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年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PEP)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4月51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32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观察组,280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PEP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结果: 观察组合并的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外(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ERCP治疗成功率、术中指标及治疗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出血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全组PEP发生率为10.94%(56/512),观察组PEP发生率6.47%(17/232),其中轻度为4.74%(11/232),中度为2.16%(5/232),重度为0.43%(1/232);对照组PEP发生率13.93%(39/280),其中轻度为8.93%(25/280),中度为4.29%(12/280),重度为0.71%(2/280)。观察组总体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各等级PE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0.180、0.676)。两组并发症均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缓解。
      结论: 年龄增长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和外分泌功能减退对PEP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PEP的严重程度影响不明显,该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数据进一步分析。

    • >基础研究
    •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2019, 28(8):943-9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6

      摘要 (286) HTML (1165) PDF 2.81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胆管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比较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OXL2的mRNA表达差异;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法分析LOXL2在胆管癌中的功能;分析各数据集中LOX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qRT-PCR和ELISA检测下调或上调胆管癌细胞株中LOXL2的表达后,VEGFA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变化。用干扰或过表达LOXL2的胆管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观察其管腔形成情况。
      结果: 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LOX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比癌旁高(P<0.05);LOXL2可能参与了胆管癌血管生成;各GEO数据集中LOXL2与VEGFA的表达均 呈正相关(r=0.320、0.243、0.234、0.665,均P<0.05)。在胆管癌细胞中,干扰LOXL2后VEGFA的表达及分泌水平均明显下降,过表达LOXL2后VEGFA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干扰LOXL2的胆管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后HUVECs管腔形成明显减少,而过表达LOXL2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后HUVECs管腔形成明显增加(均P<0.05)。
      结论: LOXL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上调VEGFA的表达促进胆管癌的血管生成。

    • 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 28(8):952-9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7

      摘要 (271) HTML (904) PDF 1.60 M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RCAS1/ EBAG9与P5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ICC组织及9例正常胆管组织中RCAS1/EBAG9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RCAS1/EBAG9与P53蛋白的表达与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RCAS1/EBAG9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ICC中RCAS1/EBAG9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r=0.329,P=0.018)。RCAS1/EBAG9与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明显长于RCAS1/EBAG9与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χ2=3.862,P=0.049;χ2=4.977,P=0.026)。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CAS1/EBAG9蛋白表达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57,95% CI=1.111~12.040,P=0.033)。
      结论: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且与ICC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CAS1/EBAG9可能起了关键作用。

    •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 28(8):960-9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8

      摘要 (344) HTML (995) PDF 1.33 M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CCA)中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CBR3-AS1在CCA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CCA细胞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将胆管癌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CBR3-AS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组)、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及lncRNA CBR3-AS1沉默序列(沉默组),用MTT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
      结果:lncRNA CBR3-AS1的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中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均P<0.01)。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复发明显有关(P<0.05)。lncRNA CBR3-A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 CBR3-AS1低表达患者(P=0.004)。lncRNA CBR3-AS1表达(P=0.020)与TNM分期(P=0.014)是影响CCA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CCA细胞比较,过表达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增高,沉默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表达升高,升高的lncRNA CBR3-AS1与CCA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 28(8):967-9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09

      摘要 (469) HTML (1007) PDF 2.00 M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ICC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肿瘤组)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正常组)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TGF-β1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呈率依次升高(均P<0.05);在ICC组织中,TGF-β1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7,P<0.01),且两者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90,P<0.01;r=-0.894,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均为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预后的独影响因素(均P<0.05),TGF-β1与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13.192,P=0.001;χ2=10.536,P=0.002),而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χ2=5.469,P=0.023)。
      结论: 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组织中表达异常,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SUMO活化酶亚单位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 28(8):977-9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0

      摘要 (744) HTML (1021) PDF 1.53 M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UMO活化酶亚单位2(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AE2的表达,并分析SAE2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为(71.67% vs. 30.00%,χ2=10.972,P<0.001);SAE2的表达与胆管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均P<0.05);SAE2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为(13.0个月vs. 30.7个月,χ2=13.805,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SAE2的表达和TNM分期有关(均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AE2的表达水平和TNM分期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临床研究
    •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分析

      2019, 28(8):983-98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1

      摘要 (429) HTML (1379) PDF 449.63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对患者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50 例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7例患者无任何症状,43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恶心呕吐、乏力、体质量或食欲下降等;肿瘤部位以胆囊体底部居多(58.0%),T分期以T3~T4为主(78.0%),多数组织学分级恶性度较高(G3~G4者占64.0%),有淋巴转移者32例(64.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组织学分级、远处转移、血管浸润、肝脏侵犯和血清CEA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组织学分级、远处转移为胆囊癌患者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胆囊癌患者中女性较多,淋巴转移常见。多种因素与患者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临床针对这些患者在术中应仔细清扫淋巴组织,避免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9, 28(8):989-99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2

      摘要 (324) HTML (957) PDF 1.07 M (1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97例患者,按随机序贯原则分为ERAS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ERAS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方式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86.18±51.31)min vs.(157.00±66.53)min,P=0.02],但术中出血量与无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拔管时间[(6.04±2.09)d vs.(8.44±2.97)d]、肛门排气时间[(1.96±0.79)d vs.(2.52±1.26)d]及术后住院时间[(8.57±3.21)d vs.(11.54±4.82)d]均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0.4% vs. 60.4%,P=0.001)。
      结论: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围术期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文献综述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19, 28(8):995-9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3

      摘要 (381) HTML (1333) PDF 1.03 M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但常存在术后结石复发的问题。胆总管结石从清除到复发涉及到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既往胆道手术史、胆管扩张、壶腹周围憩室、胆道感染等。笔者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 胆囊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

      2019, 28(8):1000-10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4

      摘要 (412) HTML (1026) PDF 1.05 M (1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胆囊癌(GBC)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GBC患者预后仍多不良。手术是唯一有治愈GBC可能的治疗,辅助疗法结合手术的多学科疗法是晚期GBC患者提升生存期的希望。笔者将对近年来关于GBC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 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的诊疗进展

      2019, 28(8):1007-10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5

      摘要 (835) HTML (1210) PDF 1.01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是一种少见的主动脉疾病,发病隐匿,但并发症凶险,主要并发下肢动脉栓塞,其次为内脏动脉栓塞,引起相应器官缺血坏死,诱发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笔者就近年来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2019, 28(8):1012-10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6

      摘要 (212) HTML (725) PDF 1020.49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接受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day-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DS)的治疗效果,分析老年患者延迟出院的原因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LC/DS的3 455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接受LC/DS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老年患者接受LC/DS延迟出院的原因并进行延迟出院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均P<0.05);出院30 d再入院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05例老年患者延迟出院,总延迟出院率为20.39%;435例非老年患者延迟出院,总延迟出院率为14.8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因素组与一日出院组的吸烟史、心率失常、慢性炎症及胆囊壁厚度≥3 mm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并发症组与一日出院组的上腹部手术史、息肉样病变、胆囊壁厚度≥3 mm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留置腹腔引流管组与一日出院组的冠心病、II型糖尿病、胆石症、急性炎症、胆囊壁厚度≥3 mm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中转开腹组与一日出院组的吸烟史、冠心病、II型糖尿病、胆石症、胆石症伴息肉样病变、急性炎症、胆囊壁厚度≥3 mm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失常、胆囊慢性炎症与心理因素延迟出院有关,胆囊急性炎症、胆囊壁厚度≥3 mm与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有关。
      结论:老年患者接受LC/DS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并不会导致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手术。心率失常、胆囊慢性/急性炎症及胆囊壁厚度≥3 mm与老年患者LC/DS延迟出院有关。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观察

      2019, 28(8):1018-10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7

      摘要 (310) HTML (603) PDF 1.01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预防或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及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LC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术前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92例)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
      结果:5例中转开腹(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不再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3.33%),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2.22%),均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全身感染1例(1.11%),观察组无全身感染发生。两组SSI与全身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ACC的LC手术中,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体质、胆囊坏疽破裂或取出困难、术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 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前血液肿瘤标志物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19, 28(8):1023-10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8

      摘要 (203) HTML (713) PDF 1.03 M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CA19-9、CA72.4及CA125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2015年5月行一线化疗的109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疗前CEA、CA19-9、CA72.4及CA125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109例胃癌患者中CEA、CA19-9、CA72.4及CA125的初诊阳性率分别为46.8%、40.2%、53.5%及35.0%,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87.2%。女性患者中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75.0% vs. 48.6%,P=0.049);CEA阳性与肝转移(P=0.014)、CA125阳性与腹膜转移有关(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A72.4阳性者比阴性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3个月vs. 11.1个月,P=0.020)及中位总生存期(OS)(9.9个月vs. 16.9个月,P=0.007)均显著缩短,CA125阳性者比阴性者的中位PFS(6.2个月vs. 7.8个月,P=0.002)及中位OS(9.8个月vs. 15.6个月,P=0.009)也明显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差的因素有肿瘤分化差(RR=42.282,95% CI=3.385~528.159,P=0.004)、腹膜转移(RR=8.736;95% CI=1.314~58.097,P=0.025)、CA72.4>6.7 U/mL(RR=6.718,95% CI=1.643~27.466,P=0.008)和CA125>35.0 U/mL(RR=5.483,95% CI=1.016~29.601,P=0.048)。109例患者中,49例(45.0%)为低危人群(0或1个危险因素),60例(55.0%)为高危人群(2至4个危险因素)。低危和高危人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5个月和9.9个月(P=0.001)。
      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CA72.4及CA125与患者预后有关;预后模型有利于将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为每个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ERAS对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生命体征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2019, 28(8):1031-103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08.019

      摘要 (302) HTML (549) PDF 1.05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患者的应激、生命体征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75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加速康复外科组(加速康复组,42例)和传统腹腔镜组(传统组,33例)。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患者术晨、术后24、48 h和72 h的应激指标(IL-6及CRP)、生命体征(心率和动脉压)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 CD8+ )及NK]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传统组比较,加速康复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晨IL-6、CRP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传统组比,加速康复组术后24、48 h及72 h的IL-6、CRP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围术期的心率和动脉压、术晨免疫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传统组比较,术后24、48 h及72 h加速康复组的CD3+、CD4+/ CD8+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48 h及72 h加速康复组的NK均显著增高(P<0.05)。加速康复组发生呕吐、出血和疼痛分别为2例、1例和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传统组发生呕吐、出血和疼痛分别为4例、3例和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21%(10/33),与传统组比,加速康复组发生并发症减少(P<0.05)。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全腹腔镜改良三角吻合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能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患者术后恢复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