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2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指南与共识
    • 甲状腺手术后出血防治管理湖南省专家共识

      2023, 32(5):627-63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1

      摘要 (705) HTML (850) PDF 1.15 M (1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迅速增长,甲状腺手术量逐年升高。术后出血及其所致气道压迫是甲状腺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是潜在的医疗纠纷。为提高对甲状腺术后出血和气道压迫的早期识别,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十分重要。及时正确处理术后出血和气道压迫,可以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此外,甲状腺术后出血并发症的管理需要外科、麻醉科和护理等多学科团队(MDT)参与。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湖南省内相关专家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复习,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共同制定“甲状腺手术后出血防治管理湖南省专家共识”。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述评
    • 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现状及展望

      2023, 32(5):640-6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2

      摘要 (465) HTML (282) PDF 761.18 K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是一种经自然腔道的腔镜手术(NOTES)。2008年Witzel等首次在新鲜尸体和活体猪上完成经口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尝试,国内王存川教授则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三孔经口腔前庭的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技术。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OET入路方式,其主要优势是对口底的结构损伤少,器械操作也较灵活;体表完全无疤痕,根治疾病的同时,能满足美容和隐私保护的双重需求。TOETVA拥有从上而下视角,由于其天然的视角优势,解决了中央区低位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因此,TOETVA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优选术式。自2013年该术式诞生,中国国内首先开始发展,2015年多个中心开始尝试,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数百家单位可以开展此术式。TOETVA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主要包括:空间的建立与维持、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甲状旁腺辨认及功能保留、淋巴结清扫。相比经胸前入路,TOET有更长的学习曲线,一般需要40~50例操作才能克服,同开放手术和其他入路的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比较,除了常规出血、神经损伤、旁腺损伤、皮瓣损伤等并发症外,尚有以下特殊的并发症,包括:颏神经损伤,感染,CO2气体栓塞,胸膜损伤,下颌区域功能异常反应等。TOETVA具有较好的肿瘤根治和整形美容效果,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它作为NOTES手术体系的一部分,代表了内镜外科、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科学应用和推广TOETVA技术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毫无疑问,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是重中之重,只有坚持“治病第一,功能保护第二,美容第三”的基本原则,才能科学、规范地推广TOETVA。此外,教学医院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指南共识的普及,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示教手术操作。适应证拓展、操作方法改进和新技术研发是TOETVA未来研究的热点。TOETVA的手术适应证并非绝对,随着操作者技术的不断提升,手术难度可以逐渐增大。但需要指出,任何超出当前指南专家共识的术式,都属于非常规手术,目前TOETVA适应证的拓展,主要以颈侧区清扫为代表,但清扫Ⅱ区相当困难。因此,对于TOETVA颈侧区清扫能否达到根治性效果,目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中心相关经验,对于该入路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 临床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解读的现状与思考

      2023, 32(5):648-6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3

      摘要 (407) HTML (1354) PDF 792.50 K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测序是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基础手段,可辅助肿瘤诊断、判断患者预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等。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中。但截至目前,不同医疗中心对基因测序适应证的把控、报告解读水平,以及各测序平台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分析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治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探讨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治全程管理中的特殊性及其价值。

      • 0+1
      • 1+1
    • 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能力建设及发展趋势

      2023, 32(5):656-6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4

      摘要 (809) HTML (476) PDF 827.39 K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基于多学科诊疗思维引导下乳腺癌诊疗技能提升及单病种个体精准化诊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MDT模式的内涵不断延伸及不断充实,患者的治疗策略也被不断优化,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持续向最高点看齐。

      • 0+1
      • 1+1
      • 2+1
      • 3+1
    • >专题研究
    • 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 32(5):665-6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5

      摘要 (787) HTML (618) PDF 692.38 K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逐渐普及应用,尤其受到年轻女性患者的青睐。对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仍以开放手术为主,较多患者术后会出现皮瓣下垂,吞咽联动,异物感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手术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不需要CO2,对心肺影响较小。本研究探讨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中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在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56例中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接受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30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状况、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颈部皮瓣下垂、粘连,吞咽联动、疼痛麻木、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在中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并且术后颈部皮肤下垂、粘连,吞咽联动、疼痛麻木、异物感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右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 32(5):673-6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6

      摘要 (566) HTML (620) PDF 1.01 M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往往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LND)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因解剖结构的差异,对于颈部淋巴结在临床上呈阴性(cN0)的PTC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LN-prRLN)清扫,仍存在争议。目前,有关影响cN0期PTC患者LN-prRLN转移因素的研究较少,缺乏个体化的定量预测LN-prRLN转移风险的工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cN0期PTC患者LN-prRLN转移的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测模型,以提供行LN-prRLN清扫的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41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LN-prRLN术后病理转移结果,将患者分为LN-prRLN阳性组和LN-prRLN阴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甲状腺超声结果、甲状腺功能、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cN0期PTC 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LN-prRLN阳性组与LN-prRLN阴性组比较,单因素分析发现在肿瘤大小(P<0.001)、肿瘤多灶性(P=0.021)、被膜/腺外侵犯(P=0.011)和右颈ⅥA区淋巴结阳性(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癌灶较大(P=0.037)、肿瘤多灶性(P=0.031)、被膜/腺外侵犯(P=0.033)、右颈ⅥA区淋巴结阳性(P<0.001),是cN0期PTC患者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可视化列线图呈现。经过验证,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该模型的AUC分别为0.870(95% CI=0.807~0.933)和0.857(95% CI=0.750~0.964)。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近似于理想曲线,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相一致。DCA也显示,在临床中应用该模型可获得收益。结论 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cN0期PTC的LN-prRLN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客观、个体化地评估颈部淋巴结,尤其是LN-prRLN的转移情况,平衡手术解剖收益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并为是否行LN-prRLN清扫提供证据,优化诊疗。

      • 0+1
      • 1+1
      • 2+1
      • 3+1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2(5):682-68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7

      摘要 (572) HTML (499) PDF 831.23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占比最大的病理类型,PTC的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是导致患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分析PTC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LLNM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为制定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生LLNM与未发生LLNM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 4.1.3建立PTC患者LLNM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精准度,用ROC曲线界定LLNM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截断值。结果 共纳入597例PTC患者,其中,187例(31.32%)发生LLNM。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多发癌灶、腺外侵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与BRAFV600E基因突变为PTC患者发生LLNM的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肿瘤直径、发生腺外侵犯、存在CLNM和BRAFV600E基因突变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PTC患者LLNM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显示,肿瘤直径对LLNM的影响最大,多发癌灶对LLNM的影响最小。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LLNM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根据ROC曲线显示,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肿瘤直径的诊断截断值为1.05 cm,年龄的诊断截断值为32.5岁。结论 存在年龄较小、肿瘤直径>1.05 cm、发生腺外侵犯、存在CLNM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等因素的PTC患者发生LLNM的风险相对较高,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TC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当PTC患者存在以上特征且列线图评分较高时,应对其侧颈区淋巴结情况更为谨慎地进行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其预后状况。

      • 0+1
      • 1+1
      • 2+1
    •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3, 32(5):690-69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8

      摘要 (614) HTML (662) PDF 1013.87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目前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依靠超声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细胞学检查(FNAC),但均存在主观性及局限性。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在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确诊的144例PTC患者资料,术前均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可疑颈部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FNAC及FNA-Tg检测,以术后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NAC、FNA-Tg及两者联合对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各诊断方法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定量指标FNA-Tg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144例PTC患者共检测176枚淋巴结,最终经病理诊断PTC转移性淋巴结8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95枚。转移性淋巴结组血清Tg、FNA-Tg分别为28.84(7.42~84.22)ng/mL、500(142.56~500)ng/mL,非转移性淋巴结组血清Tg、FNA-Tg分别为20.11(9.57~38.30)ng/mL、0.10(0.10~0.29)ng/mL,两组间血清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8,P=0.062),两组间FNA-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981,P<0.001)。FNA-Tg诊断PTC转移性淋巴结的ROC曲线AUC为0.964(95% CI=0.937~0.992,P<0.001),最佳诊断阈值为4.79 ng/mL,FNAC诊断PTC转移性淋巴结的ROC曲线AUC为0.840(95% CI=0.777~0.903,P<0.001);FNA-Tg和FNAC两者联合诊断PTC转移性淋巴结的ROC曲线AUC为0.960(95% CI=0.927~0.994,P<0.001)。FNAC及FNA-Tg诊断PTC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48%、85.26%、83.52%、82.50%、84.38%和92.59%、93.68%、93.18%、92.59%、93.68%;FNA-Tg和FNAC两者联合应用时为96.30%、95.79%、96.02%、95.12%、96.81%。FNAC与FNA-Tg在敏感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35;χ2=7.798,P=0.005;χ2=4.228,P=0.040),在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6,P=0.059;χ2=3.768,P=0.052),FNA-Tg和FNAC两者联合时各项诊断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 FNA-Tg测定为客观定量诊断方式,对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高于FNAC,FNA-Tg测定与FNAC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0+1
      • 1+1
    • 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生存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的构建

      2023, 32(5):698-7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09

      摘要 (430) HTML (658) PDF 1004.19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目前用于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TC)预后的主要方式采用TNM分期系统,但该系统不能个体化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建立专门针对MTC的精准预后指标体系。本研究分析影响MT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并构建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方法 选取2004—2015年SEER数据库MTC数据,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 884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1 413例)和验证集(471例),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基线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MTC生存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基于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建立MTC术后患者生存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否甲状腺全切除、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放射治疗均影响患者预后(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远处转移、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否放疗为MT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9岁、伴远处转移、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未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接收放疗患者预后更差。用患者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受侵、手术方式构建了MTC患者2、5、10年的生存列线图。该列线图训练集的C-index为0.755(95% CI=0.741~0.769),验证集为0.725(95% CI=0.699~0.769)。ROC曲线用于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在训练集2、5、10年的AUC值分别为0.79、0.779、0.766;在验证集分别为0.78、0.725、0.733。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具有一致性。DCA将列线图与AJCC第6版TNM分期的临床相比,该列线图的在5年和10年生存评估中均显示出更大的净收益。结论 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MT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患者个体生存预测,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甲状腺癌诊疗进展历程的循证可视化研究

      2023, 32(5):707-71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0

      摘要 (1130) HTML (313) PDF 2.13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剧增,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其卫生负担逐年加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甲状腺癌诊疗模式的转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结合本研究团队既往针对甲状腺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主题挖掘的方法,以不同时间范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展历程与诊治模式的动态演进过程,以期预测未来甲状腺癌研究热点,以及为后续甲状腺癌诊疗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中甲状腺癌相关的研究,应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主题、关键词、作者信息、发表年份等变量提取后进行聚类及时序分析和主题挖掘,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探索已发表甲状腺癌相关的研究主题,以及不同时间范围内甲状腺癌诊疗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结果 最终共纳入甲状腺癌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32 074篇,其中,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5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文量迅速增加。世界范围内,基于已发表文献的甲状腺癌发展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包括:⑴ 经验医学指导下的探索治疗阶段(1955—1990年,第一阶段),该阶段共发表符合要求的文献2 713篇。在甲状腺癌领域最开始被关注的是其流行病学特征、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指标间的关系、随访预后等方面,但在该阶段各个关键词之间并未形成较理想的聚类。⑵ 循证医学理念下的规范治疗阶段(1991—2000年,第二阶段),该阶段共发表符合要求的文献2 845篇。该阶段研究热点主要为甲状腺癌的治疗与预后,包括了放射碘治疗、消融治疗以及远处转移等方面,且自1996年以后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诊疗、基础研究及预后等各个领域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关注。⑶ 精准医学主导下的个体化治疗阶段(2001—2022年,第三阶段),该阶段共发表符合要求的文献26 516篇。该阶段研究热点主要为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包括BRAF突变、mRNA、信号通路等,此阶段中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如非编码RNA及寻找更理想的协助诊断监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甲状腺癌治疗新型药物研究是当前研究者关注重点领域。结论 甲状腺癌的相关基础研究逐渐成为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热点,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将更加集中于甲状腺癌新型靶向药物研发及更理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方向。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技术改进
    • 经腋窝后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五沉法”

      2023, 32(5):718-7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1

      摘要 (1662) HTML (663) PDF 2.09 M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大体解剖学观察及临床经验,笔者中心于2014年提出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概念,坚持将其用于指导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开放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在充分保证喉返神经安全的情况下,更彻底的整块切除中央区淋巴结。近几年,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在国内迅速推广,笔者中心于2019年起开展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在前期的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理论指导下改良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为了更方便甲状腺外科医生掌握该技术,本文将该理论拆解并总结归纳为手术操作“五沉法”,并进行详细阐述。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经腋窝无充气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场景化”辅助操作

      2023, 32(5):724-7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2

      摘要 (413) HTML (430) PDF 1.86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及推广,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无疑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其中,经腋窝无充气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TPET)因无充气干扰的清晰视野,已被广泛接纳并采用。但因其侧面观视角、镜头与器械共用手术空间的特点,使手术操作存在固有难点。为解决腔镜操作中视角配合问题,有团队应用扶镜机器人,但对于GTPET这种操作范围较小的手术方式,手术视角及操作仍依赖于术者及扶镜手的配合。为克服GTPET操作中的难点,笔者引入“场景化”操作理念,从扶镜手的角度出发,通过三部分规范GTPET手术过程中扶镜手的操作流程。一为手术前准备:规范患者体位摆放及扶镜手位置;二为扶镜手操作要点:概括为“一支点”“二入路”“三平行”;三为“四宫格”法镜下视野场景化辅助操作:将手术区域划分为I~Ⅳ区,据此引导手术操作。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基础研究
    • lncRNA MIR31HG和miR-10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 32(5):731-7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3

      摘要 (442) HTML (544) PDF 820.33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微小RNA(miRNA)的表达异常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lncRNA MIR31HG与miR-101的表达特点,以及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qRT-PCR检测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lncRNA MIR31HG和miR-101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miR-10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1)。lncRNA MIR31HG和miR-101相对表达量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lncRNA MIR31HG高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lncRNA MIR31HG低表达患者(84.7% vs. 94.6%,χ2=7.032,P=0.016),miR-101低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miR-101高表达患者(78.3% vs. 95.6%,χ2=8.482,P=0.004)。临床分期Ⅲ~Ⅳ、分化程度高、癌组织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1.5和miR-101相对表达量<0.5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 MIR31HG表达上调与miR-101表达下调,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两者可能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不良标志物。

      • 0+1
      • 1+1
    • >临床研究
    • 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存分析

      2023, 32(5):739-7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4

      摘要 (1354) HTML (534) PDF 1.00 M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早期高危或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保乳和提高整体治愈率重要的治疗策略,新辅助化疗人群的选择和方案的制订依赖于分子分型。然而目前尚缺乏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差异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差异,旨在明确其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新辅助化疗人群选择和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5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新辅助化疗且行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HER-2表达水平(0表达、低表达、过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01例患者,其中HER-2 0表达231例(38.4%)、HER-2低表达137例(22.8%)、HER-2过表达233例(38.8%)。与HER-2 0表达患者和HER-2过表达患者比较,HER-2低表达患者具有更高的BMI,合并肿瘤家族史更少见,组织学分级更低,激素受体(HR)阳性比例更高;HER-2过表达患者的肿瘤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HER-2 0表达和HER-2低表达患者(均P<0.05)。HER-2低表达患者中,HR阴性亚组患者较HR阳性亚组患者肿块更大,组织学分级更高,Ki-67水平更高(均P<0.05)。全组患者中,HER-2表达水平、pCR、临床淋巴结分期(cN)是患者无病生存(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ER-2过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pCR率及DFS率明显高于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患者(均P<0.05),但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pCR率及DFS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肿瘤纤维化程度和雌激素受体(ER)状态是HER-2 0表达乳腺癌pCR的独立影响因素,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s)水平是HER-2低表达乳腺癌pCR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纤维化程度和ER状态是HER-2过表达乳腺癌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优于HER-2 0表达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ER状态和纤维化程度、sTILs水平分别是HER-2 0表达与低表达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而ER状态与纤维化程度是HER-2过表达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

      • 0+1
      • 1+1
    • 隐匿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附12例报告

      2023, 32(5):752-7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5

      摘要 (766) HTML (1121) PDF 818.86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隐匿性乳腺癌(OB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类型,其发病率低、难以找到乳腺原发病灶,使得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定义和诊断模糊。同时,由于OBC的管理策略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此OBC局部及全身治疗选择、预后信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颇具挑战。本研究通过对12例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总结诊疗流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OBC诊疗策略进行讨论,以期给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3年5月—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12例OBC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MRI表现、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位年龄53岁,组织学分型低分化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和单纯癌分别占66.7%、25.0%和8.3%,分子分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比例分别为41.7%、8.3%和50.0%,AJCC乳腺癌分期Ⅱ、Ⅲ和Ⅳ期分别占25.0%、58.3%和16.7%。9例(75.0%)MRI提示单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中右侧3例,左侧6例。1例(8.3%)发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16.7%)行MRI提示右侧腋窝淋巴结及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MRI均未发现乳腺部位可疑恶性病灶。10例非Ⅳ期的OBC患者中8例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初诊Ⅳ期的患者未接受手术。接受新辅助化疗共3例,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者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3±14)个月。截至2022年7月,6例出现复发转移,其中3例因内脏转移死亡。结论 乳腺MRI检查在OBC的排除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OBC的治疗策略根据分子分型及淋巴结分期可选择新辅助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酌情联合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 0+1
    • 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23, 32(5):761-7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6

      摘要 (544) HTML (861) PDF 922.51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T1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与死亡等不良生存结局,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 250例T1~T3期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T1期与非T1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下T1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 1 25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T1期261例(20.88%),非T1期(T2和T3期)989例(79.12%)。与非T1期比较,T1期患者BMI值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少、不利生物学特性少、生存预后好(均P<0.05)。T1期患者随访期间共15例死亡,40例出现复发转移。中位OS时间为94(5~132)个月,2、5、10年OS率分别为97%,95%和94%。中位DFS时间为92(4~138)个月,2、5、10年DFS率分别为95%,88%和82%。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HR=4.904,95% CI=1.588~15.144,P=0.006)和不利生物学特性(HR=4.241,95% CI=1.433~12.552,P=0.009)是T1期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HR=3.118,95% CI=1.553~6.262,P=0.001),不利生物学特性(HR=2.295,95% CI=1.034~5.093,P=0.041)和Ki-67>14%(HR=2.258,95% CI=1.079~4.723,P=0.031)是T1期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T1期患者中,伴有利生物学特性患者的OS及DFS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伴不利生物学特性的患者OS及DFS最差(均P<0.05)。结论 T1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不利生物学特性是T1期乳腺癌患者早期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联合生物学特性可进一步识别腋窝淋巴结阳性T1期乳腺癌高危患者,为T1期乳腺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0+1
      • 1+1
    • >文献综述
    •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热点问题与研究进展

      2023, 32(5):771-78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7

      摘要 (830) HTML (880) PDF 843.76 K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阳性乳腺癌因其独特的靶点以及其治疗药物已经成为研究乳腺癌治疗的重点和热点。针对已经发病的乳腺癌,早期治疗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局部治疗,包括早期的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区域淋巴结的放疗,第二类则为全身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在内,虽然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是手术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人群大都是乳腺癌Ⅲ期或者部分ⅡA、ⅡB期患者,这就突出了新辅助治疗的重要性,针对上述两点,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需要重点关注,现如今其中的4个热点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⑴ 乳腺癌在蒽环类药物的治疗,因其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基石地位和其对患者心脏毒性的副作用,不免使得研究者们引起争议,对于有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脏方面的患者,是否会加重病情,影响手术标准;⑵ 新辅助靶向治疗周期的选择,治疗周期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治疗时间短达不到患者手术的标准,但是治疗时间长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耽误患者病情,并且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是否可以耐受,以及患者的心态问题,都影响手术的成功;⑶ 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最佳配偶靶向药物的选择,单靶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研究的初期被专家们极力推荐,但随着更多药物在中国获批,双靶药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成为热点中的热点;⑷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双靶治疗的选择,新辅助治疗后如何选择双靶治疗,需要根据新辅助治疗时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是否达到患者所需要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下面就这4个热点问题分别进行展开讨论,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识别甲状旁腺的研究进展

      2023, 32(5):782-78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8

      摘要 (588) HTML (548) PDF 619.41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甲状腺手术量逐年攀升,术中准确识别及保护甲状旁腺一直是甲状腺外科重要的临床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外科医师需要依靠术中的主观经验来识别甲状旁腺,容易误切甲状旁腺,导致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状。目前,利用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识别甲状旁腺成为甲状腺外科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此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转阴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

      2023, 32(5):788-7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19

      摘要 (725) HTML (664) PDF 652.15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早期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标准处理模式,但是经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转阴患者的SLNB存在很大争议,已成为关注焦点。本研究探讨NAC后腋窝淋巴结转阴的乳腺癌患者SLNB的可行性及影响SLNB假阴性率的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2年7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经NAC后腋窝淋巴结降期为阴性的患者45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染色法行SLNB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除(ALND),分析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假阴性率,准确率等指标,并对可能影响SLNB的假阴性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LNB成功率93.3%,检出前哨淋巴结138枚;准确率90.4%,假阴性率12.5%。肿瘤大小(≤5 cm、>5 cm)与NAC前淋巴结状态(1枚、2枚、≥3枚)对SLNB的成功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1枚、2枚、≥3枚)对SLNB准确率(P=0.009)与假阴性率(P=0.002)有明显影响,检出数目越多准确率越高、假阴性率越低。结论 腋窝淋巴结阳性经NAC后转阴的患者SLNB的淋巴结数目≥3枚时,准确率及假阴性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SLNB阴性的患者有望免除ALND。

      • 0+1
    • 年轻女性乳腺罗道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 32(5):793-7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5.020

      摘要 (235) HTML (228) PDF 1.68 M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罗道病(RDD)是一种好发于双侧颈部淋巴结的少见、特发性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中,单纯累及乳房的病例较罕见,且多为乳腺单发。本文报道了1例年轻女性乳腺RDD患者的诊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年轻女性乳腺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随访相关的资料。结果 患者为37岁的女性,因发现左乳肿物3年入院。体格检查示左乳外下象限约5~6点方位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边界较清,质硬,活动度一般,未触及淋巴结。综合其高度恶性等级的影像学检查(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MRI)结果,临床诊断考虑为左乳乳腺癌可能性大。予以行“彩超引导下左乳肿物活检术”,病理诊断考虑为肉芽肿性乳腺炎。随后进行“左乳病损切除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即S-100(+),CD68(+),CD163(+)和CD1α(-),排除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初步诊断,该患者最终被确诊为乳腺RDD。结论 乳腺RD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极易与乳腺癌混淆,增加了其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难度。尽管目前乳腺RDD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并且预后良好,但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往往显示高度恶性的征象。若临床发现可疑恶性的乳腺肿物,应积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0+1
      • 1+1